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13703100000024

第24章 锐意进取——志在进取,业精在勤(1)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经》

为孝是坚持不懈的榜样

行孝不是一天一个月便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一生的,然而等到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不计时间不计辛劳地照顾他们,给予他们需要的一切。行孝带给我们的精神意义,便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也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受益匪浅,古今中外都不乏坚持不懈的事迹:

戴维肯定算不上命运的宠儿。由于出身贫寒,他接受教育和获得科学知识的机会很有限。然而,他是一个有着真正坚持不懈精神的小伙子。在药店工作时,他甚至把旧的平底锅、烧水壶和各种各样的瓶子都用来做实验,锲而不舍地追求科学和真理。后来,他以电化学创始人的身份出任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

年轻的沃纳梅克勤奋刻苦的精神让人感动,他每天都要徒步4英里到费城,去那里的一家书店打工,每周的报酬是1.25美元。后来,他又转到一家制衣店工作,每周多了25美分的工资。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他勤奋刻苦工作,不断向上攀登,最终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1889年,他被哈里森总统任命为邮政总局局长。

要想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必须付出更多的勤奋,每天都坚持不懈地努力,否则只能由平凡转为平庸,最后变成一个毫无价值和没有出路的人。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三大巨头(通用、大众、丰田)之一,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勇敢面对所有的困难和失败。

20世纪20年代,丰田喜一郎投身于汽车制造业。他在美国学习后回到日本,在名古屋试制汽车发动机,但他失败了。丰田喜一郎没有被困难吓到,决定坚持下去。他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当时日本落后的工业无法制造汽车引擎,为了突破这一难关,他开始自行设计引擎,有了引擎,他开始制造汽车。从1933年开始到1936年,他造出了第一辆卡车和公共汽车。投放市场以后,由于油耗高、噪音大、速度慢,市场反应不佳。面对着又一次的失败,丰田喜一郎以别人所没有的坚强和勇气坚持了下去。

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开始以后,军队需要大量军用卡车,这为丰田喜一郎提供了机会,他开始生产军用卡车。1938年,美国年产350万辆汽车。日本只能生产几千辆。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丰田喜一郎停止生产军用卡车,当时日本经济不景气,民用汽车很难卖出去,丰田濒临破产。

这一次,很多人都以为丰田喜一郎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了,但是他依旧决定坚持下去。

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购买卡车,丰田喜一郎才迎来了又一次兴旺的机遇。20世纪60年代,丰田开始试着进入美国市场。但刚一进入,就遭到惨败,皇冠轿车马力不足,根本无法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是否就此止步?是否就此放弃?丰田公司还是决定坚持。丰田说,即使只有公司名称在美国登记也好,哪怕只卖出50辆或100辆,只要建立桥头堡就行。

后来,丰田公司花了7年时间才推出第一辆在美国销售成功的汽车。现在,丰田公司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在任何一次需要坚持的时候,如果丰田的领导人和员工没有那种突破万难的勇气,那世界汽车工业的三大巨头之一就会与丰田无缘了。

丰田公司的坚持不懈,使它一步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三大巨头之一。在职场中,我们也必须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有波折,会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有些人坚持不住而离开了,而坚持下来的人往往就会更上一层楼。坚持不懈是需要勇气的,在徘徊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坚定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工作,这是很大的勇气。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坚持不懈的结果,没有经历磨难的勇气,又怎会有坚持不懈的结果呢?

学则上进,做公司的标兵

一个人从幼到老,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父母始终陪伴在侧,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当一个人感悟到此的时候,会时刻为更好地孝顺父母而努力进取。同样的,在工作中,因为有着更想实现的切身利益和远大的目标,进取之心也就自然而生。

2002年,一本叫《我是谢坤山》的自传在台湾和内地相继出版了繁体版和简体版,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轰动并成为畅销书。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董事长戴胜益评价说“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全世界最令人尊敬的人”这一项目,我会恭敬地把这面奖牌颁给他——谢坤山。”

谢坤山出生于1958年,16岁那年,在一家工厂做工时不小心触到高压电线,谢坤山成了一条腿的“废人”。但是,谢坤山并没有沉沦,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家专门为残障者设立的绘画学习班,此后,谢坤山以嘴握笔,走上了艰难的绘画之路。

