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三种事业类型及其原因,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需求不足性失业”。关于“摩擦性失业”的定义和分类在上面已进行过详细的论述,这里主要阐明劳动经济学对于可能造成摩擦性失业的潜在原因的分析,主要有暂时解雇、工会化工作排队和效率工资三种潜在的原因。暂时解雇可能会占自然失业率的1%-5%123,大规模的暂时解雇通常与经济衰退相关联,季节性失业也被认为是一种暂时性解雇,因而是一种等待性失业;工会化工资标准可能通过减少厂商所需要工人的数量和增加劳动供给者的数量而增加等待性失业;效率工资是指厂商将工资定在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上,作为一种促进努力工作、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或一种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的区别在于“结构性失业”的长期存在性,是由于劳动供给和需求构成的变化引起的。原因在于:第一,求职者所拥有的技能与可能得到的工作所需的技能不匹配;第二,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点之间存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匹配。“需求不足性失业”是经济衰退和萧条的副产品,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迫使厂商解雇和辞退工人造成的高失业率。
8.3高校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独立学院一般拥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的进行招生、独立的颁发学历证书、独立的进行财务核算、独立的法人,能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它界于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入学门槛底,办学机制灵活,所开设大部分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和举办高校的传统、优势及特色专业,有母体高校的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和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其毕业生的自身定位也在一般本科和专科之间,知识结构比专科生全面,实践能力则比一般本科生突出,其就业范围涵盖了这两个就业市场。但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独立学院按照各地民办学校的财务标准进行收费,学生生源质量相对于一些母体高校处于一定的劣势,并且独立学院跟母体学校甚至其他民办学校相比都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也没有出台针对独立学院的就业政策,就业环境不成熟,独立学院就业情况相对不容乐观。下面就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中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独立学院普遍比较年轻,社会认知度不高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小,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办学情况和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特点不甚了解,而用人单位又习惯通过高校的社会声誉或他们信得过、关系密切的老牌学校中挑选毕业生,这在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聘用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比例。因此很多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持观望态度,甚至出现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而要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社会认可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与紧迫的就业形势之间形成了矛盾。
(2)专业设置重复,没有专业特色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大都与母体高校重复,虽然有利于充分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会造成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相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又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上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加之独立学院生源一般局限于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过于集中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3)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独立学院培养模式仍在摸索阶段等种种原因,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弱。如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基础差和实际动手能力较低等。这些因素导致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能力及质量存在顾虑。这些都成为许多用人单位选用独立学院毕业生的顾虑。
(4)学生就业心理存在误区
独立学院学生因投资成本高、理论水平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众多因素,在求职过程中容易滋生期望值偏高、看重经济利益、理想与现实相脱离、消极自卑情绪较重、依赖心理强等就业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给就也增加了压力和阻力。据调查,超过半数以上的独立学院学生自认为自身的竞争力不如公办高校的学生,92%的独立学院学生则认为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124可见,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还需要有所改变,独立学院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二是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不愿意到条件差的基层去工作。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每年所付出的学费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要高很多,因此,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为看重所谋职业的经济利益,而要获得比较丰厚的经济收入,又不得不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就业的区域首选。据了解,大部分毕业生首选就业地区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5)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大的缺陷。
目前,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没有主管学生就业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能倾向于为毕业生办理各种就业协议和离校手续,发布就业信息,举办校园招聘会,举办一些关于求职技巧和面试礼仪的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我们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就业工作的力度还是不相匹配的,存在着工作基础薄弱;工作队伍松散;工作方法落后;工作思路滞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缺乏学生就业全局性观念:很多学院认为,学生就业的事情只应该由就业部门管,与其他工作人员和教师没有关系,这往往造成培养的学生与市场脱节,给学生就业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其二,学生就业职能部门职能简单,体系和功能不健全;其三,基层学生就业工作积极主动性缺乏,给学院就业部门带来很大压力;其四,就业指导层次低,指导范围仅限于毕业生,不利于学生职业规划等;其五,独立学院缺乏校友资源,不能依托校友资源开拓就业市场;其六,缺乏就业合作单位。独立学院因为没有历史积淀,缺乏长期合作的就业实习单位。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已经远远跟不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树立新的学生就业工作理念,扩大学生就业工作内涵已成为学生就业工作创新所必需125。
8.4 独立学院就业工作改进方向
针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多个主体、多个角度、多个渠道加以解决。
8.4.1作为主要主体的政府、学院、毕业生三方都要以就业为导向作出适当的调整。
