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13695500000008

第8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3)

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迟迟无法做决定。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于是,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对女人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哲学家听了整个人近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而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故事启思:

犹豫不决和后悔是性格上的弱点,这两种弱点都可以败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他的全部精神能力。

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们不敢决定任何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凶是吉。他们常常担心今天对一件事情进行了决断,明天也许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以致对今日的决断发生怀疑。许多优柔寡断的人,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使他们自己美好的想法陷于破灭。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人们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得到伤害你、破坏你的力量、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当机立断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绝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应该开始。要逼迫自己训练一种遇事果断坚定、迅速决策的能力,对于任何事情切不要犹豫不决。

人生没有回头路,当你认识到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应该做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调整方向,而不是为错误而不断地懊悔。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你再也无法重新设计。而后悔,又只会让你失去现在的机会。牛奶既然已经打翻了,就不要再为它哭泣。

心灵感悟:

患得患失的人,心就像摆钟一样,左右摇摆,无法做出理性而明智的选择。殊不如,机遇女神在你摇摆之时已纵身逝去。

什么是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故事启思: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

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

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消消气。

学会排解愤怒,是高情商的一大表现。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养怡身心,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思想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会有益而无害。

当然,这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事事宽解为怀。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风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宽以待人,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对待自己易怒的情绪,遇事冷静是根本。遇到不如意的事,尽量通过别的途径去解决,动怒不光于事无补,反而对己有害,何苦呢?

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境来对待生活中繁杂的事情吧!小心别伤害了自己,只有健康才是生活的本钱。有了无法避免的怒气,学着适度的释放它,不要自我封闭。要学会适度宣泄,宣泄是一种排解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找朋友倾诉或是干脆痛快地哭一场。男人也可以哭,流泪不丢人。我们应宽解自己,少发脾气,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有时为缓和四处蔓延的紧张气氛,我们首先应该降低生活步调,使心情回复平静,不再焦虑暴躁,保持稳定与和谐。

曾经有位医生在替一位企业家进行诊疗时,劝他多多休息。这位病人愤怒地抗议说:“我每天承担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一丁点的业务。大夫,您知道吗?我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是满满的文件呀!”

“为什么晚上还要批那么多文件呢。”医生讶异地问道。

“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病人不耐烦地回答。

“难道没有人可以帮你忙吗?助手呢?”医生问。

“不行呀!只有我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怎么办呢?”

“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你能否照着做呢?”医生有所决定地说道。

这病人听完医生的话,读一读处方的规定——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趟。

病人怪异地问道:“为什么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双肩,如今他们全都永眠于黄土之中,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而其他世人则仍是如你一般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医生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谏终于敲醒了病人的心灵,他依照医生的指示,释缓生活的步调,并且转移一部分职责。他知道生命的真义不在急躁或焦虑,他的心境已经得到平和,也可以说他比以前活得更好,当然事业也蒸蒸日上……

心灵感悟:

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您的敌人燃起一把火,您就把自己烧死。”当你的感情掌握了理智时,你将成为感情的奴隶;当你战胜自己的感情时,才证明你是主宰命运的人。惟此,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齐国有田开强、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自诩“齐国三杰”,恃勇自傲,犯上欺下。相国晏婴看不下去,担心此三人的恶势力膨胀下去会危害国政,于是设计欲除去三人。

有一天,鲁昭王来访。齐景公为示齐威,令全体文武大臣出席,晏婴为司礼,三勇士也全身披挂,侍奉左右。

酒过三巡,晏婴奏道:

“眼下御园的桃子熟了,难得有此盛会,是不是摘些来宴请客人?”

景公准奏,晏婴便亲自去摘桃。

不一会儿,桃子奉上来,金灿灿、香喷喷,令人垂涎。不过,只有六个。两位国王各食其一,又赐鲁司礼、晏婴各食一个。

盘里只剩两个桃子了,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各人自报功绩,功劳大者依次取食之。

勇士公孙捷首先出列,夸夸其谈,说:

“从前,我跟随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了一只吊眼白额虎,解救了主公,在下的功劳很大吧?”

