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校学生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3655700000008

第8章 学习策略的体系(4)

(十一)课堂笔记策略

课堂笔记是对课内所听、所见、所思、所感重要内容的书面记录,是建构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记笔记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信息的生成和组织过程,是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进行重构的过程。认真做课堂笔记,有助于集中听课注意力,促进积极思维,增强听课效果;有助于学习者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防止分心,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复习考试,并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笔记应该记录哪些内容?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记教师的讲课提纲、解题思路,记教材的重点、难点,记容易混淆的概念,记自己的心得体会,记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记复习中悟出的规律。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记书上没有的东西,记教师讲课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具有创意的观点、新鲜的例证以及比较有说服力的论述层次等。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记教师强调的内容,记板书所呈现的信息,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法则。也有研究者认为应该记教师讲授的提纲,记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记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教师解题的技巧、思路和方法,记教师的课后总结。上述观点都有道理,我们认为,课堂笔记应该记录以下内容:

1.疑难问题。疑难问题指学习者心存怀疑的知识和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内容。遇到疑难问题,学习者应及时做笔记,待课后请教老师或与同伴讨论解决。

2.典型事例。典型事例是教师对重要概念、定理和原理进行形象说明的具体事例,记下典型的事例,有助于加深对重要概念、定理和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对重要概念、定理和原理的记忆。学习者的笔记不能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而应该有骨有肉,骨肉并存。所以,典型的事例不可不记。

3.补充内容。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不仅要讲教材上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发挥,而且有可能会补充教材以外的对学习教材有重要帮助的其他材料。学习者应记下这些难得的补充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4.讲课思路。讲课思路指教师分析问题和推导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既是教师思维进程的体现,也是教材逻辑结构的呈现。记下教师讲课的思路,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5.核心板书。优秀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要把讲授的核心内容、教材的层次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解决的疑难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整齐的句式、清晰的思路分门别类地抄写在黑板的核心位置,来引导学习者思考,帮助学习者理解,强化学习者记忆。板书作为教师所讲知识体系的纲目,有助于学习者理清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各种例题的演算推导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6.教材重点。听讲时,不仅要留意教师讲课的思路,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且要抓住教师讲解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内容。学习者一定要记下教师特别强调的问题,记下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主要定理和常用规则。有经验的教师讲到重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或者有意稍停片刻,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或者将讲授内容重复,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或者提高嗓门,借助声音、语调强调。学习者要做一个有心人,悉心观察,认真听讲,随时作记。

7.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者千万不可忽视。教师在讲授快要结束时,往往要对自己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点明学习的要点。教师所做的小结,是对教材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对教学重点的提示和说明,学习者务必高度重视。准确而有条理地记下教师归纳的讲课要点,有助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经验的教师归纳作结时,常常放慢速度,加重语气,反复强调,并配以板书,辅以手势。学习者应该抓住这些时机,记好自己的笔记。

8.心得体会。课堂学习是知识的生成和建构过程,学习者在听讲和自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感悟,也可能会瞬间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新的认识和新的体会,如新的论证角度、新的佐证材料、新的解题方法等,每逢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让它们自生自灭,学习者应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将它们记录于自己的笔记本上,留待课后求证或与同伴深入探讨交流。

