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13654000000002

第2章 在全省“3341”项目工程暨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笑虎

(2014年2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3341”项目工程暨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项目带动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省“3341”项目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为,落实责任,扎实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下面,我就抓好“3341”项目工程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推进“3341”项目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紧抓住“3341”项目工程这一总抓手,深入实施项目带动行动,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三大战略平台”建设顺利推进。经济战略平台方面,兰州新区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162亿元、同比增长40%,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0个、到位资金600亿元,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8.85亿元,支持实施了总投资约48.8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探索总结了六个典型发展模式,有色金属和精细化工等五条产业链已构建形成,煤化工等五条产业链关键项目进展顺利。文化战略平台方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重大项目329个,完成投资293亿元,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增长38%,旅游产业实现综合收入620亿元,增长31.6%。生态战略平台方面,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同意,2014年1月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实施。这标志着我省已经形成了国家战略层面的三大平台支撑、相互衔接配套的新格局,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

二是“3341”项目工程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围绕“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我们制定了“3341”项目工程11个实施方案和项目库建设、考核评估等7个工作方案;编制了“3341”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金融对接项目目录,作为全省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市场融资和争取中央支持的依据;按照“高标准规划、全方位管理”的要求,对全省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建立动态项目库,共录入项目3万多个(包括意向性、开展前期工作、计划新开工、续建和建成项目),投资总额6.96万亿元。动态项目库每月进行更新,并逐月以工作简报形式通报各市(州)投资完成情况。

三是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围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的目标,省政府确定了200个省列重大项目,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550亿元;各市(州)和兰州新区确定了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900个,计划当年完成投资6650亿元。省“3341”项目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全力做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和建设管理工作,保障了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其中,省列20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56.8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6.83%,超额完成任务,是历年来项目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34个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新开工建设项目达39个,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是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有力。2013年,全省共争取国家发改委下达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57.52亿元,争取财政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2亿元,其中用于铁路资本金等重大项目建设20亿元;执行招商引资项目4199个、累计到位资金4506亿元、同比增长63.7%。资金规模的扩大为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0亿元,同比增长30%。

五是项目观摩活动效果良好。2012年,我们按照“看新不看旧”的要求开展了第一次全省项目现场观摩活动。2013年,我们按照“看大不看小”的要求,结合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有关规定,精心组织了第二次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对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方式方法进行了优化调整,把现场观摩和观看项目录像片结合起来,共观摩项目273个,提高了观摩效率和质量。通过项目观摩活动,展示了项目形象,总结了各地成果,交流了工作经验,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各地重视项目、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引进项目的热情和干劲,各方面的反映和实际效果都非常好。

2013年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2014年及今后几年面临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新型四化同步推进的方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2014年省委、省政府在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87亿元、增长25%的目标。我省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省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左右,要完成以上目标任务,必须继续依靠投资的强力拉动,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和“3341”项目工程。各地各部门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紧紧抓在手上,确保抓项目的劲头不松懈、标准不降低、速度不减慢。

二、科学谋划,加强储备,努力做好“3341”项目工程前期工作

抓“3341”项目工程,既要抓当前,更要抓长远,要围绕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紧密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认真做好项目谋划、论证、储备等各项前期工作,为持续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打好基础。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项目谋划工作。要紧紧盯住中央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抢抓一切政策机遇,进一步拓宽项目谋划思路,完善项目谋划机制,提高项目谋划水平。要紧紧围绕“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积极谋划、筛选、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要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的修订和调整,科学规划一批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好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抓紧组织实施。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动态项目库管理工作。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坚持优中选优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全省“3341”项目工程动态项目库,形成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引进一批、建成一批的滚动更新机制。要做好入库项目的跟踪管理、更新通报、协调推进和考核评估工作,对不符合政策导向、不符合产业规划的入库项目要及时进行调整。省政府金融办和省经济合作局要抓紧组织编制2014年全省银企对接项目目录和招商引资项目目录,为项目融资和招商引资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由省发改、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参加的项目前期推进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项目立项、环评、能评、土地、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各市(州)政府、各项目建设单位也要建立项目前期推进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细化分解工作责任、目标、进度,靠实工作责任。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前期推进工作。

