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13704300000051

第51章 地方篇(9)

二、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市委、市政府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视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2006年以来,按照建设“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中介、诚信执法、诚信金融、诚信社会”的创建目标,在全市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生态环境优秀市”系列创建活动,初步建立起了企业信用筛选与评价、行政与金融资源相配合、信用激励与惩戒并举三大机制。遂宁市被评为“全国金融生态环境优秀城市”,并成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一)搭建金融环境建设平台

一是搭建组织协调平台。市委、市政府及区县园区、行业主管部门成立金融与项目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和争取落实特殊金融扶持政策协调领导小组,统筹项目融资对接工作,做到市区县政府搭建平台,银政企合作融通资金。

二是搭建舆论宣传平台。注重金融文化环境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活动,将学习掌握金融知识列入全市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开展金融专题讲座。在《遂宁日报》上开设金融专栏,印发《金融百问》数万册,发送到全市区县乡镇级重点企业,全面普及金融知识,努力营造打造“诚信遂宁”的良好氛围。

三是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市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加强了工商、税务、环保、国土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为诚信建设提供基础的信用信息平台。

(二)大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化解风险

率先在全省将公安、法院保护金融机构权益的结案率纳入政府奖励考核,加大对金融资金产的护航力度。政府出面担保,拿出优良土地抵押,法院强力介入,历时半年,成功解决华纺银华山东母公司逃避银行金融机构金3亿元贷款资金事件。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从市财政借款,解决市收费路贷款不能还本付息事件,切实维护银行权益。截至2010年末, 不良贷款余额16.48亿元,占比5.98%,较2005年末减少9.53亿元,下降36.64个百分点,实现盈利6.89亿元,较2005年净增5.42亿元。

(三)强化制度建设,推进“一库一网”工程

全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一库一网”建设工作,统筹各方资源,出台《遂宁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一库一网”建设方案》、《遂宁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方案》、《关于建设遂宁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扎实推进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建立不同于大企业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和资金定价机制,推动工商部门将中小企业涉及工商、税务、环保、用地、用水电气、招商履约等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进行综合管理,为政府、企业、银行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市政府督查室、人民银行遂宁中支与市金融办联合开展中小企业金融培育工作的督查工作,并纳入目标考核。

(四)抓好信用平台建设,发挥典型引导的正向激励作用

整合税务、国土等信息进入人行征信系统,继续抓好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的评选和金融服务工作,2007年至2010年全市评选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达到88 户,贷款余额达到32.8亿元。

三、金融业实现大发展

(一)银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显著增强

5年来,遂宁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创造了“存款快速增加、信贷投放超常增长”的骄人业绩。截至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23.78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309.02亿元,年均增长24.97%;各项贷款余额达276.35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20.27%,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票据、贸易融资等其他业务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银行资产质量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不良贷款持续“双降”。截至2010年11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6.48亿元,占比5.98%,分别比2005年末减少9.53亿元,下降36.64个百分点。实现盈利6.89亿元,较2005年增盈5.42亿元。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银行机构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经营原则,持续改善资本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夯实抵御风险的实力,监管指标持续向好。截至2010年9月末,城商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达到11.61%、168.75%,比改制前(2007年末)减少2.47%、76.93%。农信社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分别达到8.04%、46.32%,比统一法人前(2007年末)增长10.68%、36.69%。银行业运行稳健,连续两年无案件和安全事故。

(三)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更新,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完善。央行支付体系功能齐备,大、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良好,实现了资金汇划“零在途”,大大缩短了异地资金的汇划。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服务等电子银行业务得到较快发展,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金融机构安装柜员机达284台、自助银行24个、POS机1678台,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初步形成,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四)企业通过上市实现大发展

企业通过上市发展壮大,面貌一新:原为县属“小氮肥”的四川美丰建成了西南地区重要化工基地;原为乡镇“小作坊”的沱牌曲酒正向全国白酒10强目标迈进;原为地方“小水电”的明星电力成长为以发供电为主、综合发展的大型企业;原为城市“小纺织”的华润锦华、由几万纱绽扩张到10万纱绽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排头兵;原为民营“小屠宰”的高金食品建成了全国十大肉类食品外贸出口企业;原为金属“小材料”的天齐锂业成为国内最大锂电新能源核心材料供应商、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生产商。

