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泉州湾大讲堂
13657900000010

第10章 “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

李鸿阶

李鸿阶,现任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兼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港经济合作促进会委员、闽澳经济合作促进会委员,为福建省对外经济关系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东南亚学会副会长,1998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0年获第五届“福建青年科技奖”。几年来,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省级课题,其中有8篇论文在国家权威刊物《世界经济》(3篇)、《投资研究》(1篇)、《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篇)、《国际贸易问题》(3篇)上发表;五次获得福建省第四、五、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一次获得全国台湾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有8件研究报告得到了全国人大华侨委和福建省领导的批示。

开篇主持人(林华东副院长、博导):

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侨办咨询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研究员为我们开讲。李鸿阶研究员也是闽南人,知道泉州师院的卓越人才班在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中国梦”,所以今天他将为我们讲解,这个梦怎么圆,愿景怎么设想、奋斗和实现。李鸿阶研究员是为政府直接献计献策的专家,他有很多新看法、新观点,得到了省部级领导的重视、批示和采纳。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我们开讲!

主讲人(李鸿阶研究员):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的发展愿景”。“三规划两方案”是国家赋予福建省的特殊政策,如果我们理解了“三规划两方案”的内容,福建今后将怎么发展、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就清楚了。所以,我主要讲六个方面问题。

一、“三规划两方案”定位与政策着力点

“三规划”是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两方案”是指《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三规划两方案”含金量高、“干货”多,预留政策空间大,属于长期的政策“利好”。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用足、用好、用活这些政策,要“避免守着政策要政策”。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那么,什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呢?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的9个地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和周边三个省的11个城市(浙江省的温州、丽水、衢州,广东省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江西省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做了发展定位:一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二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三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为什么要这么定位?其实对福建来讲,最初和广东一样,都是属于特殊政策地区,在两岸交流合作当中,福建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所以第一个定位是建立“先行先试的区域”。第二是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虽然福建地理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但港口、海岸线、生态环境等条件优越,重要的是如何发挥服务周边尤其是服务中、西部地区的通道优势。目前,福建高速公路往北可直接通到东北三省,往西可以直接到成都、昆明、广西等地。第三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2012年福建第二产业比例超过52%,如果第二产业比例过高,也就意味着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提供财税收入就比较少。去年泉州GDP4700多亿,厦门只有2880多亿,但为什么泉州提供的税收包括国税、地税都比厦门来得少?这说明泉州产业结构方面有不合理性。第四是自然和文化的中心。福建面积不大,只有12万多平方公里,但我们有三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处是大家熟悉的武夷山,另一处是龙岩的土楼,还有一处是泰宁的大金湖。目前广东只有一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还是和福建、江西等省联合申报的。大家感觉浙江很有名气,但目前还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正准备申报西湖。因此,国务院给福建四个发展定位是符合实际的。在发展定位基础上,还有六个“着力”。

第一,要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台湾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福建和台湾存在着天然的五缘优势,包括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等关系。在两岸合作当中,福建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近几年两岸合作发展比较顺利,但我们要考虑到一点:在两岸合作当中,并不是意味着大陆得到更多利益,台湾就不发展,或者台湾得到更多利益,大陆就会受到影响。这是一种互惠互利关系。我们吸引台资比例较大,从统计数字看,福建省从改革开放到2012年底,吸引台资总量不少,如果包括经第三国(地区)转到福建投资的数字就会增加许多。如果我们利用台资对台湾产业形成了“空洞化”影响,或像大家所说的“掏空了台湾经济”,造成台湾人失业的话,我们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所以,利用台资也是一种互惠互利关系,台资赚到钱还要回到台湾,并不是说台商只来大陆投资,得到利益就不反馈台湾了。台资对大陆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做出了贡献,也要为台湾经济发展做贡献才行。

第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是粗放型的,比如我们用的钢材、石油等占世界总量45%到50%,但我们的GDP只占世界比重9%多。我们现在生产一块钱产品所用的原材料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持续出现的雾霾等现象,也是粗放型经济造成的结果。

