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希尔顿(名人传记丛书)
13545600000004

第4章 早期的经商锻炼(1)

父亲的旅馆

这时,由于有足够的钱支付较高的生活费,希尔顿全家搬到了长滩去住。尽管在以后两年内,他们的财富并无扩展的趋势,但他们还是开怀享受了一阵。父亲原来的想法主要是让母亲脱下围裙,享享清福,以贵妇人的姿态住在豪华的宅子内。

房子是父亲格斯租的,距离海边只有一条街,每天早晚温柔的海风迎面拂来,把长久以来居住边陲的紧张气氛全吹走了。格斯也显得轻松舒适许多,但仍常往来于圣·安东尼奥与长滩间,过分舒坦对他显然并不适合,所以,希尔顿想他也挺乐意如此来回地走动。

至于希尔顿,正兴致勃勃地准备接受东部文化气息的洗礼,去达特茅斯的东部学校主修经济,同时把自己彻头彻尾地改造成一个标准绅士。为了这个目的,希尔顿情愿再拿起书本。伊娃早已在波士顿音乐学院习乐有成,往职业小提琴手生涯进展。其他的大孩子则各从寄宿学校被召回,在长滩学校就读,如此母亲再也不会有鞭长莫及的烦恼了。

那段日子真是美妙极了。事实上,整个国家那时候都是喜气洋洋的,老罗斯福总统亲自南下视察那条新的巴拿马运河。大家口里哼着流行歌曲,极尽奢侈的布拉沙酒店在纽约市高高地耸立起来,在20世纪初,大家仿佛都有钱可供挥霍享乐。

不过,这些对希尔顿都毫无意义。因为,那时候希尔顿正忙着做报纸生意、上高中,即使如此,希尔顿依然感觉出有钱的好处。长滩的家,在新添了另一个宝宝海伦后,更像个家了。母亲显出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美丽。父亲格斯也一样,和孩子们在一起时表现出了平时少见的阔绰。

1907年10月,几乎是一夜之间,希尔顿家又不富有了。事情由纽约的信托公司倒闭开始,不到一个星期,灾祸延及全国银行,造成了一次经济恐慌。这时候,父亲格斯在圣·安东尼奥只剩一间满装货物的五金商店,入不敷出,于是来信呼唤救援。母亲立即抛下了她可爱的家,带着全家大小,又回到了新墨西哥州。

父亲还不到破产的地步,他从来就没有破产过,他只是一时周转不灵罢了。

1907年秋天,纸币贬值。父亲损失了不少钱,可是,他仍拥有许多货物,只是不知该用它们交换什么。他们是陷入困境了,母亲享清福的美梦飞了,希尔顿的绅士教育梦也飞了,一切又像回到以前一样,必须得从头做起。也就是在这时候,父亲决定进军旅馆业。

父亲为什么会决定开旅馆呢?因为,当时家中仅存的四项“资产”:一间面对车站的大房子、一大堆日用品、希尔顿和卡尔的劳力以及母亲的一手好菜,恰巧构成了开旅馆的条件,于是,事情也就这么决定了。

希尔顿家打的如意算盘是,即使经济再不景气,新墨西哥州仍然会有些推销员、过路客、铁路工人、矿工们往来营生。而他们所要做的只是把他们拉进店里,尝一口母亲做的菜,他们必定会选择圣·安东尼奥作为他们的中途站,事实证明这个想法非常正确。

揽客的任务便落在希尔顿和卡尔身上。凡有火车到站,不管是半夜、早晨或中午,他俩都前往迎接。有时,甚至把在路边打盹的也拉进旅馆中歇脚,不放弃任何一个顾客。父亲是总管,母亲只是不停地炒菜。

希尔顿爱上旅馆业并不是从这个时候的家庭式旅馆开始的,那时候的干劲完全是由于基本需要。不久,他们渐渐做出了名气,食宿全包,一天2.5美元,仍然有利可图。而希尔顿从早忙到晚,根本没有闲情逸致想未来的事。只有一次,希尔顿考虑过将来可能在旅馆业求发展,当时希尔顿的身份只是服务员。

有一次,一个男人付了希尔顿5美元的小费。那时候,在偏僻的新墨西哥州,小费的风气并不十分盛行。他们偶尔会得到5美分的小费,可是,需要做许多额外的工作方能获得。但是,有些东部来的客人只在他们店里逛逛,就会赏给他们很多小费。

拿了这5美元,希尔顿立刻去找母亲,满心怀疑、不解。“那个人不是从东部来的,”希尔顿说,“也没有喝酒,他居然给我5美元小费。就是他把5美元误认为1美元,也还是太多啊。”

“他一定是疯了。”母亲不以为然地回答希尔顿。母亲的观念里还不太能接受小费这时髦玩意,很多年以后,她还是这样。

不过几个月的工夫,他们的旅馆就旺盛到需要请帮手的地步,他们的另一间商店也是生意兴隆。希尔顿家庭再度尝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滋味。当然,中间少不了许多的祷告与工作。

