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懂点好玩心理学
13697100000011

第11章 社交魔术,快速的心理操控(2)

“刺猬哲学”:最佳的社交距离

一位在职场、商场都屡屡失败的朋友来找我诉苦:“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最后总是这么失败呢?”这位朋友在我办公的时间里,坐在我的办公室里不肯离去,唠唠叨叨地说了一上午。

虽然我有些烦,但碍于面子,还是友善地在指针指到12点的时候提醒他:“不如我们先去吃个饭吧?”

我没有开车,和我的朋友搭公交车去市区我常去的一家饭馆。上车后,我发现只有最后一排还有几个座位,而在我们之前上车的一位老大爷坐在了中间。我没有坐下,我的朋友紧挨着老大爷的座位坐下了,他依然在唠叨他的失败。

后来,在吃饭的时候,他不停地拍我的肩膀和大腿,让我很不舒服。“我想,我知道你为什么失败了,”我终于忍不住放下了筷子,“因为你不懂刺猬哲学。”

“刺猬哲学”讲的是一群刺猬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为的是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以避免冻死,可是很快它们就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相互分开;当取暖的需要又使它们靠近时,它们又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周而复始,直至它们发现一种适当的距离使它们既能够互相取暖又不被刺伤为止。

根据这一比喻的延伸,人与人之间也应有一定的距离,即“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

我的朋友便不懂得这种距离感,他总是选择和人最近的方式接触,他自以为亲热,其实遭人反感。

为了让我的朋友更好地明白,我为他亲自示范:我直视着他的眼睛,直到把他盯得不好意思,扭过头去,我还是紧凑在他身边。终于,他忍不住抱怨起来:“你离我这么近,我感到很压抑。”

“看来你体会到一点了,我再教你一点。”我带他去公园的长凳边。在公园供人休息的长凳上,坐两端的人多,一旦两端位置都有人占据,就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坐中间的位置。那个下午,我让他观察一个现象,最多能坐4个人的长凳,先来的人坐在凳子的正中,后来的人会坐在长凳的一边,而正中的人则会挪到长凳的另一端。于是,原本可以坐4人的长凳,两个人就“客满”。

这就是所谓的“私人空间”,是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没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所以,我的朋友与谁都保持一种零距离的社交状态,让人反感,交往就失败,其他的自然也免谈。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会恼怒。

心理小贴士: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实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时,被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很多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的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过近距离带来的压抑感,正是一些人在社交中不明白的道理,也因为如此,他们常让人反感而不自知,这便是“刺猬哲学”。

“拍马屁”是应酬的必杀技

好不容易送走了我那位不懂交际的朋友,刚回到家里想休息一下,电话又响了。是一位朋友打来的,美国回来的一位心理学专家到北京,我的这位朋友邀请他,希望能和他吃一顿便饭,这位专家接受了邀请。朋友为了活跃气氛,希望我也去。

美国回来的专家,我也想见识一下,便答应赴晚上的饭局。晚上吃饭期间,那位美国专家虽然学有所成,肚子里有东西,但为人有些傲慢,言谈举止总有高人一等的感觉。我的朋友觉得受到了冷落,渐渐拉下了脸,不再说话。为了缓和逐渐陷入僵局的气氛,我主动找专家聊天。

在专家发表看法的时候,我不时地插几句嘴,称赞或者赞同专家的意见,专家的脸色逐渐柔和了下来,对我们也不再端高架子了。这顿饭最后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

事后,朋友说起来,虽然认为那天是我挽救了局面,但他还是不无揶揄地嘲笑我:“想不到你拍马屁的功夫也挺高强啊。”

“应酬中的必杀技就是‘拍马屁’,你需要多跟我学习呢。”我没有理会他的嘲讽。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赞许动机,是指交往的目的是得到对方的鼓励和称赞,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我对专家的鼓励和称赞就是为了让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

所以,赞许动机对社交活动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它实质上是一种取得同伴、组织及社会承认、尊重、赞扬的需要,是一种激励机制。这也就是专家和我们最后能融洽吃完那顿饭的原因。

说起人的赞许动机,其实还有强弱之分。美国心理学家克劳斯和马斯洛创造了一种测试人的赞许动机的方法:他们让被试者用25分钟时间去做一件奇怪的事情,即把12个卷轴机一个一个地、机械地放进小盒子,然后把小盒子倒空,重新再放。试验结果表明,赞许动机强的人,常常为了取得他人或集体的欢乐、赞赏而努力工作或顺从他人。

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赞许动机的作用,而在社会交往中,恰当地运用赞美会收到很好的成效。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能体会到这一点,那些经常受表扬和鼓励的人,赞许动机强,相对潜能发挥就大、劲头足,工作就会不断地取得成就;受到恰当和善意批评的人也会迎头赶上,获得仅次于受表扬的效果;如果一个人不为他人所了解,被组织忽视、冷遇,那么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没有自主意识,无论干什么都由别人来支配。