第三,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大陆城市发展已经到了相当高度。我走过世界五大洲,台湾也去了不少趟,台湾城市包括台北、高雄、台中,有的从表面上看还比不上泉州。但台湾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城市和农村差别小,台湾一些企业总部设在乡镇上。我们跟其他国家(地区)不一样,城市高度发展,硬件也好了,但软件有问题,农村和城市距离越拉越大。

第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五,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六,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福建绿化率超过63%,全国排名第一。这段时间,世界各地到福建来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在福州、泉州看到外国人比较少,现在外国人增多了,说明我们的城市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有所提升。2011年以来,到福建旅游人数越来越多,厦门游客数量仅次于海南三亚,就可以得到说明。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一个政策“富矿”,一是体现福建主体地位,要发挥更大作用;二是福建享有中央老区、苏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带来了相当大效应,如龙岩市享受到苏区和革命老区政策,国家每年转移财政支付加起来有几十亿元。福建的苏区和老区占全省县市一半左右,如果这些地区都享受到了政策优惠,对福建发展无疑是一大推动力。福建经济总量全国排在第12位,人均GDP收入排名更前,如果扣除厦门,福建人均收入水平就会降下来。福建侨力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多,相对比较富裕,但福建财政收入偏少,2012年福建财政总收入刚超过3000亿元。福建省已跟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签订了很多协议,包括央企、外资拟投资额超过4万亿元,对福建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国务院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把平潭作为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口,中央是有特殊考虑的。有些人说平潭是一个对台特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这段时间,省委、省政府也在抓紧研究平潭如何发展,包括实行自由港的一些政策。自由港政策实施后,如果平潭可以达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金融自由、人员往来自由、航运自由和企业自由的话,平潭明天就会像香港、新加坡一样。平潭定位是建设两岸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生活的宜居区,建设海峡西岸科学发展的先导区,我们应集全省之力将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目前,有些人对平潭发展缺乏信心,但只要了解中央意图,就会明白平潭为什么要发挥四个示范区作用。平潭岛内投资已从1天1个亿到现在的1天2个亿,大家觉得这个数字可能有水分,但去平潭之后就会发现它的巨大变化。平潭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居民48万人,这个地方一旦建设好,福建经济空间布局就是“北有平潭,南有厦门”,北部通过平潭发展带动,南部由厦门这个龙头带动。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选择平潭,把平潭建成两岸“共同家园”的目的所在。对平潭来说,重要的是探索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模式,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这需要实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

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四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发展规划,前3个规划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浙江的。福建海洋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海洋产业占GDP1/4以上,发展重点包括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海洋资源科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沿海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深化闽台海洋开发合作、推进海洋经济对内对外开放、健全海洋科学开发的体制机制等七个方面,中央支持福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包括财税、金融、高科技产业等十一个方面。

(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是厦门要建成两岸区域性金融合作中心,在这个基础上,厦门要建成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与其他规划不同,这个规划突出“最”字。现在厦门和台湾联系程度很高,台湾有相当多的居民到厦门买房子,居住在金门的台湾同胞,很多人的休息日是到厦门生活的。

福建很关心的两件事情:一是如何加快平潭建设;二是台湾百大企业在福建投资究竟有多少?经过我们研究比较后,其实台湾百大企业到福建投资并不多,只有27家,但江苏已有52家,广东是42家,上海有40家。由此看出,虽然闽台地理位置最近,但我们吸引投资的营商环境还不够。令人欣慰的是,台湾百大企业到福建投资后,已建起两条完整的产业链:光电产业链和石化产业链。福建三大主导产业是机械、电子和石化,台资对这些产业链的形成、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以电子产业链为例,从福州马尾—福清—泉州—厦门—漳州的沿海布局的产值就上千亿元。古雷半岛石化城建成后,这条产业链也上千亿。一个地区发展要靠大企业牵引带动,从而形成紧密型的产业合作体系。比如说,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与台湾中华汽车公司携手组建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并同步引进台湾一批专业汽车零部件厂商,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的汽车生产基地,一年产值就是几百亿元。

