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气心理学
13543200000002

第2章 人气养成从心开始

【心 理 篇】

别让抵触情绪害了你

你会无端讨厌一个人吗?不管他干什么、说什么,你都觉得“无聊透顶”、“矫揉造作”、“神经兮兮”。你不想和他有任何往来,甚至只要听到有关他的事,就会露出嫌恶或不屑的表情。有时,你自己也很困惑,对方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为什么会这么讨厌他呢?

很多时候,我们排斥一个人、一件事,连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这种没来由的抵触情绪将阻碍我们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这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年轻人必须克服的心理难关。

当抵触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被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对方自然也能感觉到。毫无疑问,这将使两人的关系恶化,因为面对袭来的恶意,一般人都会以恶相迎。两恶相撞,自然谁都不痛快。

其实,讨厌一个人是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当我们讨厌别人时,承受这种精神压力的还不是自己吗?何况,如果讨厌的那个人是客户或上司,就算有千万个不愿意,不也还得硬着头皮笑脸相迎吗?

诚然,谁都有喜欢谁和不喜欢谁的权利,关键是怎么做对自己更有利。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无法保证和那个“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的人老死不相往来,那就试着消除抵触情绪。

首先,强迫自己萌生积极的情感,抛弃“难以接受”的偏见。

当我们对某个人、某件事产生偏见或者抵触时,如果不能获得一些积极的暗示和鼓励,是很难扭转已有的认识的。所以,跟自己做一个约定,即“在发现对方一个缺点时,也要找到对方的一个优点”。

如果始终觉得“难以接受”、“难以理解”,不妨听听对对方有好感的人是怎么评价的。总之,看到对方的优点,有助于萌生积极情绪,更好地接受对方。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不吃生鱼片,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无法说服他哪怕只尝一片。他的理由是:“就是觉得难以接受。”有一回,我偷偷把生鱼片卷进紫菜卷,他毫不知情,还夸我做的东西好吃。然后,我向他坦白了这个“小阴谋”,并笑道:“其实没那么难以接受吧?”

从那之后,那位朋友开始试着品尝一直以来无故排斥的食物。

和人相处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始终抱着“难以接受”的心态,是无法真正接受一个人的。

其次,增加接触的机会,扭转片面的印象。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公司,我们容易对跟自己坐得比较近的人、话说比较多的人产生好感。

即使第一印象不是特别好,但通过反复接触之后,我们会渐渐形成对一个人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从而减弱最初产生的片面的厌恶感。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纯粹接触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最后,控制情绪,换位思考。不懂得操控情绪,就会被情绪所操控。因此,把“冷静”作为人生必修课,做自己的情绪管理专家,学会包容、理解和关爱。只有这样,当遇到矛盾时,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上大学的时候,住在隔壁的人经常很晚才回家,有时洗衣机的声音吵得我无法休息。我很恼火,也找他谈过,但没有效果,后来静下心来想:“其实他上夜班很辛苦,或许白天我洗衣服的时候,也吵到他休息了吧?”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晾衣服,看到他皱着眉走出来,于是笑着说:“真是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了吧?我以后会注意的,尽量下午再洗。”那以后,只要过了晚上11 点,我就很少听到洗衣机的噪声。

建立关系、凝聚人气的过程,就是与人接触、相处、磨合的过程。只有消除偏见、主动靠近,才能以更开放的心去容纳别人,对方也才会投桃报李。而“走到哪里都受欢迎”的高人气,就是从“不讨厌对方”和“不被对方讨厌”开始的。

新人必备的生存指南

新到一个环境,很多人都会感到格格不入,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怕自己做不好,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其实,越是惴惴不安,就越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自信和真诚是每个人职场人的“入门课”之一。

诚然,我们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难缠的人、难搞的事,有时甚至还得替人背黑锅,但生气、抱怨、郁闷、纠结都于事无补。想在职场立住脚,就不得不学一点“生存术”。

第一,主动和同事搭讪,试着去了解别人,也让别人有机会来了解你。机械的、孤立的工作状态非但不能帮助一个人发挥其最大潜能,而且会剥夺其获得信息、资源与机会的权利。但是,不要急着融入到哪个圈子里去,等到了合适的机遇,属于你的那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

第二,无论在哪里、做什么,资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要费尽心机去和那些“老家伙”较劲儿,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聪明的做法是和他们多多交流,哪怕只是话话家常,你也能受到很多启发,这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第三,当别人对你呼来喝去时,不要生气,把这当作修炼和学习的过程。脚踏实地,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你会受益良多。但是,不要把自己真的当成打杂的,切勿抢着包揽大小杂务,那样会让人觉得你闲得发慌。

第四,淡然面对“不善者”,但要保持警惕。有人针对你?跟你说话带着火药味?就算你主动搭讪也难以抚平对方的不满?那你应该开心,因为这说明你有资本。试想,谁会费心去为难一个对他自己而言没有任何威胁的人呢?但你要留个心眼儿,小心吃闷亏。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遭遇令人烦恼的事情,也不能心生畏惧,不能轻易逃避。忧心也是好事。担心、忧虑不也是刺激我们创新思考的转机吗?”

