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13700500000006

第6章 形象设计的形式因素(3)

§§§第二节神奇的光线

光线的实质是一种电磁现象。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人眼可见的电磁波(即可见光)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的关键,是形象设计艺术使用广泛的形式因素,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

一、光线的传播形式

物理学家研究表明,光线是以五种形式作用于人眼并进行传播的。

一是直射。光源体(如太阳、照明灯等)的光线不受任何物体的阻隔直接传人人眼。直射光作用于人眼最直接,强度最大,人眼感受到的是光源本身的色彩。但是,人眼对同一光源体发出的直射光的感受强烈程度,受光源体发光强度和入射角度的影。向。因此光源体的光量和光线入射角的调控,可以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达到不同的形象造型效果。

二是反射。光源体照射某一物体时,物体表面将光线反射后传人人眼。这时,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本身的色彩,但这种感受的强烈程度受物体表面的平滑程度的影响,受光面越平滑,反射的光线越充分,人眼感受物体色彩越清晰。

三是漫射。光源体照射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光面凹凸不平,产生多方向散射现象,光线投射方向多变而不明显。因此,受光面不平滑的物体不能将表面色彩充分作用于人眼。

四是折射。光线在通过透明物体时,发生方向变化后传人人眼。

五是透射。光源照射透明物体时,光线透过物体后再传人人眼。

二、光线的造型特点

造型是形象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光源体的光量控制,受光物体表面的选择处理,尤其是利用不同的光线传播形式,造成物体表面微妙的光影变化,能充分突出和改善物体的形态特征,达到完美的造型效果。

光线的造型特点,主要受光源体的照射位置(即光位)的制约,光位不同,使光线的入射角的大小和光量的大小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形成不同的造型特点。

那么,光线造型有哪些特点呢?

(一)顺光的造型特点

顺光是指光源在被照射物体的前方,与人眼注视方向基本一致的光。在实践中,我们把人眼与被照射物这条轴线左右 15度角以内的光都称为顺光。

顺光造型的特点是:“布光均匀,容易全面揭示物体外表特征,色相、明度、纯度反映正常,能取得平和、清雅、明快、高调的效果。”①利用顺光造型的这种特点,在人物形象造型时,可以采取亮度均匀、光调柔和、层次细腻的效果,来掩饰人体局部细节的缺憾。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最常见的造型手段。

顺光在形象造型中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一是,顺光造型很难突出重点。顺光照射在物体上,其受光面的亮度是同等的,

①孔德明著《形象设计》P75。

没有影调的变化和光影明暗对比,不能显示被照射物的主次和远近。二是顺光造型很难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由于顺光照射缺乏光影变化,受光面微小的起伏被同亮度的光线隐没,富于质感的局部的阴影减弱或根本无法表现出来。三是顺光造型削弱了被照射物的空间透视效果。因此物体前后的光亮度基本相同,纵深感减弱,空间透视不明显,平面印象增强。

顺光造型的这些不足,当然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加以改善。例如,改变原有的影调配置状态,变远近物体相同亮度为近物深色调,远物浅色调;利用反射光的性质,选择亮度和色彩不同于被照射物的物体作为背景,拉大前后物体的明暗对比;利用光位,改变入射角,使被照射物的光影发生变化,也能达到富有某种光调奇妙的造型效果。

(二)斜侧光的造型特点

光源在人眼左侧或右侧前方,构成大约45度角的光线,就是斜侧光。

斜侧光造型的突出特点是:“能把富有表现力的阴影部分保留在被照射物体的表面,构成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使立体感明显地显示出来,能够较夸张地突出物体的质感。”①这个特点,正好可以弥补顺光造型的不足,可以把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充分地表述出来。

利用斜侧光造型,“可以通过合适的角度把人们生活中不太引人注目的某个物体表面状态展露出来,并把变化各异的表面结构的质感和纹理特征强化出来,如砖石、浮雕、木纹、墙壁、皮肤等。”②在实践中,这种造型方法被广泛地使用。①孔德明著《形象设计》”P75。②李兴国著《电视照明艺术》P69。