(五)《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泉州实业发展快,但服装鞋帽占大头,以中小企业为主,占整个企业比重98%以上。现在中小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对泉州来讲重要的是如何通过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金改方案只在泉州和温州实施,以前温州资本四处流窜,在全国各地投资超过5000亿,经济危机后,温州也一连碰到几大问题,整个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把金融搞活摆在重要地位,泉州要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要发展农村金融,加强与台港澳金融合作,重视民间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发展保险业等,而泉州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二、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定位不同。海西区称之“海西”,就因为东岸有个台湾,可以形成“海峡经济区”。“长三角”定位是面向全世界,“珠三角”是面向全中国。海西区区域特色更为明显,一要发挥对台优势,形成两岸不同体制机制的衔接区。这种制度融合需要有个过渡,选择福建作为过渡区域是最合适不过的。二是海西区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要在两岸统一中发挥重大作用。

从“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区定位可以看出:第一,从土地面积看,海西区27万平方公里,“长三角”21万平方公里,“珠三角”18万平方公里。第二,从经济总量看,“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经济总量大,2012年上海GDP超过2万亿元,江苏5.4万亿元,浙江超过3.4万亿元。“珠三角”GDP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主,去年广东经济总量5.7万亿元,“珠三角”占了3万亿元以上。海西区GDP加起来是3.2万亿多,经济总量相对较弱。第三,从战略定位看,“长三角”要做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要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珠三角”是科学发展的实验区、改革的先行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的基地,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第四,从产业看,“长三角”优先发展服务业,目前上海服务业比例达到60%,浙江在48%左右,福建服务业比例反而下降了。福建二产还有发展空间,目前没有达到“天花板”地步。但二产占比太高,提供财税比较有限,经济结构就有问题。在三个经济区中,产业发展重点不一样。在高附加值领域,“珠三角”发展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现代装备制造业,要建成岭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海西区要承接台湾服务业转移,发展优势产业。所以,从产业体系、战略定位、区域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看,三个经济区有不同。我们要对规划进行分析,才会知道各个地方往哪里发展最重要。

温家宝总理到福建调研时指出,海西区发展要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这就要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政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包括政治融合、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这几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不会因经贸关系发展达到关系融合,福建要做一些包括因政治原因无法做、不能做和难以做的一些事情,使海西区成为两种体制、两种机制衔接发展的过渡区。

三、福建在全国和东部的经济地位

(一)福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2012年福建经济总量占全国3.79%,固定资产投资占3.39%,消费品零售总额占3.40%,进出口占2.99%,福建经济增长率比全国高,2012年全国增长率7.8%,福建达到11.4%;固定资产全国增长率20.3%,福建是25.5%。但福建经济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经济增长质量怎样?从利用外资、财政收入、人民币存款余额、港口吞吐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限制性收入等指标中可以看出端倪。2012年福建利用外资占全国的5.8%,财政收入占2.57%,人民币存款占2.73%、港口吞吐量占4.25%,城市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国高3500元、2000元左右。福建经济指标比较好的,一个是利用外资,一个是港口吞吐量,这可以反映福建的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二)福建在东部地区的经济地位

海西规划明确提出,福建人均GDP要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那么福建在东部地区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呢?

1.从经济总量看

福建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并不难。2012年福建经济总量近20000亿元,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接近30000亿元。福建经济总量较小有特定原因。福建人口3600多万,山东省人口接近1亿,广东人口超过1亿,福建人均GDP其实已超过山东,跟广东就差640元,这是人口基数在起作用。“接近”或“基本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我看有90%以上就算,2012年福建人均GDP就达到东部人均水平的93%。福建经济总量占东部地区6.03%,2012年我国总量超过50万亿元,其中东部占30多万亿元。从GDP总量看,2012年广东5.7万亿元,江苏5.4万亿元,山东5万亿元,浙江3.5万亿元,河北2.6万亿元,辽宁2.4万亿元,接下来是上海、北京、天津、海南。福建经济总量占东部地区第八位,超过北京、天津、海南。但北京市财税收入是福建的好几倍,去年北京财政收入达到1万亿元,福建只有3008亿元,说明经济总量还有很大差距。

