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业实用技术(种植业卷上)
13659400000010

第10章 玉米生产技术问答(5)

97.山西省对玉米虫害的防治经验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初,山西省玉米虫害主要以玉米螟为防治对象。1953年明确将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列为全省植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推广了6%可湿性六六六粉0.5千克加细土50千克均匀混合,撒于心叶的防治办法。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广的药液灌心相比,杀虫效果提高了10%,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同时携带方便,配药省工,很受群众欢迎。到1957年,全省共设立玉米螟测报点453个,并开始对玉米螟发布短期预报,建立了100多个玉米螟防治示范区。上述措施应用后,据对26个县、40个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调查,玉米螟造成的损失率平均由26.5%压低到18%,防治好的地方损失率降低到4.1%,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的危害,而且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进入60年代,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农药剂型增多,一批广谱性强、残效期长、杀虫效果好且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迅速推广,在玉米虫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玉米虫害的防治进入了一个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时期。1965年我省首次在玉米螟防治中推广了农药混用,将1%六六六粉与滴滴涕或敌百虫混合配制颗粒剂用于玉米螟防治。推广双层颗粒筛500多个,制造颗粒剂近5000吨,共防治玉米螟、谷子钻心虫30万公顷。并在忻州、定襄的23个公社、145个大队试用飞机防治玉米螟4267公顷,防治效果平均达80%左右。

在地下害虫防治中,针对不同的危害种类,提出了不同的药剂防治方法。防治蝼蛄推广1605浸种,防治金针虫采用六六六粉拌种,对于几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采用六六六毒谷进行防治。上述化学防治措施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和地下害虫以及黏虫的发生危害。玉米螟的被害株率在晋中平川被控制在9%~15%,晋东南仅为0.8%,地下害虫造成的缺苗断垄控制在5%以下,玉米虫害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

由于长期大量单一使用化学农药,致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用药浓度不断提高,天敌被大量杀伤,引起了一些害虫的再度猖獗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们逐步认识到化学防治的弊端,在继续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的同时,开始积极探索新的防治方法。进入70年代以来,忻州董村公社南湖大队农民专家赵月亮,通过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创造了消灭虫源、改造环境、挑治巧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从实践经验中,摸索出结合夏季锄地,进行挖窝毁卵防治蝼蛄的方法,使当地蝼蛄密度由每平方米0.55~0.7头压低到0.1~0.15头,缺苗断垄由20%以上减少到2%以下。防治经验向全国推广后,对控制蝼蛄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全省推广了昔阳县大寨大队防治病虫害的经验,充分发挥“农业八字宪法”的整体作用,实行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防治方法。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病虫孳生的环境条件;结合深翻深刨,摧毁病虫巢穴;结合积肥沤肥,处理秸秆根茬,消灭越冬病虫;结合选育良种,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结合实行耕作改制,控制病虫危害;结合田间管理,拔除病虫株,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上述措施的推广应用,不仅改良了土壤,提高了肥力,增加了玉米的产量,而且实现了田间无螟害,有效地防治了玉米螟和地下害虫的危害。晋东南地区广大群众养成了处理秸秆的良好习惯,直到现在该地的玉米螟在未用其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一直被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与此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玉米虫害的研究工作也在迅速展开。无论是天敌昆虫资源的调查研究、保护利用和饲养、释放,还是生物农药的筛选、生产、推广,以及生物防治理论、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蛴螬乳状菌的筛选和利用,黏虫杆菌应用技术与土法生产,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引进玉米螟型广赤眼蜂,研制成功赤眼蜂大卵和小卵繁蜂机具。并提出了赤眼蜂繁蜂走大小卵结合的道路,赤眼蜂自然繁蜂基地建设,赤眼蜂田间保护与增殖技术等研究。有的填补了国内生物防治的空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玉米螟性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及玉米螟厉寄蝇的开发利用,都对生物防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了白僵菌封垛消灭越冬螟虫,在玉米心叶期用白僵菌10倍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平均防效达71.18%。全省建立赤眼蜂繁蜂站达10多个,形成了一套县贮、社繁、队放的制度,赤眼蜂的防治效果达70%~80%。在玉米螟防治中推广了“放蜂灭卵,施菌扫残”的生防措施,全省生物防治面积由1973年的200多公顷发展到1975年的2.5万多公顷,到1978年全省生物防治面积达到44.3万公顷,其中玉米虫害的生物防治面积达20多万公顷。太原市清徐、南郊两大玉米主产区,通过几年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越冬基数百株幼虫从原来的58~72头降低到6.6~10头,危害率也由32.32%降低到了5.8%,基本上控制了玉米螟的危害。为澄清我省天敌昆虫资源,进一步搞好天敌的保护利用,从1979年开始,全省开展了农作物害虫天敌资源的调查工作。共采集害虫天敌标本10万余件,1500余种,鉴定出有2个纲、12个目、93个科、617个种,初步掌握了一些害虫的主要天敌种群发生消长规律和控制害虫的能力,促进了生物防治的发展,为综合防治病虫增加了新的内容。在生物防治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他防治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辛硫磷、久效磷等新农药的研制开发和施用技术的不断改变创新,促进了化学防治的发展,使地下害虫和玉米螟的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用黑光灯、性诱剂诱杀玉米螟、金龟子成虫也开始推广应用,使我省玉米虫害的防治措施趋向多样化,综合防治的内涵更加丰富。