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适当地进行情绪纾解后,应尽快寻求解决之道,从而让内心回归平静。这既是职场生存之道,也是获得他人信任、尊重,以及成功的必经之路。

超前焦虑症候群

“我和他合不合得来?”

“这个工作适不适合我?”

“那样做行不行得通?”

……

大多数不成功的人都有超前焦虑的通病,即在结果出来之前就不断地怀疑和动摇。更甚者,还没有行动就用“肯定不行”的句式,对尚未开始的尝试进行了否定。

事实上,“适不适合”、“好不好”、“对不对”这种问题,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周围的人决定的。当我们进入一家新公司、从事一份新工作时,如果始终抱着“我合适吗”的心态,那么潜能就无法得到最好的发挥,被淘汰的几率也就会大大增加,甚至很可能最终会成为那个“不合适”的人。

像“去哪家公司工作好?”“我能够适应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吗?”这种问题,不是轻易就能找到答案的。即使是阅人无数的人事部主管,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就确定应聘者是否能胜任新工作,这就是“试用期”存在的最大意义。

换言之,我们每一刻能够看透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保持自信,做好眼前的一切,才是使自己成为“最合适”的关键。

光通信株式会社会长重田康光曾说:“总有人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于是不停地进行探索,不是换工作就是跳槽,但到最后还是觉得不满意。我想告诉这些人:正因你思忖不辍,才一直找不到答案。”

光通信株式会社广泛录用新人,也不会用诸多琐碎的问题来为难应聘者;一年后还能留在公司的人,才会被认为是个“合格”的员工。

大多数成功者都有着灵动而简洁的思维,而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多半都是因为想得太多。

“超前焦虑”人群的典型句式还有:

“被拒绝了怎么办?”

“就算我道歉,他不接受怎么办?”

“他会不会以后都不相信我了?”

“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解释有用吗?”

……

烦恼都是自找的。如果你纠结于问题本身,而不寻求解决方法,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就拿搭讪来说吧,看到名人,很多人都想上去搭个话、握个手,最好能交换一下名片,但又担心被拒绝了会很难堪。其实可以换个思路:不顾一切去搭讪,万一没被拒绝,岂不是赚大了?

在人际交往中,想要认识什么人,就放心大胆地去认识,别瞻前顾后的。如果对方没有接受你,那就思考一下被拒绝的原因,等待下一次时机。一味纠结于“被拒绝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没勇气。

总之,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立足当下,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

让你人气暴增的礼物

无论是商务活动还是探亲访友,送礼都是人们表达友好、传递关爱的常用方式,小到手绢、钥匙链、点心,大到柜子、化妆台,礼物的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收到礼物时,人们一般会说“谢谢”,但这句“谢谢”中有几分真心,要看我们送出的礼物有几分诚意。

送礼的根本目的是沟通感情和保持联络,而不是为了自我炫耀或贿赂对方,所以,送礼最看重的是“诚意”。可以说,诚意是礼物唯一的“有效成分”,没有诚意的礼物,下场只有一个,即被当作垃圾处理。

怎样才能让“有效成分”持续发挥作用?排场大?价格高?礼节重?这些固然可以反映出送礼者的心意,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礼物是否含有“有效成分”,最关键的考察因素在于是否投其所好。例如,我对汽车完全不感兴趣,即使有人送我一辆奔驰,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幸福。而对一个十分渴望拥有一辆汽车的小伙子来说,就算得到的只是一辆二手车,他也会感动得要命。所以,送礼时一定要送到对方心坎儿里。

正因为如此,挑选礼物这件事是绝对马虎不得的。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用礼物打动对方的心,让对方真心实意地跟自己道谢,而不只是礼节性地致谢。

