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13700400000065

第65章 少儿节目的驾驭艺术(4)

(二)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类型

从一定意义上说,节目中赋予的角色是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一种媒介角色形象具体的呈现。绝大多数少儿节目主持人都以相对固定的角色形象展现在小观众面前,那种纯真、可爱、活泼、亲切的形象,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而朗朗上口的称呼更易被他们所记识。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不少这样的角色形象活跃于荧屏,比如早期的“金龟子”、“毛毛虫”,近期的“红果果”、“绿泡泡”,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的“小燕子”、“E哥”等,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同成人类节目中“名正言顺”的主持人不同,他们正是通过这一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表象角色,将内在的媒介角色的功效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近年来,我国少儿电视事业有较大发展,少儿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日趋丰富多彩,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主持人角色。概括而言,有以下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形式:

1.姐姐型。这是在内地最早出现、源于“鞠萍姐姐”的一种最为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定位形式。由年轻姑娘主持少儿节目非常合理。她们一般较为亲切、活泼、多才多艺,也比较细心体贴,懂得照顾儿童的心情,容易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现在新版《七巧板》的节目主持人“月亮姐姐”王昊、金鹰卡通的“小燕子姐姐”就很好继承了这一角色形式,与孩子们唱歌、跳舞、聊天,没有任何约束,是孩子心目中漂亮可亲的知心姐姐。月亮姐姐型节目主持人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注重爱心的表达与传递。王昊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授予“爱心天使”称号,担任“爱心储蓄罐”活动的形象大使,她经常鼓励小朋友把积攒的零用钱捐给贫困地区生病的孩子们,让爱心活动发扬光大,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爱心姐姐”。

2.伙伴型。这里的“伙伴”一方面是指跟少年儿童年龄相近的“少儿主持人”,如在《大风车》“风车工作室”中,《新闻袋袋裤》里的几位十来岁的小主持人,由于与小观众是同龄人,言行举止更具有接近性。另一方面,也包括成年人以主持人本色出现,做孩子们的“伙伴”。例如《大风车》中的“金龟子”,《智慧树》中可爱的“红果果”、“绿泡泡”等,他们一般长着一副娃娃脸,主持起来仿佛“稚气未脱”,是孩子们的知心伙伴。而《成长在线》中的王晓清,《选择》中的樊登、范美等,以朋友的身份与小观众侃侃而谈,轻松交流学习、生活中的经验。这类主持人的特点是尽量用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的语气、方式表达观点。

3.老师型。教育性是少儿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一些知识益智类的节目中,主持人担当起老师的角色,随时为同学们释疑解惑。如《第二起跑线》、《三星智力快车》、《LG移动电话金苹果》等适合于中学生观看的节目中“老师型”主持人在游戏、竞赛中将自然科普等知识轻松生动地传输给孩子们,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作为此类主持人,首先要具备相当的素质涵养,见多识广,有敏捷的思维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节目需要邀请嘉宾主持,也是以老师型角色身份出现,如《东芝动物乐园》里的动物学博士。

4.卡通型。小孩子对可爱憨厚的动物和新奇怪异的玩偶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在情感上存在着亲近性和依赖性,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节目中设置的卡通形象主持人深受他们喜欢。这类主持人有的是由真人扮演的动物形象,如《大风车》中的金龟子、毛毛虫等,他们是在外在形象上稍加改变和装扮,只是给主持人冠以特定的名称。而《智慧树》中的“小咕咚”,《动漫世界》中鞠萍姐姐旁边那只长着大眼睛长四肢的绿色奇异玩偶——“顽皮”,则完全是以卡通动物的形象显示。而有的则是真正的虚拟动物形象配以人声,如《中国动画》中的“跳跳龙”,是一只新奇调皮的小龙,和“小鹿姐姐”配合得非常和谐。另外,还有以玩具布偶为主持人配以人声,如《七巧板》中的“西瓜猪”和“胖胖虎”,每次都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为由头,引出以下节目的内容。卡通型主持以新奇的形象、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演,很容易将少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进而看得津津有味。

(三)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适度表演

对于少儿节目主持人来说是需要表演的,这种表演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对自我的设计和修饰。少儿节目主持人在生活状态中的“我”称之为“本我”,他是以成人身份出现的,这种自然本色无法与良好的节目效果合二为一;少儿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状态中的“我”称之为“自我”,他是从“本我”中提炼出来的工作化了的“自我”,这才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应有的本色。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必须按照节目的意图和少儿的需求恰当运用表演因素收缩生活状态中的“本我”,展现节目中的“自我”,以达到节目要求的“真实”。《动画城》的节目主持人小鹿姐姐在生活中是一个略微内向的人,甚至有些不爱说话,但她在主持节目时却能收缩一部分“本我”,热情洋溢的投入到与小朋友的交流中,充分展现出她的“自我”价值。这种在节目中的表现就带有表演的性质。

电视虽然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种媒介,但它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它是经过主持人对信息的选择、提炼等加工后“多重假定”的“真实”,要想让少儿获得真实性的感受,必须使主持人的表演符合节目的“假定情境”规律。在央视少儿节目《智慧树》中,有一期提前录制春节特辑节目,主持人的“假定情境”意识抓得就比较好,恰当运用表演因素把自己提前“带入”到节目中,将语调神情与假定的过节情境协调起来,将自己的心境调整到过节的气氛中,带动现场的小朋友真正投入到了过节的气氛中,达到小观众情感上的认同。看来主持人要突破和超越这种“人为障碍”,必须借助恰当的表演因素,而表演因素的运用又必须依据节目本身的“假定情境”规律。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表演要运用好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1.把握语言特色