80年代初,国务院颁发停止生产和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的决定后,加速了我省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被引进和推广。到80年代中期,为防止连续使用菊酯类农药产生新的抗药性问题,我省一方面积极引进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先进喷雾技术及施药器械,将原来1.3毫米孔径的喷头片换为0.7毫米孔径的喷头片。农药喷洒开始由高剂量向低剂量转变,降低了农药用量,减少了投资,提高了防效。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推广了新型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农药,加快了主干农药品种的更新,推广了BT等生物农药和复配农药品种的更新和种衣剂在玉米生产上的大量应用。上述措施的推广,使防治效果提高了20%,防治速度加快了10倍,节省农药20%,降低成本近1/3。以生态学为基础,由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的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形成。

90年代,山西省更加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全局,特别注重对玉米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以自然控制因素为主,以多抗品种和包衣种子为基础,结合生物、化学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措施。针对玉米红蜘蛛的猖獗发生,推广了甲拌磷颗粒剂防治玉米红蜘蛛的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综防体系,给全省的玉米虫害防治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使之取得了新的进展。

98.玉米病虫草害综合治理配套措施的原则是什么?

(1)农业措施是综合防治的基础。以作物合理布局和轮换茬、增施腐熟优质有机肥、配方施肥、适期播种,选用多抗(耐)性优良品种等为重点,搞好玉米健身栽培。

(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危害,促进宏观生态平衡,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土壤拮抗微生物繁殖,使农业生态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农药防治。农药防治的重点应是覆盖田、免耕田等采取保护措施的玉米田。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大力推广生物制剂和生物防治方法,达到经济、安全、有效,有利于保护天敌和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

99.玉米播种前防治病虫草害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清洁田园,压低病虫草基数。在玉米播种前,要做好秸秆处理和清洁田园工作。对剩余秸秆要集中后用泥封垛,或每处秸秆堆垛后,撒入0.5千克的白僵菌粉封垛。有效压低菌源、虫源和草源,减少病虫侵染源。

(2)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要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特别是在中部平川玉米区,要选用抗病性、抗逆性强的品种,注意选用不同抗性基因或来源于不同抗原的品种,并确定各类品种种植面积的合理比率。避免品种单一化,以延长抗性品种的使用年限,提高整体抗性水平。

100.玉米播种阶段防治病虫草害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重点是贯彻农业防治和做好种子处理与拌种工作,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1)地下害虫防治。用40%的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也可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进行种子处理。在地下害虫严重发生的地区和生物覆盖田、免耕田宜应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25千克或5%3911颗粒剂1.5~2千克,加水10倍稀释,兑细土40千克拌匀制成毒土,播前浅耕时施入犁沟,或随撒随犁随耙,立即犁耙入土中。也可按40%甲基异柳磷1份,水100份,载体500份比例配制颗粒剂,每公顷施用375千克与种子混播。或用对路的种子包衣剂包衣种子,严禁白子下种。

(2)玉米丝黑穗、黑粉病防治。在玉米丝黑穗、黑粉病发生区,选用25%粉锈宁、12.5%速保利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闷种4小时,晾干使用。在干旱年份和春季干旱的地区提倡应用速保利。

(3)玉米病毒病防治。选用5%菌毒清150倍液或50倍83增抗剂浸种24小时,也可用0.5%的高锰酸钾浸种10分钟,处理后用清水冲浇20分钟后晾干,再以10毫升天丰素兑水2.5千克,加锌肥均匀拌喷25千克种子。

(4)在病毒病和丝黑穗病严重发生区,要全面实施地膜覆盖。大、小斑病发生区提倡适期早播,玉米矮花叶病发生区春玉米提倡适期早播,粗缩病、茎腐病发生区要适期晚播。

(5)玉米草害的防治。播后出苗前每公顷用48%丁莠悬浮剂或50%都阿合剂2250~3000毫升,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于有一定温度的地面。在病毒病发生区,根据传毒昆虫发生情况,在防除杂草时,每公顷加10%蚜虱净750~1050克,及时防除田间及周围的蚜虫、灰飞虱。

101.玉米苗期病虫草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本阶段重点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期生长发育,保证苗全苗壮,以防治小地老虎、根腐病、病毒病和杂草为主。

(1)小地老虎的防治。以除草灭虫为主,必要时用50%辛硫磷80~100克,加少量水,拌细土25千克,或每公顷用40%甲基异柳磷1500毫升拌鲜菜叶300千克,制成毒饵顺垄撒施或间隔堆施在幼苗根际。

(2)玉米病毒病的防治。玉米出苗后1叶1心时,在病毒病发生区选用病毒A或菌毒清500倍液、菌毒宁300倍液加锌肥混合喷雾,每隔6~7天喷1次,连喷2~3次。并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免田间毒源交互感染。