以上从八个方面谈了课堂笔记应该记录什么的问题,下面再来谈谈课堂笔记应该如何记录的问题。

关于怎样记笔记,不少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者做听课笔记时,应把教师的板书、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当地进行提炼与概括,而不应成为教师的“传声筒”、“传真机”。学习者应记出各自的风格,擅长画图者,可做图解笔记;擅长语言者,可做文字笔记;擅长符号者,可做符号笔记,尽量使听课笔记能展示学习者个性,发挥学习者优势,发展学习者潜能。有的研究者认为,课堂笔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将笔记分为主栏、回忆栏、思考栏三大块。在听课过程中,将教师的讲授与板书内容记在主栏里;及时简化主栏内容,以摘要形式将听课笔记整理概括出来,写在回忆栏里;将主栏遮住,用回忆栏的摘要做暗示,用自己理解的语言复述上课内容,然后进行对照检查,在思考栏中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每周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看回忆栏。(2)根据教师上课的提示,在重要的词、句子、定义、定理、公式等下面画线,做简单的符号,并在空的地方写出简短的文字,或做提示,或做评价,或提问题。(3)学习者上课时不仅要动手记笔记,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注意收集最有用的知识,将要点记录下来。(4)按照提示和自己的理解,对板书内容做必要的扩充。(5)用彩色笔从纸张的中间开始,设计有独创性的笔记。例如,确定一个主题或主要观点,在纸张中间用印刷体写上主题,然后圈起来,在四周画上分支线,在分支线上填写细节和关键的单词,增加符号及图画,以便更好地记忆。[王云秀.课堂笔记现状的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3.]学者胡进在其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实验研究中提到了线性技术、矩阵技术和传统笔记方法三种课堂笔记技术。线性技术即在发给大学生的记录纸上已经列出了讲课内容的大、小标题,要求大学生按照这些标题循序渐进地做课堂笔记;矩阵技术采用两维表格的形式,在表格上端列出大标题,在表格左端列出小标题,在表格里大、小标题交叉的空白部分,留给大学生记课堂笔记;传统记笔记方法,即尽量按照教师授课的原话来做课堂笔记。[胡进.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9(4).]有的研究者认为,课堂记笔记主要有释义式记笔记和逐字逐句式记笔记两种类型。释义式记笔记是学生有选择地记录课堂所呈现的内容,记下教师所呈现一些重要观点、概念、原理等,主要反映课程内容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框架。逐字逐句式记笔记就是几乎全部记下课堂所呈现的信息。逐字逐句式记笔记和释义式记笔记对学习者来说都是重要的。当课堂呈现的材料是特殊的,或者是学习者认为是考试需要准确记忆的材料,或者学习者觉得释义式笔记会歪曲意义时,他们更愿意选择逐字逐句式记笔记。这两种记笔记的方式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必要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的。[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8).]心理学家卡利尔和泰特斯在1981年提出了三种做笔记的方法:(1)对上位信息和下位信息加以区分;(2)用自己的语言重述;(3)画出内容的框架图。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迪瓦因(Devine)也探讨了眉批、画线、总结和列出提纲等一般的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401-402.]以上研究成果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认为,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课堂笔记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画法。标画法是指运用线、点、圈等符号标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关键、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的笔记方法。如用字下短横线表示重要概念,用字下波浪线表示基本原理,用字下小圆点表示学习重点,用字下小三角形表示教材关键,用字后叹号表示难点,用字后问号表示疑点。

2.批注法。批注法是指学习者在听讲过程中,将教师补充的相关内容、教师深刻新颖的见解、自己瞬间的感悟、独特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等补写或批写在教材上的一种笔记方法。批注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眉批法、旁批法和间批法三种类型。眉批法是将有关内容记在书页的天头或地脚处的笔记方法,一般用来记载学习者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旁批法是将有关内容记在正文左右的空白处的笔记方法,一般用来记载学习者的独特发现和感悟;间批法是将有关内容直接记在文字行距之间的笔记方法,一般用来记载教师补充的相关内容。这三种方法限于教师讲授内容跟教材内容接近时运用,由于直接在书上做笔记,所以可以不用笔记本,其优点是教材与笔记融为一体,内容完整全面;其缺点是内容凌乱,不易理出头绪。

3.摘要法。摘要法是指学习者将教师讲授的要点如重要的概念、主要的观点、可信的结论、常用的公式和基本的定律等记录下来的笔记方法。摘要得当,可使教材内容浓缩,要点精华毕现。布朗和戴(J.Day)1980年归纳了写摘要的六条规则,值得学习者借鉴。(1)删去细节;(2)删去多余的材料;(3)可能时用一个高层次的术语代替多个低层次的信息项目;(4)可能时用一个高层次的事件代替多个低层次的活动;(5)选择作者已经提供的现存标题;(6)必要时自拟标题。[周谦.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402.]

4.提纲法。提纲法是指用精炼的语言将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层次关系、重要细节等以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的笔记方法。记纲要式笔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概括要准确。学习者应认真听讲,深刻领会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按照其讲授顺序概括出大小标题。如果有必要,可以参照教师的板书。

第二,纲目要明晰。大小标题或纲目要层次清楚,层与层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纲目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二、三、四……”以及“(一)、(二)、(三)、(四)……”标示。

第三,内容要充实。提纲笔记不仅要记要点,而且要记重要细节。从大标题到小标题,从大问题到小问题,从大的知识点到小的知识点,从观点到细节,要层层深入,内容丰富。

第四,语言要简洁。

5.图表法。图表法是指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表格将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的笔记方法。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有助于学习者记忆和今后的复习。

