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晋江当代旅外文化名人辑要
13657100000032

第32章 灯谜家许祯祥

许祯祥,1937年9月15日出生于晋江市永和镇英墩村。1958年9月,就读于晋江养正中学高一年级时,被福建省机械工业厅选调到福州机器制造学校学习。1960年毕业后,参加全省统配工作,先后在三明市农业机械厂、第二轻工业局、团委、城区公社、对外经济委员会、华福公司工作。经济师职称。2005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该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许祯祥于1979年加入三明市职工灯谜协会,后长期担任该协会会长、顾问等职。先后组队参加过福州、厦门、泉州、莆田、龙岩、诏安、南平、石狮等地举办的全省职工谜会和多种专题谜会,个人应邀参加过宁夏银川,山西平遥,广东南澳、汕头等地举办的全国性谜会。先后主编《三明谜花》、《亚洲雄风》、《春灯话香江》、《明珠璀璨》、《山海风采》、《环保谜花》、《税务谜花》等谜刊、谜集,其中,《三明谜花》多次获“全国十佳谜刊”、“全国功勋谜刊”称号。

许祯祥是晋江市灯谜协会顾问,曾协助家乡举办多届侨乡谜会,参与晋江举办的“施琅杯”第二届中华灯谜锦标赛、中国灯谜艺术之乡暨主要谜刊邀请赛、“园丁杯”首届全国校园灯谜精英大奖赛、福建省第七届灯谜艺术节暨“品牌之都”国际灯谜大奖赛等重大灯谜赛事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2004年晋江会议暨海内外灯谜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等活动的筹备、评审及赛后灯谜专辑的编印工作,其中多项赛事、多次活动被列为当年度“中华谜坛十件大事”;协助家乡编辑、出版《晋江谜苑》(全国十佳谜刊、功勋谜刊)、《新时期晋江灯谜选萃》、《春灯话晋江》等谜刊、谜书,为晋江评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立下汗马功劳。

2001年3月,许祯祥获得由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设立的、被誉为中华灯谜界民间最高奖的第八届沈志谦文虎奖之金河川奖。2009年12月,三明市总工会、三明市职工文化体育联合会授予他“三明市灯谜艺术特别荣誉奖”。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中华灯谜年鉴(2000—2004)》“谜人”栏目“许祯祥条”载:

谜号小犊,福建晋江人,1937年9月出生。

1950—1967年,读小学、中学、中专时,开始学习猜谜、制谜。1961年首次在公共场合主持灯谜展猜。1967—1979年“文革”期间被迫停止灯谜活动。1979年加入三明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1983—1987年任三明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组长。1987—1996年任三明市职工灯谜协会会长、名誉会长。1992年至今任三明市灯谜学会副会长。1997年至今任三明市职工文联灯谜分会顾问。1998年至今任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宣传部副部长。

1983年元宵节,策划、主持福建省第四届职工谜会。会上设计、主持谜论研讨、谜作创作评比、电控竞猜等活动项目,开创了本省省级谜会多项比赛内容的先河。尤其电控竞猜为全国首创,从此,各地谜会纷纷仿效,成为必办项目之一。1984年至2000年,多次率队参加福建省职工谜会、福建省灯谜擂台赛和灯谜艺术节。曾得过团体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等优异成绩。1984年至2000年,创作灯谜作品近5000则,曾获过省级谜会及专题创作赛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发表于全国各地30多种谜刊、谜书、谜报和报纸杂志。同时,撰写灯谜论文、灯谜赏析及谜艺文章近40篇。曾获过省级谜会评比一、二、三等奖。1983年至1999年,主编或参与编辑《三明谜花》、《亚洲雄风》、《明珠璀璨》、《春灯话香江》、《税务谜花》、《环保谜荟》、《山海风采》等谜刊18本(期)。12次被《全国灯谜信息》社评为十佳谜刊、功勋谜刊。《三明谜花》被中华灯谜学会授予中华“十佳谜刊”称号。

从谜事迹载入《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谜典》、《中华当代谜家辞典》、《世界人物辞典》等辞书。