从社会、政府等外在环境的角度,要转变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从学校的角度,一要将大学生的就业和教学改革相结合;二要树立“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就业工作理念;三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就业工作注入动力;四要全程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五要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从学生的角度,一要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教育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扩展视野,以踏实的态度、勤奋务实的精神开拓自己的事业;二要明确学习目的,注重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学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竞争力的训练,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这些都是毕业生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126。
8.4.2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到培养过程、就业服务全程坚持一切为了就业的导向。
(1)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以就业市场为基础,紧密联系人才需求,适时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例如:当前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正在快速发展,针对这个大环境,我们可以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加快了专业设置与改造的力度,可以开设,机械类、电子通信类专业的设置。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建设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存在着城市化比例偏低的现状,因此可以设置土木工程类、城乡规划等专业。针对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可设置IT行业相关的一部分专业,如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针对国家旅游业的快速崛起,可以设置,旅游与酒店管理等专业127。这些专业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当前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独立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另外,更要坚持长线专业特色优势专业,培养独立学院特色人才。
(2)培养过程、就业服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工作贯穿到整个学生的培养过程,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一要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建设、制度建设为毕业生工作做好政治及制度保障;二要加强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就过硬的政治素质;三是要结合对学员实际状况,以就业为导向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培养及建设力度,狠抓学生培养质量。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学院对外联系的窗口,也是对内比较全面体现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学生就业工作的服务与管理能力,服务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毕业生求职能否顺利进行,甚至可以决定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对于就业工作者,一贯彻“大爱”精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扎扎实实,为学生和单位服务;二建立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提高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三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各式各样的毕业生推荐活动,随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人数的连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市场亟待开拓独立学院应主动出击,积极联系合作企业,积极拓展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128;四增强创业教育指导,不断积累学生创业能力;五做好贫困生、残疾学生、女生毕业生就业工作。
8.4.3多个渠道突出重围
(1)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实施就业指导服务系统工程
建立起二级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内建立校级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双层结构。分层制定和实施就业指导服务教育政策和措施,为解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题提供组织保证129。
(2)构建全程性的就业指导体系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重点的进行分解:一年级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和就业素质意识;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加强学生劳动价值观念和择业技巧训练;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及时宣传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及咨询指导。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与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130。这一点可以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满足企业需求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3)利用班级管理推动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
学生之间的相互推荐,专业老师对相应岗位的有效推荐;学院有效的奖励机制;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学生之间的就业体会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同学积累经验,也可以为下一届的就业工作提供借鉴131。
(4)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在校生和校友的荣校意识教育;做好校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建立校友跟踪与回访制度;建立校友精英俱乐部;建立校友工作队伍132。
(5)加强创业教育,创造就业品牌
在高等教育开始关注到创业教育的时候,作为新兴的独立学院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形成自己的就业品牌,在创业教育上取得突破,形成在与一本、二本高校竞争中获胜的一个筹码。
(6)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双方互惠关系
利用独立学院民营机制这一优势,将企业作为依靠力量,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这不仅有利于学院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培养方式,培养适销对路的学生,而且对于企业也是一种节省岗位培训的经济的合作方式。
(7)建立起对也独立学院自身就业工作的研究机制
学院应鼓励从事就业工作的学院领导及教职员工都参与到这一研究当中,每年就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专题进行研究,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且对于以后的就业工作模式的形成有着指导意义。还可以促进学院学术研究气氛的养成。
在高校独立学院出现到现在十年来,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短暂,还不可能像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形成有影响的教育品牌。学生在选择独立学院时,就业率越来越成为他们考虑的第一因素。独立学院只有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中占据主动,体现优势,提高生源质量,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要坚持独立学院自身灵活的机制、充足的资金、丰富的社会资源等优势,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并保持和母体学校及其他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紧密合作和相互,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加大学生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市场为基础,增强服务和管理水平,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就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创立自身的就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