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艺术素养
13655500000015

第15章 舞蹈的分类

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舞蹈,有着比较宽泛的含义。舞蹈类别可以从各个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来分类。20世纪末以来,各国舞蹈家和理论家正以强烈的当代舞蹈的思维方式,回顾历史,审视现实,对古往今来的审美习惯重新评价,但人们在认识深化的过程中,对舞蹈的分类仍不尽统一。纵观舞蹈界之观点,目前一般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1.按历史发展不同阶段划分:古代舞、现代舞。

2.按不同的风格特点划分:古典舞(古典芭蕾)、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

3.按舞蹈的不同体裁划分:叙事舞蹈、抒情舞蹈。

4.按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独舞、双人舞、群舞、组舞、舞剧。

在本书中,我们按照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将舞蹈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进行阐述和介绍。

第一节 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一般是指与人们生活有直接或密切联系的、动作简单、没有高超的技巧技术规范,只为获得乐趣和自由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习俗舞蹈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日或仪式舞蹈。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一些喜庆的节日中往往都要举行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这些舞蹈活动,表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是各个民族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舞蹈在我国各民族生活中大量存在,如流传于湖南的《伴嫁娘》是新娘出嫁前的惜别活动,由12个舞蹈组成,边歌边舞。丧礼中的《跳丧舞》是湖北土家族的一种丧礼仪式,舞者随鼓的节奏应歌接舞以致哀。又如,每年的“立春”期间,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区流传一种《跳春牛》的舞蹈是祈望五谷丰登。在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聚居的朝鲜族,每到秋天获丰收后,人们便在街头广场跳起《农乐舞》。湖南、贵州聚居苗族的《四面鼓》亦是丰收时节跳的舞蹈。舞者分别站在四面鼓的四面,每人双手持鼓槌,同击共舞,动作幅度大,鼓声浑厚,风格奔放,表现出苗族青年劳动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

二、宗教祭祀舞蹈

(一)宗教舞蹈

宗教舞蹈是表现宗教信念和宗教思想,进行宗教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宗教舞蹈存在于宗教仪式之中,为宣传宗教的教义服务,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神灵的一种形象化的再现,使无形之神成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祛病,逢凶化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如佛教“打鬼”、萨满教“跳神”均属宗教舞蹈。

(二)祭祀舞蹈

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和神灵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凡祭祀图腾、祖先及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等自然神灵的舞祭均属祭祀舞蹈。如我国周代的《六舞》就是著名的祭祀舞蹈。作为民族舞蹈的活化石,“傩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现存的傩舞大多数基本保持着古代傩舞“驱鬼逐疫”的遗风。

三、社交舞蹈

社交舞蹈是人们文化生活中,最为广泛和具有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社交舞蹈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也叫交谊舞。由民间舞蹈演变而成,多以男女对舞的舞蹈形式出现。国际流行的交谊舞主要有:

1.华尔兹,统称“圆舞”,是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快“华尔兹”即“快三步”,以快速旋转为其主要舞步,有朝气,热烈兴奋;慢“华尔兹”即“慢三步”,动作如流水般顺畅,波浪起伏,典雅大方,享有“舞中皇后”之美称。

2.布鲁斯,慢四步舞的原名。舞速缓慢、简单易学,通常是交际舞入门的第一课。风格平稳大方,温柔从容。

3.狐步舞,如同狐狸走路。源自于美国,20世纪传入欧洲,动作严谨,悠然轻松,步幅宽大,带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美感。

4.探戈舞,源于阿根廷的一种外表冷漠而内心奔腾着情感热血的舞蹈。舞步特点是走直线,转直角,动静交错,棱角分明。在交际舞中常作为表演性节目,被誉为“舞中之王”。

5.伦巴,来源于古巴,出自于一种劳动节奏,舞蹈要求身体保持平衡,动作较为简单。

6.桑巴舞,为源于巴西黑人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民间舞蹈。舞步特点是不停地游走移位,动律感极强,姿态活泼,充满迷人的魅力,是狂欢节中豪放又即兴发挥的舞蹈。

7.迪斯科,其音乐和动作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间歌舞。其主要特点是胯和腰的扭动,活动量大,节奏感强,舞者常常是闻乐而动,即兴发挥,以舞宣情。

四、自娱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是最单纯的一种舞蹈。在形式上有广泛的群众性,不拘人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舞蹈简单易学,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锅庄”,傣族的“嘎光”,汉族的“秧歌”、“花灯”和西方的“霹雳舞”等。自娱性舞蹈的自娱也是相对的,虽然在场的舞蹈者的一致目的是以舞蹈为自娱,但是当大家一起舞蹈时,感情和情绪会相互影响,而这种客观反应,又会激发舞蹈者的灵感,从而使舞蹈者感受到更大的愉悦和快乐。

五、体育舞蹈

舞蹈艺术不仅具有艺术造型的审美作用,而且作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它历来就有健身的体育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与体育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以及水中舞蹈等。另外,在我国的武术中,象征、模拟各种动物和特定人物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及舞剑、舞刀等均可属于体育舞蹈。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集社交、娱乐、健身和表演于一体的国际标准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体育舞蹈增添了新内容。

六、教育舞蹈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及所开设的舞蹈课程。世界各国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舞蹈课设为课外活动、选修课或必修课,既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也向舞蹈爱好者传授舞蹈文化,形成了教育舞蹈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加强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舞蹈艺术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在加强礼仪、优美姿态、增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舞蹈教育也在各种院校广泛开展,并发展迅速,体系也日趋完善。教育舞蹈作为舞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在走向新的繁荣。