2.从经济增长率看

2008—2011年,福建年均经济年增长率超过13.4%,在东部地区居前四位。这几年福建经济发展比较快,2012年经济增长率在东部地区只低于天津的13.8%,比江苏、山东、河北等省份都来得高。去年浙江经济增长率落到8%,上海市9.1%,广东8.2%,北京市7.3%,河北9.6%,山东9.8%,基本低于10%。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10%。以前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曾经有过20年的经济增长期,日本在15年左右,而福建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10%有30年以上,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如按人均GDP比较,天津接近9万元,超过上海和北京。2012年,第一层面上海、北京、天津的人均GDP已经达到8万元,按1美元=6.20元人民币汇率计算,上海、北京、天津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按照GDP总量来算,我国很多省份超过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按目前发展速度,2016年福建GDP可以达到4万亿元,经济总量足以超过台湾,但人均GDP只有台湾一半左右。台湾人口2650万,比福建少1000万。第二个层面是浙江、江苏、广东,人均GDP6万多一点。第三个层面是山东、辽宁、福建、河北,人均GDP4.7万到4.9万,为第一层面的55%,大概是第二层面的80%。2012年福建人均GDP超过53000元,是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60%左右,比2012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按照这个速度,福建人均GDP达到东部平均水平也为期不远。在东部地区人均GDP排名中,福建第九位,天津第一,上海第二,北京第三,第四江苏,第五浙江,第六广东,第七辽宁,山东第八,河北排名第十,海南排名第十一。

3.从消费融资看

福建人均消费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收入相对少,但有一块资金我们没算进去,就是每年海外华侨寄回的钱估计上百亿美金。浙江连续23年农民人均收入全国最高,目前超过13000元。2012年,福建农民人均收入8700元左右,江苏差不多达到10000元。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比重,恩格尔系数越高,经济越不发达)超过60%,近几年降到了30%~40%。从恩格尔系数看,福建比山东、浙江要高,需要进一步拓宽消费渠道。

4.从幸福指数看

幸福指数并不是说收入越高幸福指数就越高。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按幸福指数排名,美国排到70多位,我国大概在100位。幸福指数最高的是尼泊尔,但人均收入仅1000多美元,因为尼泊尔人民感到非常幸福。海南GDP排在全国第28位,但幸福指数排名全国第三。有人认为新加坡很好,但幸福指数并不高。比如有的人生活在农村,但他觉得环境很舒适、很幸福;有的人生活在城市,但压力很大,为了买房子、给子孙后代留下财产就拼命赚钱,幸福指数并不高。很多企业家表面看起来很风光,但是背后承受很多压力、要付出很多代价,这些都是我们看不到的。所以说,幸福指数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

四、福建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及其增长潜力

1.从经济总量看

2009—2012年,福建GDP净增1.3万亿元。根据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的发展经验,GDP突破1万亿元后将进入加速发展期。2012年福建人均GDP超过5.3万元,按人民币平均汇率6.3125计算有8400多美元,与大陆人均GDP6000多美元比多了2000多美元。2005—2012年,台湾人均GDP从1.6万美元增到2万美元,8年净增3856美元,同期福建人均GDP净增5500美元。

2.从经济增长看

福建GDP赶超台湾有保障。福建经济增长率比台湾快得多,2008—2012年年均经济增长率13.43%,同期只有3.16%。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增长经历了六个发展周期,分别为1979—1982年、1983—1985年、1986—1990年、1991—1996年、1997—2001年和2002—2012年。其中,2002—2012年间,福建年平增长率在12%以上。在整个经济增长周期中,福建仅第三个增长周期平均增长9.7%,其他周期经济增长率都超过10%,1991—1996年均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16%。但经济增长要注重发展质量。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这是必然趋势。现在美国GDP年增长率达到3%就很厉害了,美国经济总量是我国的2倍。

