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13700500000014

第14章 主持人形象的主客体要素(3)

(一)机变技能运用的原则

1.以目的性为轴心

主持人的语言和形态举止都有一定的目的,所以在节目中出现意外情况或不利因素时,要以目的性为轴心,机敏安排表达的内容,灵活选择表达方式,巧妙安排程序,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2.以协调性为指归

节目主持艺术具有直接对象性。任何一位(或一群)受众对象都是具有思想、意愿、情感独特性的人。他们对主持人各种表现的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甚至逆反的态度,有意无意的发难都会直接影响主持人的表现效果。机智应变的目的就在于处理好与对象的关系,处变而不惊,控制受众情绪变化规律,引导他们的需要和动机,从而掌握主持交流的主动权。

3.以个性化为主弦

在不同的栏目、场合和氛围中,主持人的身份、“扮演”的角色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主持人又有不同的优势。在运用机变技能时就要注意个性化,既不要炒自以为新颖的“冷饭”,更不能一味地向观众对象献媚,说些不合身份、有损人格的话。

4.以最优化为准绳

“最优化”是苏联教学理论家巴班斯基在其教学论中使用的一个概念,是指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机变技能引导信息交流达到的最佳状态。最优化不是“终极完美化”,不是无可指责,而是特定情境中的理想状态。主持人的每一种应变都是针对具体的、突发的情形而采取的,因此对应变本身的评价态度也应如此。

(二)机变技能的培养

1.提高文化修养,加强知识储备

机变技能并非单纯的语言技巧或形体技巧,而是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高级心理技能。然而提高文化修养,加强知识储备是发展、培养这种高级心理技能的重要环节。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内空空、知识浅薄、情趣低下,光靠巧言令色,玩“小聪明”,只会丑化主持人的整体形象。

2.善于审时度势,抓住细微契机

有发现、有感触才谈得上应变,才能灵活调节。所以主持人还要磨练细致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尤其是对临场情境外在信息和内在信息的洞察力,优秀的主持人往往也是高明的洞察者。他们往往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各种细小契机,牢牢把握与受众交流的主动权。所以,灵敏的眼观、耳听、心感是培养机变技能的基础。

3.注意有意训练,速化思维程序

主持人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还要注意抓住一切“可乘之机”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训练,目的是掌握思维快速地发散、收效与创造性地组合能力。也就是说,培养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主持什么”和“怎么主持”的能力。这也是培养机变技能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主持人形象的客体要素

主持人的主持活动总是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其形象总是在具体的受众面前展示的,作为主持人形象的主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观众和环境这些客体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分析和研究客体对主持人形象主体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以及主持人如何适应客体,对塑造良好的主持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一、受众对象

不同的栏目(节目)有着各自不同的受众对象,即使是同一个节目的受众对象也在发生着变化。主持人如果不考虑受众对象的实际情况,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主持效果。“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塑造一个得体的主持人形象就要了解分析客体的情况,具体说来需要分析客体如下的状况。

(一)受众的心理状况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

心理状况是受众对节目进程及结果能够产生影响作用的心理过程及特征的总称。主要包括他们的性格、气质、心境、需求、兴趣等。

受众的收听收看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受众对象的心理状况必然会对主持人的主持过程施加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性格、气质是构成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受众的性格气质不同,对主持人形象和主持风格以及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不一样。脾气暴躁的人喜欢温和婉转的表达;胆小怯弱的人讨厌粗暴强硬的表达;性格外向的人对开朗、活泼、直率的表达感兴趣;性格内向的人则对沉静稳重、坦诚的表达易于接受。

受众的心境如何也会影响到主持人的表达。一般来说,受众的心境舒畅愉快,就愿意接受活泼、幽默、轻松的表达;而当他们心境烦躁、消极,则对镇静、安详的话题易于接纳。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人的兴趣也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工作积极进步的受众需要得到工作、事业方面的指导;一个生活困难的受众关心的是自己的柴米油盐;一位德高望重的受众希望得到主持人的尊敬;一个有抱负的青年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受众的不同的需要和兴趣,制约着主持人形象的展示。主持人对受众的这些需要、兴趣要充分考虑,才能在主持中与受众对象之间产生共鸣,奏出和弦。

由此可见,主持人形象只有符合受众的心理状况,才能顺利展示,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就很难奏效。对于受众的心理状况,首先要做的是善于观察了解对象的基本情况,并通过现象,洞悉心灵,基本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心理状况,并选择得体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

(二)受众的年龄和性别状况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

受众的年龄、性别特征对展示主持人形象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年龄的长幼反映了人的经历、阅历。不同年龄的受众有着不同的人生体验。他们对主持人形象的反应及要求也是不同的。未谙世事的孩子思维直观形象,情感易受语言支配,他们乐于接受简易、富于幻想色彩的形象。青年人生活丰富多彩,时代气息浓厚,他们更喜欢时代感强、富于哲理、节奏快的形象。中年人肩负家庭和事业重担,看重事业,讲究务实,他们要求主持人的形象要朴实、明快、实用。老年人人生体验最丰富,他们喜欢稳重、含蓄、谦逊的主持人形象。