去不成达特茅斯,希尔顿只得就近上了设在沙卡洛的新墨西哥州矿冶学校。希尔顿的表哥和他一同住进了学生宿舍。由于离家不远,周末还可以回家帮忙工作。希尔顿并不十分喜欢采矿,可是,他已经20岁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学点东西,而不能像16岁那年,因此,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念书。

可是,冥冥中仿佛一切都有安排,或者正如母亲所说“他知道什么最适合你”,在这所学校,希尔顿学会了一种对自己一生事业影响甚大的知识,那就是高等数学。

这并不是说,经营旅馆必须懂得微积分或是代数、几何。但是,如果有哪位仁兄放言那只是些无用的装饰,希尔顿会毫不客气地反驳他。高等数学让希尔顿有锻炼大脑的机会,他无形中学会了一种化繁为简的本领,这在他日常的经营生涯中功不可没。

事后证明,无论何等千头万绪的事,希尔顿总能很快地从中理出头绪,或作出重大决定,因为希尔顿仅守一个数学原则,2乘2一定是4。

希尔顿读书不是很用功,年已20岁的希尔顿对跳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又学会了打网球、玩桥牌,那时候希尔顿和几个同学常泡在“大西洋酒吧间”玩桥牌,不能自拔。

不过,在几件找乐子的玩意中,希尔顿最热衷的还是跳舞。希尔顿找学校中的美丽女孩作舞伴,也邀母亲、费莉丝,甚至小妹露丝玛丽共舞,喜欢的程度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候,希尔顿最常跳的是华尔滋。

三人乐团

希尔顿对于20岁这个年纪真是满意极了,不过,他尚不能完全独立自主,那年暑假,父亲又为希尔顿安排了工作。原来,伊娃已经学成音乐回到家乡,正是一朵花的年龄,父亲打算请她与另外两个女同学组成“希尔顿三人乐团”,将东部文化带给新墨西哥州——无论她们是否能接受。

伊娃的那两个同学,一个是中音歌手,另一个弹钢琴,如此凑成三人,父亲要希尔顿担任经理之职。这是希尔顿第一次担任这一类职务,虽然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这工作都不怎么样。

“希尔顿三人乐团”在8月开始了旅行演唱的第一站,地点在希尔顿五金行,好奇的人们挤满了现场。第二站是沙卡洛,观众盛况依然不减。三位女孩也忙着上火车、下火车,并乐此不疲。而后,他们到达新墨西哥州南部的一个偏僻小镇——拉斯克鲁斯。希尔顿租下一个场地,花去15美元,于是,像以往一样,希尔顿站在门口收票,女孩子们则打扮停当准备出场。

可是,这一回,时间过了45分钟,只有6个人买票,共得4.5美元。三个女孩为他们免费唱了一首歌,由希尔顿把钱退还了事。

然后,希尔顿直奔电报局,给父亲打了一封这样的电报:“弄砸了,来接她们回去吧!”于是父亲命他们回到圣·安东尼奥。

接着,他又要他们到银城做最后一次努力。“无论如何,那边你们熟人多,他们会捧你们的场的。”

果然,当地好友帮他们卖了不少票,事前,他们还做了一次游行。前次在拉斯克鲁斯就是宣传做的不够,所以知名度不高,这回他们可不愿重蹈覆辙。这次演唱总共收入50美元,虽然仍旧是入不敷出,由于观众热情,女孩们的士气提高了些。希尔顿趁势追击,又领着她们到达白橡城附近的卡里佐佐,他们在此地名声不小,因为这是父亲定期买卖必经之地。这一场表演收进了5美元。

父亲认为他们大有可为,便命令他们继续进军阿尔布格。其实,若不是当地一位新闻记者为他们大做宣传,希尔顿知道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那位年轻记者名叫凯力,自告奋勇担当他们的宣传经理。如此,在阿城和圣菲两地,才有各收入75美元的好成绩。之后,希尔顿他们凯旋还乡,仅有的财产是一本厚厚的剪贴簿,上面贴的全是希尔顿演唱团的新闻记录。

此番经历以亏本24美元结束。不过他们已到各地游览过,见了不少人,女孩们也出尽了风头,是一个收获丰硕的暑假。希尔顿还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事,不过,至少,希尔顿已经知道了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那就是当经纪人。

21岁那年,父亲把圣·安东尼奥店面的经理之职交给希尔顿,又转让了部分股权给他。这时候,家境又逐渐好转,甚至旅馆都可以不必费心经营了,父亲又在打另一个牧场的主意。

由于希尔顿接下了圣·安东尼奥的产业,受教育一事便不再那么吸引他了。此后两年间,希尔顿学习处理各种各样的业务,比如学习如何衡量信用、如何还价,以及如何与各行业经验老到的顾客交易,如何在紧要场合保持心平气和。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训练,促成了希尔顿日后的成功。

