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13700300000004

第4章 主持人参与节目策划的意义和要求(3)

五、有利于加强与受众之间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联系,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过去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是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表与受众联系的,使人产生一种庄重感。一些播音水平炉火纯青的播音员,通过高超的播音水平将他们的风格寓于播音稿件之中,以此缩短了与受众的距离。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基本功不太扎实的播音员易与听众产生距离。

主持人则通过真实的自我展示,通过与受众面对面的交流,使受众真正感觉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平等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缩短了与受众的距离。主持人们通过自己的新策划、新花样的不断地推出,去释放自己的主动性,去吸引和感染受众,增加了亲近感,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受众,实现传播意图,特别是直播节目的出现,更为主持人与受众的直接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方式。

主持人总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为受众传递信息、介绍知识、排忧解难、提供服务,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意识。受众可以直接向主持人倾吐肺腑之言,提出要求和希望。久而久之,主持人同受众之间形成了直接的、密切的,比较固定的联系,这就在心理上、感情上逐渐加强了受众对主持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占有的位置也就越来越重要,甚至会形成一定的“权威性”,从而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接受主持人的观点和主张,扩大了影响,增强了宣传效果。主持人节目这一形式造就了王牌主持人;主持人在节目策划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造就了名牌节目。

其实,是节目主持人特定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可以也应当成为节目策划的主力军。有人认为,主持人和播音员都在传播的第一线,但是为什么主持人还需要参与节目策划制作?这与主持节目有什么关系呢?有些主持人只依靠背后的策划制作群体不是也照样成为大明星吗?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传播过程是由一环环相联结而成的话,播音员和主持人就都是传播链条上的一环,都是媒介和受众之间的“桥梁”或是“信息载体”。受众通过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作用,获取想得到的信息。

所不同的是播音员其实是第一听众,他对事实本身或者节目编排意图不一定非得了解。播音员的作用就是准确而又生动地将内容转达给受众,这种“创造”体现在对采写、编辑后完成的成品内容的表达上,体现在声音形象的塑造上。因此,播音的传播方式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是单向的,也就是我讲你听。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日趋成熟,广播电视工作者意识到可以用更先进、更积极的传播手法来达到传播目的。主持人可以通过“人格化”的传播形式改变以往传播信息上的被动状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双向交流的,也就是我说吸引你听,也可以你说我来听。这样,主持人实质上成了节目的重要有机部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称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有效传播过程中为了适应受众的需要而出现的。

主持人要能实现有效的传达,就应该熟悉节目内容,把握节目的整体风格,这就需要主持人参加到节目策划制作之中。

传播学家拉斯威尔在对传播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受众接受信息的反应程序:

首先是传播的信息必须引起受众的注意,但传播若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准效果,受众的注意力就会迅速消失。

其次是理解,也就是说受众是否理解了接受的信息。

再次是欣赏,也就是喜欢或不喜欢。

还有就是评价,也就是同意或不同意。

最后是行动,即受众接受信息后采取行动。

从这一反应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主持人在信息的有效传播中的重要性:开始必须吸引受众注意,然后要向受众提供帮助理解的信息,创造出有利于受众欣赏的气氛,表明节目蕴含的意义,引导受众的评价。这些工作都是由现场的驾驭者——主持人来完成的。显然主持人所做的事情并不是照本宣科的把台词或串联词简单地复述一遍就完事了,而是要围绕主题,有目的的向受众传达有效信息,并且要通过随机应变的现场交流,创造一种愉悦的收视、收听氛围。假如主持人的主持过程等全部由他人策划,自己没有参与其中,在主持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上乘的发挥,就更谈不上随机应变、有效交流了。其结果就会造成游离和肤浅。况且直播情况下的“现场”往往是由主持人和受众双方构成的,复杂万变的情况也不是编导所能完全预测的。因此,主持人参与节目的策划,培养和锻炼策划能力对主持节目也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

毛泽东有句名言说得非常好:“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如果主持人不亲自策划节目或不参与到节目的策划之中,那么,他就无法了解节目的实质,就无法寻找到主持节目时的兴奋点。他主持节目时就只能停留在一种肤浅的状态,这种状态会让受众觉得没有与自己真心交流,就会缺乏信任感,传播效果就会降低。

亲自参与节目策划的主持人就不同了。他熟悉节目的构思、明了节目的指向和选题的确定、知道各部之间如何结构,对节目相关的各种条件有何内在联系、编辑的意图是什么、情感的着力点在哪里等都了如指掌,有详尽的准备,而且可以把握到一些细节因素。这些细节,在串联解说中往往会产生生动甚至感人的“亮点”。许多人都有共同的感受:一档获得过大奖的优秀节目,或许过一段时间主要内容就会忘记,但那些亮点经历过多年后还会常常在您的脑海中闪现。如江苏的一档创优节目,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一位记者采访一位身患癌症的女患者,患者在给记者斟水时,不是用手端给记者,而是用一个托盘。说明她自己的生命到了最后一刻,可却仍时刻不忘关爱别人的生命,突显了她的高贵品质,很令人感动。