怎样才能知道对方究竟中意什么呢?那就需要我们平时留心了。如果无意中听到对方喜欢某样东西,就可以事先准备,在合适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惊喜。如果实在没有把握,也可以询问对方每个月的零用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平时喜欢做什么。例如,对方经常逛花草市场,就可以送一盆亲手栽种的盆栽;对方喜欢开车兜风,就可以送一张车载CD ;对方家里有宠物,就可以送一些宠物玩具,等等。有人习惯性地以自己的喜好为参照,这样做往往事倍功半,白白浪费了礼物。

概括来说,礼物的选择要富有创造性,要“个人化”,能让收礼者感觉到你倾注的诚意,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自己和对方造成负担。

如果选择价格过于昂贵的礼物,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经济压力,也会给对方造成心理负担。送礼的初衷是表达善意、尊重和祝福,尽自己所能就好,诚意无价,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另外,送什么礼物,还需要考虑送礼的时机。生日、乔迁、过节、结婚等,都可以送上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例如,同事乔迁新居,可以送一盆盆栽或装饰画;朋友结婚时,可以送一对祝福新人天长地久的水晶娃娃。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制作纪念表,把亲人、朋友、同事等人的信息填到相应的日期下,并注明事件、对方的喜好或需求、曾送过的礼物、注意事项等。制作纪念表并不难,带日期的笔记本、年历或电子表格都可以。

不过,送礼也有不少忌讳,有些与收礼者本人有关,有些与文化习俗有关,在挑选礼物时需要注意,以免弄巧成拙。

例如,在祝贺乔迁之时,千万不要送打火机或烟灰缸,这会使人联想到火,日本的房子大部分是木质结构,对火很忌讳,而且也要尽量避免红色。

又如,探望病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买花,但像菊花、仙客来、山茶花、莲花等,因为含有一些负面的意思,并不适合慰问病人。

而像盆栽这样带有根的植物,在传统观念中含有“着根”之意,即“卧床不起”,也不适合慰问病人。

至于送礼时在数量上应避免“4”和“9”的问题,我想就不需要说了。总之,送礼是一门学问,一个懂得建立关系网的人,一定也是个送礼高手。相信我,在适当的时候送上一份适当的礼物,将使你人气骤增。

送礼送到心坎儿里

有些人给社会大众留下的印象是相对负面的,比如有服刑经历,或曾陷入巨大的纠纷。对于这些人,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我们极易受到大众舆论的影响而人云亦云,但仔细想想,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人,必然都有特别之处,例如田中角荣、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会长系山英太郎,以及光通信株式会社会长重田康光等。他们都曾频繁地遭到媒体抨击,但换个思路,能被抨击本身就能说明这些人与众不同。

被称为“日本巴菲特”的系山英太郎26 岁时出任首相秘书,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但每逢选举就会被贴上“暗箱操作”

的标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被当作“坏人”而遭指责。但如果你和系山英太郎接触过,就能感受到他身上永不言败的挑战精神,以及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睿智。他能在日本政商界呼风唤雨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1996 年,他退出了日本政界,之后设立了塞席尔经济合作援助基金、斯里兰卡福祉合作援助基金、柬埔寨医院设立基金等,积极贡献国际。

对于这样一个人,抛开大众舆论,你会怎么评价?

一个人值不值得相交,不是由过去的社会评价决定的。太拘泥于一个人的过往,会使我们看不到对方的内在特质,从而失去某些重要的机会。何况,社会评价高的人未必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评价低的人也未必就是危害社会的人,有时只是立场问题。这就是现实。因此,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做舆论的“奴隶”,才能更好地看人、交人、用人。

事实上,被当作“另类”来对待的人,往往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这就像天才常常被当作疯子一样。在没有电话的时候,贝尔的设想被人们当作痴人说梦,但他却成功地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方式——你说他是天才还是疯子呢?

没有人完美无缺,也没有人一无是处。不管是受人追捧还是遭人批判,都必然有其值得骄傲的地方。对于那些处于舆论中心的人,与其随波逐流、大肆抨击,不如把他们的长处学到手。

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人相处时也不必求全责备。谁都不是全能的,所以才需要相互支持和帮助。何况,每个人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以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的短处,除了助长虚荣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曾有媒体批评说活力门①的前社长堀江贵文不懂礼仪,因为他不管什么场合都穿着T 恤。堀江反问道:“你做一件符合‘堀江形象’① Livedoor,曾是日本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经过多次重组,2013 年4 月起,该网站的业务归属到LINE 公司。创始人是堀江贵文。的事给我看看!”在职业棒球比赛中,有人会怒斥投手“太烂”,而投手则会反击:“有本事你来投!”

