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1363700000014

第14章 这样的话,请委婉地说 (4)

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的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膨胀,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绕个弯后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特别是对于领导来说,委婉的反对使对方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

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斩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

“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完后,晏子便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晏子话中的意思,于是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绕个弯后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很好的一个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自然,对于许多人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而且,许多人还是有一二定心胸的,不会褊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有些人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加入了权力的因素,他们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处于领导位置上的人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领导不感到难堪呢?

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愿意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绕弯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人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打死。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问题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可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

其实,领导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领导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领导接受你的意见。

话又说回来,不只是对于领导或者是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一般人,说表示反对的话时,也要用到绕弯战术。

绕弯战术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常表现为一种策略性的智慧。例如,人的心理往往会有许多不易琢磨之处,如一个人想做某件明显不妥的事,若上前禁止的话,他可能横下一条心硬是去做。但若支持的话,则很有可能就会打消了他去做的念头。尤其是年龄不成熟的孩子,对待问题和事情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位教授的儿子在学校挨了老师的责骂,回家后就大声说道:“我恨这个老师,真想杀了他。”教授听了这句话便说:“你若真的这么恨他,杀了他也好。”随后又加了一句:“但你要知道,杀死人的人也被处死的,这点你必须考虑到。”孩子听了父亲这几句话后,就打消了恨老师的念头。

绕弯战术对于一些防备心较强、心理较为固执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极好的对付办法。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教授先顺着儿子的心理同意他的观点,然后又采用了绕弯法,亮出同意儿子观点和做法后的结果是他自己本身也会被处死,那么儿子当然不愿意被处死,教授的绕个弯也就成功了。

大书法家梁舟山的书法,风格独特,高雅动人,当时京师中的达官贵人以得到梁舟山的书法作品而自豪。一次梁舟山从南方回京师,路过黄河,黄河水势极大,无法渡河,就被河督留在衙内。一连十几天,河督书房内有笔墨纸张,就作消遣书写起来,几天就把厚厚一叠宣纸写了个净光。既有大字条幅,也有小楷、小篆,河督办完事回来,看他写了满屋的字纸十分不悦地说:“这些宣纸,都是我从产地购来,准备进京送人,你却把它浪费了。”梁舟山十分尴尬。第二天,河督就派人把梁舟山送去了黄河。梁舟山进京后,将这件事告诉好友。好友说这河督在京做官时,曾托人向你要过字,你没有给他,这次他故意不让你过河,摆上笔墨纸张,给你设下套,你写了字,他得了墨宝,不但不领情,反而把你数落一通,这实际是报上次拒绝之怨。梁舟山恍然大悟,悔恨不已。

这位河督是个很会表达自己反对意见的人,既表达了自己对于梁舟山的不满,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使梁舟山无话可说。

绕弯战术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10岁的小姑娘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这一战术。

10岁的玛吉和妈妈相依为命。为了使玛吉高兴,妈妈答应长了工资就给她买玩具。前不久,老板去度假,委托母女俩照看他家的一条狗、一只猫和一只鹦鹉。老板临回来的前一天,玛吉去给那些小动物喂最后一次食物。她一边喂鹦鹉,一边不断地自言自语:“妈妈该涨工资了!妈妈该涨工资了!”这样,鹦鹉也学会了这句话,后来不断说给老板听,结果妈妈长了工资,玛吉得到了玩具。玛吉借助鹦鹉学舌的作用,达到了母女俩的愿望,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运用此法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知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二是要有度,退要适度,进要有力;三是生拉硬扯是不能取得好结果的,只有顺应对方的话题和心态,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才能退得巧妙,进得有力。

良言忠告,委婉顺耳地说

有句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说的是凡是能治好人的病的药,一般会很苦,而忠告一般也都是逆耳的。其实,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忠告,会让对方免遭损失,或者将事情办得更好。忠告表明了我们关注对方,我们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因此,忠告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使我们与别人紧密地连接起来。相反,那些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或者即使有好的建议也不肯说的人,是不真诚的人,他们也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因为人们容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对别人的建议有一种天生的逆反,会自觉抵抗别人的忠告。所以我们提出忠告的时候要讲究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有时委婉一点比直接的提出建议效果会更好一些。

比如,一位在外游荡而后感到后悔、暗暗下决心回家学习的中学生一走进家门,当母亲的就急不可耐地训斥儿子:“你又到哪里野去了还不快去复习数学,再这样下去,你将来怎么考得上大学!”“哼,上大学,上大学,我就不信,不上大学就混不出个人样来。”受逆反心理驱使,儿子一气之下又跨出了家门,留下母亲在那里发愣。

看来,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提出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要想使自己的忠告被人接受,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

忠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对方从中受益。因此,在提忠告时,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为此,你就要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是在教训他。但是也不必过于委婉,因为那样对方可能会觉得你不真诚,或者认为你假惺惺的,反而会觉得厌恶。

第二,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但却没有把事情办好时,你最好不要当即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合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有道理,部下的心里却会顿生“你没看见我已拼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旬“辛苦你了”、“你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一类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是一对一,要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

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例如,“我说小刚呀,你看隔壁家的二牛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二牛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呢,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二牛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便适得其反了。

再如,“我说,你看张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样子吗”丈夫对不爱打扮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等你有了钱,我自然会打扮,谁不喜欢漂亮啊。要钱没钱,要衣服没衣服,你让我怎么打扮”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也宣告失败了。

总之,提出良言忠告,还是不要太“逆耳”,有时让忠告委婉顺耳一些,会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