入射角的变化影响着斜侧光造型效果的好坏。有时斜侧光的入射角选择不合适,就会出现被照射物敏感均衡、相互对峙,造成“阴阳脸”。

(三)逆光造型特点

逆光是相对于顺光和斜侧光而言的,指光源在人眼的前方、被照射物体的后方的光。

逆光造型的特点是:“使被照明物体明暗影调配置产生明显的对比。距离近的物体,色调偏深、偏浓、偏暖;距离远的物体,色调偏浅、偏淡、偏冷,形成鲜明的透视效果。”①、利用逆光造型,“能十分强烈地强调大场面中各种景物的轮廓形态和相互间数量、距离的感觉,景物间的层次关系比较清晰。”②

利用逆光造型,虽然能清晰地突出被照射物体的轮廓特征,但逆光照射不到的暗部却与鲜明的轮廓“光环”形成一定的反差和亮暗间距,没有渐变的过渡层次。逆光造型时,亮调色的背景鲜明醒目,轮廓清晰突兀,会冲击人眼的注意力,重点被照射的物体反而不突出。

各种光线造型的特点都比较明显,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我们综合利用这些造型手段,并考虑加用一些辅助光,妥善处理亮暗光比和把握好光线照射角度,就能取得良好的光影造型效果。

三、利用人工光线,优化造型效果

使用自然光造型有许多缺憾,如果利用一些人工光线技术①孔德明《形象设计》P75。②李兴国著《电视照明艺术》P69。以大大优化造型的效果。

人工光线主要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和装饰光五种。这五种人工光线的组合在电视照明中被广泛使用,对提高造型效果,尤其是主持人形象造型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电视观众获取画面形象的先决条件。

(一)主光的造型

主光又称为“塑形光”、“主光源”,是描画被摄体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线。它有比较明显的光源投射方向,能决定摄像机的光圈和照明的基准点,能揭示场景的外貌和特质,描绘被摄体的立体形状,主要姿态和线条,交代画面内空间关系,构成反差和明暗对比。在主光照明条件下,主持人身上最有表现力的部分会被强调和突出出来。因此,主光的位置的确定、角度的选择、亮度的控制、距离的调整,都要根据图像需要揭示的目标和需要突出的细节或重点来设置。

在实践中,主光往往被设置在被摄主体的前方且略微偏向一侧,角度较高。主光水平角度若太小,例如把主光源放到被摄体正前方,摄下的形象会平板,减弱造型效果;而增大主光的水平角度可以明显地加强颜面和肌肤的质感。

主光垂直角度改变,也会产生不同的亮部与阴影。用俯视的角度打光,会在被摄者的眼窝、鼻、下巴和嘴唇的下边造成阴影,这样也能使人像更生动、真实。但如果把眼睛上眶的阴影加深、加大,会使眼睛陷进深深的眼窝里去,也会使人显得苍老。但是,主光垂直角度过于减小后,会获得相反的效果:人的嘴唇、鼻子、眼窝的上方也会出现阴影,给人恐怖的感觉,如果把手电筒放在下巴底下打亮就会呈现出非常恐怖的模样!

一般而言,利用主光造型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正常主光的造型

这种主光的光源一般定在摄像机一侧45度角,俯角大约为30度至35度角。光源同镜头构成了比较合适的角度,主持人的面部特征、轮廓姿态、立体形状、光影变化等方面都比较正常,有利于欣赏接收。当然,在实践中,灯光师要与主持人一起进行反复、认真地调试,只有图像获得了最满意的效果,才能最后确定灯的位置和角度。

脸型丰润的主持人,主光要放得正面一点效果会更好。如果轮廓线条很明显的主持人,就更需要用较平正的主光来减弱造型效果和淡化质感。对于瘦削的人或面部不平、汗毛过重的人,也同样适用。但是东方人的脸部轮廓一般比西方人平淡、柔和,因此,用45度角打光也许会更好一些。

