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静观的艺术
13660200000004

第4章 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2)

7.静观不成功的原因

许多人静观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使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做不到“静静地”去感受那些感受,“静静地”看着那个观念或念头。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则是由于没有找到那个先天纯粹意识或先天本我,不是用这个先天的纯粹意识去感受、观看那些身体情绪感受和观念、念头,而是用人的思维的那个意识去感受、观看身体的感受和大脑中的观念。后者也分两种情况。一是用一个观念看另一个观念,也就是用一个观念来评判另一个观念,二是用心智系统的总体意识去看那个观念。

所谓“用一个观念去看另外一个观念”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观念去评判另外一个观念。这是怎么回事呢?举个例子。如果某人意识到自己被别人占了便宜,情绪立马就起来了,心里很不舒服,大脑里的观念开始运作,对这件事进行各种评判,对对方也会做出各种评判。比如,他会想“这个人真贪,真坏”、“我太老实了,太善良了,才被他欺负”、“他要遭报应的”、“我要怎么挽回损失”等。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他就会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大半天也出不来,甚至会想很远很远,制定出种种计划。他边想边难过,通常是越感到自己吃亏了就会越难过,越谴责对方越感到自己是受害者,越感到自己受害也就越难过。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他可能会把自己的情绪发向对方,对对方做出各种报复行为。但对一个修炼者来说,或者具有精神修炼意识或修养意识的人来说,他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知道不能把情绪发向对方,更不能采取什么行动。然后,他会想到自己不能这样沉浸在痛苦之中,也不能沉浸在批判性思维过程之中,要终止它们!怎么办呢?对刚进入修炼之门的人来说,他会自然地用意志力来强行终止这个思维过程,告诉自己不要想了,不要痛苦了。但他很快就会发现这种终止方法并不是总是有效的,对许多人来说常常终止不了;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他事后还是会想起这件事,那个思维程序还会被启动,自己又会陷入痛苦的情绪之中。这是许多刚进修炼门的人的做法——压制、抑制,也是许多宗教的修养方法,更是我们常规思想教育和人格培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很难成功的。

对许多已经了解了静观的道理和妙处的人来说,当他刚开始练习静观或内观遇到上述同样的事情时,他的情绪和思维过程也同样会被启动,但面对这种情况,他的处理方法却与一般修炼者不同:他知道直接的终止思维过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他不会这样做了。但由于他的清静本心或先天纯粹意识还没有出来,还由于大脑的习惯性力量的作用,他在观察到那些观念的存在之后,大脑中会立即升起另一个或若干观念来评判、压制这些观念。还拿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批判对方贪婪、坏的时候,很快就能领悟到自己的这些观念是不对的,就开始着手处理这些观念。具体处理的方法根据他对静观这种方法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有些人是在观念的对错的层面来理解静观的,所谓静观就是要把那些错的、不好的观念清理掉。但他所理解的清理实际上是赶跑、压制、替代。具体如何做则取决于他过去的所学,有一些是用他认为“正确的”观念来批评、压制、替代那个“不正确的”观念。如果这个人是佛教徒,他就会想这并不是对方贪、坏,而是我欠他的,现在还债,很好,这就能使他不再痛苦。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当面临一个事件时,我们用一个自认为更正确的观念替代另外一个习惯性的观念或不那么正确的观念来解释该事件,用那个所谓更正确的观念来评判、压制那个较不正确的观念。这种替代、压制的结果就是强化了正确观念控制我们生命的能力,弱化了较不正确观念控制我们生命的能力,直至把它完全边缘化或压入潜意识。但这种做法并没有解决问题,那些观念依然在大脑中,如果有机会它们还会出来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绪。这不是我们所要的结果。这也是刚进入修炼的大门的人的一种修法,是对观念的修正。这不是我们所说的静观。有些人把它理解为静观,是对静观的错误理解,也是一种最普遍的错误理解和错误做法。绝大多数刚开始修炼的人,或刚学习静观的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这种修法达不到我们所说的修炼目标。