主持人只有事先“成竹在胸”,主持节目时才能运用自如。敬一丹在谈起做《感动中国》主持人的心得时说道:“作为主持人,最重要的是遇见一个好的创作班子。我在《感动中国》里遇到了朱波,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制片人。朱波让我与白岩松两个主持人一开始就以策划人的身份参与到节目创作中来,让我觉得这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等节目创作完成之后把我们作为标签一样贴上去。他还让我们自己写串联词,这又给了我们主持人一个非常好的参与空间。主持人对着别人写好的稿子硬生生地念出来和我们自己饱满地、有情感注入地说出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深度参与’。朱波对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着弄吧!’” 由此可见,深度参与对主持人的主持是非常有益的。倘若在节目策划初期就让主持人沉浸其中,使他们熟知节目中基本基调、节目的背景材料、表演者和受众的有关情况。为什么上海电视台叶惠贤主持节目总是妙语连珠,应答敏捷呢?叶惠贤自己道出了秘密:要让节目“活”,首先要“懂”。叶惠贤以前是个相声演员,有很强的现场反应力,但他并不满足于吃老本。他是《今夜星辰》的策划兼主持,采编播集于一身,自始至终参与节目的制作策划过程,主持节目自然就驾轻就熟。即使是应邀主持文艺晚会,他也会与导演反复讨论,把握晚会的基本基调,事先熟悉晚会的背景材料、表演者和受众的有关情况;主持竞赛节目时,他一定先把问题弄懂,这样即兴“妙语”才不致于游离题外。可见,要主持好节目,并不单靠现场机智。

我们都知道,一个主持人主持与自己个性、风格截然不同的节目则只会模糊弱化自己的应有风格。

主持人要形成、保持自己的风格,就必须要参与节目的策划制作过程。主持人风格是主持人个性和节目个性的统一体,也是在他所特有的思想感情、个人气质、经验阅历、审美情趣的范围里,由他所深刻感受引发的创作冲动促成的。

亲自参与节目的策划,了解节目、熟悉节目、感知节目,才能准确把握节目的风格,塑造与之相适应的风格。只有节目的风格与主持人自身“合拍”才会形成并保持主持人自己的风格。

例如,《非常6+1》的编导们都认为,这个节目主持人非李咏莫属。可以这说是给李咏量身定做的一档节目。为了让李咏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节目还专门为他设计了带有李咏风格特点的开场,中间穿插他大段的“脱口秀”,在节目中李咏结合社会生活的新鲜事物对节目内容大侃特侃。整个节目和李咏鲜明的个人风格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和和谐,整个节目既辛辣又鲜活。李咏的主持人风格与节目需要的风格完美准确定位,合为一体。

被称作“中国荧屏第一人”的例如,《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说:“喜欢和颜悦色地争论问题,虽然相互观点完全可能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但最后那也得握手言别,相约下回再说。”他对那种“要么互相吹捧,要么互相攻击,而且一争论起来就非得弄个你死我活”的谈话方式表示反感。在崔永元的这种和风细雨的主持风格影响下,参与者都表现的非常斯文,绝难看到对着嚷、对着骂的争辩场景。崔永元的主持风格与节目的风格完美准确定位,合为一体。

沈力,在介绍自己通过长期实践所体会到的感悟时说:“主持人应根据栏目内容的需要,拿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重复他人的稿件是很难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沈力认为,主持人应该在文字编辑上多花时间、多费心血,正是要重温编辑的创作和策划的意图,主持人如果能在这基础上加以润色,再注入自己的所思所见,就更能体现节目和个人特性的统一。

沈力在一次熟悉“膳食营养”的稿件时。原稿中有这样一句话:“您懂了膳食平衡的道理,就应该举一反三。”沈力细一品味,发觉这话有命令味道,与自己形成的平易、亲切、严谨的荧屏形象不太相符,于是就改成:“您了解了膳食平衡的道理,还可以举一反三。”几字之差,“味道”全变了。也许一两次失误效果不明显,可是经常失误,就会导致主持人形象的混乱,原有风格也不复存在了。要形成、保持自己风格,光靠编导是不行的,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主持人本身了。因而主持人非常有必要参与解说词甚至采访问题的设计和节目的策划制作。

从我国的广播电视现状来说,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也要求主持人能事先参与节目策划与制作。例如,许多电视节目的制作是先分解制作,再合成,先做完小栏目,再单独在演播室录串场。如果主持人事先没把握好上下段落和各小栏目的内容,情绪就可能与画面规定的情节相脱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前一个小栏目内容是幽默、愉快的,按说主持人情绪也应该和受众是一样很兴奋,结果,等画面切换到主持人时,主持人已经若无其事地介绍下一个内容了。情绪上的不协调很难产生应有的感染力和交流感。原因很简单:主持人不了解前一段内容,没有参与策划过程。

例如,策划和主持《艺术人生》的经历使朱军深刻感受到主持人不能游离于节目之外,必须介入,而且必须深入地介入。这个介入包括策划的介入、情感的介入和智慧的介入。这种多方面的深入介入,显示出主持人握有的“主持人主权”的理念。正是在这种主持人自觉参与节目、与节目充分的融入当中,朱军和栏目组一起实现了《艺术人生》的升华,也实现了自己主持艺术的升华。上海优秀节目主持人李培红因主持新闻性板块节目《新闻纵横》而受到上海市民的喜爱。她在谈主持体会时说:”要做到自然而又无照本宣科之感,关键之点是主持人必须尽量参与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从采访、写稿到制定拍摄计划、熟悉这一过程,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在现场真正流畅起来。”

§§§第三节:节目主持人参与策划的原则

党性原则、法律道德原则、创新原则、调查研究原则、系统原则,是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策划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党性原则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国家安定,政治开明。广播电视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传播手段上和节目样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其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宽泛,不仅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又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广播电视的性质仍然没有改变,所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策划过程中,坚持党性原则这一方针当然也不会改变。作为我国重要传媒的广播电视,应当将党性原则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这是节目策划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贯穿了党性原则,节目的主题就会明确,就不会失去方向,就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否则,节目策划就会失去依托,就会传达错误的信息、造成错误的引导,策划就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