第二节 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上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艺术舞蹈根据不同的艺术特点可按以下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舞蹈的风格特点分类

按舞蹈的风格特点,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和当代舞。

(一)古典舞

古典舞是经过历代艺术家在本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加工、创造后逐渐形成,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的动作和比较高超技巧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中国的古典舞大多保存在戏曲艺术之中;另有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洞窟、壁画、陶俑、雕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经舞蹈家整理再现,创作了大批古典舞蹈风格的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意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和、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古典舞,如印度的“婆罗多”、“卡塔卡利”、“卡塔克”、“曼妮普莉”,泰国的古典舞剧“洛神”,印度尼西亚的“巴里岛”,朝鲜的“宫廷舞”等。

(二)民间舞

民间舞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的形成与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动态以及自然条件的差异密切相关。因此,民间舞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它既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背景,又随历史的进程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点的民间舞蹈。欧洲芭蕾舞剧中的民间舞蹈一般称为代表性舞蹈或性格舞蹈,它是一种经过舞蹈的专业加工,与芭蕾的风格相和谐统一的舞蹈形式。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因此,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汉族的“秧歌”,云南的“采茶灯”、“花灯”,藏族的“弦子”,蒙古族的“安代”,维族的“赛乃姆”,朝鲜族的“古格里”、“农家乐”,傣族的“孔雀舞”等,不仅为我国广大观众所欢迎,而且以其独特的风采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和称赞。

(三)芭蕾舞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芭蕾,是指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舞蹈、哑剧和舞美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芭蕾在舞蹈技术上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立着足尖舞蹈,所以又称为“足尖舞”。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18世纪传入俄国。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芭蕾才成为一种独立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学派,如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

20世纪20年代芭蕾传入我国,50年代我国成立了专业的芭蕾剧团,并把世界优秀的芭蕾舞剧目介绍给国内观众。同时,中国芭蕾舞剧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且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创作的民族芭蕾舞剧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祝福》和《雷雨》等,在国际舞坛上赢得了较高的荣誉。

(四)现代舞

现代舞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其创始人被认为是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她认为古典芭蕾的训练会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她向往原始的纯朴和自然的纯真,主张“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

早期的现代舞并没有严格的动作规范和统一的审美标准,舞蹈内容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感情、本能和内心冲突,舞蹈形式来源于自然动作和人体运动学的实验。后来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成为现代舞早期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训练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舞又形成了各种风格的动作风范,出现多种流派,经历了“自由舞阶段”、“早期现代舞阶段”、“古典现代舞阶段”和“后现代舞阶段”。

(五)当代舞

当代舞是我国舞蹈家根据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借鉴和吸收各种舞蹈流派不同的舞蹈风格、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的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风格的舞蹈。如《走·跑·跳》、《穿越》、《再见吧!妈妈》等。

二、按舞蹈的表现形式分类

按舞蹈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和舞剧。

(一)独舞

独舞又称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并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独舞多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另一类为舞蹈和大型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独舞在技术水平、表演素质上对演员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由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的演员来担任。

(二)双人舞

双人舞是指两个人(通常为一男一女)合作表演,以相互协调的对比性较强的动作、姿态造型,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的舞蹈。双人舞要求两人都要有较高的舞蹈技巧,特别要求两人感情、动作、舞蹈造型的默契配合,是全面检验男女主人公各自肢体条件、艺术气质、舞台形象、技术水平、音乐感觉、表现能力、配合优劣的试金石。

(三)三人舞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完整的独立作品;另一类为大型舞剧或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的、表现一定情节的以及表现人物之间戏剧冲突的等三种形式。

(四)群舞

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是最常见的舞蹈样式。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绪或塑造群体的形象。一种是多数人表现的结构完整的独立的舞蹈作品,通过构成多种多样的舞蹈队形和画面,突出表现舞蹈形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一种也是大型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来烘托艺术气氛,展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为塑造人物服务。

另外,把一些表现比较自由、动作比较简单的群众性舞蹈也称为集体舞,是自娱性和社交性舞蹈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五)组舞

组舞是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在大型舞剧中有的场景采用了组舞的结构形式,将一定数量的舞蹈联系在一起,表现特定的内容,这是丰富舞剧色彩、提高和加强舞蹈化的手法之一。如我国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六场——敦煌27国交易会,就组织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东方各国的舞蹈,以渲染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六)舞剧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和哑剧等艺术门类,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一个舞剧中集中了多种舞蹈表现形式。舞剧分为独幕舞剧和多幕舞剧(即大型舞剧)。

舞剧中的舞蹈一般以古典舞或民间舞为基础,结合剧中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用高度概括凝练的手法,重视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注重舞剧的戏剧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表现特征。如《丝路花雨》、《鱼美人》、《文成公主》等表现各种题材的舞剧作品。

欧洲的古典舞剧称为芭蕾,以1581年法国的《皇后戏剧芭蕾》为开端,历经400余年历程,逐渐形成完整的艺术形式,创作了大批的优秀剧目,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吉赛尔》等作品。

三、按舞蹈的不同体裁分类

按舞蹈的不同体裁,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和叙事性舞蹈。

(一)抒情性舞蹈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其主要艺术特征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并感染观众引起情感共鸣。抒情舞注重艺术形式的外在创作,如动作的整齐划一、队形的流动与变化、流畅的舞段等,并以此创造出一种集体的美感。大致分为优美型、壮美型和欢悦型。

(二)叙事性舞蹈

叙事性舞蹈又称为情节舞,主要艺术特征是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和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叙事性舞蹈多取材于寓言、童话和传说故事,采用夸张、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舞蹈形象来表现生活哲理。[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述》,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