6.转换法。转换法即学习者在吃透、理解教师讲授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其要点记录下来的笔记方法。转换法的核心是理解和转换,只有充分理解了教师所表达的内涵,转换才能顺利实现。

记课堂笔记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课前预习,做好准备

学习者在听课之前抽一小段时间迅速浏览教材,粗知教材梗概,记下疑难问题,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2.边听边记,以听为主

学习者在听讲时应边听边记,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记录,否则会影响听课效率。研究表明,用90%的精力集中听讲,并积极动脑思考,用10%的精力做简要的笔记,听课效果最为理想。

3.分清主次,重点记录

课内教师讲授的内容可能很多,如果不加分析地全盘记录,既有困难也无必要。学习者一定要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有选择的重点记录。一般来说,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的内容提纲、绘制的重要图表、讲述的典型事例、示范的解题方法、强调的疑点和难点以及课本上没有的重要观点,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

4.学会速记,听记同步

记好课堂笔记,记录速度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笔记质量和听课质量。为了做好课堂笔记,学习者应该学一些速记技巧,如使用符号来代替汉字,或使用缩写词、缩写句来代替原词、原句。学习者还应注意听、看、思、记相互协调,眼、耳、脑、手一起运用,做到记录与教师的讲解同步,不能教师讲此问题,而学生还在记彼问题,记、听相互脱节、分离,进而影响学习效率。

5.随时留意教师提示

有经验的教师讲到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时,常常会做出暗示,或直接板书,或放慢速度,或加重语气,或做出手势,或连续重复等。学习者应该留意教师的提示,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准确、快速地记录。

6.科学设计笔记版式

学习者应将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阙或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则用于做课堂笔记。

7.灵活选用笔记方式

记笔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上文介绍的标画法、批注法、摘要法、提纲法、图表法和转换法等。学习者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灵活地选择运用。

8.课后及时检查笔记

听讲结束后,学习者应该尽快浏览自己写的笔记,检查其中的问题,改正其中的错误,补充遗漏的内容,记下自己的反思,使笔记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十二)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已学内容进行回忆、熟记、梳理的学习策略。复习是高层次的再学习,是一种巩固性、深入性、发展性的学习。复习可以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类。课后复习是指上课当天进行的复习,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当天所学的知识。系统复习是指在学完某些知识点后,集中精力对较多知识内容进行的全面复习。系统复习的内容可能是一个单元的知识,也可能是一册书的内容。系统复习又可分为单元复习、阶段复习和期末复习等种类。

复习有助于强化记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复习是与遗忘做斗争的基本手段,是战胜遗忘的重要法宝。只有不断复习,所学知识才能在学习者头脑中深深扎下根来。

复习有助于深化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学习由于时间紧,进度快,加之每个学习者的基础不一样,所以学习者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往往深浅不一。有的学习者理解深一些,有的学习者理解浅一些。课后进行复习,学习者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深入钻研,甚至请教他人,因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复习不只是巩固记忆,更是升华和深化。初学的新知识,只有经过复习才能消化吸收,由精神食粮转化为自身营养。

复习有助于查漏补缺,解决没有搞懂的问题。上课学习时,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内容可能没听清,有的内容可能没记下来,有的内容可能没搞懂。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就要靠复习来加以解决。

复习有助于温故知新,促使原有的知识增值。复习可以扩大联想,生发新的知识,使旧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值。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多温深钻意自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复习有助于完善新知,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复习不仅可以发现和弥补上课的遗漏和不足,而且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促使原有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完善。复习把零碎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改装或重新组装,形成新的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用的十二种复习方法。

1.及时复习法

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量随时间递增,遗忘速度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一般情况下,人们学过的材料,一小时后大约遗忘一半,一天后大约遗忘三分之二。及时复习就是要赶在大量遗忘之前进行复习,目的是为了防止遗忘。

2.分散复习法

根据在时间分配方面的不同,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集中复习,一种叫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对学过的知识连续地、反复地复习。分散复习是指把学过的内容分散在几个时间段内进行复习。实践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3.经常复习法

经常复习有助于牢固记忆。一般说来,每天对当天的课业应及时复习;每周可以进行小结性的复习;每个单元学完后应进行单元总结性复习;期中、期未都应进行总复习。

4.重点复习法

重点复习法是指根据所学内容的主次、难易,有计划地复习重要内容的学习方法。重点复习法有利于节省时间,掌握核心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5.读忆结合法

