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13703400000002

第2章 洞见真我:明心最见菩提月

人间多歧路,每个人都难免在其中浮浮沉沉,几番下来,周身牵挂诸般苦痛,这时候,唯有悟得“空”方可得解脱。当你真正了悟到世间万象本是空空如也时,纵尘世间浮灰漫天,燥热难当,自可得一处清凉佳处,容你安顿身心。

时时自省,方得一颗清净心

我们经常说人无完人,但每个人都有权利让自己最大限度地臻于完美。要想更好地完善自己,我们就要拥有自省的习惯。自省是需要勇气的,它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得有很大的魄力才能做到。其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难的是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和改正错误。

古人有训:“静坐常思己过。”人生在世,我们应该学会自省自悟,在不断自我反省中,承担生命给我们的那一份责任。

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善于反省自己的过错,而是习惯时刻盯着别人的过错。

有一个女人经常背着自己的丈夫出去会情人。一天,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到河边会情人,却没有等到情人。这时,一只狐狸叼着一块肉路过这里,看见水里的鱼儿,就放下嘴里的肉跳到水中去捕鱼,可是鱼儿游到深水里去了,狐狸没有捕到鱼,回到岸上,自己的肉却被一只正好路过的乌鸦叼走了。那个女人看到这一幕,就讥笑狐狸说:“馋嘴的狐狸,你扔掉自己的肉去捕鱼,结果弄得两手空空,真是好笑!”

狐狸反击道:“你这个女人抛弃自己的丈夫,偷偷来会情人,情人却没有等到,现在不也是两手空空吗?”

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女人一样,很多人指责别人成为习惯,而反省自己却比登天还难。也许人人都犯过错误,但很少有人能自省。

慧能禅师在《坛经·忏悔品》中讲到“无相忏悔”。什么叫做忏?什么叫做悔?所谓忏,就是忏除以前所犯的过失,从前所造的一切恶业、愚迷、嫉妒等罪,完全忏除尽净,今后永不再起。所谓悔,就是悔改自己以后再犯的过失,从今以后,所有的恶业、愚迷、嫉妒等罪,永远断除,更不再造作。

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过后,月亮更加皎洁明亮。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由衷的敬佩。人都是不完美的,总是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如果我们在反省之后仍不能“过而改之”,则会自取其咎。晋灵公的悲剧,便是一例。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向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错了,一定会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依旧残暴,最终被臣下刺杀。

晋灵公不知悔过,口头答应,心中不改,落得被刺而死的下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们不但要有自省的力量,更要有自省后改过自新的勇气,这样才不失为一个完善的人。当我们每次清洗自己的身体时,不要忘了让自己的心灵也得到沐浴,身心都洁净了,我们自然可以得到一直想要的清净和幸福。

红尘禅语:百丈禅师说:“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就像一泓清泉,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阴险、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生命自然会重放异彩,生机勃勃。

空身空心,才能勘破大道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只因迷悟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长觉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这四句偈正是受持四句偈,有助于人的修行。我们平常听到佛学大师教诲众人“先空身,再空心”,正是从此处得来。

佛家认为,我们的肉身是父母所生,具备了父母的气息和习性,所以,人的一身九孔带有种种不净。我们的生命又是由“地、火、水、风”四大假象组成,所以最终都留不住,是要败坏掉的。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的一切都如醒来即逝的梦境,虚无缥缈的幻想,一碰即破的肥皂泡,或是只能短暂存留的影子。而那些有大智慧的男男女女,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肉身的虚幻不实,所以,他们潜心修炼,在肉身未死之前,也如死了一般,不对它寄予什么希望,只不过想借此幻身来学佛修行,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悟身空”。

世界上的外财、外物,本来就不属于你,你只是暂时使用它们、支配它们而已。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它们就会随别人而去,受别人支配。任何身外之物都具有这样的物性,注定不属于某一个人。上面提到的四句偈也是这个意思。在佛家看来,众生都有肉体凡胎,在没有证悟的时候,我们所持有的是业报之身;而那些得证悟、有道果的人,则拥有快乐之身。我们观察一下现实中的大部分人,他们整天不是愁这个,就是忧那个,总有很多烦心的事围绕着他们。所以,当他们无法忍受这些烦恼的时候,就会本能地寻找心灵寄托。小孩子会上网打游戏,然后被游戏里的那些事迷惑;大人则喝酒、赌博,被酒桌上、赌桌上的那些事迷惑。总而言之,我们的心常常会被外在那些东西牵着走,这些就是佛家常说的邪惑。一旦被这些邪惑拴住,就等于没有受持四句偈,没有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其实,能够让我们得以“空身”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参禅。参禅,即是一个通过净身、空身从而净心、空心的过程,也是禅宗用以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所参的是宇宙万法的实相,若得参透,便是明心。当我们亲近佛法,佛法就会进入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的内心发生变化,这种微妙的东西无声、无色、无言、无香、无味,却能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可以改变我们的身体状态。

红尘禅语:星云大师将参禅视为洗涤内心污垢的法门,明心见性的妙法。他说:“参禅,使我们找回久被遗忘的性灵,重新和它握手言欢,寻回清净具足的如来佛性。”由此可见,要想心空,我们就必须耐心参禅,先让自己的肉身空下来,再空心、空性、空法,而后才能勘破人生大道。