3.从生产结构看

2012年福建三次产业比重为9∶52.2∶38.8。前几年福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0%,但目前是降了下来,第三产业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怎样才能把第三产业提高上去?2012年我国三次产业比例是10.1%:45.3%:44.6%。上海第三产业比例达到60%,台湾是79%,像山东这样一个重工业大省也达到40%。福建第三产业比例太低,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如何把第三产业比例提升上去就成了当务之急。

4.从经济发展过程看

福建GDP达到1000亿元用了15年时间。GDP总量从1000亿元增到5000亿元,用了10年时间;GDP突破10000亿元只用5年时间。可以看出,福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福建人均GDP突破1万元用了21年,突破2万元用了7年,突破3万元用了2年。跟台湾比较,1978年福建GDP总量只是台湾的1/40,2012年已经占到台湾2/3以上。如果福建经济总量尤其人均GDP超过台湾,两岸统一就比较容易,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深圳跟香港差距越来越小,香港对大陆向心力越来越强,以前我们是到香港旅游购物,现在有很多香港居民来大陆旅游买东西。为什么国家会给福建、平潭和厦门“综改区”那么多的优惠政策?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平潭建设,“含金量”就非常高。

这些年来,福建经济增长率超过10%,最高达到15.2%。台湾经济也在增长,但经济增长率起伏大,高时达到10.72%,低时是负增长,2008年台湾经济增长率0.3%,2012年降至1.5%。如果人均GDP按美金比较,2006年福建是台湾的16.4%,2012年已经达到台湾41.41%,追赶速度很快。台湾人均GDP从1.6万美元增加到2万美元用了7年时间,2012年跟2011年比较,台湾人均GDP才增加100多美元,福建增加了1000多美金。通过数字分析,可以反映出闽台经济发展趋势,福建跟台湾GDP和人均GDP差距会越来越小。

5.从城市竞争力看

福建指标有的比较靠前,有的排在后面。2012年福建省城市竞争力全国第四,经济和企业发展力、可持续发展力第八,团体竞争力第九,但产业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名较低。福建有些指标不错,但有些很薄弱。今后经济怎么发展,要沿着那些方面发展,发展什么,福建优势在哪里,弱势是什么,要在哪些方面追赶,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心中有数。发展突破口各个省不一样,比如湖南提出“弯道超车”;安徽要创新带动发展;西部地区是“跑‘部’‘钱’进”;广东希望得到政策;山东希望少一些检查;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理念的差别很大。福建要用好传统优势,寻求新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福建海岸线长、港湾和优良港口多,要多利用港湾资源和深港口等有利条件,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福建发展也要总结周边省份的经验教训,比如江苏经济发展很快,但江河湖泊受到了污染;安徽经济发展也很快,但对巢湖污染厉害,每年投入治理环境费用远高于财政收入,得不偿失。发展经济账要算,投入产出的账更要算,环境污染不是一代人受污染,有些要留给子孙后代;有些地区受重金属污染,几十年、上百年污染都没办法消失。所以说,选择好发展路径非常重要。现在北京工作的有些知名教授,看到福建空气好、山好、水好,山清水秀,想来福建工作。我想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福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福建经济发展重点在东部沿海地区(PPT)。从城市规划看,福建要发展两大都市圈,以福州为主构建福莆宁大都市区,以厦门为主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加上“南三龙”也就是南平、三明、龙岩的城市发展格局。

未来福建经济发展靠什么?产业选择往哪里走,这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重大问题。下面,我着重讲四个方面。