晏婴乘势怂恿道:

“这是擎天之功,应该受赏!”

公孙捷便领过一个桃子,三下五除二,吞到肚子里,并傲慢地巡视了左右一番。

古冶子很是不服,也抢着站起来,叫道:

“打只老虎算什么?我曾在黄河的惊涛中浮沉九里,斩妖龟之头,救回主公,功劳更大!”

景公然其说,又把桃子赐予他。

看到最后一个桃子也归别人所有,田开强忍不住发起牢骚来说:

“我曾奉命攻打徐国,俘虏了500人,逼徐国称臣请命,威震诸侯,为齐国称霸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的功劳更大!应该受赏!”

晏婴火上浇油地对景公道:

“田将军功劳确实在前面两位勇士之上,但可惜桃子已赐完,可否缓他日补赐?”

景公也以同样话安慰田开强。但田听不进,大叫道:

“打虎斩龟,雕虫小技,我为国血战,功勋卓著,反遭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廷!”

遂拔剑自刎。公孙捷大惊,也拔剑曰:

“我功小受赏,田将军功大而受辱,于情于理不容,我耻之。”

说完也自戕。古冶子激动地跳起来说道:

“我三人乃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他二人已去,我不可偷生!”也拔剑自刎。

故事启思:

这是一个关于情商的典型例子。“三士”的死亡是不善于控制自我情绪带来的恶果。人有七情六欲,或悲或喜,或怒,或忧,均在情理之中,只是表现不能过分,过犹不及。

晏婴之所以能利用“二桃”杀“三士”,其原因是他对“三士”的个性修养了如指掌。那就是三个人中没有一个是肯让人的“主儿”,也是说“三士”中没有一个是性情平和,能善于控制情绪的,所以,他在宴会上用两枚桃子激怒“三士”,令其自杀。

“三士”在怒火燃烧中,了结了性命,可见情绪一旦控制不善,便会成为人生的瓶颈和掣肘之痛。

心灵感悟:

“弱者任情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每个人的情绪都在循环反复的变化之中,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转换器”,做情绪的主人。

发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办公室,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故事启思:

人总有生气的时候,这种不满情绪堆积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不是上策,林肯的主意最好。记得传说中有一个“仇恨袋”,谁越对它施力,它就涨得越大,乃至堵死我们生存的空间。由此,当我们遇到生气的事情,不必再将怒火重新点燃,实际上这于事无补。下面这个故事中华盛顿的做事风格就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1754年,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

佩恩料想必有一场决斗,做好准备后赶到酒馆。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

“佩恩先生,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昨天确实是我不对,我不可以那样说,不过你已然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

从此以后,佩恩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狂热崇拜者。

心灵感悟: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还你两脚,即使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必当日后补上——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这样做只能使对抗升级而无助于解决问题,更不管是谁对谁错了。

不随波逐流

有一个大型企业,领导是一个充满动力的人,有远见、有创造性、有智慧、有能力,十分优秀,他的领导方式是命令式的领导方式。在构思出主意后,他命令下属们:你这样做这个,他那样做那个。当他发布完命令后,就宣布会议结束,大家分头去执行指示,不会给大家反馈的机会。他的主意并不总是万无一失、不可挑剔的。下属们看到了决策的不足,也没有人反映给他。大家在背后这样说:“让他弄去吧,这个主意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反正是他的企业,他是企业的头。”抱怨完后,增加了心中对领导的不满,减少了对企业的归属感,但是没有办法,还是要在这个企业供职。其中只有一个人例外,当大家抱怨的时候,他给以适当的解释,领导给他的任务,他加上自己的分析去完成。一次领导要他准备有关的材料,他附上了自己的分析。结果有一次,领导在发布完命令之后,把目光投向他,问到:“你说这样可以吗?”全场的目光惊讶地看着他,为什么他会得到领导这样高的重视?他站起来,肯定了领导者决策的优势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补充看法。再以后没有该人的评价决策方案就不确定。最后,这个人被提拔为总经理助理。

故事启思:

这个被提拔的人就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人。

情商高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改变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