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13695000000006

第6章 喜乐: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笑(2)

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人们习惯于把所有的东西都具体化,幸福也是如此。人们打着“追求幸福”的旗号去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名誉和地位,等到什么都有了,人们却因为被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蒙蔽了双眼,看不见最初想要追求的幸福了。

雪峰禅师说过:“人要学会寸丝不挂。”其实,寸丝不挂的意思就是心里不能装事,不能有杂念,不要总想着别人会怎么看你。对于我们来说,寸丝不挂就是少思寡欲,活得简单,生活不复杂,我们才能活得宽慰。

“诚所谓大道至简”。弘一法师曾在他的著作中屡次提到,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看到简易的话语切不可以为佛法就是如此简易好学。因为简单的话语有可能包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千万不要轻视简单的力量。

其实,大凡简单而执著的人常有充实的人生。一个人若时常追求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苦难则没有尽头,到了最后不仅贪欲无度,烦恼缠身,而且还会日夜不宁,心无快乐。因为复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奢侈断送了美好的人生。平凡是人生的主旋律,简洁则是生活的真谛。因为简洁,所以能找到生活的快乐;因为执著,才能感觉没有虚度每一天。

有些人,他们活着,并不花时间去多愁善感;爱着,他们却不去刻意诠释爱情;他们满足,因为他们没有奢望生活过多的给予;他们简单,不用在人前掩饰什么。他们也许连幸福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真正幸福的就是这么一群简单的人。

盏茶铭心

大安法师说:“若真和善,则外表的形态一定美。”这叫“诚于中而形于外”。这是简单的美,简单的幸福。人之所以感觉不幸福,就是因为活得不够单纯。不要刻意追求什么,不要向生命索取什么,不要为了虚无的东西给自己塑造形象,其实,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因为简约,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为简约,才能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

法正禅师茶语:任何时候都有快乐的理由

时常问快乐在哪里的人,其实都是迷失了心灵的人。快乐不需要刻意寻找,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微小事物,就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唾手可得。就像法正禅师所说:“只要你肯拿出寻找快乐的时间,任何时候都有快乐的理由。”

从前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扇子,小儿子卖伞。

老太太总是很忧愁,如果遇到天阴下雨,老太太就发愁了:“太糟了!大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了!”可是等到晴天出太阳,她又发愁:“太糟了!小儿子的伞又卖不出去了!”她成天愁眉苦脸,担惊受怕,一直很烦恼。结果,两个儿子也受她影响,心情很糟糕,生意自然做不好。

有一天,一位苦行僧路过老太太家门口,看见她连连叹气,于是上前问询原因,老太太便将理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苦行僧听后哈哈大笑,说道:“老人家,您不如换个心境想问题。下雨时想:‘太好了!小儿子的伞可以卖出去了!’出太阳时就想:‘太好了!大儿子的扇子又可以卖出去了!’”

老太太觉得苦行僧的话很有道理,于是照着去做。果然,她的心情变了:不论天气怎样,她都很高兴,每天活得开开心心,乐乐呵呵,两个儿子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

虽然天气还是老样子,雨照下,天照晴,但老太太的心情变了,世界就变得大不一样了。

心情的颜色会影响世界的颜色。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也许就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一直愁眉不展,有的人依然和往常一样积极进取。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抱一种乐观的态度,就不会自怨自艾了。

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内心对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坚强的人,即使遭受不幸,精神上也会自在坦然。充满着欢乐与战斗精神的人们,不论面对雷霆还是阳光,永远带着欢乐。

快乐,简单而朴实,自行车的车轮声也可以是美妙的歌曲。快乐不是某个人所专有的,也不固定在某个地方,生活中处处都有快乐,每个人都有拥有享受快乐的权利。

只要我们用心倾听,山川大地,到处都布满了快乐的声音。流水落花,身心常静,那么源自于心的快乐就会到来。每个人都可以在“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的境界中,得到一个自在而快乐的人生。

盏茶铭心

佛说:“禅悦,便花开。”真挚动人、热情洋溢的面庞,和煦温暖的阳光都能带给我们快乐。当忧愁和烦恼被抛诸脑后,当痛苦的人得到解脱,当疲劳的人得到安适,当颓唐的人得到鼓励,都会油然生出一种安恬与快乐。

如本法师茶语:坦然苦乐,自在生活

人生有苦有乐:太苦,就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就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一味沉沦于冰冷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一味沉溺于温暖的快乐,会乐极生悲,人生最好不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生活中,不管我们为自己树立了多么伟大的理想,最后无非是想得到快乐。有的人追求物质的快乐,有的人追求享受自然的快乐,然而在佛教的观点中,人生本就是苦海,无法脱离苦的本质,所以有很多人在追求快乐的途中迷失了自我,最后反而变得痛苦。其实,想要真正获得自在与欣慰,唯有豁达和坦然地面对,才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情看待人生的苦与乐、悲与喜。这种豁达就是智慧,而真正充满智慧的人,会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会对一切都充满包容,不管是苦是乐,都一样接受,都一样放在心中。

如本法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面容慈祥,常常带着微笑。每次对信徒们开示时,他总是会说:“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快乐,要乐观地生活。”

如本法师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所以在众人眼中,他俨然已经成为快乐的象征。可是有一次如本法师生病了,卧病在床时,他不住地呻吟道:“痛苦啊,好痛苦呀!”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寺院,住持听说了,便忍不住前来责备他:“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出家人总是喊‘苦’,是不是不太合适?”

如本法师回答:“既然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痛苦时为何不能叫苦?”

住持说:“曾经有一次,你不慎落水,死亡面前依然面不改色,而且平时你也一直教导信徒们要快乐地生活,为什么自己一生病就一味地叫苦呢?”

如本法师微笑着,轻轻地问道:“住持,你刚才提到我以前一直在讲快乐,现在反而一直说痛苦,那么,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说快乐对呢?还是说痛苦对呢?”

快乐与痛苦其实都没有对错。对这则故事,星云大师解读说,人生有苦乐的两面,无论是太过痛苦还是太过快乐,都容易物极必反。所以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才是很好的度日选择。苦时说说乐,让自己得到些宽慰,乐时说说苦,忆苦思甜。

人这一生,快乐与痛苦相伴而生,若一味享受快乐的生活,则必然会在安逸的陷阱中丧失警惕;若长期沉沦于痛苦的深渊,又将在绝望的泥沼中无法自拔。生活总是苦乐参半的,不要期待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不要偏执地认为人生毫无快乐可言。正视快乐的短暂,不回避痛苦的现实,在快乐中保持清醒,在痛苦时积极应对,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星云大师说:“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在他看来,智慧就是对万事万物的豁达和穿透一切的力量,别人看到外,你看到内,别人看到点,你看到面。

人的心性就如一杯水,淡淡的清水里不掺任何杂质,便纯净自在,但如果在水中放入了一些酸甜苦辣的东西,这杯水很快就会变质。人的思想也是,想法越多越复杂,就容易变质,而乐于接受现实苦乐的人,能够坦然面对苦乐,也能享受不苦不乐的生活。

盏茶铭心

《石灰吟》里说:“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活多一点苦,未必不是好事。吃苦可以增进人的阅历,丰富生命内涵。生活多一点快乐,未必总是好事,有时因乐忘形,迷失自我。而不苦不乐的生活,会令人更加睿智地看待人生的温暖与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