读忆结合法是指一边精读教材一边积极地试图回忆,待回忆不起来时继续再读的方法。读忆结合有助于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6.整理复习法

整理复习法是指复习时将课堂笔记和教材放在一起,对照、总结、加工、整理的复习方法。运用整理复习法,一要看听课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是否弄懂,二要看本章节的要点是否真正掌握,三要看是否还有新的疑难问题。同时把记得不全的地方加以补充完善,对重点或难点问题用特殊符号标注出来,以便于考前的总复习。

7.实践练习法

实践练习包括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等具体内容。“练”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切忌抄袭与照搬;②要有针对性,针对重点难点练习,因为教师最清楚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切忌题海战术;③要留心总结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④要知难而进,不要一有问题就马上求助教师,应力争自己解决,即使请教别人也应建立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才会有深刻印象。[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92.]

8.变换形式法

复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听、读、写、说等多种方式结合;熟记公式、公理与做练习结合;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与重点内容背诵结合。

9.自我检查法

自我检查法是指学习者对自身学习状况进行检验、回顾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学习者特别是文科学习者要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自我提问题和自我解答问题,自己找一些有关的习题进行练习,同学之间相互提问和相互解答等等。

10.回放电影法

回放电影法是指学习者及时地回想所学内容的复习方法。此方法要求学习者在复习时,先不翻阅教材和核对笔记,而是将课堂所学的概念、原理等重点知识在大脑里回想一番,看记住了哪些知识,理解了哪些内容,哪些知识忘记了或者还不理解,然后看书和笔记本。这种复习法不一定要用整块时间,可以利用饭后、睡觉前等零星时间闭目思考。

11.系统梳理法

系统梳理法是指对已经学过的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的许多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从中理出头绪,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加强对原有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的复习方法。这种复习法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回顾学过的知识,想一想这些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程度,想一想它们在头脑中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第二步:在回顾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清哪些知识是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哪些知识是派生出来的新知识,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用图表或树形方式表示出来,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

第三步:以前一步归纳的总纲为基础,再回过头来对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具体深入的复习。

第四步: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检查一下前面归纳的总纲是否完整和准确,可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再反过来指导具体知识点的复习。这样反复几次,就可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郝贵生.大学学习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58-259.]

12.层层过滤法

层层过滤法是指通过自答、讨论、做习题等形式自我检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的程度,对相对比较熟悉和理解深刻的知识暂时放过,对相对不熟悉或理解不深刻的知识集中精力复习的方法。郝贵生先生将此法称为“过筛子”复习法,它又可派生出以下几种更具体的方法:

(1)做习题方法

理科学习往往要做大量习题,做过习题之后要认真思考一下,会做或不会做的原因是什么,会做表明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了,不会做表明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是记忆问题还是理解问题等等,由此筛选出掌握还是没有掌握、掌握熟练还是不熟练的知识来。

(2)自答方法

可以按照教材上每一章后面的复习思考题或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合上教材和笔记本,口头或笔头自答,然后再对照书本与笔记,由此检查出不同的知识来。

(3)讨论方法

复习中可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共同复习,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由此发现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自我提问方法

在复习某一知识点时,不要只是按照教材上或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复习。自己要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综合检查方法

可以找出本课程曾经考过的几份试卷,自己独立试答一下,全面综合检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复习是在校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程序和环节。学习者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一定要明确复习是在原有知识学习基础上再提高的过程,要克服单纯为考试而复习的心理。

第二,一定要抓住众多知识点的总纲,以纲带目去复习每一个知识点,切忌一节一节的、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去复习。因为前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后者极容易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割裂开来,用孤立、静止的方法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导致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上的肤浅化和简单化。

第三,对基本的概念、原理一定要牢牢记住,但反对把复习归结为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复习应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环节,而最重要的环节是理解。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能更加牢固,对理解基础上的知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应用。

第四,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要按照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复习,千万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五,复习一定要有自主性,不要盲目跟着教师或同学跑。因为教师是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的,而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在参照老师的复习计划的同时,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

第六,复习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笔记、参考书、习题集、复习题库等之间的关系。要以教材为主,决不可喧宾夺主,用笔记、参考书等其他辅助材料取代教材。[郝贵生.大学学习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60-261.]