禅定修身,立浮世而泰然

佛家看众生奔忙,就常劝人要“定”,也就是有定慧。《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虚幻之相,而世人在此虚幻相前要有禅定、悟心,所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正是佛家提倡的圆满欢乐之道。六祖慧能大师认为,“不取于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内外兼修,身心清明就是禅定,而禅定正是一种专注而不忙乱的境界。

在常人眼里,佛家所讲的“定”不但虚而且难做到,非普通人力所能及。其实,佛家所说的“定”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专注,而要想达到“定”的境界,你只需要每次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做好这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其他事情,让生活井然有序,不忙不乱。这样,自然烦恼渐少,而快乐渐多。

然而,生活中的许多人并不懂得“定”的道理,他们常常为自己设定过多的目标,妄图样样精通,结果 “样样通,样样不精”,最终不但一事无成,而且烦恼缠身。

有一只兔子,身材修长,很会跳跃,所以它一直有着“跳远第一名”的美誉,为此,它感到无比自豪。一天,森林里的国王宣布举办运动大会,提倡全民运动。于是,兔子报名参加跳远项目。果然,兔子击败了鸡、鸭、鹅、狗、猪……夺得了跳远比赛的冠军。

正当兔子得意之际,一只老狗告诉兔子:“兔子啊,其实你的天分资质很好,体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远一项金牌,实在很可惜。我觉得,只要你努力练习,你还可以得到更多比赛的金牌啊!”

“真的吗?你觉得我真的可以吗?”兔子受宠若惊。

“没错,只要你好好跟我学。我可以教你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马拉松……你一定没问题的!”老狗说。

在老狗的极力怂恿之下,兔子开始每天练习跑百米,早晚也练习游泳,游累了,又上岸练举重;隔天,跑完百米,赶快再练跳高,甚至撑着竿子不断往前冲,想在撑竿跳比赛中夺魁。接着,它又推铅球,跑马拉松……

第二届运动大会上,兔子报了很多项目,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但是没有一项入围,连以前最拿手的跳远也退步了,初赛就被淘汰了。

其实,兔子能够获得“跳远第一名”的美誉,就是因为它专注于跳远,并在此项运动中拥有其他动物无法匹敌的优势。既然如此,兔子又何必去跑百米、推铅球、跑马拉松等,并贪心地什么都想拿第一呢?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我们像故事中的兔子一样,有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目标,并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不断努力着。通往目标的路可能是山花烂漫,也可能是荆棘丛生。当我们前行在山花烂漫的路上,可能被美丽的花儿吸引,疏忽了赶路的时间或淡忘了自己的目标;而荆棘丛生的前路,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信心,畏缩不前。也有很多人能够披荆斩棘,但最终被烂漫的山花迷惑了双眼,不能实现目标或者延迟了实现目标的时间。这都是由于人们没有专注的精神,无法领悟佛法中“定”的智慧,从而难以明心见性,获得人生的欢愉。

红尘禅语:《金刚经》说:“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叫定。”当你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中被烦恼缠身时,不妨听从佛陀的劝诫,以“定”修身养性。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肉身,为何以一人之力做多人之事呢?每次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自然能脱离苦海,拥有幸福的人生。

禅即佛法,参透便是明心

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一定不孝。如果内心清净,一定尊敬长者;如果内心不清净,则不尊敬。不知敬人,也是对自己的亵渎。

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所参的是出生宇宙万法的实相。禅,是一场内在的革命,为我们赢回如香草的悲心,满月的慧心,金刚的愿心,云水的舍心。参禅,即是一个净心的过程。

平常人想要净心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理性去控制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如告诉自己“不能动心”,这个时候心已经动了;提示自己“心不能随境转”,这个时候心已经转了。真正的净心不是刻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心不动了,人就不会为外界的诱惑所动,从而净化自身。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给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噪繁动,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谢道:

“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欲与它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似的说道:

“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仰山终于言下契入。

生活中,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有甚者将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建立在他人的态度上,完全是本末倒置。

为什么人最难认清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蒙尘。就像一面镜子,被灰尘遮盖,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真心不显,妄心就会影响人心,时时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人体如一村庄,此村庄中主人已被幽囚,村庄被六个强盗土匪(六识)占据,他们在此兴风作浪,追逐六尘,让人不得安宁。

心不动,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才能真正认清自己。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得不得了。其实,任何外境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被六尘所诱惑,亦不会被六识所蒙蔽。

参禅,使我们动荡的心回归寂静,使我们污垢的心变得清明,它的妙用不只是记起多年的一笔“豆腐账”,而是洗濯内心深处重重的尘垢,记起内心还有个不动、不痴、不染、不变的主人翁。

红尘禅语:星云禅师开示道:外面再美的景致,也无法使我们真正休心息虑,只是空费草鞋钱。世间的杂志、报纸,各项视听娱乐,无法使我们内在悠然清心,不过徒增声色的贪得、是非的爱染。看一池荷花,于污泥之中生,不动,不痴,不染。人如能像荷花一般,不为繁华蒙蔽,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活出真我,生活的禅便算是参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