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道
13702400000014

第14章 何谓孝道(5)

在李鸿章的印象中,曾国藩一直是一个和蔼可亲、谦虚谨慎的人,但是当他投奔曾国藩的时候情况有些反常。李鸿章到了曾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曾国藩的传唤。好不容易曾国藩的贴身侍从来传唤了,李鸿章走进内室,却发现曾国藩正在洗脚。按照儒家的规矩,洗脚的时候是不能见客的。李鸿章感觉受到羞辱,但又不能跟曾国藩撕破脸,只好硬着头皮寒暄了几句,发现曾国藩总是爱答不理的,实在忍无可忍,连招呼也没打就离开了。

回到客栈,李鸿章发现老板正将他的行李打包。他连忙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老板说:“曾大人有令,不许本县人收留客官住宿。”李鸿章又气又恼,心想,曾国藩对自己还真是不留情面,枉我把他当成老师那么敬重他。但是已经没有了去处,他只好牵上马匹,想要连夜离开此县城。

到了城门口,李鸿章远远看见一个人站在那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曾国藩的贴身侍从,他是专门来带李鸿章面见曾国藩的。

这时的曾府张灯结彩,中门大开,曾国藩站在中间欢迎李鸿章的到来。李鸿章心中十分诧异,曾国藩说:“我听说你当官以后很骄傲,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你在安徽兵败,跟你的骄傲不无关系。我今天这样做,就是想杀杀你的锐气,灭灭你的威风。你要记住,一个人光有才不行,还要有气量,学会谦虚谨慎,才能成大事啊。”

李鸿章听了,羞愧不已,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恩师的教诲。李鸿章此时就像一个年轻气盛的孩子一样,在父亲的智慧面前终于有所领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会被老师批评,有些相对并反逆的孩子会与老师顶撞,朴实老师如同父母一样,批评孩子是为了让他更好的完善自己,只是很多孩子并不能真正体会长辈的用心。

《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中写道:“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段话的意思是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你也要一生将他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我们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学到人生的智慧,福报也会自然降临。

自大是无能的表现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道德经》

《孝经》上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些训诫的意思是身处要职或权位,而不存骄傲自满之心,是因为他们对所处位置、所拥有权力的敬畏和恐惧;懂得克己修德,节制守礼之人,即使富有,也是谨慎、持重的,不会挥霍、奢靡。身处高位却具备忧患思想,并且兢兢业业地工作,所以,能长久地享有大家对他的爱戴;富有却不奢靡浪费,能够长久地享有财富。

中国有句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虚空。这是形容谦虚的一种很恰当的说法。只有空,你才能容得下东西;如果自满,那么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的心再也容不下任何东西。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教修身养性的方法,但是从一开始,这人就滔滔不绝地说话,大师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只好不断地为他倒茶。当杯中的水已经注满时,大师仍然继续倒水,这人见状急忙说:“大师,杯子的水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倒呢?”

这时大师看着他,徐徐说道:“你就像这个杯子,被自我完全充满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么能悟道呢?”

人因自谦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成功固然值得自豪,但自傲、自满从根本上说无异于自暴自弃。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又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成功之后,只知自我陶醉,而迷失于成果之中停滞不前,那等于是为自己的成就画下了句点。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变成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学会把自我的意识先放下来,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你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随时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你才能时刻前进。

骄傲是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以为是,止步不前。一个因骄傲而自大的人多半盲目,他对知识、对朋友、对亲人都会用一种盲目的态度去对待,所以他不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并拒绝改变。

而谦虚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一个人收获到最大的帮助与知识,使他的内心更为充盈。

青少年朋友,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应戒除骄傲,保持一份谦虚,并养成凡事都谦虚请教的良好习惯,谦虚学习,谦虚做人,谦虚做事。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只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就如同《孝经》上说的一样,以一种谦虚的姿态示人。

§§§第4章 孝亲感恩——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

中国历来倡导的都是子女对父母感恩,晚辈对长辈感恩——其间包括对生我养我的双亲,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长,对长者及一切关爱过自己的人,这些都属孝道。数千年来,先辈们不仅留下许多弘扬孝道、感恩父母的经典言论,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孝子的形象,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诗经》

孔子在跟曾子论孝的时候,告诉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曾子一直牢记着这一点,很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在他重病弥留之际,他叫自己的弟子小心地掀开被子,看看自己的身体可有什么毁伤,然后他引用《诗经》中的话,对弟子说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忧虑,自己可真是特别小心谨慎啊。

古往今来的孝子都特别注意爱惜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因为求生的本能,也是因为要以完好的身体向父母交代。这一点上,晚清时期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典范。

曾国藩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册封为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不但是一代名臣,还是一个孝子,父母在曾国藩的心中非常重要,不论是在外求学,还是在外做官,他都经常给家人写信,不让父母担心。

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说:“九弟前病时想回家,近来因为找不到好伴,并且听说路上不平安,所以已不准备回家了……儿子在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大约花了六千文钱。儿子等在京城谨慎从事,望父母亲大人放心。儿子谨禀。”

他知道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处境,于是写信说:“我已经吃药了,我做事情会很小心的,请父母不要惦记。”短短的几句话,让父母心里有了着落。

“可怜天下父母心”,年少的你可能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儿行千里母担忧”,无畏的你也许不以为然。母亲十月怀胎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她给了我们生存的权利,我们是否更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有个老人一生十分坎坷,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断;中年时,妻子因病去世;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在车祸中丧生。可在别人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爽朗而随和。有一次,某个人按捺不住好奇,冒昧地问:“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为什么看不出一点伤感?”