(十三)考试策略

考试策略是指科学应对各种考试、力求取得良好成绩的有效策略。考试是通过书面解答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应试者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手段,是鉴定应试者学业、能力的主要方法。它要求考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并由主考者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测单位提供应试者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考试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应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根据考试的目的,可将考试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种。(1)效果考试作为一种评价、裁决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查。通过效果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学习者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2)资格考试是现代人事管理系统中的一类考试。资格可按评价机制分为水平资格和使用(或执业)资格。水平资格主要表明获有资格者的学识水平、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而使用资格的含义除包含“水平资格”的内容外,又附加“职务”或“岗位”对人员的特殊要求(如职业道德、工作意愿、年龄、健康等)。使用资格有时限性,不能终身拥有,故要求执业者不断的通过新标准的考核来保证其执业水平。目前,我国的资格考试有三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以及与职称有关的专项考试。

根据考试的形式,可将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是指在事先设计好的纸质试卷上用笔写出答案的考试方式。笔试有助于较全面地测试应试者的理论学养和基本素质,但无法测出应试者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面试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经过精心设计,通过主考官与应试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方式,了解应试者素质特征、能力状况的甄选方式。面试注重问、听、察、析,注重对非口头语言行为的综合分析、推理与判断。政府机关和各类企业录用员工时常常采用面试的方式。

不论参加何种类型的考试,应试者都应该在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事先制订复习计划、精熟相关内容、了解命题原则、详知考试细节、进行模拟考试、训练考试技能、带足考试用品、调整竞技状态等具体内容。进入考场后,应试者应保持镇定坦然,了解试卷要求,认真填写卷头,快速浏览试卷,筹划答题时间,仔细审阅题目,安排解题顺序,巧用解题方法,保持卷面工整,认真检查答卷。考试结束后,应试者要坦然接受既成事实,及时总结策略得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防止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下面简要谈谈笔试和面试的一些具体策略。

1.笔试策略

笔试策略包括应试筹划策略、试题解答策略、试卷检查策略和准时交卷策略。

(1)应试筹划策略①迅速浏览试卷

应试者在拿到试卷后,应花三五分钟时间迅速浏览全套试卷,初步了解试卷概况,整体把握试卷特色,做到成竹在胸,避免恐慌心理。

②确定答题顺序

不论何种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如何安排答题顺序,其中大有学问。科学安排答题顺序,有利于取得高分。应试者在排列答题顺序时,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对各个试题的把握程度;二是各个试题的分值。同时,要考虑到大脑的承受能力,最好不要将难题一股脑排在最后,应该将由易到难的原则和试卷固有的题目顺序结合起来设定答题的先后。

③安排答题时间

浏览试卷并设定好答题顺序之后,应试者应该筹划每个试题大致需要的解答时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某一个试题上耽搁过多时间,亦可防止因过分看重先易后难而形成浅尝辄止的答题失误。

(2)试题解答策略

①认真审题,吃透题意

解答试题首先应该认真审题,研究试题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并在其下面画线,反复思考,真正弄懂题目要求,然后按要求认真作答。

②冷静细心,灵活应对

一套试题,必然有难有易。应试者面对简单易做的试题,切忌马虎大意,避免误写和弄错题意。遇到似曾相识的试题,一定要注意区别异同,对症下药。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应试者一定要沉着冷静,充分运用发散思维,联系以往学过的解题方法,多角度全方位考虑,设法分解,各个击破。如果在一道题上卡了壳,费时较多,仍未将问题攻破,则应当机立断,先放一放,等其他试题解答完毕之后再来尝试解决。

③适度从快,每题必答

现代不同类型的笔试,题量都比较大,应试者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快速作答,并且尽可能每题必答。这对应试者的能力和素质是一种挑战,应试者不仅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且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还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尤其是面对难题,应试者一定要灵活应变,即使只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也要尽可能发散开去,寻找破解的思路,并尽量将自己的认识写在试卷上面,争取每一个得分机会。

④挤出时间,验证答案

对于比较重要的考试,验证答案不可或缺。由于考试时间有限,最好把答案验证放在最后一起进行。但是如果时间允许,应试者又对刚得出的结果感到怀疑,不妨立刻检查,或者在草稿纸的相对位置做个重点标记,以提醒自己重点检查。

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应试者在答卷时应注意认真书写,力求做到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布局合理,千万不可龙飞凤舞。应试者还应注意卷面的整洁,不可大涂大抹,任意勾画。某些地方一定要修改时,应整齐地将错误内容圈出,以保持卷面的洁净。