三、突出重点,凝聚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有序实施

2014年省政府从各市(州)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推荐上报的274个项目中,确定了160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对完成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具有支撑作用的省列重大项目。各市(州)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项目单位都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这些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要提高项目组织实施水平,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首先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在建的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工期,在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完成更多的投资工作量。兰新第二双线、天平铁路、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工程、750千伏兰州东至天水至宝鸡输变电工程(甘肃段)、酒泉风电基地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民勤红沙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甜水堡煤矿、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等项目,要确保年内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宝兰客运专线、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兰石集团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兰大二院医疗综合楼等项目,要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和建设任务。其次要积极为新开工项目创造条件。2014年计划新开工的30个重大项目,大多数需要国家审批、核准,省发改委要会同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单位和项目所在市(州)政府,明确专人负责,完善项目报批相关资料,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省国土资源厅要留足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指导项目所在地和项目业主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时编写项目用地申报手续,并限时审核转报项目用地申请,对口争取国土资源部尽早批复;省环保厅要主动提供服务,积极争取环保部的支持,力促这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早日获批;省住建厅要积极主动帮助业主单位办理项目规划选址、施工设计、开工许可等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在审批、核准后能够尽快开工建设;对占用林地的重大项目,省林业厅要尽快办理林地征占用及补偿手续;对重大项目的投融资,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积极帮助指导业主单位做好融资工作;各项目业主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投资建设程序,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准备工作,尽快完善各项手续。第三要加快预备项目前期工作。对30个预备重大项目,要密切跟踪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工程、银川至西安铁路、兰州至合作铁路、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九龙川矿井等条件较成熟的预备项目,要抓紧做好审批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准备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要拧紧盯牢,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如期开工。

二是要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首先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各地各部门对国家倾斜支持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棚户区改造、扶贫开发、节能环保、水利、信息消费等领域建设项目,要积极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指派专人负责,跟踪盯办,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抢抓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扩大向西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依托我省三大战略平台,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优势资源,通过节会招商、洽谈招商、网络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项目落地。第三要全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参与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主体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民营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定落实民营经济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

三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首先要规范和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参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全过程把好质量安全关。各项目业主单位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在优化设计、优化施工组织上下工夫,不断提高项目施工的科技含量,向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要工期、要质量、要安全、要效益。其次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继续加强对招标投标、施工进度、投资控制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建设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严格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管理,加强工程施工、设备检验安装的现场监理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第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监察、发改、审计、财政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对重大项目计划执行、工程建设、资金拨付和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防建设资金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制止各种浪费行为。

四是要做好项目观摩活动准备工作。2014年的项目观摩活动,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看高不看低”的原则和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及早做好项目筛选、录像片制作、材料准备、线路设计等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把项目观摩活动作为加压增责、推动项目进度的重要手段,确保观摩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确保“3341”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要完善目标责任机制,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和责任,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对于计划新开工的省列重大项目,继续分解到省级领导包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既定目标,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制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控制图,对拟竣工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分别挂图作战,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要细化项目建设进度考核办法,加大考核通报力度,督促责任落实。对应开未开、该竣不竣、进度缓慢、建设效益差的项目要及时督查督办,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问责,对进度特别缓慢的项目要适时调整出重大项目名单。

二是要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按照省项目带动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3341”项目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及时协调解决手续办理、建设选址、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用水用电等各类问题,帮助项目业主落实施工条件,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特别是发改、国土、建设、环保、水利等涉及重大项目前置手续的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选址、规划许可、用地预审、环境评价、资源论证、安全评价、节能评估等支撑性文件的办理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获批并开工建设。

三是要完善综合服务机制,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要着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以重大线型工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为重点,加强督导检查,进一步清理各类收费项目,坚决制止“四乱”行为。在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办事,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积极推动项目和谐建设。要深入开展互保共建,通过集中对接、行业对接、“点对点”对接等多种方式,推动省内生产企业与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对接,鼓励优先使用省内产品,进一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推进“3341”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更大贡献!