老人默默地看了此人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那个人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那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那个人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可是,它到底像什么呢?

“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那个人仔细一看,真的十分像心脏的形状,心中不禁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那个人凑去。那个人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厚重的声音缓缓地说:“它曾遭受过狂风的摧残,它也在春风中绽出,它被雨无情地拍打过,但它也在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深秋,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因为它要为自己的母亲而活,那就是树。无论世间对它再怎么摧残,它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树给了它生命。我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珍惜父母赐予我的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无论我们是否能与父母一直走下去,父母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也需要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惊受怕。

生命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好的财富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明代的朱柏庐在《劝孝歌》中写道: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这句话的是意思是,母亲怀儿十个月的恩情,就算用三生三世来报答,也偿还不完。

据说古代宋国有个人特别孝顺,在父母生前,他每日都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父母仙逝之后,他因为过于哀伤,导致形销骨立。大家看到他憔悴的模样,纷纷称赞他的孝心。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被这个人的孝行感动,于是赏赐了他很多财物银两。

这件事情被传开之后,许多人也想得到国君的赏赐,于是纷纷仿效那位孝子的样子,故意毁伤自己的身体,有很多人竟然因此而死。这些效仿者的行为实在是大错特错:一则皇帝犒赏孝子,是因为他拥有真诚的孝心,如果众人想要模仿,也应该模仿孝子的孝心才是;二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财物而毁伤自己的身体,违背了孝的本意,与孝子的行为南辕北辙。自然,他们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

青少年朋友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给予我们活着的机会,面对“生”和“死”的选择,只要良心不亏,便要活下去。活着便是一种幸福,一种资本,一种最大的享受。因为只有活人,才有资格谈论将来,谈论梦想,谈论虽然短暂但可以变得充实的人生,才更有机会孝顺父母。

每一天,都有人在毁灭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在自以为得到解脱的时候,他们非常自私地把痛苦留给了年迈的父亲、母亲。他们在学校里学到了知识,却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父母,忘却了亲人,忘却了感恩。

他们永远不会再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了,也永远想不到母亲伤痛欲绝的样子,他们只是为自己活着,方式已经并不重要了。不会对亲人感恩的人,幸福将远远地离他而去。

不知为什么,小洛近日情绪低落,学习成绩让她很不顺心,她消极的情绪又直接地影响了她努力的积极性,以至于她甚至丧失了生活的愿望。每一次她拿到成绩单,心情都不好。成绩上不去,给父母丢脸,她只想赶快离开这个让她痛苦的世界。

有一天,小洛在路上碰到好朋友。好朋友见她神情格外沮丧,多次询问缘故,才知道她因学习不好而感到伤心。

“唉!活着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学习不好,给父母丢脸,我很自卑,我怎么努力也取不了好成绩,我真不想活了……”小洛幽怨地叹息着。

朋友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于是问她:“如果你真的选择自杀,我不拦你。不过,我有一个小小请求,请你答应我先等一个月再自杀。”

小洛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要等这么久……哦,我明白了——你这是‘缓兵之计’,是想让我降下火气,等到心平气和时就会打消自杀的念头。可是,我确实已经过够了,你就不要再劝我了!”

“不,你说错了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一个月时间不是留给你的,而是留给我的。我需要用一个月时间给你准备后事!既然你想死,就要为你的父母做些事情,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我想,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四处打听帮你找买家了。”朋友很认真地说。

小洛更加疑惑了:“买家?什么买家?”朋友说:“一定有买家的。你的视力一向很好,可以把眼角膜移植给失明的人;你的皮肤十分细腻,可以卖给那些需要植皮的人;你的身体非常健康,内脏器官都可以卖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既然你一定要寻死,你身上的东西就不要浪费,这些都是父母给你的,但是现在对于你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用处了,你无法报答你的父母,那就把你的身体还给他们吧!你把你身上的这些东西卖给别人,就当是给父母造福吧,这样你也可以去得无牵无挂了。”

小洛对朋友的这番话闻所未闻,竟然呆住了。良久,她才恍然大悟,继而痛哭流涕:“是啊!我有这么宝贵的身体,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我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却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真是不孝啊!谢谢你让我明白这一切。以后,我要努力地学习,不管怎样,我都会好好地活着来回报父母!”

在如今的这个社会中,我们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经常看到很多人轻生就死的新闻和故事,其中还不乏许多青少年朋友。这些轻生的人,要么因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要么有着惨痛的经历,要么因为感情、学业、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面对这种可悲的行为和举动,我们感到无限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