在过去人的修炼中有一种和上述方法相近的方法,有人也称之为止观或内观。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对某些事有一个看法,这个看法导致心情不静时,他就会认识到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并立即产生一个相反的认识,这样情绪也会平服下来,他就认为自己修好了。同样,过一段时间他发现那个相反的看法也会导致心情不好,他又认识到这个认识也是不对的,就提出一个介于二者中间的看法,人们把这个中间的看法称为中道。比如,普通人都认为金钱是好的,这是一个肯定性认识,当他走入修炼后,有一天会认识到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就提出金钱是不好的这个相反的认识,或者接受“金钱是不好的”这个相反的、否定性的观念。这是绝大多数修炼人的认识。有些修炼人有一天会因为这个观念而与他人发生冲突,或引发自己的情绪活动,当他向内观看自己的观念活动时,有一天终于悟明白金钱既不好也不坏,就看你如何对待它了。许多人就认为自己就此就达到中道了。再比如,普通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有,释迦牟尼首先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是空,那么许多修炼人就因此执著于空,为此释迦牟尼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非空”,有人又会执著于“非空”,释迦牟尼就又只好讲“非非空”。许多人就这样在观念上从正到反,从反再到中间地来回倒腾着,并把这种观念的不断变换理解为悟道和修炼。由于这种观念的更替常常是在人们向内观察大脑里的思维活动时完成的,他就把这种思维活动也称为内观、止观。这种内观和止观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静观,它也达不到静观的效果。我们所说的静观其中虽然也有观念的变换,但不是观念的更替,而是清除一个观念后自动产生一个新观念,是认识的升华,是自然出现的。

还有一种做法,对静观的理解要稍微深刻一些。他认识到所有的观念都是妄念,都是人的观念,静观就是要清除所有这些观念。因此,一旦当他发现大脑中有观念活动时,就立即去清理它。怎么清理呢?他的方法就是否定和排斥,对大脑中出现的所有的观念都持否定态度,努力想把它们赶出大脑,不允许它们在大脑中活动和存在。这种做法压根达不到清理的效果,反而会增强这些观念控制我们生命的力量。我们对一个观念越否定、越批判、越排斥,它的力量就会越强大,表现为它控制我们大脑的时间会延长,力量会增大,以后肯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翻出来重新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绪。这也是对静观的一种错误理解。

社会上还有一些人这样做:他也意识到所有的观念都是妄念,都会影响、控制我们的情绪,同时,也意识到我们生命的正确状态就是宁静、平和,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大脑有观念活动引发情绪时,在批判别人、抗拒别人时,能立即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就这样对自己说,这些观念活动都不是我,都是妄念,都是后天的,我是清静的。当这一念升起时,情绪也很快就平静下来。这表明这种方法也有使心静下来的效果。应该说,这种方法比上述的其他做法都更好,但依然不是我们所说的静观。他也属于我们后面所说的一念代万念的方法,用“我是清静的”这一念代替所有念头,当这一念升起时,其他念头就自然被压下去了。

所谓“用心智系统的总体意识去看那个观念”是指这种现象:他在面对一个引发了情绪的事件或观念活动时,不再用一个观念去评判另一个观念,而是保持一种整体的觉知意识或觉察意识。比如,在上述事件中,当他意识到自己有观念活动时,他不会采取强制性行动来终止自己的观念活动,而是用另一种意识活动来观照那些观念活动,看着它们的运行、演化,就如在头顶悬挂了一顶探照灯,有一束光照射在具体的观念活动之上。也有人把这种观照理解为觉知、觉察。这种内观、觉知方法最经典的说法是:看着那个念头来,念头去,不迎不拒。通常是要求人们在静坐的时候这样做,也有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这样做,或在发现大脑中有观念活动时这样做。在这种觉知、观照、内观活动中的意识也是一种纯粹意识,是心智系统的纯粹意识,因为它没有具体的观念活动,仅仅是一种觉察、觉知或观照。有人把这种观照、觉察、觉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静观,也是一种很严重的误解。因为,这种观照、觉知或觉察意识中的“意识”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那个意识,心理学、思维科学、哲学所研究的那个意识。准确地说是人的心智系统的意识,或后天自我的意识。这种觉察觉知意识不是我们所要求的那个先天纯粹意识。我们所要求的是先天本我或生命自身的觉知觉察意识。这两个觉知意识的区别在哪里呢?这是一个非常玄奥的问题,没有正确掌握我们所说的静观技巧的人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那么这两种意识的觉察、觉知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个用理论永远也讲不清,只有在静观实践中自己去感受,才能了解。如果你在进行静观时,无论怎么努力总能感受到大脑里存在一丝紧张感,即使没有任何观念活动,你也无法感受到我们所说的静观成功时所有的那种轻松感、柔软感、宁静感、空感和舒服感,这就说明你没有真正掌握我们所说的静观方法,你在静观中所进行的觉知、觉察都是心智系统或后天自我或思维活动的一种觉知,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先天本我的觉知。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使用心智系统的纯粹意识进行觉知,而做到用先天本我意识进行觉知呢?方法是:当你感受到大脑里有一丝紧张感时,首先把那个紧张的地方放松,也就是将你的思维意识放掉,不要再进行那种觉知了。当不再这样做时,你如果去体察你的大脑,注意:是体察,体是“身体”的体,是身体在体察,不是大脑在观察。当然,大脑部分也可以体察。你在感受到大脑里有不舒服、僵硬、混沌的地方的背后,还会感受到大脑里有一个地方是轻松、宁静的,这种感受就是先天纯粹意识的感受,或者说是先天本我的显现,或者是清净本心的显现。我们的静观就是用这个宁静、舒服的先天纯粹意识去觉知、体察其他一切感受。由于这个先天纯粹意识是与身体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存在着,因此,我们可以在每一个情绪、身体感受的背后找到它,只要我们能够放松、去静静地体察就能找到它。

