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音乐的历史
13543500000024

第24章 巴赫(2)

在这样的安排下,巴赫决定留下。但是事情远非这样简单,人们对 巴赫提出许多要求,他不仅要演奏各种优美的形式多样的管风琴乐曲, 还要承担学校的教学训练任务,更过分的是,连清理教堂、照看锅炉的 活都落在了巴赫身上。巴赫终于发现,四处奔波并没有改变他做管风琴 教师的命运。巴赫并不埋怨安斯塔特人对他做的这些,他只是在思考继 续待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管风琴师德特利赫·波克斯特霍德准备举行 音乐晚会的消息,传到了巴赫这里,这位老人使律历克成为北欧的音乐 发源地,却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巴赫出于对音乐的热爱,立即动 身,又一次徒步行走两百多英里,准备用一个月的假期向这位音乐名家好好请教。

不幸的是,返回安斯塔特的巴 赫发现自己马上就要失去这份管风 琴师的工作。而他唯一的希望是与 前任乐师的女儿结婚以求留下。这 整 整比 他大 十 岁的 女子 向 他求 婚 时,巴赫却毅然拒绝了,他没有选 择委曲求全。巴赫放弃工作,坚定 地与命运抗争的原因,在于他心爱 的 人 - 他 的堂 妹, 年 轻的 玛丽 亚·芭芭拉。玛丽亚的父亲是哥勒 亨的一位管风琴师 , 名 叫 约 翰 · 迈 克·巴赫,离伊尔尼诺不远。老人 去世后,在安斯塔特的亲戚们接济 了剩余的家人。年轻的巴赫和玛丽亚在此坠入爱河,相知相恋,并订了婚,这段时光是多么的幸福、 美好。

上帝似乎还要考验这对恋人。默默无名、孤芳自赏的巴赫犯下了大 错,他离开了四个月,却仅获准了三十天的假期,更要命的是,他对雇 主们居然连一声招呼都没打。无怪乎安斯塔特的长老们要暴怒。他们深 感自尊受到了伤害,强烈的报复心使他们试图阻挠巴赫的婚姻,并且要 严厉地处罚他,让他明白离开音乐便衣食无着的音乐家应该以怎样的态 度对待自己的衣食父母。1706年1月,声讨塞巴斯蒂安·巴赫"罪行" 的宗教会议召开了。巴赫面临的是冗长甚至是莫须有的指控,包括:超 期离职、不积极训练唱诗班、陶醉于他那糟糕的合唱前奏、胡乱地向管 风琴赞美诗中添加不得体的变奏等。

时至今日,你仍然可以找到当年宗教法庭对巴赫的指控和他的回 答。如果你看到了具体内容,一定会十分气愤,这些无知、狂妄的长老的狠毒,让人不禁心寒。如果你对艺术家与公众间斗争史感兴趣倒可 以看一看。前面的指责也就罢了,他们竟使出更毒辣的一招,他们怒 气冲冲地质问巴赫,为什么唱诗班混进了一位陌生的少女?这些恶毒 的地方恶霸显然是知道这个女人是谁的,他们试图以此事令巴赫罪加 一等。因为根据《圣经》,唱诗班只能由男子参加,因而一直为男 性 独 霸 。 但 这 个 混 进 唱 诗班的女子恰恰是玛丽亚 - 巴赫的未婚 妻子。

责难层出不穷,巴赫只能选择逃走。1706年12月,穆尔高森市圣布 拉西乌斯教堂的管风琴师约翰·乔治·埃尔遭遇意外,巴赫觉得不妨去 碰碰运气。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个地方更懂得何为尊重,而且巴赫 在此地颇有名气,人们认为他是管风琴和拨弦古钢琴高手,以及一名别 具风格的作曲家。于是,巴赫决定在穆尔高森露一手, 举行一场免费音乐会并取得 了成功。接下来巴赫终于在 这里立足,成为圣布拉西乌 斯的管风琴师。这里的待遇 显然十分优厚,除了每年得 到八十五金币之外,还有木 材、十二蒲式耳的粮食和三 磅鱼,甚至还报销了他从安 斯塔特到穆尔高森的旅费。 巴赫已经习惯贫苦的日子了,如何庆祝获得新 工作这个莫大的惊喜呢? 年轻的巴赫兴致昂扬,决 定就势结婚。1707年10月17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玛丽亚·芭芭拉·巴赫在安斯塔特附近的老多恩海姆教堂 结为夫妻,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我们终于可以称约翰·塞巴斯蒂 安·巴赫为"乐师"了,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学徒,而可以独立开始自 己的音乐事业了。根据老行规,乐师必须有自己的家庭,现在巴赫不 但结了婚,而且很幸福,他已经为迎接新的人生做好了准备。