(3)试卷检查策略

①认真检查卷头

试题解答完毕之后,应试者要认真检查试卷卷头,核对有关号码,以防填写失误,影响成绩的登记。

②细心检查答案

检查完卷头之后,应试者应迅速检查答案。或者首先检查分数集中的试题,争取拿高分;或者首先检查自己最怀疑的试题,以免发生不应有的失误;如果时间足够,而应试者又的确对答案有充分把握,那就可以挨个检查。书写清晰,结构明了的草稿纸是检查答案最有效的线索。

(4)准时交卷策略

不论试题多么容易,千万不可提前交卷,尤其是解答资格考试试卷。各种类型的资格考试,是人生机会的竞争,是改变命运的契机,提前交卷,就减少了检查失误的机会,也就有可能因此而终身后悔。所以,即使自己很有把握,也不可掉以轻心、草率马虎,而应该细心再细心,谨防疏忽病。当然,考试也不可拖堂,铃声一响,应无条件立即交卷,遵守考试的基本规范。

2.面试策略

面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以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以考察应试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测评方式。通过面试,一方面用人单位了解应聘者,另一方面应聘者也了解用人单位,有利于双方的相互选择。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面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求职者的求职动机与工作期望,二是考察求职者的气质、性格、学识和能力。

面试有多种形式:

(1)问题式面试:招聘者按照事先拟好的提纲,对求职者提出一些在特殊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察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压力式面试:招聘者有意识地对求职者施加压力,就某一事件连续发问,追根究底,主要考察求职者面对特殊压力的反应、思维敏捷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3)随意式面试:招聘者与求职者随意交谈,各抒己见,在闲聊中考察应试者的谈吐、举止、学识、能力、气质和风度。

(4)情景式面试:招聘者事先设定一个情景,提出一个问题或一项计划,请求职者进入角色模拟完成,其目的在于考察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式面试:招聘者通过多种方式,如用外语交谈、即时作文、即席演讲、操作计算机等,来考察求职者的综合能力。

面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求职成功与否,因而必须讲究技巧和策略。

(1)面试前的准备策略

①充分了解应聘单位

应试者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地址、业务范围、经营、业绩、发展前景,对应聘岗位职务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要全面了解。

②模拟思考应聘问题

应试者应练习回答可能问及的棘手问题,并熟悉应聘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

③准备相关求职材料

应试者应准备好当天可能用到的个人资料,携带相关证件,以便在面试过程中展现。

(2)面试中的应对策略

面试是一种交流方式,除主考者向应试者提问以外,应试者也可以向主考者提问,这就需要应试者细心聆听,巧妙回答,有效提问,坦诚交流。

①细心聆听

应试者在面试时应“洗耳恭听”,做到专心、细心和耐心。

专心。应试者要向主考者表达出强烈的信息:“我”对你的讲话很有兴趣。可以运用恰当的方式,如若有所思地点头,适时微笑,眼神表情变化,用笔记录等等。

细心。应试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洞悉主考者言语中的一些信息:对你的了解程度;对你的信任程度;对你的期望要求;对你的满意程度。为洞悉这些信息,应试者必须迅速地捕捉到另一些信息,如主考者的表情变化,兴趣转变,讲话速度规律,声调起伏等等。

耐心。应试者聆听时,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以示足够的尊重。切记面试不仅仅是表现自己,亦是在和主考者及竞争者建立人际互动关系。

②巧妙回答

第一,突出个人特色

主考者首先考虑到的是能够给他留下鲜明印象的应试者。所以,在介绍自己时,应试者不必面面俱到,只需用恰当的话语将自己最有特色的地方鲜明地表达出来。

第二,列举具体事例

主考者需要了解应试者,因此必然要问到应试者的个人经验。此时,列举具体事例胜过动听的话语,可看一例求职面试的自我介绍的框架:

我是集美大学管理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并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我组建过学校社团,曾担任班长、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并在某公司担任过主管助理一年。