2003年2月,许祯祥与陈明雄、方建国编著的《古今名人与谜语的故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编著者花了3年多时间搜集了300则故事,从中挑选出198篇,整理、编著而成。全书与谜语有关的名人有150多位。故事取材于4个方面:一是口头传说、耳闻笔记;二是摘自报刊刊登的文章;三是摘自书籍记载;四是摘自谜界内部交流资料。编著者对名人的生平事迹作了简略介绍,对故事中隐语的隐喻手法和比较艰涩的谜语的面底扣合机理分别作了简注。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灯谜艺术家郑百川作序如下:

经常听有学问的人说:“人生是个谜。”我活了60多年,回过头来想想,觉得那倒也是。我们的生活实在存在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数。而这一切,每每不到头来是猜不出它的谜底的。

人们总是生活在谜一样的环境里,时时对前途作种种被动的无可奈何的猜测。于是无可奈何之中,有些人会主动地制造出些谜样的事件,说些谜样的话来,或以之迷惑作弄人,或以之自娱消遣。

这些主动的、人为的谜,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制造谜料者,则上至高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时无有,无地无有。但由于历史的势利,它只记录下地位高的、名望大的者们的谜料。即便如此,已足使读之者从中领会到人们于无奈被动之下如何弄巧斗智,如何主动找乐。更可从中窥见特定时期的事态与具体人物的内心。这些谜料,不独为后人留下乐趣,而后人又因之比类借鉴而获取教益。

在前人留下的众多谜料中,不难找到与现实生活的巧合。大至历史事件,小至个人经历,就是在区区的谜界,亦尽可得到有趣的印证。

当我读到曹操与杨修的一系列有关谜语的瓜葛故事时,深深体会到当两个斗智者功力相敌而权势不均时,弱势者命运的堪虞。

当我读到朱元璋尚未取得天下,就已经用谜的形式,封那个未出生的私生子为王的故事时,不觉为那些热衷于将远未懂事的儿女孙子推捧出来者而忍俊不禁。

禅宗五祖弘忍求传人,让不大识字的慧能猜破了“粳米三粒,红枣一枚”的哑谜(“三更时分早些来”)而授其衣钵。这故事与前些年的以古籍递相授受,企开门派者何其相似乃尔!

《浪迹丛谈》所记陈亚以自名为谜的“若教有口便哑,且自无心作恶,中间全无肚肠,外面任生棱角”,不单精巧诙谐,且令人见其秉性心胸。

《卢陵官下记》中曹著以蛇谜吞蛙谜的故事,更以其机辨善变,向读者透露出以智斗胜的正当竞争风格,使人于佩服之余获得无穷的乐趣。

我读鲁迅杂文,往往为其众多别具一格的书名、笔名所吸引,他因居住上海而痛心其沦为半租界,将文集以“且介亭”名之;他因被加上“封建余孽”的恶谥,索性自名“封之余”。于其调侃与抗争的手法,每有感同身受之慨,更为其不作谜人而替中华谜界可惜。

其实,古往今来,很多大人、猛人、名人、文人,都是善谜的。但他们都不以谜为能事,更不愿以谜家自许。他们涉谜,大半是因时应境,带很大的随机性,或是有所影射与讥讽,或属不能已于言之言。因为他们不为作谜而谜,所以难免少了些谜理的趣味。但多的是寓意的巧妙与智慧的闪光,多诙谐而富哲理。所以这类古今名人的谜料,脍炙人口,久远流传。

许祯祥先生与谜友方建国、陈明雄,从谜多年,深受此类故事所熏陶,自赏犹不满足,发愿将散布于史书、说部、文人笔记、民间传说等的这些故事采集收拢起来,作文字上的组织修饰,按主人公的年代加以编排,以之呈献给后来的读者。这是一部有关古今名人与谜语的故事大观。当然,我们不会将其作正史读。但其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将使读之者获得乐趣,收受教益,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我读过不少部许祯祥先生编印的谜书,每为其书样的美观、内容的可读、编校的精细所感动。现在这集,亦应该是可赏、可读、可藏,更是可供借鉴的一部。所以在读过样书之后欣然为之绍介,并因此借篇幅说了些尽量不太离题的话,权当作序。

至今,许祯祥已创作发表灯谜作品10000余则,灯谜论文、评析文章100余篇,部分作品发表于《中华当代谜海》、《中华字谜大全》、《新时期灯谜佳作集》、《新时期晋江灯谜选萃》、《八闽商灯》、《中华谜报》、《台湾谜萃》等谜书、谜刊,20余次获省级以上谜赛创作奖、评谜奖和论文奖。其代表性谜作有:

四海升平,夜不闭户(电影) 天下无贼

沉默是金(《天下无贼》歌词) 冷静最昂贵

潘安何以果盈车(八字广告词) 让女人心动的男人

蝴蝶纷纷过墙去(《千字文》句) 亦聚群英

武皇开边意未已(国名连职务) 土耳其总统

碧玉盘中弄水晶(机械零件二) 叶片、滚珠

花须连夜发(四字集邮名词) 各色全张

为何称人“杏林高手”(四字古官名) 赞善大夫

莫灭了大丈夫气概(汽车名) 别克·君威

严格隔离,不让非典传播(加拿大市名) 萨斯卡通

争吵不休,两相发火(病名) 口角炎

高兴得太早(生理名词二) 快感、过敏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电信名词二) 主叫、无应答

自幼浮而不实(警示标语) 小心地滑

檐前点点滴滴,似替人流泪,学人凄恻(五唐) 天下伤心处

千松万松同一松(《桃花源记》句) 中无杂树

长空比翼(旅游名词) 九天双飞

此乃难产(七字口语) 这一生可不容易

明年再上新台阶(IT术语) 下载升级

挥泪写悼词(语文教学新名词) 下水作文

车裂(六字常言) 使尽浑身解数

挡御驾(股市用语) 上行受阻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学校用语) 提前上课

破壁须看天上去(演员连歌名) 成龙、壮志凌云

花开能向日(歌手连歌名) 那英、爱的阳光

西楼夜半发长吟(主持人) 李咏

对许祯祥的灯谜作品及创作艺术,谜界多有评介。如“离天三尺三(猜京剧目一·卷帘格),谜底:逼上梁山”,香港著名谜家蔡经湘评道(见《新时期晋江灯谜选萃》,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此谜面句本出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中的一句。但谜作者引用的是人们熟悉的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中第一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鞭。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末句。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所描写的是1934年至1935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群山形势的险峻。第一首写山的高耸入云,上逼霄汉;第二首写群山起伏,崎岖不平;第三首写山峦陡峭,壁立撑天。“离天三尺三”是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山梁高耸、上逼云汉,离天仅有三尺三的情景。

谜面的出处及其含义暂且按下不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到谜艺的欣赏上来:谜面说的是山梁高耸,上逼青天,而谜底说的是林冲被官府所逼,无奈才上了梁山。这面与底,所说的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经谜作者“卷帘”一读,谜底成了“山梁上逼”,正好扣合谜面意境。本谜从谜理、文理、情理三者看来,都是无懈可击的。

尤其巧妙的是在《十六字令三首》中“离天三尺三”的上句是“惊回首”就没有山梁上逼的感觉。因为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千难万险,对崇山险峻,更是视若等闲(毛泽东《长征》诗中就有“万水千山只等闲”句),只有跨越过高山之后,回头一看,才有了“离天三尺三”的惊叹。而本谜乍看起来,谜底与“离天三尺三”无论如何也拉扯不到一起。只有通过“卷帘格”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山梁上逼”,才能恰如其分地扣合面意。这“惊回首”恰恰道出卷帘格的真谛。读此谜,不禁令人赞叹谜作者深谙谜理,才思敏捷,善用谜格,出奇制胜,真正体现了格助谜活。

另一谜作“日照香炉生紫烟(五字科技用语一),谜底:太阳能加热”,湖南著名谜家赖浩明评道(见《新时期晋江灯谜选萃》,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谜面选自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其附近有瀑布,在太阳的加热下,化成一股股蒸气上升,诗人去庐山旅游,从远处望去,就好像从一座大香炉里升起一股股紫色的云烟(因阳光照射,白色的蒸气变成紫色)。谜底“太阳能”,即太阳的能量。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其能量系由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并以辐射的方式由内到外发射到宇宙空间。地球的光和热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现代技术又可用太阳能烧水、煮饭、发电等。谜解时,科技名词“太阳能加热”由“利用太阳能量加热”别解为“太阳能够加热”与谜面相扣。也可以这样解析,欲问:香炉峰为何能够生紫烟?答曰:日照也,即太阳能够加热。此谜面系著名诗句,风景如画;谜底系现代科技知识,但雅俗可以共赏,读后既能得到美的感染,又能得到科技知识的熏陶,故印象极深,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