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13702500000031

第31章 分享是聪明的生存之道(3)

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太不近情理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给自己躲雨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正当她眼露茫然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了谢,并随意地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了出去。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写信人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并让他负责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任务。詹姆斯震惊不已,匆匆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当他以最快的速度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才知道这封信是一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当菲利收拾好行李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

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在事业上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灵魂人物。菲利29岁时,已经为全美国的近百家图书馆捐赠了800万美元的图书,他希望用知识和爱心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

在生活中懂得处处为别人奉献你的爱心和真诚,不经意间你就遭遇了幸运之神……

前任挪威驻中国大使石丹梧的夫人——杨二车娜姆,是一个来自泸沽湖畔的摩梭乡下女孩。她甜美的歌声响彻全世界,被世人喻为中国的“夜莺”。她在事业和爱情上的一帆风顺,源于她‘得到过一个神秘老人的资助。’

娜姆初到美国留学时,生话拮据。她白天学习音乐和英语,晚上就在一个小餐厅里当服务生。那天,一个面容憔悴、神情凄苦的老人,为躲避外面的狂风走进餐厅。所有的人都漠视他,甚至有人因为他的寒酸要赶他出门。只有娜姆动了恻隐之心,她知道有很多美国老人晚年都很孤独凄苦,于是,她搬了一把软椅让老人休息,并自己掏腰包为他要了饮料。为了让老人开心,还专门为他点唱了中国的民歌,并热情邀请他参加中国留学生的聚会。渐渐地,老人笑逐颜开了。

两个月后,这位老人交给娜姆一封信和一串钥匙,信里装着一张巨额支票,娜姆惊愕万分。信的内容如下:娜姆,我年轻的时候收养了3个越南孤儿,为此一直没有结婚。可当我含辛茹苦地教育他们长大成人自立后,他们却抛弃了我这个养父。我退休前在一家公司当工程师,有着丰厚的收入,但钱对我这个历尽沧桑、将要入土的老人毫无意义,我需要的是亲人的温暖和友谊。娜姆,只有你给过我这种金钱难买的情谊。现在,我已回到乡下落叶归根,我把这一生的积蓄和房子都留给你,用这些钱来实现你源于泸沽湖畔的音乐梦吧。

从此,老人杳如黄鹤。

娜姆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为了告慰老人,她用这笔钱做了一张风靡全球的中国民族音乐专辑,并开始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也因此结识了她的先生——前任挪威驻华大使石丹梧。他真挚的爱情让娜姆的歌声插上了幸福的翅膀,尽情地翱翔在世界各地。

故事释评:

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撒下一颗颗关爱的种子,有一天,当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并为你带来丰硕的果实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对别人表达善意和真诚,并不需要你为此付出很多、很昂贵的代价,有时候,像搬动一把椅子那样简单的事情已足以说明全部。

点亮一盏灯

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他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的芒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亮的?”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神碰撞过。”盲人听了说:“但我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到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故事释评:

不是么?每个人都有一盏心灯,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自己。文中这位盲者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照亮了自己,更在于他照亮了别人。从分享的角度来说,照亮自己和照亮别人是一个铜钱的两面,辩证地相互依存着,悟懂了其中的含义,你就悟懂了生存的至高智慧。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岁时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穷人》,学工程专业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给《祖国纪事》。编辑格利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时分开始看这篇稿子,他们看了十多页后,打算再看十多页,然后又打算再看十多页,一个人读累了,另一个人接着读,就这样一直到晨光微露。他们再也无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顾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扑过去紧紧把他抱住,流出泪来。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内向,此刻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他们告诉这个年轻人,这部作品是那么出色,让他不要放弃文学创作。之后,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罗维奇又把《穷人》拿给著名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看,并叫喊着:“新的果戈里出现了。”别林斯基开始不以为然:“你以为果戈里会像蘑菇一样长得那么快呀!”但他读完以后也激动得语无伦次,瞪着陌生的年轻人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了解自己吗?”平静下来以后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了反应:“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多么好的人!多么好的人!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奋,努力成为像他们那样高尚而有才华的人!”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成为俄国19世纪经典作家,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

格利罗维奇、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赢得人们的尊敬,但同样令人们尊敬的是他们“腾出一只手”托举一个陌生人的行动。而且从最初他们就预料到这个年轻人的光芒将盖过自己,但圣洁的他们连想也没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腾出一只手”给别人肯定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别林斯基等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后来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抢了光芒,但毕竟因陀思舀耶夫斯基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举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腾出一只手”者则是默默无闻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象陀思舀耶夫斯基那样成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腾出一只手”给别人,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无论被托举者最后是否平凡,无论能否得到回报,都不影响爱的价值。

故事释评:

“腾出一只手”给卑微者——赞扬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狂妄者——规劝他们;“腾出一只乎”给绝望者——点拨鼓励他们……“我曾‘腾出一只手’给别人。”你能面无愧色地说出这句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