我掌握英语和日语。英语的听、说、读、写俱佳,尤其擅长口译。曾独立笔译过学术著作,在某单位做过业余翻译。

我精通电脑操作,能熟练编程。我自己有电脑,曾独立编写过应用软件;我曾辅修计算机系课程,成绩优秀;参加过“网络”培训班,并通过结业考试。

列举这些事例远胜过泛泛而谈。

第三,积极接受难题

主考者经常会问两难问题,这种两难问题有公认的答案,但显然不符合面试单位的要求。如果仅仅是简单地附和面试单位而回答,却又好似自欺欺人。比如,推销员的求职面试中,主考者问:“你觉得推销工作累吗?”这个问题公认的答案是“累”,附和单位的答案是“不累”。前者肯定不行,后者未免太简单。这个时候,可以运用积极接受法,即首先接受公认答案,再提出别具一格的回答。具体到刚才的问题,就可以回答为:“从身体上讲,推销工作确实很累;但是,从心理上讲,推销工作却能够给推销员直接带来成就感。就我来说,我喜欢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乐于迎接推销中的挑战,我相信我能够从推销中得到巨大的喜悦,身体上的劳累算不了什么。”[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316-318.]

面对各种难题,应试者应把握以下应对技巧:

A.把握回答重点,力求条理明晰。

B.说明问题原委,避免抽象笼统。

C.讲述完毕之后,适当保持沉默。

D.冷静对待考验,保持荣辱不惊。

③有效提问

积极的应试者需要学会向主考者提问。应试者的提问暗自表达着一个信息:“我”也在选择“你”的单位。但切忌在面试中提问具体利益问题:“你”能给“我”什么。一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面试单位的发展前景;应聘职位所涉及的责任及所面临的挑战;应聘职位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等。这些提问无疑表明:第一,“我”对贵单位有浓厚的兴趣;第二,“我”和贵单位的成员一样关注着它的发展;第三,“我”时刻准备着成为贵单位的一员。没有哪个主考者不喜欢听到类似的问题。

④坦诚交流

第一,交流要顺其自然。不要误解话题,不要随意插话,不要刻意奉承。

第二,留意对方反应。注意把握谈话的气氛和时机,随时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的眼神或表情显示出对你谈及的某个话题失去了兴趣,应尽快收题。

第三,谈吐流利得体。表述要顺畅,用语要得体,发音要清晰,语速要适宜,音量要适中。

第四,展示真实自我。面试时切忌伪装和掩饰,一定要展现自己的真实实力和真正性格。

第五,保持平等心态。面对主考者咄咄逼人的提问,应试者应以平等的心态与其对话,不卑不亢,克服紧张情绪,亮出自己的风采。

第六,态度坦率诚恳。主考者一般都认为做人优于做事,应试者一定要诚实回答问题。

(3)面试中的礼仪策略

①重视第一印象

面试者应注意以下几点:遵守时间,修饰得体,从容自然,讲究礼节,面带微笑,注意倾听,适度回应赞同对方,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②着装得体自然

(4)面试后的注意策略

交流问题完毕之后,应试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自然结束关系,清理考场物品,及时回顾反思,适度保持联系。

①自然结束关系

应试者不要因为对面试单位抱有太多的期望,而企图在面试结束时探试主考者对自己的判断,比如,问自己面试成功的概率。如果主考者很职业化,他会将面试和其他事情分得很开,不会乐意在面试中涉及其他事情。所以,一定要将面试中建立的关系自然结束。

不论应试者在面试中表现多么出色,主考者又在其中如何欣赏应试者,在面试结束后,应试者需要做的,只是礼貌而自然地结束关系。

②清理考场物品

面试结束后,应试者要有清理考场物品的意识。首先,将自己周围的物品整理好,如把椅子放回原位,捡起身边的废纸。如果自己是最后一位面试者,不妨帮助清场人一起收拾。但也要注意,不要表现得太刻意,让人以为你只是为了得到什么才这样做,应传递的信息是,这不过是我的行为习惯。[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1:319-320.]

③及时回顾反思

应试者要对自己面试时遇到的难题进行回顾,思考如何更好地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尽量记下参加面试时的所有细节,记下面试时与你交谈的人的名字和职位。

④适度保持联系

在面试后的一两天内,应试者可以给负责人写一封短信,感谢他为你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感谢他为你提供的各种信息。

如果在一个星期内或依据招聘方做决定所需的一段合理时间内没有得到任何音信,应试者可以给负责人打个电话询问“是否已经做出决定”,这个电话可以表示出你的兴趣和热情。

打电话之后,可以给对方寄封信,内容包括:自身优势,对应聘职位很感兴趣,愿为公司的发展效力,希望早日听到公司回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