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13700200000013

第13章 话题进行篇(4)

日常交谈中如果说话中途被人打断,会觉得对方不懂礼貌、不尊重人,心里很不舒服,这是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所以,有教养的人在友好的交谈中尽量不去打断别人的谈话。但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尤其是直播节目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有既定的主题。如果参与嘉宾或热线听众的谈话水平不一,有的简洁明了,有的拖泥带水,有的条分缕析,有的语无伦次,就不能使节目有效地进行下去。更何况个别不健康、不正确的观点可能会在讨论中冒出来,因此,为了把握谈话节目的正确导向,为了使议论集中和深入,为了给更多的人发言机会,主持人在必要时还必须打断某些发言。不过,主持人在打断时一定要谨慎从事,注意礼貌,选择时机,同时要灵活巧妙,注意方法。要避免引起发言者的不快,避免参与者对主持人的误解,避免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和谈话氛围。

中国传媒大学吴郁教授在其著作《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一书中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下打断对方谈话的技巧。

(一)拉回话题

对于跑题,要及时发现,以提出新问题的方法把对方的谈话拉回到既定的话题范围中来。

如在《小崔说事》中有一段题为《婚姻离合器》,主持人崔永元感到嘉宾卢秀英有可能继续在无关话题上进行发挥,他立即果断、谦和地提出了一个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把握住了话题的方向和范围。

嘉宾:我还是姑娘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个媳妇,因为老太太没有给她多少东西和老太太吵起来了。这个媳妇也挺厉害,把玻璃全砸了,胳膊流血流得像血葫芦似的。这个媳妇来找我让我过去评评理。我就去了,老太太一看我来了,就先给我做饭,我就坐在炕头上说:“你们。等她们哭够了,说够了,我再说话。媳妇去找的我,但是她婆婆、公公毕竟是老人,老人得给点面子。等她们说完之后,我就说那个媳妇,把她里里外外的缺点、做的不对的地方全都指出来了。老公公、老太太一看,总算出来一个敢说话的了,乐坏了。只要老人高兴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了。公婆和媳妇之间打架的时候,就是希望找个中间人倾诉倒苦水而已,倒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就这样劝到半夜两点半。这时候,我起来要去上厕所,因为农村路特别黑,我还近视眼,就说你们谁陪我去。老太太说她和我一起去。出去后,我就说:“大姨啊,儿媳妇得拿她当闺女带,你想这是你女儿,你怎么办。是不是。她就说:就你敢说这话,咱们都不敢说……

崔永元:我打断您一下,您审故意设计的吗?就是要有单独跟她说话的机会。

(二)垫话截说

对不得要领的或偏离主题的言论,主持人要用垫话的方式,从理解对方和助其一臂之力的角度,剪短截说。

崔永元曾在《实话实说》栏目里是这样垫话截的:

主持人:我们看现场观众中有没有同意冯师傅的观点的?

观众:老师傅可能说的是他那个年代的,我们也没赶上,现在的年轻人交际等方面花销多了,钱也比以前多了,所以……(被打断)

主持人:把钱藏起来也不容易发现。(笑声)

观众:对了。

(三)幽默截流

当发言人的观点在同一层次的展开较多而推进较慢时,主持人用幽默方式“截流”,以调整其节奏。

某位长期在荧幕上扮演周恩来总理的特型演员受邀参加一所大学举办的校园艺术节。在闭幕的晚会上,大家强烈要求这位演员登台表演。于是,这位演员就模仿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在台上即兴演出。可能是因为观众的热情使演员过于投入,完全沉浸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以致没有注意到演出的时间过长,部分观众开始喝倒彩表达不满。这个时候主持人及时出面控制场面,他迅速走到台前,模仿毛主席说话的语气讲道:恩来同志,你今天工作太累了,你要为我们保重身体啊,现在你还是下去休息一下吧。

闻听此言,台下的观众纷纷报之以会心的笑声和掌声,台上的演员也乘机结束了演出。

(四)改道引流

对意思已表达清楚的健谈者,主持人要适时改道引流,把“渠水”引到“另一块田”里。

在一个访谈节栏目中,当嘉宾以排比句不断发挥时,主持人概括了他的发言,巧借他的话头,把“球”传给了另一位嘉宾,这种打断不会伤及被打断者的面子。

嘉宾:那么女儿就会发现,我周围有好多需要关心的。除了关心自己的学习以外,还应该关心妈妈的身体怎么样,关心我们家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关心我周围的邻居怎么样,关心我们北京的地下水怎么样,关心臭氧层发生什么变化了……(被打断)

主持人:您一连串说了这么多个“关心”,胡教授(转向另一位嘉宾),在孩子当中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想法:现在我们把学习搞好,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关心,我们不用去关心臭氧层什么的?