系山英太郎曾说:“拓展人际关系,就要成为一个爱人、也被人爱的人。”

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给予别人尊重。无论是被舆论所“绑架”的人,还是自以为是的人,都不可能成为真正受欢迎的人。

不标价不等于免费

你是否总是拜托同事“帮我出出主意吧”、“教我一下”、“给我介绍几个人呗”之类的事?同事是否嘴上说“嗯”、“好”、“没问题”,但却很少付诸行动,或基本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原因很简单——为什么要给你提供免费服务?

如果有人来问我:“内田先生,有没有好女孩,给我介绍一个吧?”我一定不会满足他,因为真的遇到好女孩,我何不自己和她交往呢?智慧、机遇、人缘、关怀等都是无比珍贵的,这是常识,但很多人却把“无价”等同于“免费”,总幻想着张张嘴天上就能掉馅饼。

可是,同事、朋友之间,难道不该互相帮忙吗?这当然没错,但重点不是“帮忙”,而是“互相”,也就是说,帮忙不是无偿的。

你对别人好,不也是希望别人能对你好吗?要是有个人动不动就找你出主意、借东西、蹭吃蹭喝,却从不知回报,你会一直帮助他吗?

所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要天真地以为帮你的人对你没有企图。

总之一句话: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懂得“知恩”;也不要让别人把你的好视为理所当然,付出必须“图报”。

有人说:“每次得到帮忙,我都说谢谢了呀!何况,既然是无价之物,报酬要怎么算?”

有句古话叫“投桃报李”,既然得到的是无价之物,自然就要用无价之物去回馈。例如,别人给你出了一个非常棒的创意,那是无价的,你最好也能替对方提供一个创意。如果你无法用相同的方式回报对方,那就把感谢的心意转换成实际的东西,不一定要很贵,但一定要用心。

相比之下,用实物回报他人是比较直接和便捷的方式,也更加普遍。

无价不等于免费。创意、建议、善心等都是无形的,无法明码标价,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怀着“我从他那儿获得的是无价之宝”的意识,并将感谢之情具象化。只有这样,当我们再次遇到难题时,别人才会乐意帮助我们。

总是把“教教我吧”、“介绍介绍吧”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的人,请扪心自问,你之所以和别人只有“一锤子关系”,是不是因为太理所当然地接受帮助?要记住,真诚的感谢之词和适当的回礼是巩固关系网不可缺少的“材料”。

不要总幻想“免费的午餐”

饭桌、球场、酒会等场合是搭讪的密集地,不管认不认识,大家都会打个招呼、聊上几句。很多人往往借着兴致,面对别人的请求,一不小心就点了头,等到冷静下来后却发现自己根本就做不到。

但是,后悔、道歉都于事无补,也许对方表面上会笑着说“没关系”,而心里却已经设了防:这个人不靠谱。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讲义气,心肠又软,每当下属提出请求时,不管能不能做到,他都先应承下来。结果,虽然他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超高的人气,但由于答应的事很少能办到,时间一长,在朋友和下属面前就渐渐失去了信誉,愿意和他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少。

所以,面对别人的请求,要时刻保持警醒,尤其是在热闹的社交场合,有些狡猾的人甚至会故意设好圈套等你跳。一旦中套,就算有十万个不愿意,你也不得不去做。

一个真正的社交高手,知道什么时候说“OK”,什么时候说“NO”。为了尽快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随口答应,只会让事情变得棘手。那些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的人,会认真去思考该怎么做、自己是否能办好,如果发现有困难就会选择拒绝。与漫不经心的“没问题”相比,谨慎而友好的拒绝更容易赢得对方的信任。所以,不要把“包在我身上”、“绝对没问题”这种话变成口头禅,因为不管什么承诺,都禁不起玩笑。

言出必行,但不轻易许诺,这是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信赖与人气的铁则。不要习惯性地把承诺挂在嘴边,那样只会让你的承诺和你的人品一样,变得一文不值。

职场如此,日常生活也如此。如果你没有想好,就不要向妻子发出邀请,“我发现了一家很好吃的饭馆,下次一起去吧?”“一起去看电影吧?”“带你去旅行。”……这些美妙的承诺如果总是无法兑现,空头支票就会越积越多,那么夫妻关系也就岌岌可危了。

另外,如果对自己即将承诺的事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确定“要这么做”,那就不妨附加一个期限。这样既可以让对方安心,也可以督促自己去实践。