(一)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非常重要,但选择发展什么样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就不容易了,需要有相应配套,也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相关性。从这张产业表可以看出,台湾选择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包括绿色能源、生物技术、观光旅游等;美国除了这些,还包括干细胞、远程医疗;日本、韩国包括医疗服务。目前发达国家已把产业发展转向“以人为本”,重视发展生态健康、医疗服务行业。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做,今后肯定要转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刚刚讲了,我国GDP占世界比重不到10%,但消费占比非常高,如水泥占到世界消费总量的48%,钢铁占46%,煤炭占40%。这种增长方式、消费结构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改变。在国际上,有人提出了“净国民福利指标”。“净国民福利”就是把水、空气、垃圾、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果真如此的话,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很多。像印尼、印度等国家,如果结合上述因素进行评价,经济增长率肯定更低。经济增长要有质量增长,不是说增长率越高越好。经济增长要扣除水分,扣除污染后的净增长,才能达到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GDP。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设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风险性和创新性。改革开放成果要让大家共享,否则就会出问题。前些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增幅都在20%或更高,但工资增长是个位数,显然不合理。福建GDP增速超过10%,财政收入增长率更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是最低的。这些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幅累计达5倍以上,但居民收入只增长2倍左右,两者差距很大。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成果与老百姓共同分享,不然,经济越增长社会矛盾越来越大,就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三)海外华侨华人资源

福建华侨华人总数超过1200万,全国排名第二。据统计,2012年我国海外华侨华人总量有4500万人,如果加上“新华侨华人”,福建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就更大。新华侨华人是指改革开放之后到海外的华侨华人,全国估计有400多万人,福建大概占1/4。以祖籍地划分,福建海外华侨华人最多的是泉州市,但新华侨华人最多的是福州市、莆田市。我曾到泉州永春做过调查,那里的新华侨华人数量很少。闽南地区厦门的新华侨华人的人数最多,因为厦门大学有不少留学生,其他地方走出去的就比较少。泉州籍华侨华人集聚在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其中祖籍安溪的集中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祖籍南安的主要在新加坡,晋江人主要到菲律宾,人口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菲律宾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GDP只是我国的2/3左右,现在很多人感到去菲律宾没多大意思。福州人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特别多。福建侨力资源布局已经发生变化,像福州人到发达国家成本较高,但发展潜力和优势比较大。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2年海西区经济总量3.2万亿元,但发展不平衡。泉州GDP是4700多亿,福州4200多亿,温州3600多亿,厦门2800多亿,漳州2000亿,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在1000亿~2000亿,包括江西赣州、广东汕头等。第三层次GDP在1000亿元以下,福建有南平(996亿),但浙江、江西、广东有好多个城市GDP低于1000亿元,江西鹰潭市GDP只有500多亿。福建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如泉州经济总量比南平多近4000亿,这些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需要考虑。由于人口基数不一样,像厦门市GDP只有2800多亿,但财政收入、人均GDP都是全省最高的。泉州GDP有4700多亿,但人口基数大,人均GDP比福州低,这也是现实。

六、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

加快建设更加优美、和谐、幸福的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发展战略。

(一)福建的发展战略体系

第一,“三群”联动发展。也就是说,要实现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联动发展,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如何发展?都有一个非常细的目标。

第二,“四化”并举。就是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举。以前我们只提“三化”并举,这次“十八大”提出“四化”并举,福建当时没有把农业现代化考虑进来,这次把农业现代化一块纳进去。

第三,“三维”对接。就是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要同步发展。

第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

在“三维”对接中,要避免央企占资源、开而不发,或对当地税收和就业没有促进作用。比如说,福建有两个核电站,分别布局在福清、福鼎,共投资2100多亿,但拉动就业不大。“三生”并重是孙春兰书记提出的,生态环境是福建未来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提出“三生”并重,就是建设美丽福建要达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样一个效果。