(五)果断打断

遇到情绪偏激、观点片面等棘手情况时,主持人必须果断处置,有理、有力、有节地打断。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出现,而在广播热线谈话节目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主持人应及时切断电话,继而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好不就事论事,而是从大处着眼,说明看问题应持有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便从根本上澄清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只要不是恶意攻击,还可以用“这是你看到的情况,我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意见”等委婉而不失原则、软中有硬的方法拒绝纠缠,转移话题,保持航向。

二、重复

主持人在话题的衔接转换中经常重复的手法来突出重点,放大正确的观点或论据,从而把握控制话题走向、层次的主动权。重复是借用现场捕捉的来自观众的话语,它既表达了主持人的倾向,又不会给人强加于人的感觉。吴郁教授对主持人主持语言的重复手法分成以下三类:

(一)强调性重复

主持人对嘉宾话语中提到的某一数据、启示性的话要进行强调,以便让观众加深印象。

在《鸟与我们》的讨论中,当嘉宾、科普作家唐锡阳说到捕鸟对鸟类的危害时,崔永元做了强调性重复。

唐锡阳:我看到有些自行车,一个车上挂三四个笼子。我的一个邻居的一辆平板车上挂了19个鸟笼子。养鸟养到这么邪乎的程度,当然会刺激鸟市的发展。李先生(鸟类养殖专家)大概知道,从捕鸟到用笼子运到城市来卖,成活1只就必须以死掉20到30只为代价。当然死亡的原因很多……

主持人:大家听见了吧?1只鸟捉到城里来,就会有20只到30只它的同伴要死亡。(对一观众)您对这样的事怎么看呢?

(二)归纳性重复

主持人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依序不断地重复说话人的发言要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如《热爱生命》是一次与抗癌明星的对话,崔永元的提问、插话与以往不同,多是设身处地做心与心的交流,着以请教的口吻重复嘉宾的经验体会,使嘉宾乐观向上的人格力量得以光大。

主持人:于先生(嘉宾),您的儿子是什么时候知道您得病的消息呢?

于大元:那是我还没做手术之前,那时他才13岁,听我同病房的病友说的,他没告诉我,也没告诉他妈妈。

主持人:您那时是不是欣慰地发现,您的孩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于大元:确实是他成熟了,话也少了。最使我感动的是我儿子在我做完手术后,他给我打了一盆水递过来说:“爸爸,我给您洗洗脚吧。”(掌声)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大屏幕载歌载舞的场面)我想如果不介绍的话,大家很难想象这是一群癌症患者。他们多么乐观开朗啊!(对于大元)请问,患者刚刚来到抗癌乐园的时候,都非常乐观吗?

于大元:不,有的人连哭都不知怎么哭。

主持人:是不是当他们刚来到抗癌组织的时候,第一要求就是要他们学会乐观?

于大元:主要内容是病友们互相交谈,互相激励。

主持人:也就是说,既要化疗,也要“话疗”?

嘉宾:我觉得和大家在一起,能多活一天,就能生活得好,就能对社会有意义,这样我心中就无愧了。

主持人:就是说每活一天,都要把它的质量提高。

孙云彩:现在我已经不上课了,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北京抗癌乐园之中,积极参与抗癌之中的各种活动。

主持人:实际上还在上课,只不过换了一个课堂……

(三)变形重复

主持人的重复应力求避免原封不动、鹦鹉学舌式的简单重复。所谓变形重复”或变丰繁为简约,或变铺展为浓缩,或变严肃为轻松,或变庄重为调侃,或变书面语为口语。总之,要有所变化,有所创造,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种风格。这样不仅有助于对原句的理解,而且由于“变形”产生了新的刺激,因而加深了印象,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强化认识的目的。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也说:“重复一个论点(最好是有某些变化)有助于学习。”

