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俗的法规
13656200000027

第27章 社交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禁忌

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人类在语言交往中,总是避忌那些不雅的或者是不文明的字眼,用优美文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这类语言,通常都是在迎祥避凶的原则下,尽量运用充满了吉祥如意的吉祥顺利话语。人们认为,只要多用吉祥语,就可以给人带来吉祥如意的效果,使自己的美好愿望通过吉祥语的传递得以实现。与此相反,人们对于那些含有不吉利或者不洁净意思的名称或用语,则加以避忌,也认为只要避而不说或者不听那些名称或用语,就不会受到它们所表示的不吉利事物的伤害或者不洁净事物的影响了。这种禁忌表现在社交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为了既保证语言交际又能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下传情达意,人们就普遍而大量地以委婉语的运用来替代一些不文明、不洁净的禁忌语言。

在民间,称赞男性长得身材魁梧、模样标致,陇东地区一般说“精彩”、“攒劲”,陇中地区也说“攒劲”,还说“干散”;赞扬女性长得秀丽漂亮、身段好看,陇东地区一般说“西”或“干散”,陇中地区一般说“长得心疼”、“娇”。在陇东地区,小孩子长得结实体壮不说“肥”、“胖”,而称“壮”。而在陇中地区,小孩子体壮不说“重”、“肥”等,而说“沉”、“憨”、“福态”等。在陇东及陇中地区,小孩子体弱都不说“瘦”、“弱”,而称“缺”。禁忌说老人诞辰是生日,而一般都说是“好日子”。在陇东地区,青年人身体健壮称为“结实”,老年人身体健壮称为“刚强”,反之身体衰弱称为“妄累”,体质好转称为“精神”。向他人致问康否称为“快活”。成年人发胖,称为“发福”,小孩胖了称“憨”。在陇中地区,禁忌对着婴儿脸说“猴子”或“肥”、“瘦”等语。老人有病称“不清快”;成人有病称“不利祥”、“不受用”;小孩子有病称“不出息”、“不乖”或“变狗”。在陇中地区,禁忌夸别人小孩子说“肥”或“重”。在陇中地区,在没有儿子的人面前禁忌说含有断子绝孙意思的话。在陇中地区,称聋子为“耳背”,称瞎子为“眼麻”,身体肥胖禁忌说肥,而称“发福”,称“瘦”为“癯”。

在民间,给别人送礼,禁忌送钟,因为谐音“送终”。清代慵讷居士《咫闻录》中记载了一则发生在广东的有趣故事,抄录如下,供大家一笑:

广东为富庶之区,重在洋物,民间凡有喜事,莫不斗丽争华。昔有大宪生辰,官绅士商各献奇珍,迎合趋逢。洋商某,思内地宝物衙中都有,惟以洋货为重。遂出重资巨万,购得西洋自鸣钟,高五尺,机关灵动,八音克协,按时呈牌,不爽毫发。至期呈送,为显者寿……忽见家人手持红柬曰:“洋商送钟,请谒拜寿。”大宪失色,勃然大怒,曰:“吾位及人臣,欲享期颐之寿,他物具可送,何独送我以钟?‘钟’与‘终’,字不同而音同,使我心惊肉战,是该商明假此以咒我也。情殊可恨。”即令人将钟携至大堂,用铁杵击碎,将商发县讯问,亦不排宴享客矣。洋商挽人求饶,不准,后,情与面具到,乃已。是洋商以钟而见长,今反以钟而买祸。从知话言,因当谨慎,而馈送亦应审音。

上述故事虽然说的是发生在近代的事情,而且过生日的“大宪”确实有点小题大做,洋商更是本来想出奇制胜,根本上没有想到会弄巧成拙,但是这种禁忌习俗至今不止是在南方,而是在全中国,无论城市乡村,都普遍存在的一种讲究,可见入乡随俗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