2.窄光的造型

将主光光源放置在节目主持人前侧方15度角的位置,所获的效果接近在室外自然光的侧光照明。

窄光能突现人物脸部的轮廓,对于脸部起伏不大、立体感不强,对特别需要强调质感的被摄主体有很好的补正作用,因为它能在被摄体表面形成较明显的亮暗对比,使主体感增强。但窄光又容易在主持人脸部造成明暗各半的“阴阳脸”现象,因此,常常要加用辅助光来形成良好的亮暗过渡层次,而主光照射时,光线应尽可能越过脸部中分线,让少量光线越过上鼻梁进入脸的另一侧暗区,以打破光线中分的现象。

3.面光的造型

主光光源在节目主持人前方侧面75度角(摄像机一侧15度角左右)的位置上。这种光线基本上届于正面照明,但又不同于正面照明,光线有较明显的投射方向和入射角,被照射对象被大面积照明,阴影部分面积被逐渐缩小。

面光照明适合于交代场景和场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能突出被摄人的外貌特征。但面光照明不适合于表现立体形态,对于场景和人物的质感也起着淡化作用。

4.宽光的造型

光源位置一般在节目主持人侧前方60度角(摄像机一侧 30度角)左右。宽光照明使被摄对象和景物表面承受的照明面积增大,阴影部分相对减少。宽光能夸大人物脸部面积,能使狭窄的脸型变宽,但质感不如正常形主光照明。

主持人所处的场合发生变化,主光配置也要随之变化。对于单一景物或主持人单独出场的情况,主光可以只用一个;多景多物或主持人处于游动状态下,主光要有几个。

(二)辅助光的造型

辅助光,又称为副光、润饰光、补助光。是用来辅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力上的片面性,使被摄体总亮度达到平衡的光线。辅助光在布灯顺序上应是在主光定位之后,当被摄体表面在主光照射下仍留有某些阴影,这时,就应当使用辅助光。

当然,辅助光在光线照明中只能起辅助主光的作用,它的亮度不能超过主光的亮度。

辅助光的位置通常是在摄像机另一侧(与主光不在同一侧)。为了求得最理想效果,辅助光应用散射光或没有明显方向性的柔光,以便使它与主光的照度自然平滑地混合在一起。

(三)轮廓光的造型

轮廓光,又称为隔离光、勾边光、逆光。它来自节目主持人的背后或后侧方,如同自然光照明中的逆光照明,是用来照亮被摄对象头部和双肩的轮廓,以分隔前景位置上的主持人与背景,因此可依靠它产生的反差效果来增加主持人轮廓的清晰度。

轮廓光能很好展现场景的三维效果,具有明显的造型特征。一是能强调空间纵深,勾勒景物的远近层次。二是能表现现场气氛。三是可以区分被摄主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四是建构了各被摄体相互间的地位感。五是起到强烈的装饰作用,这种光能在被摄体周边形成一条亮边,好像给被摄体披上一层光环。在反映毛状物体,例如毛感很强的衣服、头发时,这种装饰性更明显。

一旦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的位置确定下来,照明度经过平衡调整,作为基础照明用的三点布光便告完成。

(四)背景光的造型

背景光,又称为环境光、天幕光、气氛光。背景光主要是照明被摄对象周围环境和背景的光线。它最直接的效果是用以调节人物环境及背景的影调,并借此增强场景的气氛。

通常情况下,对一位主持人使用的背景光比较简单,有时一盏背景灯就足够了。至于多人物或大场景的背景光,其创造天地很广阔。例如可以模拟春、夏、秋、冬或喜庆的节日气氛。

(五)眼神光的造型

在电视照明中,要让主持人显得目光炯炯,主光须注意把人眼打亮,让主光兼作眼神光。有时,也可以特意选择一盏小灯来做眼神光,以获得主持人闪烁的眼神。

(六)修饰光的造型

修饰光,也称平衡光。主要是为平衡和修饰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的光效。

修饰光更起到弥补前几种光线造型不足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被摄对象做局部、细节方面的修正。同时可以让画面整体

在亮度、强度上达到宏观统一和平衡。它还能消除多余的灯光投影,使画面简洁、干净。

合理使用修饰光,甚至还能修饰主持人脸上或其他局部部位的轻微缺陷或不足,起到“化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