运用变形重复的手段,首先要求主持人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因为从重复的内容上看,既然是重复,就应该准确反映原句的意图,所以重复的核心是对原句要点进行迅速而准确的理解和概括。其次,它要求主持人有灵活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高质量的重复绝非原封不动,而应有所创造,语言形式丰富、得当。崔永元每次在节目结束之前都请每位嘉宾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他随即变换方式予以重复。虽然他有时也难免简单重复。但我们从他的一些重复技巧中还是可以寻到规律的,对于运用重复技巧来强调要点,是有启发的。

1.句式的变化

嘉宾1:孩子没有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他就不会有一双强壮的腿。

崔永元:孩子关心别人是从生活中学到的。(复句变单句,条件句变判断句,形象的比喻变理性的概括,既简短又与前句互相映衬。)

嘉宾2:21世纪的主题是学会关心。因此,家长在教孩子学会关心上多用一份心思,将会得到最高的收获,将获得世纪的承认。

崔永元:关心是21世纪的主题,大家应该重视。(偏正复句变联合复句,因果句变展开句,使前句语意浓缩,重点凸现。)

嘉宾3:从我做起,像我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要继续努力,这样才能确实影响孩子。

崔永元:每个家长都应该注意言传身教。(长句变短句,较为啰唆的口语变警句,观点明确了。)

嘉宾4: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会关心中成人、成才!

崔永元:孩子们学会关心才会成人、成才。(祈使句变为条件句,语气更坚定、更强烈。)

2.语体风格的变化

嘉宾1:要想让孩子们不说谎,首先我们大人先别撒谎。

崔永元:家长是孩子的老师。(除假设句变判断句外,变微观论事为宏观说理,与前句成因果关系相连。)

嘉宾2:要想有一颗安宁的心,那你就别撒谎。

崔永元:撒谎会使自己心乱。(书面语风格变口语风格,雅变谐趣,与原句相映成趣。)

嘉宾3:一个充斥着谎言的民族和社会是不会有前途的。

崔永元:谎言会危害社会。(否定句变肯定句,一正一反共同说明一个道理。)

嘉宾4: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坦诚的。

崔永元:君子坦荡荡。(白话变文言,文白相见,互为映照。)

又如《打工在北京》里的一例变形重复。

嘉宾:北京有一句老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希望北京的林子更大更多。

崔永元:杨先生说,希望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繁花似锦,百鸟争鸣。(俗语变书面语,一谐一庄,趣味盎然。)

3.不拘一格的变形

嘉宾1:两块磁铁在它们有适度距离的时候,就能有强烈的吸引,但是在它们的距离过于拉大的时候,吸引其中的将是第三块磁铁。

崔永元:人的关系要像磁铁一样,保持一定距离。(浓缩原句语意。)

嘉宾2:隐私只不过是那种说不清,而且是越说越不清的东西而已。

崔永元:有没有秘密,先弄明白什么是秘密(对原句做引申。)

嘉宾3:希望在座的没结婚的朋友和国内、国外已经结婚的朋友,如果为爱而结合的话,那就请按自己的旋律去生活。

崔永元:国内外朋友都应该选择一个自己的旋律。

(省略附加成分,长句变短句。)

节目中,崔永元对嘉宾的话或者浓缩语意,或者作引申,或者长句变短句,不拘一格。形式手法多样,而且都恰到好处。

第五节:提问与插话

一、 提问

曾经有这样一个外国故事。

有一天,一位教士在教堂内做礼拜的时候,忽然烟瘾犯了,他问上帝:“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帝的斥责。其后,又有一位教士也犯了烟瘾,他却换了一个问法:“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帝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可见,问话需要技巧。同样的要求用不同的语言提出,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精妙的提问可以使主持人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和利益,帮助你了解受众的需要和追求,从而达到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促成节目的成功。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提问呢?

(一)提问要看对象

提问应因人而异,要从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性格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出发,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与技巧。如对高龄老人,就不宜问:“你几岁了?”而应问:“您高龄?”“您高寿?”其次,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人有着不同的提问寒暄方式。在我国,朋友、同事、邻居见了面习惯的问法是:“吃过饭了吗?”“忙着上哪儿去呀?”对方听了会感到亲切友好。但是同样的问题,对英美等外国人来说,他们就会误解或产生不快。问他吃过没有,他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问他上哪儿去,他则认为你在干预他的私事。

再次,提问要根据对方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