我对我的那位朋友说:“不要认为‘拍马屁’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举动,其实,很多时候,‘拍马屁’能解决很多问题。”

心理小贴士:

在生活中,人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得到理解、信任的心理需求,使交往双方产生好感、喜爱和吸引,使人接近和合作,并取得一致行动。赞美得当,能够增强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和情感。赞美不得当,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人生厌,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开展。

“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因

空间距离影响着友谊的建立,回想一下,成长的过程中,谁是你最亲近的朋友?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是和你邻近的孩子们。

相同的现象也常发生在大学宿舍里。研究者统计发现,许多大学生总是和最近宿舍的人最友好,和那些住得最远的人最不友好。

这说明了空间距离在决定人们的情感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我苦口婆心地对妻子讲这些道理,就是希望她能明白,邻里之间的帮助有时候更为直接,更具有效果,可惜,妻子没有将我的话听进去。

这天,我刚下班,就看见对门的王阿姨在使劲敲我家的门。“王阿姨,怎么了?”我赶紧上前问。

“你妻子把垃圾丢在门外都好几天了也不管,这可是公共楼道,你看,都臭了。我扔了好几回,也跟她说过好几回,她就是不听。”王阿姨气鼓鼓地向我告状。

“王阿姨,您别生气,我回头教育她。”我劝了劝王阿姨,赶紧下楼把垃圾扔了,正巧碰到下班回来的妻子。

“邻居都提意见了,你下次多注意,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下次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好张口。”我对妻子说。她还是不以为然。之后几天,我有事需要出趟远门,在我回家的时候,竟然看到妻子和王阿姨亲亲热热地在屋里交谈。

“你们竟然和好了?”我在王阿姨走后问妻子。

“你出差第二天,我肚子疼,打电话给我弟弟让他送我去医院,结果他说忙,过来要下午了,我只好自己去。出门正好碰到王阿姨,是她送我去的医院。”

“我就说嘛,远亲不如近邻啊。”我得意洋洋地说。

不论之前如何误会,住得近的人们在一起就可能发展出亲密的联系,也就是所谓的邻近性。首先,邻近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拥有一份美好的心情,人们不得不与邻近的人搞好关系。最后,由于邻近、由于熟悉,即使是简单的人际互动也会提高我们对他人的好感。再次,根据交换理论,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总是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而邻近性则满足了这一要求。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离得近的人比离得远的人更有用。”因为离得近,接触的机会多,刺激频率高,选择朋友就比较容易。一个人和我们住得越近,我们就越能了解他,与他就越能成为朋友。

当然,自己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人,而自己所厌恶的人也往往是邻近的人,所以邻近是吸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只有当邻近的人具备了相互满足需要这一条件,或者说,人们对邻近者怀有好感时,邻近性才会产生吸引力。

就好像妻子和王阿姨刚开始的关系并不好一样,邻近性只有产生好感的时候,才能发展为亲密性。所以,“远亲不如近邻”也是一个相对的话题,但从心理学来看,的确有着一定的道理。

心理小贴士:

婚姻也存在邻近性。例如,一个对20世纪30年代期间某城市结婚申请的研究显示,有1/3的夫妻由双方住所相隔不超过5个街区的人组成,而且随着地理上距离的增大,申请的数量下降。

测试答案

选A:跟这种人谈话,话题千万不可过于俗气,因为他们喜欢把自己当成贵妇或绅士。大多数的明星或模特都是这种坐姿,他们很注重礼节,举止温文秀气,自尊心很强。如果想取得这种人的好感,就要和他们谈论一些关于流行时尚或专业性很强的话题,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选B:这种人属于好恶分明、疾恶如仇的“侠客”人物。这类人身材多高壮、结实,做起事来也有干劲,因此,能否赢得他的第一印象是决定日后能否继续交往的关键因素。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改变是非常急剧的,所以和这种人交流起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选C:标准的少女型动作,即便不是少女也是个性内向、害羞、警戒心特强的人。所以,对待他们必须十分小心、温柔,无论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千万不可贸然行事,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选D:和这种人交往是非常轻松的。他们不会有太深的城府,喜怒皆表现在脸上,一般都拥有开朗的性格,对周围事物向来不甚在意,合则来,不合则去,是他们一贯的交友态度。他们的优点就是真诚。

选E:他们的警戒心通常很强。双脚紧紧靠拢是因为想压抑内心的情绪,是为了取得信任。你必须尽量使气氛缓和下来,谈些轻松的家常话题,让对方的紧张情绪渐渐松弛,这样才能切入明确的话题。

向CEO学社交心理

趣味心理小测试

生活中的你视什么样的人为知己呢?谁会成为你的患难之交呢?通过以下测试可知道你愿意和谁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