与成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相比,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更加口语话,要改变平时的说话习惯选择孩子们熟悉的词汇,尽量少用繁琐和华丽的词语,成语的运用也要常见而不深奥。语句要变长句为短句,不能用太多的定语和状语,要突出主语。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要多用问句的方式,吸引他们去想和回答。少儿节目主持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独特的声音魅力和语言打动孩子。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刘纯燕就是用自己独特的孩子般纯粹、干净的童音给广大的观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把握非语言符号

(1)真诚的眼神

眼神是情感传递最重要的工具,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眼神应该是目光炯炯有神,充满真诚和友好。当孩子们拘束时,目光传递的是鼓励,当孩子们表现不够出色时,目光带来的是包容。在和孩子们一起做节目时,眼神比语言更容易和孩子们沟通,经常一个眼神就能够“心有灵犀”,得到孩子们的依赖与亲近。

(2)丰富的表情

与成人节目主持人相比,少儿节目主持人会用到更丰富、更夸张的表情。这种略带夸张的表演,成人会感觉有些不自然,但孩子恰恰喜欢。比如:当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对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主持人如果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做出一个充满惊喜甚至崇拜的夸张表情,说:“哇!你简直太棒了!真了不起!”孩子便会非常惊喜,充满了快乐的自信。这种丰富和夸张的表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孩子们的关注度,对贯彻节目意图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3)恰当的手势

为了加强有声语言的效果或者在不同有声语言的时候使用恰当的手势,便于孩子们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比如:在倒计时五秒钟的时候,一边大声喊着数字,一边用手势比划着会增强现场的紧张感;在节目的开头和结尾设计固定的手势有助于孩子们记住该节目和主持人……总之,只要是具有儿童特性的手势,主持人都可以大胆地使用。

(4)合理的距离感

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来说,他们需要得到成人的关爱,喜欢亲近成人,从而产生安全感。在与儿童交往的时候,少儿节目主持人就需要拉拉他们的手,适时地拥抱他们一下,帮他们掸掸身上的土、擤擤小鼻涕什么的,这些行为会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所以主持人采用比较亲密的距离适合儿童。但对于小学以上的孩子来说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了。去拍拍他们的头、俯下身子凑近他们说话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为他们更渴望自己被当作当做大人对待。

有些少儿节目主持人,由于节目的需要,进行了多角色定位的尝试,也适时加入了很多表演的成分在里面,但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自然。角色定位和表演都要以“本我”为基础,要有真实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主观设计和表演技巧,决不能像演员一样,今天塑造正面角色明天塑造反面角色,要在“度”上有清晰地把握,从而形成鲜明个性、独具魅力的主持风格。

少儿节目主持人在表演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勿过——避免过分夸张

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的表演因素虽然借助一定的夸张技法,但绝对不能走入“过分夸张”的误区,因为主持人的表演一旦“过”了,就会使主持游离于节目定位之外,惹起小观众们的反感。在现如今的少儿节目中,过分夸张表演的主持人屡见不鲜,他们虽然在极力追求与少儿受众之间的“同体观”与“相似性”,但却因为行为动作过于突出自我而脱离了节目内涵与受众所需。

(1)“故意卖弄”型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不懂装懂、自作聪明、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记得在一期节目中,某主持人问:“海马是马吗?”小朋友回答:“是”;主持人说:“因为生活在海里,所以这种马叫海马!那么马生活在河里,是不是叫‘河马’啊?”小朋友回答:“是”……我看了之后,不禁愕然:不难看出,这位主持人的提问明显存在问题。一是“海马是马吗”这种问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二是“海马”名字的由来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海里、“河马”名字的由来也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河里。其实河马属于哺乳纲、河马科;海马属于鱼纲、海龙科;马属于哺乳纲、马科。因此,海马、河马和马三者截然不同、各有特点,这位主持人不懂装懂,所以废话连篇,言语表达太过夸张。

(2)“喧宾夺主”型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卖弄口才,哗众取宠。在少儿节目中,经常会请许多专家学者作为嘉宾进行访谈,采用这种的对话方式达到启迪少儿心智的目的。但有些主持人的表演似乎太过,完全忽略嘉宾的存在,以“自我卖弄”为中心,自我展示过多,不合时宜的插话和不解其意的评论,让少儿受众啼笑皆非。

2. 勿稚——避免过于幼稚

近来经常会在少儿节目中看到许多主持人故意“装嫩”,尽管已经年龄不小,却故意模仿孩子的言谈举止及说话方式,处处表现出幼稚的倾向。

(1)“嗲声嗲气”型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故意装纯,声音造作。比如有的主持人憋足了本来已经没有童真的嗓子,假模假式的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又比如有的主持人故意模仿孩子说话,满嘴奶声奶气的“啊”、“呀”,傻气十足。到头来,孩子们都不知道主持人到底在表达什么,节目的品格内涵也就化为乌有了。

(2)“活泼有余”型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肢体语言过于丰富,神态表情过于夸张,童心童趣不足。曾看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为了表现高兴的心情,在整期节目中都大喊大叫、乱蹦乱跳,引起了小观众们的听觉和视觉疲劳。其实这位主持人完全可以把这种心态收放自如,自始至终的夸张表现是背离少儿欣赏水准的。可见,少儿节目主持人这种夸张化、幼稚化的表演也许能制造出一种短暂的亲近感,但长期以往长此以往得不偿失,因为它存在两种弊端:一是对少儿节目内涵的降低,阻碍了节目在深度上的拓展;二是对少儿思想成长的阻碍,不利于为少儿提供较高层次的正面模仿对象。因此,主持人表演因素的分寸把握尤为重要,这种过于夸张与幼稚的表演是不可取的,主持人应该紧紧围绕节目内涵和受众所需展现自我,缺乏“度”的表演必遭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