第一章 关于甘肃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1月13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赵春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我省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繁重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依据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针对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和下行压力,采取月分析、季通报等办法,深入研究应对举措,用足用好国务院关于稳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和促进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的41条一揽子措施,开展了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总的看,一年来的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增长保持在较快区间。初步预计,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300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655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9.8亿元,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6.5亿元,增长18.2%;进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4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5093元,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万人,增长19.4%;城镇登记失业率2.35%;人口自然增长率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粮食生产实现“十年丰”,总产量达到1139万吨;优势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840万亩,比上年增加80万亩;牛、羊、猪、禽出栏分别增长5.1%、6.5%、4.5%、6.4%;肉蛋奶总产量增长5.8%;水产品产量增长3.8%。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与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预期目标相比,基本完成年度任务,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成效。一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建成酒钢90万吨电解铝等一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天水等4个老工业基地纳入国家调整改造规划,兰州市七里河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即将纳入全国试点。基本编制完成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了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和酒钢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开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清理工作。白银、玉门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型替代产业进一步壮大。二是能源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预计全省煤炭新增产能600万吨,达到6360万吨;原油产量新增70万吨,达到700万吨;原油加工量新增30万吨,达到1550万吨;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486万千瓦,达到3444万千瓦,其中,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新增71万千瓦,达到705万千瓦;光电并网装机容量新增200万千瓦,达到300万千瓦;水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新增26万千瓦,达到755万千瓦;火电装机新增189万千瓦,达到1740万千瓦。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产业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制造业产业链。申报认定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工程建成,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兰州市列为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预计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452.4亿元,同比增长16%。四是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资源产出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规划目标值。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一期5亿元已投入运营,淘汰落后产能510万吨。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自觉行动。五是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组织实施了一批文化旅游业发展重大项目,力促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8%,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1.6%。加大现代物流、粮食仓储等商贸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三)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积极谋划、论证了一批关系全省及各地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经汇总,纳入全省“3341”项目工程动态项目库的项目共30874个,其中开展前期和意向项目共15157个,总投资3.81万亿元。争取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57.52亿元。200个省列重大项目进展良好。兰新第二双线、宝兰客专和成县至武都、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顺利实施。西安至平凉铁路、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夏河机场等项目建成投运,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3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400公里,建设二级干线公路800公里,建制村通油路80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双双突破3000公里。民航机场增加至8个。争取国家发改委调整新增我省规划高速公路约1500公里、国省干线改造约5000公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及“两江一水”、渭河源区两大生态治理规划获国家批复。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积极推进,引洮供水一期即将建成,引洮济合等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引洮二期、引哈济党工程通过国家评估,红崖山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列入全国规划。骨干输电网架建设稳步推进,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获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一批750千伏、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成投运。无电人口用电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四)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兰州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4亿元,完成生产总值162亿元,增长38%。新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正在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复,出台了《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和酒嘉、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东部4市完善了区域合作机制,跨省区的陕甘宁老区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建设发展全面提速,酒泉、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国家级开发区达到7个。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前推进。争取国家下达民族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23.12亿元,安排省预算内基建资金8800多万元,支持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建设。

(五)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全年下达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专项资金10.43亿元,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1088.72公里、桥梁35座1414.83延米、河堤55.84公里,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35万亩,搬迁贫困群众1.84万户8.89万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6.7个百分点。加强市场价格监测调控和价格监督检查,完善并发挥价格基金调节作用,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开工建设了12个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60个乡镇级服务中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重特大疾病救助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和28%。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建设改造各级各类学校290所,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499个,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4万个,建设了一批社区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和县级体育场等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政策全面落实;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四馆一站”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舟曲、成县灾后重建全面完成,东乡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岷县、漳县灾后重建启动实施,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5.46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万户。解决了220万农村居民和50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出台了《甘肃省社会信用体系三年任务》。

(六)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投资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了直购电交易试点工作,达成交易电量41亿千瓦时。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入,庆阳市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获国家批准。企业债券申报发行规模逐年增加,当年发债62亿元,累计实现企业债融资133亿元。金川公司在香港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获得国家批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巩固基层医改成果,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效显现,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5%。下划市州的70户国企基本完成改制,已完成和基本完成91户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完成20家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全面展开。创新谋划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项目,全省利用外资4.6亿美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505亿元,增长63.7%。