(3)玉米田草害防治。在玉米5~8叶期,每公顷用20%克芜踪水剂1500~2250毫升或40%玉农乐600毫升,兑水450~600千克,用定向喷雾技术把药剂喷到玉米行间杂草上,切不可喷到或飘移到玉米叶片上。

102.玉米拔节期病虫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以玉米螟、黏虫、红蜘蛛和黑粉病、丝黑穗病、病毒病防治为主。

(1)加强健身栽培,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做好田间管理,合理调节水、肥,及时中耕除草,积极推广喷打FA旱地龙、天丰素和农家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

(2)玉米红蜘蛛防治。用15%扫蜡净15~20毫升或0.9%虫螨克200倍液围地边进行喷雾防治。

(3)1代玉米螟防治。以玉米心叶末期施用颗粒剂最为有效,防治重点是在地膜覆盖田用0.5%或1%的1605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喇叭口内施1克,防治玉米螟,并兼治玉米蚜、红蜘蛛和黏虫等。其他病虫不严重时提倡每公顷用BT乳剂1800毫升加沙75千克制成颗粒剂,每株1~2克;白僵菌在心叶中期使用,配成1∶10的颗粒剂,按每株2克施入防治。确定玉米心叶末期的具体指标是:当玉米快要进入打苞前期,抽样拔取有代表性的玉米心叶体,剥去外面已经变绿的叶片,将剩下的黄白色嫩叶逐片展开,如展开2~3叶后即露出其中的幼嫩雄穗,为典型的心叶末期。

103.玉米穗期病虫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以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和玉米螟、玉米叶螨为防治重点,此期因玉米植株高大,高温炎热,应尽量减少开放性施药,避免中毒事故发生。

(1)玉米叶螨的后期防治。宜采用5%甲拌磷颗粒剂250克,拌细沙土7.5千克,每隔5行撒1垄药,熏蒸防治。

(2)2、3代螟虫防治。用50%敌敌畏800倍液灌雌穗花丝心,每千克药剂滴600个雌穗,也可用Bt悬浮剂200倍液涂花丝。

(3)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防治。发现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黑粉灰包时,要立即摘除,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处理。

(4)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在玉米大、小斑病发生始期,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公顷用药液1500~2250千克,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但此种防治仅适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玉米田使用。

推广一喷多治技术,针对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推广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一次混合应用技术,减少用药环节,达到节本增效。混合时,原单用剂量各自不变。

104.玉米加工转化的途径有哪些?

目前,世界各国玉米加工转化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饲料转化。全世界70%的玉米被直接转化为饲料,我国为62%,山西省为58%。“九五”中期,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21万个,年产饲料6000多万吨,产值1300多亿元。产量最大的是广东(年产600多万吨)、山东(500万吨)、四川(430万吨)等省区,山西省排在第19位。二是工业转化。目前世界上以玉米及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共4000多种。我国作为世界玉米生产的第二大国,目前正在研制开发和已生产的玉米加工品种有八大类近百个产品。其一是维生素类,从玉米中提取黄色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E;其二是酸类,生产柠檬酸、赖氨酸、乳酸等;其三是胶类,生产黏合剂、树脂淀粉涂料、胶等;其四是糖类,生产高纯结晶糖、麦芽糖、麦芽糊精等;其五是淀粉类,生产降解淀粉、水溶性变性淀粉等;其六是醛类,玉米芯制糠醛、玉米芯制植物炭、胶板等;其七是粕类,玉米秆制纤维浆粕、玉米秆制人造板等;其八是方便食品类,玉米食品有玉米方便面、玉米片、玉米营养方便粥、快餐玉米粉、玉米大豆强化粉、玉米饮料、黑豆玉米糊食品、玉米淀粉生产酒精等。此外,玉米苞叶用来编织精美的手工艺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上成为畅销品。玉米加工领域非常广阔,应采取综合利用新技术形成玉米加工产业。

105.玉米加工转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食物消费将朝富于营养有益健康方向发展,加工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开发多种多样的新产品,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1)由过去的粗放加工和初级加工向多层次、多领域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方向发展。玉米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化纤、医药、印染、建筑、石油、造纸、运输、轻工等部门。美国上千种食品中,有1/10是用玉米原料加工而成的,被称为黄金食品,玉米原料的利用率达到了98%以上。

(2)以玉米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从单一的传统食品向多样化品种、绿色食品、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现代快餐等新型食品方向发展。1996年10月在巴黎举办的第17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世界各地的4100家食品厂商,推出创新玉米食品100余种。

(3)加工技术由传统型、经验型向高新技术的现代化方向发展。过去加工主要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现在生物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业。生物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产品加工直接制成商品,如轻工食品系统的发酵制品、酒类、酿造类等产品。②以这些生物技术产品为基础,再制出新的产品,如高果糖酱、低聚糖等。除生物技术外,其他高新技术在加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4)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现在许多农业跨国公司已从一个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走向多部门的经营,过去单一从事畜禽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公司,已发展为包括饲料生产、其他食品加工等综合经营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