以往许多人进行的内观、觉知、觉察都是心智系统纯粹意识的觉知、觉察,有许多朋友在按我们所说的方法进行静观时,也经常很自然地进入到用心智系统的纯粹意识的觉知,他感觉这也是有效的,也可以把观念赶跑,把情绪灭掉,使心静下来。但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用心智系统纯粹意识的觉知速度较慢,而且体验不到一瞬间的轻松感和空感、舒服感。我个人的理解是心智意识的觉知依然在心智系统之内,它只是把那个观念压入到潜意识中,而没有真正清空它。这种揣测的另一个证据是:在佛学中人们都讲到阿赖耶识是轮回的种子,但从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清除阿赖耶识。而我们的每一次静观都在真正清除所有的观念,而且可以把一个个概念、名词都从根拔除。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静观到很深层次时,就要去清除心智系统的认知、活动程序,把整个心智系统拆除,把所谓的阿赖耶识连根拔除。而要想拆除心智系统的认知程序只有在我们的静观中才有可能。这一点可能是许多朋友难解难信的。为什么静观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这就是因为我们用的是先天纯粹意识,它能用先天的更微观更强大的能量来解体后天的一切因素,因此能解除观念对我们生命的控制。而后天的心智系统的纯粹意识虽然可以把观念压入潜意识,成为阿赖耶识的一部分,而没有能力从根本上清除它,因为这相当于是后天意识的自杀。所以,过去讲阿赖耶识的人很多,但却没人知道如何清除,也就没人知道如何终止轮回,使一个生命从轮回中真正解脱出去。

还有一种情况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有些人一看书就学会了静观,立即体验到静观的妙处,比如他很烦恼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立即体验到静观后的那种轻松、愉悦、舒服,或者身体的某个毛病也一下子解决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愉悦的生命体验。他立即认识到静观太好了,由此立即生出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好好静观!有些人因此整天都坐在那里静观。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静观不了了,甚至怎么观都不能解决问题,心也不静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动了思维,产生了愿望,他一坐在那里,那颗要好好静观的心就起来的,并在等待这美好的感受再次出现。这样他的思维意识就一直在那里活动,身心无法放松,因此就无法静观了。还有些朋友受其他人的影响,想一直保持静观状态,但很快发现做不到,或虽然做到了,但人很累,心也不静。这是因为,他想一直保持静观状态,实际上只能是心智系统意识的觉知或觉察,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先天本我的静观。其实,这种想一直保持觉察的想法本身都是心智系统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先天本我本身是无为的,也没有自己的愿望的,所以,它绝不会要求你一直在那里静观。我们只是要求大家在情绪起来时,或在身体不良感受起来时,静观一下,通常几秒钟就解决了,然后该干嘛就干嘛,绝不要求你一直保持静观。

我有一个朋友,在刚学会静观时,感觉很好,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这使他对静观充满信心。他也因此对灵修类书籍很感兴趣,然后无意识中受那些书的影响,试图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觉察状态,也就无意识地走上了大脑思维意识的静观。在看到本书的初稿后,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一开始还是做不到,几天后,他意识到在静观这个问题上有些执著,后来放松后,情绪出现后放松自己,试着用身体和心去体察,感觉就好了。

8.顺利进行静观的几个重要提示

许多人在一开始练习静观时,在遇到问题、矛盾想静观时,就会发现自己大脑中观念纷飞,不由自主地跟着那些观念跑了,不要说静观,连把思维的那个意识收回来都很困难,怎么办?如何才能做到不跟着这些观念跑呢?