(二)福建经济发展规划

做什么都要有详细规划。一是产业发展。比如闽中产业做什么,闽北、闽西产业怎样发展,福建沿海产业如何布局?比如罗源湾、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做什么,都要心中有数,规划要立足本地优势。二是港口的工业布局。福建沿海地区从北到南做什么,实际上就是几个海湾发展的优化布局。比如罗源湾发展冶金、化工、机械、船舶等,湄洲湾发展石化等都要有详规。福建港口上百个,从北部福鼎的沙埕港到南部的东山港怎么发展?福州、厦门两大集装箱港口如何协调发展?莆田、泉州港口合并后的湄洲湾港,也有整合发展问题。港口要有分工,泉州港、莆田港发展散货,以运输煤炭等为主;福州港、厦门港发展集装箱。福建港口太多但太小,像浙江宁波港吞吐量比福建全部港口的吞吐量还大。今后福建应加快发展大港口,关键是如何做好优化规划,重点把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包括传统产业如何转型、新兴产业如何发展都要有战略规划。

(三)促进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

目前,福建经济增长靠出口、投资带动,今后要转向以消费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这需要有政策引导和扶持。目前,福建产业以劳动、资本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比较低,很多高科技产业是组装型的。怎样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显得尤其迫切重要。怎样推进生态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要跟环境、资源结合起来,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要计算“生物丰度指数”,今后怎么发展要根据这些指标判定。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任福建省长时提出来的。目前,我国手机销售额的20%,计算机销售额的30%,机床销售额的20%到40%都要交专利(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虽然我们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90%以上属贴牌生产,我们几百、上千车皮产品的价值比不上美国的一架波音飞机。泉州是全国知名的服装城,服装价格还比较高,像九牧王一条西裤是五六百、七八百元,但跟世界名牌服装相比是有差距的。为什么国外名牌服装好穿?我们做的衣服尺寸,很多企业根据十几个人的平均身材就可确定下来;但国外大牌子衣服是根据几十个人、上百个人的平均身材来做的。国外做的服装好穿,价位就高,穿起来舒服,物有所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好,价格又高得出奇。很多人到国外去,成包地带回衣服、化妆品等,至少说明国外产品价格比我们便宜得多。我们产品的科技投入比例比较低,今后需要解决。

今天我就“三规划两方案”,包括福建经济发展情况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等向同学们做了介绍。由于专业性比较强,数据较多,不知道同学们听懂了没有。其实,今后大家如要做研究,没有具体数据发表文章是很困难的,而且数据一定要新。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同学们提问,我也乐意做回答。

谢谢大家!

互动提问

同学一提问:

感谢李院长所做的精彩讲座。我是化生学院的一名化工专业学生,对经济不是太了解。我想问一下,厦漳泉同城化整合,厦门是经济特区,泉州在福建经济中总量最大,但不是太有优势,为什么要进行同城化?同城化后对福建有什么好处?请李院长做下回答,谢谢!

李院长:

同城化是为了合理配置资源、解决经济腹地等问题。厦门是厦漳泉地区的“龙头”,也是全省的“龙头”;厦门是经济特区、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地盘小,缺乏腹地,受到很多限制,经济发展扩张就要发挥周边地区作用。厦门产业跟泉州、漳州差不多,缺乏分工协作,产业同构化、雷同性太强。发展要有规模经济,2012年泉州、厦门和漳州GDP加起来不到1万亿,而广州、深圳、苏州市都超过1.2万亿。通过同城化发展,可促使产业分工,有利于把区域性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但同城化也要付出代价,比如省里曾委托我们研究厦门和漳州合并问题,当时不讲同城化而是合并,就是漳州全部纳入厦门。我们做过调研,当时漳州干部很赞成,因为漳州一旦并入了厦门,干部工资至少增长1倍甚至2倍以上。厦门考虑到漳州负债73亿多,很多县是财政转移支付县。2005年厦门要把漳州债务背过来,实际上也有困难。

厦漳泉应走同城化道路,要把整个腹地和产业做大,把经济规模做大。从经济学上看,城市人口达到1000多万的,整个经济发展才是最优的,所以要同城化。在同城化过程中,厦门和漳州条件最成熟。为什么泉州条件不很成熟呢?泉州经济总量大,缺乏同城化主动作为。但厦门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都比泉州高,经济发展潜力比泉州大。厦门建发集团年产值有1000多个亿,泉州没有一个企业达到。厦门国有企业包括厦工、金龙汽车等规模大,泉州国企基本没有。同城化是大趋势,可以节约成本。比如说同城化后属于同个区号,电话泉州打到漳州就不算长途。医院、学校等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化,同城化有许多的好处。

同学二提问:

您好,李院长,我是文传学院11级的一名学生,听您刚刚讲的福建发展都是围绕着台湾,如果拿掉台湾的话,福建发展会怎么样?

