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13697200000006

第6章 花的不是钱,是观念——消费经济学(1)

餐厅怎么计算你的超值午餐

餐厅作为一个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主要目的。如何才能做到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不光是一个商业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经济学中曾提到“追加成本”和“价格弹性”这两个名词。追加成本又称额外资本,是指在原有的成本上继续投入,变成更大的成本,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价格弹性则是指,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量的增加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就可以说这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今,商品打折已经屡见不鲜,“大甩卖”、“跳楼价”、“大放血”等字样充斥大街小巷,这些商品往往是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而保障基本生活的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因此也就不会打折!

不懂经济学,会让我们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不了解。

在这种西餐厅,顾客会在所点的套餐之外,再加一些红酒或是冰淇淋等额外的产品,那么商家的利润就不止50元了。在这家餐厅试营业了两个月之后,它们准备推出午餐系列,把销售午餐的时间定在了中午11点到下午2点,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午餐和晚餐的内容一样,不同的只是价格。

如何定价成了市场部面临的一大问题,经过考察,市场部发现低价是吸引顾客的主要因素,比较同档次的其他餐厅,最便宜的午餐是100元,最后部门经理决定将午餐价格定为98元,这样一来,同样的一顿饭,晚上要300元才能吃到,中午吃仅仅只要98元,在消费者看来真的是超值。

从表面上看来,推出午餐是不赢利的,但商家怎么可能做赔本的生意呢!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聪明的商家一定是经济学高手。如果用经济学的成本思考方法分析,商家销售98元的午餐不但不会亏本,还会带来很多利润以及额外的收益。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如我们刚才看到的,销售价减去成本出现了17元的赤字。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些内容,在午餐115元的成本中,很多是重复计算的,如房租和水电费的基本费用、人工费。不管餐厅推不推出午餐,这些钱都不会有所增减,除了午餐的食材需要计入到成本中,其他成本都是已经计算到晚餐中的,如果再次计入午餐中,就出现了重复。这就涉及追加成本了,追加成本的定义就是在原有的成本上继续投入进去,变成更大的成本,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不管你是否经营午餐,房租是不变的,人工费也是不变的,这些都是原有的成本,午餐就利用了这些成本。那么这样一计算,午餐的成本仅仅就是食材费而已,可能还有一小部分水电费,暂且估算为60元食材费加上10元水电费,总成本才70元。

由此可见,套餐定价是98元减去成本价70元,获利28元,亏损不存在,而且还获利了。即使餐厅的利润小了一些,但隐形收益还是不少的。对于顾客来说,餐厅的这种促销手段很受他们欢迎,98元就能享用到和300元的晚餐一样的午餐,简直是太超值了,他们一定会向自己的朋友、家人们宣传。

同样,通过午餐价格较晚餐价格相对低廉这一点,运用经济学的价格弹性理论,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就会增加,餐厅老板发现来就餐的人多了,餐厅的名声也大了,而且这些人以后也很有可能来消费更加昂贵的晚餐。正因为如此,即使餐厅用相对来说更加低廉的价格提供美味可口的午餐,也能很好地确保赢利。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看似亏本的生意,其实却是一笔顾客和店方双赢的买卖。亏本还是赢利,顾客看不出来,聪明的商人心里却有一本明白账。

打包不等于节俭

对于“会过日子”的家庭主妇来说,打包是必要的时尚,她们常常在众人散尽的餐桌前自言自语:“多半条鱼带回去喂小猫咪,红烧羊排也带回去,放在冰箱里,用微波炉加热再吃……”

生活中这样的行为一向被认为是节俭,认为这是女人持家贤淑的表现。殊不知,打包并不一定是节俭的表现,请客时饭菜点多了,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在请客之前,请客者就应该想到客人食量的问题,比如常有应酬的人吃不多,这样便可以大致确定所需菜品的数量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将饭菜打包回家后,需要把它们在微波炉里加热,而这不仅费电,而且其他该消耗的食品也要继续冷藏,于是这就成了一个不错的互补选择造成了不必要的替代。也许有人不会介意冰箱冷藏与微波炉加热的双重费电,但家人的健康问题这时却不得不在乎了,吃反复加热的食物对健康有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因为害怕浪费,不舍得倒掉隔夜的开水,于是,他每天烧开水,但每天喝的却是前一天甚至是再前一天烧开的水。日子久了,有一天他感觉肚子痛,于是被送往医院,并因此花掉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医药费……这就是形式上的节俭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最好的情况是什么呢?最好的情况便是:需要多少,就预先准备多少。就拿吃饭来说,有些人明明吃饱了,却以节省和不浪费的名义硬是多吃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结果时间长了,胃就出了毛病,这便是典型的自讨苦吃,也是上面所说的形式上的节省。而凡事进行合理选择的人,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更可以在关键时候对事情进行灵活处理,没有更多地在形式上节省,却是最大的节省。

经济学家就曾调查过为了追求最大差价而买不适合商品的问题,比如价钱一样而尺码不等的床单,女人往往会选择尺码较大的那一个,在她们看来,尺码大了可以裁去多余的部分,并将之用来做另外用得着的东西,可结果往往是,这些碎布被搁置几十年也没有用,最后被儿女扔了。我们现在从结果看,这样的所谓的节省心理,一则需回家裁剪,浪费了时间;二来长期搁置,也浪费了空间,终究是算不上节省的。

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呢?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以客观遵循的规则为准,战胜潜在的节省心理,然后再做决定。最笨的做法便是选择了最大的床单,却为此买了一张大床,这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了空间或者金钱。在这里就涉及行为经济学里的一个概念:“认知失协”,就是明明知道错了,却极力用下一个错误来掩饰先前所犯的错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在于人类自身。人总是处于不断地交易与选择之中,而人类又都希望将属于自己的商品或者自身的优点展示给他人看,以取得交易中更好的收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的长处衡量别人的短处,以抬高自己,却又放大别人的缺点,降低其收益,因此就认为自己的判断永远是正确的。

所以,下次请客前,仔细想一想你的需求和资源的配置再点菜吧,当然,最理想的境界是——不必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