24岁那年,谢坤山的妹妹手肘击中了谢坤山的右眼,由于用力过猛,谢坤山的右眼视网膜剥离,他的右眼失明了。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谢坤山并没有放弃,他更加热爱绘画。

一次,谢坤山在大街上作画出售的时候,碰到了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这位老师很是感动,不仅送了谢坤山很多画册还指导他绘画技巧。一段时间后,谢坤山的画技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以拜师于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吴炫三门下,从此,艺术宝库的大门向谢坤山敞开了。

经过五年的奋发,谢坤山终于顺利出师,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十八幅作品全部被人买走收藏。很快,谢坤山的画和他个人的经历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各路媒体纷至沓来,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对谢坤山进行历时两个多月的跟踪采访,谢坤山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被19种语言报道给了全世界。

正是因为谢坤山不懈的努力进取,在逆境中仍勤奋刻苦,终于取得了成功。上进是和成功形影不离的,没有上进心成功便遥不可及。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天资聪颖,机敏好学。他七八岁时始习书法,师承其父。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其身后,猛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很是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王羲之曾对献之说,只有用完院里的十八缸水,他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直立稳健。献之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他勤奋地练了五年,用完了三缸水,自认为书法已小有所成,遂将自己十分满意的字拿给父亲过目,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却频频摇头。直到看见一个“大”字,王羲之才现出了较满意的神色,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小献之又将字拿去给母亲看,母亲认真地翻看,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一点,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献之此时方知与父亲的差距,又锲而不舍地练习书法。当他真的用尽十八缸水后,其书法果然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

陶渊明说“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正是此理。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伟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经历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任何人在人生中取得的成就,都是不畏艰难,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点滴的积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职场中,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地挖掘自己,不断地学习,促使自己进步的同时成为公司的标兵。

夙兴夜寐,为父母所傲

鲁恭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他为弟弟不出仕的故事也一直被传诵。

光武帝时期,鲁恭的父亲任职武郡太守很多年,后来因为重病去世。鲁恭当时只有十二岁,而他的弟弟鲁丕只有七岁。他们十分孝顺,天天痛哭,也不接受官府的帮助。

回乡之后,把父亲好好下葬了,然后按礼节为父亲守丧戴孝。等到三年服丧期满,鲁恭已经十五岁了,那个时候他和母亲、弟弟住在太学,他和弟弟潜心学习,认真读书,进步十分快,得到乡亲父老的称赞和夸奖。官府知道鲁恭的才学之后,邀请他为官。然而鲁恭认为弟弟还小,担心自己成名而让弟弟丧失斗志。于是他断然拒绝。待母亲知晓缘由后,劝鲁恭为官,鲁恭借口教书远赴外地,待弟弟被举孝廉,他才改变态度,做了官。

鲁恭为了让弟弟进步而不出仕,等弟弟举孝廉才去走自己的路。仕途之心是与生而来的,然而他毅然选择先放手,勤奋努力,让母亲感到骄傲。

诚然,目标是要靠不懈的努力和勤勉不怠来完成的。

曾国藩小时候并不机敏,也没有学习的天分,总是用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背诵课文,很是勤奋。也正因如此,他的父亲曾竹对他很是宠爱。

因为曾国藩理解能力很差,曾竹给他讲的道理他总是难以理解,于是曾竹会一遍遍地给他讲解,直到曾国藩理解。

在那个时期的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学习。曾国藩从那时候就认识到自己比其他孩子笨,便更加勤奋地读书。

有一次,曾国藩在家读书,对着一篇文章反复学习。已经很晚了,父母早已就寝。正在这时,有一个小偷想趁曾国藩父母睡觉的时候偷东西,可是当他看到窗户里面的灯还亮着,时不时传出一阵阵朗诵声,便站在外面等。

时间过去了很久,小偷在外面站得手脚冰凉,可是曾国藩还在读书。他实在受不了这样的等待和煎熬,冲进房间,说:“你怎么这么笨,我在外面听的都背下来了,你竟然还在读。”说完小偷背了一遍,愤然离去。

曾国藩听过之后,不禁愣住了。想到小偷听了几遍文章就能背下来,而自己却读了这么久还没有背下来。于是,他更加勤奋地读书,直到背下来才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