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救救我的皮肤
13544700000003

第3章 胎记的成因和治疗

专家讲解:

胎记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皮肤病理和生理的变化,以及血管和细胞之间的变化,还有神经的变化。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某一层的血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红色胎记的出现,如果是因为色素沉淀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黑色胎记。

在表皮层的最底层是基底层,含有一种黑素细胞,占整个基底层细胞的4%~10%,此细胞正常应该由真皮层逐渐沿着神经脊向外生长,如果生长通道堵死,它会沉积出现黑色素沉着,皮肤随之变黑。黑色素含量的高低,决定了我们皮肤的白与黑。

血管型胎记在医学上称为血管瘤或脉管畸形,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有些胎记会引起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变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胎记会让孩子在学校受到异样的眼光,受到别人的嘲笑而自卑,不自信。

怀孕期间能够预防胎记么?

怀孕期间在临床上还没有相应的监测方法,暂时没有好的办法去预防。有部分孕妇避免吃黑色的东西,是误区。黑色素是人体合成的,不是吃入的。

会癌变的胎记

黑痣癌变是有一些规律的,像我们黄种人,一般来讲,黑痣癌变相对比白种人概率低。癌变有几个特点:长在特殊部位的痣危险,恶变概率要大,比如脚底板上、长期走路摩擦容易癌变,可切除掉预防;长在裤腰带部位的痣危险,腰带摩擦容易导致癌变。

其他部位由于缺少刺激,恶化概率较少,但是面部的痣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发生恶变,比如冷冻或激光,如果做不干净的话,还不如不做。

祛痣要去正规医院,点痣采用化学性的腐蚀剂,如强酸强碱,第一容易落瘢痕、毁容,第二治疗不彻底,深处痣细胞肉眼是看不到的。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及痣的一半和另一半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不一样、直径大于铅笔等4种情况,一定尽早去医院及时治疗,手术切除。一旦变成恶性黑色素瘤,目前还没有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

温馨提示:

长在脚底、裤腰带等特殊部位的痣恶变率比较大,平常的痣要是治疗不当,也容易发生癌变。不对称的痣,或边界不规则、颜色不均匀,以及直径大于铅笔的痣较容易发生恶变,我们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和治疗。平常还是以预防为主。

胎记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老百姓将其分为红色胎记和黑色胎记。部分人刚出生就带着胎记,胎记会影响相应的功能,需要尽早治疗。比如海绵状血管瘤长在耳部,后期会影响耳朵功能发育。部分胎记逐步发展还会出现癌变的可能。

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痣、先天性色素痣、咖啡斑等;血管型则包括鲜红斑痣、草莓样血管瘤等。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个月后才逐渐发病。

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有些胎记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例如有些海绵样的血管瘤增生过快,会造成肢体残缺、功能障碍,甚至血管瘤扩张速度太快时,会形成组织坏死,过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功能低下、出血不止。有些长了毛的兽皮样黑痣,可能日后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癌变,癌细胞转移后导致死亡。

胎记主要分为九种,有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毛痣、皮脂腺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

1.鲜红斑痣: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疹,多出现在后颈部、两眼中间、前额及眼睑上。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多数会逐渐消失。

2.蒙古斑:这种胎记平坦、光滑,一出生时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它们多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这种胎记看上去像是一片瘀青,在黄色人种中很常见,通常在学龄前会逐渐消失。

3.草莓样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脸部、头皮、背部或胸部,多为红色或紫色。草莓样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形成,可能不突出于皮肤,也可能为稍稍高出皮肤的草莓状柔软肿块。虽然不会消失,但对健康没有影响。

4.海绵状血管瘤:它就像充满了血的浅蓝色海绵组织。通常出现在头部或颈部的皮下,如果长得比较深,上面覆盖的皮肤看起来无异样,并在青春期前会消失。

以上胎记一般不需要治疗。

5.咖啡斑:它的颜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这种胎记多为椭圆形,多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一般不会带来健康问题。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

6.先天性色素痣:约1%的新生儿会长这种痣。它的形状不规整,小的直径约为数毫米,大的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这类痣有可能发展为皮肤癌,如果面积较大就应该进行治疗。

有些胎记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例如有些海绵样的血管瘤增生过快,会造成肢体残缺,不只外观不好看,还造成功能障碍。甚至血管瘤扩张速度太快时,会形成组织坏死,过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功能低下,出血不止。有些长了毛的兽皮样黑痣,可能日后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癌变,癌细胞转移后导致死亡。

专家讲解:

对于胎记的治疗方法及恢复情况如何?目前对胎记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太田痣的治疗,通过三次治疗和辅助调理,可以基本治愈,不留瘢痕。

鲜红斑痣也是这样,一定要尽早治疗,最初发现就要及时就医,这种红色胎记百分之百是脉管畸形。上述治疗都不是靠药物来治疗,是靠机器治疗。此外,血管瘤发展更不可控制,部分人发展很快,早期很好治疗。

太田痣一般发生于单侧面部的上下眼睑、颧部、颞部,颜色可以是褐色、灰色、青色或者黑色。呈斑状、网状或者比较均匀。发现婴儿有脉管畸形引起的鲜红斑痣,建议应及早治疗。白癜风、脱色斑从几毫米到数厘米大小不等,在进展期,皮损可以逐渐扩大,并不断有新的脱色斑出现。白癜风的发病率很高,在中国每100个人中有1~2个人发病。

温馨提示:

太田痣又称上颌部褐青色痣、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是太田于1938年首次描述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损害,好发于有色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有两个峰段,其中1岁以内发病占61.35%。