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力较弱,服务业的现代新型业态发展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民营经济发展较慢,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相当繁重。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部分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利润下降的问题依然存在;受企业效益下滑和农民增收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节能减排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建设资金紧缺与融资困难的矛盾仍然突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考虑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和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现实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等方面,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的主要考虑是:一方面,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增强信心,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为转方式、调结构、改善企业经营和财政收入状况创造稳定环境。另一方面,突出体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导向,便于引领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同时,2014年我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11%左右的增长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左右和13%左右,既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又考虑到了2014年各种增收因素。这两个预期目标通过提高企业效益、大力促进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富民产业和提高农民增收能力等措施是可以实现的。

三、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实现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牢牢把握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一体化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加大西部大开发实施力度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有利时机,借助“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招商平台,围绕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全力以赴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兰州新区、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现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及工业集中区的转型升级,大力提升产业承接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和平台载体,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实施推进能力。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加快金昌新材料和兰州生物产业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持续推动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推进骨干企业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认定与建设。加快微电子、能源装备、电工电器、中药现代制药等省级工程研究院建设,有效提升我省企业组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发挥好生物、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引导支持作用。

加快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确保酒泉风电基地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全部建成投运,争取建成民勤红沙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抓好白银、定西、庆阳等市分散式风电建设,力争新增风电装机400万千瓦。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继续抓好以金昌等为重点的7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建设,力争新增光电装机150万千瓦。抓好黄河刘家峡扩机等大中型水电项目,力争新增水电装机50万千瓦。抓好玉门市、庄浪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天水、张掖等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配套外送风电和调峰火电项目开工建设,加快750千伏、33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增强省内主网架结构和电力输配及外送能力。进一步促进电源、电网、电力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结合产业转移和化解产能过剩,继续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产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做好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前期工作。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并提高整机配套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和中药材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组织实施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陇东等煤炭资源转化利用,开工建设酒钢煤炭分质利用项目,把煤化工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国家将陇东列为大型煤电基地并将陇东至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以酒嘉经济区发电与冶炼一体化经营的高载能项目为先导,主动承接技术水平先进的现代高载能产业。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进入军品领域,促进军工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抢抓国家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带三区”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加快实施信息惠民、电子商务等六大促进信息消费行动计划,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实施电子商务重点工程,研究建立电子商务营销网络。推进酒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试点。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做好项目谋划和争取国家支持工作。围绕兰州新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经济平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平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生态平台,抓紧谋划一批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补充完善全省“3341”项目工程动态项目库和银企对接项目目录、招商引资项目目录。抢抓国家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部署和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多措并举发展养老及健康服务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蕴含的机遇,把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与我省的战略地位和特殊功能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加强与国家部委汇报衔接,全力争取更大支持。

着力做好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扎实推进省列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审批审查、招投标等工作进度,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协调帮助解决建设中的“瓶颈”制约问题,及早谋划筹备重大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拉动和各级投融资平台的资金保障作用,加强银政企项目对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落地实施力度,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倾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建成兰新第二双线,力争建成天平铁路,争取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42公里;努力实现银川至西安等铁路开工建设;着力推进兰州至张掖客专、兰州至合作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建成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全面开工渭源至武都等高速公路,争取国家批复平凉至天水等高速公路可研报告及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高速公路新开工600公里,当年建成3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万公里。继续加快推进国家公路枢纽客货运站场建设。加快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完成陇南机场新建可研获批并正式开工,推进天水、敦煌和平凉机场的前期工作。

(三)深入实施多极突破行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推动重点区域加快发展。以区域发展规划为平台,以产业支撑、基地建设、园区发展、重大项目为抓手,继续深入实施多极突破行动。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推进兰白核心经济区加快发展,加快兰州新区搬迁改造出城入园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实施七里河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推进酒嘉、金武、东部四市经济区合作交流。加快实施白银市、玉门市和红古区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划。

积极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着力实施《甘肃省民族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藏族群众聚居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及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带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

全力推动开发区加速发展。加快兰州、张掖、陇南等市州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审查进度。引导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新建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园中园、专业园区等开发区建设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省开发区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开发区融资平台建设,拓展银区合作范围,推进与国开行金融合作协议的实施。继续做好平凉、嘉峪关工业园区和陇西经济开发区升级工作。做好全省开发区条例立法前期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我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承载、产业集聚能力,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形态,统筹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工作。