这一切难道还不能令这对新婚夫妇满足吗?家庭幸福和睦、收入优 厚、名声日增,夫复何求?然而世事难料,穆尔高森随后的一场神学纷 争,波及了人生得意的巴赫。首先我必须指出:不管你生活在什么社 会,信仰的教义总是周期性地面临种种争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加 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的新教徒泾渭分明,虽然陈词滥调的争论毫无意 义,但总要周期上演,虽然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但许多人因此 心力交瘁。

当时"正统路德派"和"虔信派"最是争得不可开交。所谓正统派 是路德教派的死忠,他们认为1563年接受海德堡宗教问答小册子之后, 终结了一切的信仰问题,这一点也许没什么争议。但虔信派不这么认 为,这些草根阶层的观点是,宗教应该不断地补充发展,最初苟延残喘 的庸碌之辈成为了基督信徒,而他们自认为是这批人的后代。他们似乎 认为一切都有罪:奢华的生活、眼花缭乱的戏剧舞蹈,以及其他任何形 式的娱乐。因为这些庸俗不堪的俗物根本与庄严的灵魂永生和圣洁的事 业格格不入。热爱音乐只是从异教徒那里延续下来,而普通的民众甚至 厌恶音乐。但是虔信派的敌对阵营-正统派却强力支持音乐。他们不 但支持演唱赞美诗(显然不仅限于大卫王的《诗篇》),而且还支持管 风琴表演,而讽刺的是,这些系出名门的绅士总与他们奢华、高傲的夫 人们彼此为邀请到世界上的最有名的管风琴家而竞争。但令人惊奇的 是,一位乐师不会以花样百出、炮制各种奇怪声音和混乱的装饰音来邀 宠,因为这种做法不能使人接近上帝、与上帝沟通,而诱惑人们热衷世 俗享乐,这是基督徒不应为之的罪行。

巴赫在这种争斗中持什么态度呢?他是个音乐家而不是个神学家,他认为口舌争辩纯粹浪费时间,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兴趣。这次他 的选择是再度离开,另寻职位。当然我们要注意,此时巴赫已经很有 名气了,魏玛十分赏识他,尽管他总被看成是外国来的不速之客。不 久之后巴赫就来到了其祖父曾经落脚的魏玛,并被委以重任。除了担 任宫廷管风琴师,还兼任宫廷独奏乐师与乐队首席的位置。得到了这 样的保证,巴赫在1708年6月25日致信穆尔高森,向那些"最高贵的 庇护者"请辞。这些所谓"高贵、高尚、博闻、令人敬佩的绅士"们 十分可笑地要求这个"最卑微的仆人"只有在完成布拉斯乌教堂管风 琴的修理工作之后才能离开。巴赫欣然应允,双方"十分友好"地各 走各路了。

巴赫习惯在每一首自己创作的乐谱前面加上"J·J",意思是"上 帝帮助我",这可谓是巴赫的虔诚祷告与人生观的结晶。在上帝面前, 他也显得如此卑微,而无所不能的上帝希望与人类用音乐交流时,其无 法言语的爱和仁慈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巴赫优雅、庄严的演奏, 音乐不再是枯燥的语言,而是上帝流入每一个孩子心里的深沉的爱,每 一个人似乎都听见了上帝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毋庸置疑,约翰·塞巴 斯蒂安·巴赫通过自己的演奏,使这种无声的言语变成了拨动每个人心 弦的动人音乐。

三、探索时期

很多时候,人们会在无意识中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人,这就难免会 产生对这个人比较片面的印象。同样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也不 例外。巴赫那头蓬松的假发下,总是一张板着的脸,神情也非常严肃, 这使他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一些。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巴赫好像从没 有展现过自己洋溢着青春的模样。要知道,那些复杂的四部和声整天在 他的脑袋里打转,他从来没时间去考虑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不过,正是他的不拘小节让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钦佩。这一情况倒是和其他地 方的音乐老师很相似。

其实,简单纯粹的性格一直伴随着巴赫直到他的生命尽头。巴赫刚 结婚时,家庭境况也算得上小康水平。随后,不断出生的孩子,让他们 的富裕生活一去不返。七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使巴赫的生活陷入了经济 紧张的窘迫之中。当时,他的收入勉强达到现在贫困标准的六成。按理 说,这样沉重的经济负担能让人窒息,使人完全垮掉。但是,巴赫不是 这样。也许是他简单直接的性格,也许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自尊,让他 似乎没有感到因生活贫困所带来的压力。

和他那些平庸无能、徒有其表的同行不同。即便他无法出席在维也 纳和在凡尔赛宫举行的音乐会,或是不曾在奥地利和法国皇室面前表 演,巴赫也会泰然处之,不会有丝毫的遗憾。我们知道,"技艺高手" 的荣誉并没有让他停止对音乐的追求。相反,巴赫执着地追求着更高的 目标。