病因

可能与遗传有关,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胚胎发育期间,黑色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时,由于某种原因未能通过表皮、真皮交界,停留在真皮内而形成的病变。而有的研究认为可能不是黑色素细胞的残留,而是一种与蓝痣类似的错构瘤或痣样损害。

临床表现

有报道2/3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眼部损害,而皮肤损害可在10多年后才出现,损害发生于一侧面部,特别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所支配的部位,故最常见于眶周、颞部、鼻部、前额和颧骨。数厘米大小的色素斑,可为灰蓝色、青灰色、灰褐色、黑色或紫色,斑片着色不均匀,呈斑点状或网状,界限不清楚。一般呈褐色斑状或呈网状,而蓝色较为弥漫。色斑颜色还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在斑中偶有结节表现。约2/3患者同侧巩膜有蓝染或褐色斑点,有时睑结膜、角膜也有色素斑,少数患者口腔和鼻黏膜也有类似损害。5%~10%病例为双侧性。少数患者可伴发伊藤痣、持久性蒙古斑或鲜红斑痣。太田痣极少恶变。

治疗

色淡而范围小者,可试用液氮冷冻、化学剥脱与皮肤磨削术等,部分病例可获较好效果。色深或范围较大者,对上述疗法疗效较差,可选用染料脉冲激光,如红宝石和Nd:YAG激光治疗,术后不留瘢痕,可达较好美容效果。

饮食保健

术后一周,禁烟酒,忌食腥辣食物,防止创面发炎。

多食水果、鸡蛋、肉汤等高营养的食物。

预防护理

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将鸡蛋打一小孔,装入木鳖子仁粉5克,蒸熟吃,每天1个。连服30~60个,可减轻症状。

温馨提示: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在出生时出现,好发于面、颈部,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黏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40%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鲜红斑痣是无数扩张后的微静脉所组成的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块,属于先天性后微静脉畸形。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

鲜红斑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占75%~80%,多以单侧并以右侧多见。鲜红斑痣同时涉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时有15%的机会可合并难治性青光眼。在鲜红斑痣患者中,1%~2%伴有同侧的软脑膜血管畸形,称为Sturge-Weber综合征。

由于病损部位深达真皮层,常规的治疗方法(如冷冻治疗,高频电、普通的CO2激光治疗,同位素治疗等)难以将之祛除,或容易遗留瘢痕。

脉冲染料激光所发射的专门用来治疗鲜红斑痣的绿色激光能极为顺利地穿透病损上的表皮进入到病损部位,病损区的血管内部的血红蛋白在强大的激光下完全凝固,这些凝固的血红蛋白将异常的血管封闭,结果鲜红斑痣内的病变血管消失,从而得到治愈。由于这种激光几乎不损伤皮肤,所以治疗后是不容易留下瘢痕的,可完全恢复皮肤本色。由于病损的血管在皮下呈立体分布,每次激光的治疗只能祛除部分的血管;另外治疗后少数血管会发生再通的现象,所以治疗常需要分多次进行。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需要两个月以上,虽然脉冲燃料激光可以治疗鲜红斑痣,但是其治疗效果依然不佳。大约只有30%的患者可以治愈,70%的患者仅仅是有效。

治疗后治疗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水肿,渗出结痂,少数人在一周内可能发生小水疱,只要配合医师的治疗,这些反应将在一周内消退(个别患者可能发生色素沉着,通常会在数月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鲜红斑痣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种,前面三种是鲜红斑痣最常见,也是危害率最高的,所有的鲜红斑痣患者及其家长都要引起重视。

危害一:面积的扩大。

危害二:出血。

危害三:Sturge-Weber综合征。

危害四:骨肥大综合征。

主要特点

第一,鲜红斑痣起初是大小不一的淡红、暗红或紫红的斑点,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表面光滑,按压会褪色,随年龄的增长会不断扩大,65%的患者都会扩张,40岁前可增厚或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出血。鲜红斑痣是无数扩张毛细血管组成的较为扁平的斑块,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将终生不消。

第二,鲜红斑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面部居多,它还同时累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15%会造成青光眼,1%~2%的患者伴有同侧的软脑膜血管畸形,称为Sturge-Weber综合征。

第三,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皮损现象,现在患者较多,鲜红斑痣随患者的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

第四,鲜红斑痣又称为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常在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常见于颈部、头部、面部等部位,多为单侧性,极少为双侧性,有时还累及黏膜。

鲜红斑痣常伴综合征有下列七种:

1.以颅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伴大脑的钙化为特征的鲜红斑痣。往往以三叉神经第一支供应的皮肤原发生毛细血管畸形。同侧脑膜毛细血管畸形伴钙化和皮质萎缩。

2.具有三大特征的鲜红斑痣:痣状毛细血管扩张畸形;静脉曲张;软组织和骨组织增生。

3.一种鲜红斑痣遗传疾病,为常染色体优势的病损,它由视网膜血管畸形和良性成血管性血管扩张畸形构成。另外,可伴随有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样瘤、胰和肾脏囊肿。

4.使精神和行为退化的鲜红斑痣,拇指和眶距增宽,生长障碍,小头畸形,视觉异常。

5.腹壁闭合不全,脐疝和直肠分离,大内脏,巨人征,超龄骨,小头,不对称,性腺缺失,肌肥大,膈异常。

6.一种罕见的鲜红斑痣,患者有单发的皮肤和脑脊膜血管畸形。

7.一种良性毛细血管扩张常见于脸部、胸部、关节和甲床。

不适合治疗人员

1.孕妇。

2.光敏性皮肤及近期使用过光敏性药物者。

3.近期接受过或有可能接受阳光暴晒的人群。

4.癫痫、糖尿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5.瘢痕体质和需治疗部位有皮肤感染的患者。

6.怀疑有皮肤癌的患者。

7.存有不现实期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