(四)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扶贫攻坚。

加强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引洮供水一期及受益区配套工程等在建水利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天水市城区应急供水工程,争取引洮二期、引哈济党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批复,加快推进白龙江引水、引黄济临等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好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产能、保护性耕作、基层农机推广等项目。编制完成《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着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我省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大型泵站改造、江河治理改造等项目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快国开行贷款连片贫困地区人饮工程实施进度,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助推“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

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以六盘山、秦巴山、藏族群众聚居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快以路、水、电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政村通畅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利用国开行贷款,专项支持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扶贫项目建设。争取2014年国家安排甘肃省以工代赈资金较上年有所增加。认真落实劳务报酬发放政策,增加受益区群众投劳收入。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倾斜支持力度,增加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2014年实施4.15万户20万贫困群众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助推“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入开展。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循环体系建设。建成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兰白、酒嘉循环经济基地完成规划任务的90%,其他4个基地完成规划任务的80%以上,金昌、白银、陇西、华亭、武威黄羊5个国家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进度达到60%以上,形成煤电化工等6条产业链,省级示范企业达到85家。

努力做好节能环保工作。严把项目能评和环评关,从源头控制能耗过快增长,减少污染物排放。重点做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推动重点领域节能、245户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等工作。继续推进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着力做好金昌低碳试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启动县(区)及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强力推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利用国家批复我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陆续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和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三大规划。认真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争取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六)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初中校舍改造、普通高中建设等专项,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和省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市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加大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集中力量建设甘肃医科大学,解决我省医技人才匮乏问题。加大重要文物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做好大遗址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建设工作,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基础支撑工程。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国防动员体系和政府应急体系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力争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继续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巩固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规范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调剂金制度,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集中供热、供水、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兰州二热、803电厂“上大压小”以及白银、武威等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及早协调落实建设用地,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成18.89万套保障性住房和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年度建设任务。

抓好价格调控监管。切实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调控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保供稳价作用,做好蔬菜肉食直销店、食品冷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工作。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服务价格行为,降低和取消一批涉企收费,调整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加大反价格垄断工作力度,强化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成本调查监审和价格认证工作,确保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目标。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和永靖县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编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切实做好东乡灾后重建、岷县“5·10”雹洪灾后重建项目的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收尾工作。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对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和省委贯彻落实《意见》,全面梳理经济体制改革事项。对国家和省上已经明确的,不等不拖,加快组织实施;对需要省里决策的,明确牵头部门研究提出具体改革方法和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对涉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改革事项,先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对需要中央决策的,待改革方案出台后,制定实施办法,适时推进。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企业的关系,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重点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接好国家部委下放的审批事项,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该管的管起来。严格规范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需要保留的审批事项,要面向社会公开,规范流程、简化手续、限时办结、提高效率。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做到前置审批权限同步下放。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好企业和个人投资主体地位。按照国家部署,最大限度地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除涉及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对已经取消和下放的企业投资核准事项,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继续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推进和规范企业债券发行。进一步加大企业债券申报发行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发债规模,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例,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根据国家关于下放企业债券发行初审权的工作要求,制定下发企业债发行管理办法,强化企业债券发行合规性审核和存续期运行情况监管,建立健全综合信用承诺制度和发债企业偿债能力动态监控机制,进一步规范发债行为。加强企业债券发行业务培训,做好企业债券发行指导服务工作。

深化农村改革。加大确权力度,扩大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林权等确权颁证工作,为后续农村改革奠定前提条件。积极稳妥地扩大土地流转。大力鼓励发展专业化合作社,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经营。鼓励各类资金发展涉农金融业务,支持建立各种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具有多样性、竞争性和高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凡是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都要放开由市场决定和调节;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动电、水、油、气等价格改革,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对电解铝实行阶梯电价政策,适时对居民用气、用水实行阶梯价格。

加大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抓紧制订“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依托重要节点城市开放开发,积极推进有关部门和行业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加大国外贷款项目谋划争取工作力度,着力培育做大外向型企业。努力提升兰州新区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争取马鬃山口岸复关,促进敦煌航空口岸开放,推动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各位代表,做好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盯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省政协的意见,奋发有为,求真务实,为全面完成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