第一,要使自己的心能够定下来。这个“心”就是自己的心脏。具体做法是:先深呼吸几口气,把气深深地引入小腹,同时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静下来!静下来!静下来!这样心就能很快静下来,当心定下来时,大脑里的观念活动也就自然停止了,纷飞的妄念也就止息了。

如果你深呼吸几次之后,心还静不下来,尤其是在我们情绪非常激动、混乱时,很难使心静下来,怎么办?此时,可以像孙悟空使定身法一样,对着自己的心脏里的那些感受或大脑里的那些念头,说“定”!就能把它定住,这样就会把那个东西给固定在那里,动不了了。等你定住它后,再静静地看着它、体察它。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先体察自己的呼吸,体察空气从鼻子内的出和入,吸气和呼气,通常很快也能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等心静下来后再来静观,处理使自己情绪发作的原因。许多练习内观的人往往就停留在体察呼吸上了,把静作为努力目标。这样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静观的目的。

第二,我们在意识上要非常清楚,也要非常坚定地提醒自己:那些观念不是自己,我要把它与我自己分开!你不要承认那些观念是你自己,你要把它们与你自己分开。此话怎讲?因为,这些观念本来就不是我们自己,它只是寄生在我们大脑里面的外来物,是从社会上接收来的各种观念,或者是这些观念的衍生品,都是后天自我的组成部分。你看,你的腿是你的,你让它动它就动,让它静它就静;而这些观念不会听你的,你让它静它不会静,你让它藏起来它也不会藏起来,你想让它不控制你的大脑它也不会听你的,这都说明这些观念不是你的,更不是你自己。不信你试试。比如,你被人骗了,你一想起来就难过,你告诉自己不要再想它了,你看能不能做到?你越不要想它,就会越经常想到它,想起它的时候就越难过,只有当另一个观念占据你的大脑时,它才会退场。对所有的观念来说,我们的大脑不过是它们寄生的地方、活动的舞台,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菌一样。观念与观念之间经常在为争夺大脑这个舞台的控制权而战斗,表现为你内心的种种思想冲突,通常是力量最大的那个观念获胜,其他竞争对手被压制,严重的被压入潜意识,暂时退出争夺大脑控制权的斗争。这个战斗过程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也就是常说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身体比喻为地球,细菌就是我们身体这个地球上的生命,观念也是这个地球上的另一种生命。这是观念与细菌相同的地方。观念与细菌不同的地方则在于:细菌我们可以用药物手段清除,而观念则不可能,你不能用任何物质手段来消灭它们,除非你把它的宿主(即人)消灭掉。所以,对没有真正掌握静观方法的人来说,观念是不灭的、永恒的。消灭这些观念的唯一办法就是静观,用我们先天本我的力量将其清除。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观念,而不能消灭一个旧的观念。观念之间是没有消灭对方的能力的。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消灭了一个观念不过是在他的大脑中被判定为错误,然后被压入潜意识。但这种被判定为错误的观念,在那个大脑中并没有被消灭,条件一旦合适它还会出来活动,控制我们的大脑和情绪。所以,我们大脑中的所有的观念都不是我们的,更不是我们自己,而是落入我们大脑里的垃圾、灰尘。人生最大的迷雾就是把这些垃圾当做是自己。人类生生世世就为它们活着,因为它乐,因为它忧,干下无数错事,实在是冤枉之极!

第三,在你体察到大脑里的感受之时,此时你看到的大脑里的任何观念,无论它是什么,它就是导致你情绪发作的原因,导致你痛苦的原因,导致你大脑麻木、僵硬、不舒服的原因。对许多初学者来说,如果你做不到静静地看着它,那你就对它静静地默语:你不是我,我不要你,我要把你灭掉。这样,那些念头也就走了。念头走了的基本表现就是那个念头不在大脑里活动了,你的情绪也突然平伏了,身体也舒服了,大脑也变空了。

第四,在开始进行静观时,经常会遇到情绪活动比较复杂的时候,此时大脑里的念头活动特别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每个念头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情绪感受,所以,大脑和身体感觉都很不好。在此种情况下静观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静观到一个念头走后,还没有来得及体验到那种空、舒服的感受,另一个念头和情绪又升起来了。这种情况特别容易让人厌烦,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这是很多人在一开始学习静观时都会遇到的情况。此时,你只要坚持静观,上来一个念头就灭一个,直到感觉大脑变空了为止。我自己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就坐下或躺下,反复地静观,直到大脑变空为止。我通常会在晚上临睡前和早晨起床后集中静观,躺在床上,让念头一个一个升起,有时会通过回忆近几天的情绪活动有意把观念调动起来,然后静观。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大脑中的观念被一团团地清除,感觉人越来越静,越来越简单、直接,越来越活在当下。当然,生命体验也越来越好:踏实、自信、坚定、祥和。