李院长:

为什么福建发展要围绕台湾,一是福建跟台湾有特殊联系,如最紧密的地域关系、历史关系、人文关系和社会关系等。二是两岸统一福建要有责任和担当精神。闽台加强合作是方向,如果福建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均GDP超过台湾,对台湾影响就很大。因为台湾人口中70%以上的祖籍地在福建,如果你到台湾南部去,就会发现两地的讲话、人的长相没什么大的区别。福建发展了,让台湾感觉到家乡发展比台湾好,两岸和谈统一就水到渠成了。

以前香港人看不起大陆人,台湾人也觉得大陆生活水平很低。实际上,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香港人转而羡慕起大陆人来。香港家庭住的是三四十平方米,而大陆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平方米。福建围绕着台湾发展,需要有担当精神,把产业、港口等布局优化好。按照经济规律,海西经济区与台湾——海东经济区迟早要连成一块,变成海峡经济区。福建通过海底隧道可以直通台湾新竹等地,海底隧道一旦通了,福建跟台湾就联在一起,形成融合发展。台湾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福建要做更多的担当,负起更大的责任。

同学三提问:

李院长你好,我是化生学院2011级药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想问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就是在“三规划两方案”当中,对省外学生就业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或是现实条件之类的?谢谢!

李院长:

福建对人才非常渴望,我也感到福建人才相对不足,如果你们今后留在福建工作肯定受到欢迎。去年福建决定招一批北大、清华学生,条件很优惠,如博士到福建工作可直接聘为副处级干部,硕士可定为正科级干部。他们来了后,用武空间也比较大。从发展趋势看,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人口是从中部和西部往东部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势。如果外省人到福建工作,对博士有特殊政策,每月补贴800元,本省博士包括厦大博士是没有的。还给安家费补贴,大概是8万块。如果是高精尖人才,优惠就更大。如果你想详细了解,可以到省人事厅网站看。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性优惠政策,如平潭近段在招收台湾工作人员,都给比较大优惠;外省到厦门工作的高级人才有科研经费配套,还有一套住房,条件不错。但达到这种条件,需要高级人才或博士。一般人才或是大学毕业生,还没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你们如果是往这方面发展,留在福建是很好选择,福建发展潜力大,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同学四提问:

李院长你好,我是数计学院2011级信管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两会期间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将打造第五个直辖市,想把漳州的龙海,泉州的石狮、晋江还有南安并入厦门作为一个直辖区,请问这则新闻是真的吗?

李院长:

这则新闻可信度不大。目前我国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把厦门作为一个直辖市,把龙海、南安等地合并起来并不现实。除这些市以外,你把漳州放在哪个地方?实际上是不可行的,设市要经过详细研究、论证,并经国务院批准的。

结束语主持人(黄科安处长、教授):

今天下午我们请了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研究员为卓越人才班的同学们开了这个专题讲座。从刚才讲座的内容可以看出,李院长不愧是省政府顾问,从政治解读“三规划两方案”具体内涵到海西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区别,还有福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都谈得很具体深入。这些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位专家,他不仅从文件方面对政策的解释,还有很翔实的数据体现,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福建经济目前的状况以及接下来要如何去做,同时回答了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想这些对同学们都是一种启发。我们成立卓越人才班就是要增强同学们的学习信心,增广人文知识;也希望通过讲座让同学们了解泉州和福建,明白应该如何去发展以及应该如何努力,为同学们今后就业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定位提供有益帮助。我觉得李院长给我们开了一场非常好的讲座,是一场知识盛宴。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院长。

下午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