最使母亲高兴的是两个女儿都有了好对象。费莉丝的男友是矿冶学院的学生,名叫小康尼布朗。他的父亲是矿冶工程师,很受人们敬重。伊娃不但和当地年轻人交往频繁,更和一位波士顿青年殷勤地通着情书,一写就是五六张信纸。

第二年,伊娃要结婚了,她决定嫁给那位波士顿青年,婚后她离开了家。希尔顿的妹夫给予他们家里各个人的印象都不同。父亲形容他是“金丝笼里的小鸟”,卡尔说他是“主日学老师”。希尔顿则认为他是纯粹的东部人,一派达特茅斯风范,就是希尔顿过去向往的那种绅士典型。他在马萨诸塞州经营纸业,聚财有道,使伊娃拥有数幢豪宅。伊娃从此丢开小提琴,专心抚养他们的四个孩子。

看着他们步上火车,单枪匹马地开创他们自己的天地,充满独立、冒险的精神,希尔顿不由得拿自己和他们相比较。

希尔顿今年23岁,已经工作了11年。到目前为止,希尔顿只在自己出生地的一间店铺里取得了合伙人的地位,那间店铺是希尔顿父亲的。什么时候希尔顿才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呢?

希尔顿去和母亲谈这个问题。她叫希尔顿去教堂。希尔顿去了教堂,又从教堂走到堂兄那儿去和他谈了谈,心里有了主意。

踏入政界

希尔顿和堂兄讨论的是政治。堂兄现在已经从希尔顿商店的柜台后面走出来,一跃当上了共和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任沙卡洛的荣誉部长之职,希尔顿也想尝试这条路。

当时共和党的前途看好。由于新墨西哥州已于1921年取得了州的地位,奥拉夫堂兄想辞掉部长的小官去竞选州长。当时,老罗斯福在退出政坛四年后再度出马,欲争夺白宫主人的地位,他向群众们宣称:“我的帽子已经在拳击场内了。”

希尔顿也一样,只不过比老罗斯福小一号。希尔顿告诉堂兄自己想角逐州议会议员。

他用两手支撑着头,沉思了数分钟后对希尔顿说:“我想你会搞得不错。”

希尔顿也是这么认为,因为他知道附近的每张面孔,每一个名字,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知道希尔顿。希尔顿那时正是染上了一般人所谓的“政治热”,而且温度还不低,希尔顿以为自己不仅可以在圣菲留名,而且可以把新墨西哥州经营得更好。

希尔顿的第一次选举带着浓厚的边陲色彩——粗犷而彪悍。选民们深信“适者生存”,所以期望他们投票的对象是和他们一样经得起考验的人。希尔顿的民主党对手就很有那种架势,所以连父亲也站在他那边。

投票结果希尔顿获得了1821张票,希尔顿的民主党对手只得1578张票。希尔顿虽侥幸获胜,堂兄奥拉夫却在这次选举中败下阵来,实在是非常遗憾,也许政治就是这么回事。大局已定,于是希尔顿准备走马上任,到本州首府圣菲去,在这段空档里,希尔顿要准备两件事:一是努力增加积蓄;再就是磨炼自己的口才。这都不是容易的事。

在增加收入方面希尔顿曾经投资开采金矿,不幸的是,那位自称知道金矿的勘探者太不信任别人,怎么也不肯把地点告诉希尔顿,结果他中途发生意外,那个秘密的金矿也随他一同埋葬,希尔顿一无所获。

那段时期,希尔顿脑子里除了圣菲不作他想,只觉得自己的政治成就没有在家中受到重视,非常窝囊。在圣菲,希尔顿非常忙碌,也许是初生之犊,希尔顿过分热心地参加了8个委员会,拟了19个法案,可是,通过的只有9个。

当一个年轻的政客发现自己被困在成规、程序、交换条件和公文旅行的陋习中时,希尔顿怀疑除了挫折与失望外,还能有什么可以和他满腹热诚与理想相提并论,现在,唯一能使自己提起兴致的便是亲自参与到民主政治的行动中。

在圣菲,希尔顿也学会了政治上所谓“兵不厌诈”的道理。那时候,参议员由议会推选,不由公众投票决定。议会中有部分人士拥护博尔法官。希尔顿也站在他这边,一来是基于信念;二来堂兄也支持他;但最主要的是希尔顿认为他有资格进入华盛顿的社交圈。

为了拉票,议员们彼此算计,结果有4位因贿选而入狱。博尔法官顺利当选了。从此博尔的事业一帆风顺,由参议员转而进入内阁,20世纪20年代早期,膺选为哈定总统的内政部长。不幸的是,他竟卷入一场政治受贿案,被判有罪,晚年一直在努力洗刷污名、挽救濒临破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