例如,你可以告诉妻子:“一个月内一定带你去!如果去不成,罚我打扫卫生一个礼拜。”

同时,在附加期限的时候,可以让对方在期限快到之前提醒一下自己,这样就使双方共同承担起了“失信”的风险。

但是,在职场和商场中,承诺需要更加谨慎。我的建议是,即使充分考虑了可能性,自信能够兑现承诺,也不必把话说死。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是无法掌控的,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能降低失信于人的风险。

像“一定”、“保证”、“绝对”等词要慎用,可以换成“尽量”、“尽力”等。有时还可适当地表达一下难处,例如“我觉得比较困难啊,不过我会全力以赴的”,这样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万一遇到不可抗因素,导致你无法兑现承诺,必须及时而诚恳地道歉,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对方的原谅。

总之,信任就像玻璃,非常脆弱,一旦出现裂痕,将很难恢复。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的信誉,以信取胜,才能走到哪里都有朋友。

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

要想获得高人气,闷声不响肯定不行,大肆喧哗也不行。我们必须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先是眼睛看、耳朵听、大脑想,然后运用巧妙的语言来引起别人的关注。看过、听过、想过之后,我们才能对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沟通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相当高。

说到语言表达能力,最先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是艺人明石家秋刀鱼。他曾经主持一档人气很高的老牌综艺节目《恋爱之无事生非》,简单说来,就是让参与节目的女孩子们针对某个话题发表意见。明石家扮演的就是那个“无事生非”的人。他不断反驳参与者们的意见,而且从来不会花费太多口舌,常常一两句话就说到点子上,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一个善于沟通、精于捕捉的主持人、嘉宾、评论员,往往能够抓住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细节,并给予妙趣横生的回应,从而调动现场气氛。现实生活中的明石家交际广泛,和各种类型的人都很聊得来,高超的沟通技巧令人佩服。

一两句话就直抵别人内心深处,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明石家的回答是:“如果你能清楚地知道对方是开心还是难过,你就能知道怎么去回应他。即使在节目录制现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心情,有人乐观,有人低落,有人轻松,有人烦恼。有些人把情绪隐藏得很深,碰到他们,我就头疼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别人知道你此刻的心情,这样别人才能恰到好处地来回应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直率易懂的人比谨慎难懂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不管是悲伤还是开心,都要明确地传达给对方。这样既能获得有效的回应,也能让人觉得你很真诚。

当然,在表达时要注意用词和语气。例如,女同事兴致勃勃地跟你炫耀新买的衣服,但你因为弄丢了很贵重的手表而郁闷,与其心不在焉地敷衍同事,不妨直接告诉她:“谢谢你愿意和我分享,可是我遇到了点事,心情有点糟糕,需要调整一下。不过,这件衣服很适合你。”只要不是自私自利到极致的人,都会表示理解,而且很有可能会反过来安慰你,或者让你安静地待一会儿。等心情好些了,你再主动去找对方,并告诉她“谢谢你的理解”,这样一来,你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疏远,反而可以更近一层。

用适当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能让你看起来更加真诚,但绝不能不分场合、不问对象。试想,要是你在商谈时对客户说:“对不起,我现在心情不好,能以后再谈吗?”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们很可能没有“以后”了。当然,如果你和那个客户私交甚笃,也许不至于使事情太糟糕。

在职场中,谁都不可能一直顺心如意,当遇到生气、委屈、焦虑等负面情绪时,是强颜欢笑还是直接表达,很多人都难以把握。

其实,情绪表达不仅有助于释放压力,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促进沟通与合作,加强团队凝聚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如卸下“面具”,把自己的真实感情表现出来。

无论如何,让别人记住你

不少人都问我:“怎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没有什么秘诀?”我只能说,方法肯定有,但都很常规,不是什么“秘诀”。

“深刻的印象”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当然是要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好印象从哪里来?服饰、语言、举止、神态、气质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首先,你可以不是美女、帅哥,但必须干净整洁,让人不会大老远看到你就跑。尽管每个人在选择服饰搭配和化妆风格时,都有自己的偏好,但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不要让人觉得你太严肃或太轻佻。在人际交往中,外在形象是不可忽视的“法宝”之一。

其次,第一句话很重要,这是开启后续谈话的钥匙。有些年轻人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名人很紧张,一句简单的问候语说得磕磕巴巴、面红耳赤,自然难以被对方记住。我的建议是,准备好名片,深呼吸放松,然后微笑着上前:“您好,我是公司的,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如果确实紧张,就少说一点,控制好语速,基本信息表达清楚就可以。