受众的性别对主持人形象要求的影响,在于生理因素导致的差异。由于男女性别不同,他们的实践范围也不同,再加上生理因素,就产生了不同的心态和接受习惯。男性受众一般坦诚直率,要求主持人要开朗奔放。女性受众心理较为复杂,她们爱美心理强,很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忌讳说自己的毛病。对于一个女人,说她“胖”,不如说她,“富态”,这样她更容易接受。其次她们防范心理强,有一种自我防卫的本能,不喜欢锋芒毕露的强刺激,希望委婉、温和的主持人形象。

受众的年龄、性别特征比较外在和直观,主持人在展示自我表现形象时应首先注意到。对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格的受众对象,要作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使自己的形象更易于被他们接受。

(三)受众的文化状况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

文化状况是指受众的文化修养及受教育的程度。这里所说的教育,非专指学校教育,而是受众全部学识的总和。

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的受众注重主持人语言的精确性,爱抠字眼,能够对主持人形象做出理智而准确的反应。受教育程度低的受众喜欢直来直去,通俗简略的表述,反应一般体现在情绪上。主持人使用的语体,也受到受众教育状况的限制。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受众,宜使用典雅庄重的语体;而对受教育程度低的受众,使用典雅语体则易有卖弄之嫌。而使用日常语体,他们更易接受。所以主持人要特别注意了解受众群体的文化教育状况。

当然,主持人不可能考察每一个受众的所受教育情况。这就要在主持过程中,注意倾听他们的表达,来做出判断。

(四)受众的地位状况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其心理状况自然就存在差异,因此,对主持人形象的要求也不同。领导一般注重表达的政策性和准确性,而一般的受众则对这些顾忌不多。另外,身份不同的受众其欣赏习惯就不同,所以对主持人形象的要求当然也不同。

主持人在考虑受众对象的地位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身份地位,以便把握自己的“角度”,以恰当的身份与受众进行沟通。在了解对方的身份地位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内容和形式与之交流,否则就会出现失礼、失节的情况,从而引起受众对象的逆反心理。

主持人形象是在主体和受众对象的双向参与交流中树立起来的,主持人只有针对受众对象的不同状况,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有的放矢,才会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二、主持环境

节目主持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主持人形象处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之中,就必然受到这一环境的制约。节目主持的具体场合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交织而成的。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对主持人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内容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主持人形象的某种特定效果,莫不是在特定的场合中获得的。因此,主持人不可不注意主持的环境。

构成主持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主持时的宏观背景情况,如时代、社会、民族、地域、文化等,构成其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主持人形象的制约、影响是广泛的。时代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内容及方式。所以主持人形象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主持人形象就不适宜再搬上荧幕。主持人形象要适合时宜,主要指的是合乎时代大背景的要求。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这也必然影响到主持人形象的展示。受众经常批评我们的有些主持人有太浓的“港台味”,就是这个道理。同是使用汉语,在港台地区由于商品意识浓厚,有的节目主持人爱说“恭喜发财”,大陆主持人就不宜把这样的词语挂在嘴边。

社会环境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持人形象必须要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的主旋律。

(二)场合环境

如果说社会环境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大背景,那么场合环境就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小背景。场合环境指主持时具体的地点、情境。不同的场合对主持人形象有不同的影响和要求。

从栏目性质来看,主持的场合有严肃与轻松活泼之分。一般来说,严肃场合对主持人形象的社会制约性较强,庄重典雅的外在仪表,字斟句酌的准确表达比较适宜。轻松活泼的主持场合,气氛比较宽松、随意,如果主持人形象一本正经,就显得不合适了。

从氛围方面看,主持的场合有悲痛和喜庆之分。喜庆的场合一般主持人形象应明快、轻松、诙谐、幽默。而悲痛的场合,主持人就要照顾到场合的低沉气氛,在服装、语言、表情上多考虑到避讳。

从受众对象的数量看,主持的场合有大小之分。有的场合人数较少,甚至只有一个对象,这种场合一般自由,既可低语,又可朗声谈笑。有的场合人数较多,对象的状况比较复杂,这时主持人就要考虑到多数对象的状况,比如,服装要鲜明、声音要宏亮、语词要高昂等等。

综上所述,场合环境对主持人形象的塑造更为直接具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考虑在什么样的场合应展示什么样的形象才是适宜的。

(三)关系环境

关系环境是指主持人和受众对象之间构成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即使处于同一层次的关系之中,亲疏远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关系环境势必影响到主持人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以至于影响到主持人的形象展示。

主持人与受众对象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工作关系、临时关系等。主持人要注意这些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之间,作为上级用命令吩咐的语词,下级可以接受:如果下级对上级这样说话就不合适。工作关系之间较熟的人表达要深一些,而临时关系就不宜太随意地表达。

构成客体环境的各种因素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以其整体性对主持人形象发生作用的。因此主持人要照顾环境构成的各种因素,从全面出发,不可顾此失彼。要正确认识客体环境的制约性,并能够能动地适应客体环境,求得理想的想象效果。

主持人形象的实质是主持入主体的主观因素和主持环境的客观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而任何成功的主持人形象都是主体能动地适应主持环境的结果。主持人能动地适应主持环境,实际上是完成主持、塑造形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动适应酌根本办法就是要力求达到主客观因素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