第五,有一个被所有人忽视的细节,就是我们在静观大脑里观念活动时,要注意识别观念的内容,也就是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观念,通常是指这个观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观念背后隐藏什么愿望。这样做的目的倒不是为了求知,只是为了要你知道它是什么,或它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像政府在对一个罪犯执行死刑时,一定要验明正身一样。许多人在讲静观的时候,只是让我们静静地看着一个观念来,一个观念去。这个说法和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直接认出那个观念(包括愿望)是什么,就像你见到一个老朋友自然就认识它。但有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一个隐藏很深的观念、愿望控制生命时,我们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感受或身体感受,但当我们去静观大脑时,发现大脑里有许多观念在活动,但我们怎么静观那些观念都静不下来,此时就需要你仔细体察,仔细分辨到底是哪一个观念在控制着你的情绪。也有相反的情况,就是当你去静观时,发现大脑里没有任何观念活动,有两个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它。一是先让自己身心放松,然后轻轻地去体察整个大脑,一开始大脑里没有任何观念,不要管它,耐心地等待着那个观念自己跑出来,当它跑出来时,你自然就能认出它是什么,然后静观它。二是把自己大脑中出现的所有观念都大声说出来,也就是使我们的嘴巴成为思维活动的直接传声筒,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加筛选。当那个观念被说出来时,你自然就能认出它来了。当把它说出来后,它的力量立即就会被减弱,也就能抓住它了。这个有意识地识别这些观念的内容或身份的过程,对清除那些深层意识(观念、愿望)是很有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当我们知道一个观念是什么的时候,才能真正解除那个观念对我们的控制,或者说使我们不再执著那个观念、愿望了,才能使它不能再控制我们的情绪和言行,也就是控制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人老在背地对你干坏事,你一注意到他,他就藏起来,你一不注意,他就又干坏事。只有当有一天你认出他是谁,喊出他的名字,正常情况下他就不敢再来干坏事了。对我们来说,认出那个观念的内容,也就是认出它是谁,然后就比较容易清除了。

所以,当我们感觉到心里很难受,有一些情绪反应,可能轻微,比如有些焦虑,也可能激烈,很混乱,很难受,当我们去体察这个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情绪很难被清除;等我们去体察大脑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大脑木木的,或观念很多,来来去去,但我们无论怎么静观都不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找不到任何观念活动的痕迹,因此,静观也进行不下去。此时怎么办?就按上述方法来处理,直到你认出那个罪犯,把它的名字直接叫出来,它反抗、抵制的力量就减弱了,也就容易清除了。

所以,通过我们的静观方式大家会对自己的整个修心过程非常清楚,哪个观念、哪个愿望、执著心被修去,如何修去的,你都清楚、明白。因此,我们的整个修心过程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样的修炼才是真正的修自己,修正自己的心灵,清理自己的大脑,实现对自己身体和大脑的完全地掌握,使自己的身体、心灵、大脑完全合一,身心灵合一。由此,完善、成就的是你的生命整体。

第六、在我们的静观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当我们静观到那些我们一生都很执著的方面时,也就是在过去一个人寄托一个人人生愿望最多的领域,或者一个人最害怕的领域,或者一个人压抑最深的领域时,由于在这里过去积累的情绪物质特别的多,所以,静观会进行得非常艰难,那股情绪物质源源不断地升起,似乎没完没了,需要连续静观很长时间,才能解决。我曾经陷入一个情绪中长达一周时间,整个小腹部位都一直被情绪物质充满,非常难受,除了睡觉,我就一直保持静观状态,甚至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在静观。我虽然能感受到那些情绪物质在不断地被清理,但还是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才把那团物质清理光。

学会静观并不是很难,体味到静观的妙处也不是很难,静观之难在于坚持,在于把静观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我们陷入严重的矛盾冲突时,陷入激烈的情绪状态时,陷入严重的受伤、受害情绪时。当我们感到自己受到很大伤害时,我们自然的倾向是谴责对方,甚至产生强烈地攻击对方的冲动。这个时候人们通常很难想到去静观,如果有人提醒他,他也很难接受,甚至感觉这对自己太不公平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没关系,等你情绪平复之后再来静观吧。到时你只要把事件回顾一下,也就能够立即进入那个情境,此时再静观就容易多了。如果一次不行就来两次,两次不行就来三次。这种情况在初期是很容易遇到的,当你遇到几次这种情况,并都能突破后,你对静观的体验就会很深了,你会真正从内心喜欢上静观,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忽视、放弃静观。当然,要想把静观变成像呼吸一样自然,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一般人都需要2~3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