(五)上市公司业绩良好,融资能力强

全市上市公司均具有比较稳定、持续的高盈利能力,股票在市场流通中的表现较好,多支股票系“绩优股”。有的上市公司还成为交易所评定的“无星级”(最佳)企业。据统计,7家企业累计实现首发融资17.76亿元,通过配股、可转债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本市场再融资23.13亿元。同时,美丰、沱牌大力探索债券市场融资渠道,取得良好效果。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完成企业基建、技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盈利能力不断攀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金融业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上市公司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发展

截至2010年末,全市拥有明星电力、华润锦华、沱牌曲酒、四川美丰、高金食品、天齐锂业6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87000万股,资产总额133.76亿元。2010年上半年7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6.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的16.55%,实现利润总额2.4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12.82%。7家上市公司作为实现遂宁工业经济新跨越的龙头,带动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纺织、机电、化工、食品、电力等企业集群的形成,为遂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高,社会贡献大

四川美丰从1997年上市至2009年末,累计创造利润21.34亿元,纳税3.65亿元,分红6.75亿元,公司分红派现金额达到历次募集资金总额的1.34倍,分红比例位居国内上市公司前列。沱牌曲酒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净利润5379万元,利税2.26亿元,生产能力已列全国同行业第14位,销售收入居第15位。天齐锂业2009年总资产达3.88亿元,净资产为2.32亿元,实现利润4296万元。上市公司在自我发展的时候,注重回报社会,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这些不但踊跃捐款捐物,伸援手、献爱心,而且积极践行分红,回馈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沱牌公司成为全国慈善总会命名的慈善先进集体。

(遂宁市金融办)

内江市

“十一五”期间,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内江金融工作紧紧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的奋斗目标,大力引进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推行诚信服务和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金融信贷市场培育和征信管理工作,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狠抓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实现了企业上市工作零的突破;加强政银企合作,不断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规范多层次的政银企项目对接工作流程,促进了内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2010年末,内江市共有金融机构家,其中银行业机构10家,证券营业网点4家,保险公司19 家,融资性担保公司6家;金融从业人员9535人,是2005年末的1.24倍;金融业总资产达1199.4亿元,是2005年的2.26倍。201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43亿元,占GDP的1.5%,是2005年的1.88倍,年均增长13.5%;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5%,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4个百分点。

一、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一)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1.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情况定期监测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及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特别是在充分结合内江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一方面加强对农业银行改革问题的调研,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市场业务的拓展,加强对政策性业务开展情况的监测,关注农村金融机构准入试点进展情况和有关农村信贷业务与保险业务、担保业务多方合作情况,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运行模式,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二是积极推进邮储银行改革。按照全国、全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完成组建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的各项工作和69个二级支行的设立工作。三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步完成。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贷款协调力度,同时加强专项央行票据持续监测和兑付考核工作。2009年12月上旬,内江市中区、东兴区农村信用社央行票据兑付资金相继到账,全面完成了全市三县两区农村信用社央行票据兑付工作,兑付总金额达2.6亿元,标志着全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社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引进域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新突破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会见和拜访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介绍内江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宣传有关政策,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江新设分支机构。二是市政府专门制发了《关于印发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江新设分支机构意见的通知》,将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江设立分支机构纳入招商引资项目管理,享受内江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明确了有关的优惠、扶持、奖励政策。三是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协调解决域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江设立分支机构的具体问题,通过协调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等方式,在第一时间解决筹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加快分支机构的筹建进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域外金融机构3家,分别是:浦发银行内江分行、宜宾市商业银行内江分行、隆昌兴隆村镇银行(2010年12月28日升格为市级总分制村镇银行,成为全国首批十家地市级总分行制村镇银行之一)。

3.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08年底,省政府出台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政策后,全市第一时间启动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2009年,内江获准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成立威远德福小额贷款公司。为加强管理,市政府金融办与威远县政府、人行、银监、工商、公安等部门签订了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处置责任书。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联合检查组,对威远县金融办履行小额贷款公司审查及监管情况、对威远德福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托管和合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合规经营。截至2010年末,威远德福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各项贷款余额为1.1亿元,累计投放贷款3.6亿元,运行情况良好。

二是保险、证券经营机构管理进一步规范。内江市保险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各保险公司认真做好行业自律工作,先后制订了内江市保险行业自律公约、机动车辆保险自律公约、团体人身险自律公约、个人保险代理人自律公约等多个自律公约。同时,定期召开产、寿险公司总经理工作联席会议和产、寿险专业专员会议,及时分析解决行业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业自律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保险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