另外,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风趣感,因为和风趣的人交流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例如,当对方说“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啊,我们真的是第一次见面吗?”要是你回答:“是吗?我太不记得……您见过我吗?”那么,你们的谈话气氛就会立刻变得僵硬。而如果你回答说:

“是啊,的确是第一次见面。不过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是因为我长了一张大众脸吧!”或者说:“也许是我和喜剧演员长得很像吧?”这样,对方不仅会觉得你大方有趣,而且容易把你和那位喜剧演员联系起来,自然也就加深了对你的印象。

在交谈的过程中称赞对方的优点,也有利于让对方记住你。大家都喜欢听赞美的话,这是人之常情。例如,我们经常说“很高兴认识你”,如果稍微加点儿“料”,变成“很高兴能认识像你这么敏锐聪慧的人”,那么,效果就会不一样。即使对方嘴上说“过奖了”,但心底一定是美滋滋的,并且会期待下次见面。

另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气味能够唤起特定的回忆。例如,英国高档衬衫零售商托马斯·彼克耐心地研制出了一种个性化的气味,他在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和圣弗朗西斯科的店里放置了传味器。

当顾客经过时,传味器就会散发出一种新鲜的、经过清洗的棉花的气味,这种气味享受让人们迅速产生了价值联想。因此,我们也可以给自己的名片染上香气,这样,每当对方拿出我们的名片或闻到类似的香气时,就会强制性地想起和我们有关的记忆。

总之,拓展关系网,赢得高人气,不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而在于你被多少人认识!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别人记住你。

高手都在用的心理武器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就算知道自己不够帅、不够美,但在内心还是会渴望被别人视为帅哥、美女。换句话说,没有人不在意自己的容貌,对此,你也不必过于诚实。适当地说个无伤大雅的小谎,不仅能拉近相互间的距离,还能为自己带来高效益。

例如,有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说谎形式,即恭维。没有人会因为受到恭维而闷闷不乐,即使明知对方说的未必是真话,受到恭维时,我们仍会忍不住收起紧绷的脸,露出可亲的笑容。

“太太,您看起来真年轻,一点儿也不像三十多岁的人!”

(顾客笑着摇头。)

“什么?四十多了?您真会开玩笑!”

“哎呀,我都五十了!给我拿一下这个吧。”

恭维是安全性极高的心理武器。很多人不受欢迎,就是因特 别 篇为嘴不够甜、不够圆滑。当然,我不是要你成为油嘴滑舌的人,而是希望你能够活用一些无害的谎言,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加分。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谎言是能被普遍接受的,有些真话却反而是“禁忌”。例如下面这些情景——● 你和一个关系一般的同事要讨论一个方案,已经约好了时间。不巧的是,你追了大半年的女孩儿终于答应你,还主动约你喝咖啡。你权衡以后决定去喝咖啡,你会告诉同事真相吗?——不会。

● 上司问你:“都做完了吗?”你毫不犹豫地回答:“差不多了。”而事实上,成堆的资料还原封不动地摆在桌上。

● 朋友邀请你:“周末一起打球吧?”你露出抱歉的神色道:

“真不好意思,我已经有约了。”而你心里却在想:球技那么烂,跟你去的都是傻瓜!

● 女同事炫耀道:“这条裙子是我男朋友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的!”你笑着附和道:“很适合你啊,你男朋友真好!”而转过身,你忍不住嘀咕:眼光也太差了吧,这么土!

诸如此类的事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我们一味纠结于真相,不但让自己被人讨厌,也会失去某些机会。总之,一个恰到好处的谎言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减少无意义的猜忌,从而使事情以圆满的方式收尾。

诚然,想要建立稳固的关系网、获得别人的拥戴,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品质之一。我们拒绝恶意的欺骗、不负责任的隐瞒、损人利己的陷害等,而善意的、友好的、无害的谎言,是人际关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想要获得别人的喜爱与尊重,就需要学会合理利用。

上司在鼓励下属的时候经常会说:“你行的,好好干!”尽管可能他会在心里问自己:“这小子真的行吗?”而得到肯定的下属往往会充满干劲,做出更好的成绩,并且对上司的赏识心生感恩。

凝聚人气的过程,即笼络人心的过程,一个大受欢迎的人,必然是一个说话高手。他知道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场合应该如何表达。

很多励志名言都是谎言,或至少不全是真相,但确实很受用。

如果“谎言”这个词听着不舒服,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词——“说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