整整九年时间,巴赫都在魏玛的职位上工作。在此期间,巴赫不仅提高了管风琴演奏水平,而且开始了对许多音乐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这 让他觉得受益良多。他的收入不多,但维持基本的生活还是没有问题 的,最主要的是能将钱及时领到手,这比当时的其他音乐家已经好过不 知多少倍了。他的工资是逐渐增长的,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维持 基本的温饱问题;二是他可以保证新降生的孩子都能够得到上学的机会 和基督教的关爱。其实,他根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斤斤计较薪水的问题 上,所以薪水只要能够维持他的温饱就可以了,至于是多是少一点都不 重要。但这也给他的七个小巴赫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没有足够 的衣服穿。或许这对他们有好处,可以让他们懂得挣钱是多么的不容 易,从而使他们掌握正确的金钱观念。

巴赫时常要去其他城市演奏,以演奏拨弦古钢琴或管风琴为主,按 照当时德国的经济状况,他只能徒步或搭便车前往。巴赫生活在17世纪 战后的德国,一个遭受三十年战争一直没有完全恢复的国度,一个尚未 摆脱贫穷的国度。那场可怕的宗教战争使得三分之二的德国人命丧黄 泉,大片领土被瑞典、巴伐利亚、法国等国家占领。尽管大片的废墟仍 然存在,但有些地方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与帕罗蒂纳德的惨状相比, 图林根简直要谢天谢地了。帕罗蒂纳德在短短的二十年间遭到了三十二 次侵略,大屠杀的幸存者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马上又得面对战争和瘟 疫所带来的危害了。我们在巴赫家族的家谱上可以看到,某个人正是死 于某种瘟疫或疾病。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洲的发现使得德国南部的繁荣景象受到了影 响。在中世纪后期,德国南部因为处于海陆交通要道而成为德国大陆最 富庶的地区之一。罗马帝国的衰落,成全了一大批人的发财梦。他们一 下子变成了百万富翁,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还创办了富格尔银行和阿奇 斯托银矿。人们发现了新的贸易通道,从而使地中海失去了以往交通枢 纽的地位。此后,通过好望角就能到达印度,到美洲的捷径也被发现 了。我们从历史书上可以知道,妄自尊大的西班牙拒绝接受政治经济最 基本的原则,使得它日渐衰微下去,很多国家通过把印度和美洲的货物运到欧洲贩卖而逐渐富裕起来。比萨、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已经 日薄西山,只有一些象征性的毫无生气的博物馆还在死撑门面。这些地 方或许是流浪汉的天堂。阿尔卑斯山陡峭的小路,已经失去运有大量丝 绸和香料的骡马商队的身影。奥格斯堡、茵斯布鲁克和纽伦堡也只能坐 吃山空了。这些事实都证明了传统商业形式已经成为昨日远去的背影。 德国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随后三十年,战争爆发了,往日繁荣的景 象变成了美丽的梦境,德国就这样衰落了。

此时,真正主宰德国的是农民和小乡绅,以往威风凛凛的君主已经 失去了权威,只剩下虚荣的称号聊以自慰,他们的风度沦落到了拜罗伊 特伯爵的水准。据说拜罗伊特伯爵在一次吃饭时看上了一个盘子,为了 顺利将盘子带走,他就往盘子里吐了一口唾沫。

世界格局也出现了变化,很多人想通过开辟殖民地大捞一笔,但他 们缺乏冒险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的英国和荷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德国殖民者的足迹也曾到过非洲西海岸 和委内瑞拉,但由于耐心不足、资金匮乏等原因,他们最终一无所获。 两百年来,节俭一直被德国人民信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他们认为只有 靠不断地劳作,生命才能得到延续。这种社会和经济模式,颇似美国最 初的新英格兰模式。但德国此时并非无所作为,尽管物质匮乏、百姓生 活困苦,但德国还是在莱布尼兹出生到歌德去世的这段历史进程中,为 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政治方面,那个时代的人是十分不幸的。但是,那些与巴赫同时 代的人,或许不会赞同这个观点,他们会这样反驳:"我们为这个世界 创造了很多东西,我们曾与奥丁神进行过殊死搏斗,也曾用生命赞颂比 瓦尔特举止粗暴的主人,以及他在西奈山更高贵的对手,我们是英勇无 畏的。"理查德·瓦格纳的魅力早已深入人心,他那悠扬的旋律和多变的节 奏能把人们带入美妙的梦境,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巴赫的风格则是 另一种类型,他的音乐里没有战争的气息,却能让人从容面对"甜蜜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