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83

第83章 痛经(2)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穴位贴敷法9取大椎、次髎、血海、地机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次髎、血海、地机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穴位贴敷法10取大椎、肾俞、次髎、中极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肾俞、次髎、中极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穴位贴敷法11取脐中神阙穴。用山楂100克,葛根100克,乳香100克,没药100克,穿山甲100克,川厚朴100克,白芍150克,甘草30克,桂枝30克,细辛挥发油,冰片各适量。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适量的95%乙醇的乳香和没药药液。烘干后,与穿山甲、川厚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矢藤挥发油和冰片,充分混合,过100目筛,储藏备用。温水洗擦脐部后,取上药2~5克,从月经前1~2天或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用药,用至月经干净。

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穴位贴敷法12取中极、关元穴。用斑蝥20克,白芥子20克。二药研为细末,以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状。取麦粒大小一团,置于5厘米×5厘米的胶布中心,贴于中极或关元穴(两穴交替使用)。每于经前5天贴第1次,月经始潮或始觉腹痛时则贴第2次,两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治疗。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肾俞、大肠俞、次髎、关元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

热敷法2

用“热敷散”治疗。取麦麸皮壳1500克,食醋250克。将麦麸皮在铁锅内炒糊后,再加食醋,速搅拌均匀后,装入自制布袋内,然后放置在患处及疼痛部位,布袋上加热水袋热敷,用被子盖好保暖。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

热敷法3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制川乌80克,制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再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于患者腰骶部及少腹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天1次,每次2~4小时,3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治疗痛经。

热敷法4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制川乌80克,制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再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将药枕或药袋置于患者腰骶部及少腹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体内,以局部觉热为度。

每天2次,每次30分钟,3天后更换新药。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治疗痛经。热敷法5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制川乌80克,制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引燃碗内药酒。用手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者腰骶部及少腹部,并迅速用手掌拍熄,再涂再拍熄,同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治疗痛经。

热敷法6

用“温经止痛散”治疗。取制川乌80克,制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趁热敷于患者腰骶部及少腹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天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者腰骶部及少腹部,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于治疗痛经。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灸法

针灸法1

取关元、归来、三阴交、肾俞、关元俞、足三里穴。剧痛加次髎穴;腹痛连腰加命门穴。关元穴直刺1.0~1.5寸,行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外生殖器及会阴部传导,得气后针柄插艾条温和灸;归来穴直刺1.0~1.5寸或向耻骨联合处平刺1~2寸,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腹部及外生殖器,行捻转补法,得气后针柄插艾条温和灸;肾俞、关元俞穴向脊柱斜刺0.8~1.2寸,行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腹部传导,得气后针柄插艾条温和灸;三阴交、足三里穴常规刺法,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

此方法具有温散寒湿、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针灸法2取关元、归来、三阴交、肾俞、脾俞、足三里穴。针刺用补法,多灸。得气后腰骶部穴位接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同时用艾条温和灸或用TDP小腹部照射。

此方法具有调补气血、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肾亏损型痛经。针灸法3取关元、归来、三阴交、次髎、太冲、合谷穴。脘腹胀满加天枢穴;胁痛加阳陵泉穴;胸闷加内关穴。针刺用泻法,可灸。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要求针感向外生殖器及会阴部扩散。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加大刺激量1次。此方法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针灸法4

取十七椎下、次髎、大肠俞、中极、地机穴。肝肾虚亏型加气海、肝俞、肾俞穴;气滞血瘀型加气冲、蠡沟穴;寒湿凝滞型加关元、腰阳关穴(温灸);气血不足型加膈俞、脾俞穴(温灸)。每次辨证选取4~5穴,下焦俞、次髎穴每次可轮流选取1穴。刺下焦俞穴宜取俯卧位,下腹部抬高,取长针进针后循骶骨后横刺入3寸深,用大幅度捻转、刮柄法,留针20分钟。也可加用电针,用连续波、高频率通电20~30分钟。寒湿凝滞、气血不足型患者用针刺补法,加施温灸,每天1~2次。

此方法具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功能性痛经。针灸法5取关元、归来、曲骨、腰阳关、关元俞、次髎穴。每次选用3~4穴,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或艾炷隔姜灸,艾炷如蚕豆大,每穴施灸3~5壮。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寒性痛经。

(二)耳穴法

取耳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肾、脾、肝。每次取2~3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1寸毫针直刺,施捻转手法,中等强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

(三)穴位注射法

取上髎、次髎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注射液”2毫升,皮下注射于上髎、次髎穴,每穴1毫升,每天1次。

此法用于治疗痛经。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化膜汤”治疗。取生蒲黄(包)24克,炒五灵脂(包)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制乳没(各)3克,山楂12克,青皮6克,血竭粉3克(冲服)。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月经间期起服,连服10剂。此方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散膜的功效,用于治疗膜性痛经。中药内服法2用“当归止痛汤”治疗。取当归30克,元胡2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甘草9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行血理气、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中药内服法3用“益肾通经汤”治疗。取山药30克,巴戟天15克,香附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柴胡15克,白芍18克,郁金12克,丹参21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益肾疏肝、行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虚型功能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