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13542400000025

第25章 肺气肿(2)

针刺法3

取膻中、天突、风门、肺俞、列缺、丰隆、太渊、太白、阳陵泉穴。膻中穴以呼吸泻法,持针向剑突方向刺入0.3~0.5寸,以呼吸平缓为度;天突穴以呼吸泻法,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面刺入l~1.5寸,以喘息渐缓为度;风门穴以提插泻法斜刺0.5~0.8寸,针感达胸部最佳,施术1~2分钟;肺俞穴用斜剌或略向下斜刺0.5~0.8寸,捻转补法,若能熟练向胸椎刺入1.5~2寸,令针感走至心胸、胸肋等部位,对其所达之处症状改善显著,施术1~2分钟;列缺穴斜刺1.5寸,用捻转泻法施术1分钟;丰隆穴略向上方斜刺1.5~2寸,施术1分钟,施迎随泻法;太渊穴以捻转补法避开寸口直刺0.3~0.5寸,施术1分钟;太白穴直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以患者局部胀痛为度;阳陵泉穴用捻转补法,直刺1~1.5寸,施术1~2分钟。一般留针20~30分钟,其间各穴重复刺激1次。

此方法具有化痰降气、益肺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痰浊阻肺型肺气肿。

针刺法4

取尺泽、内庭、中府、内关、丰隆、膻中穴。尺泽穴用捻转泻法,直刺0.8~1.2寸,施术1分钟;内庭穴用捻转泻法,持针略向后方斜刺0.5~0.8寸刺,施术1分钟;中府穴用捻转泻法,向外斜刺0.5~0.8寸,施术1分钟;内关穴直刺0.5~1寸(泻法),行针1分钟;丰隆穴略向上方斜刺1.5~2寸,施术1分钟,用迎随泻法;膻中穴呼吸泻法,持针向剑突方向刺入0.3~0.5寸,以呼吸平缓为度。喘促气急、目如脱状,加大椎、风门、天突、丰隆穴,均用泻法。

此方法具有清肺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郁肺型肺气肿。

针刺法5

取膏肓俞、肾俞、气海、足三里、太溪、合谷、肺俞、太渊穴。膏肓俞穴用捻转补法,斜刺0.5~0.8寸,温针灸3壮;肾俞穴用捻转补法,直刺0.5~1寸,施术1分钟;气海穴直刺1.5~2寸,施呼吸补法,使针感沿任脉下达两股,上至中脘,施术l~2分钟;足三里穴略向上斜刺1.5~2寸,用迎随补法,施术1~2分钟;太溪穴用捻转补法,直刺0.5~1寸,施术1~2分钟;合谷穴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施术1分钟;肺俞穴用斜剌或略向下斜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若能熟练向胸椎刺入1.5~2寸,令针感走至心胸、胸肋等部位,对其所达之处症状改善显著,施术1~2分钟,温针灸3壮;太渊穴以捻转补法避开寸口直刺0.3~0.5寸,施术1分钟。

此方法具有补肺纳肾、降气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肾气虚型肺气肿。

针刺法6

取关元、心俞、脾俞、肾俞、气海、太渊、太溪、内关、阴陵泉穴。关元穴直刺l~2寸,施捻转补法,温针灸3壮;心俞、脾俞、肾俞穴均斜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气海、太渊、太溪、内关、阴陵泉穴操作同前。若阳虚血瘀伴唇、舌、指甲青紫,脉结代者,加足三里、三阴交穴,均用补法。

此方法具有温阳健脾、化饮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阳虚水泛肺气肿。

(二)耳穴法

取耳穴平喘、肾上腺、肺、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枕。用75%酒精消毒,选好穴位,于0.6厘米×0.6厘米胶布中心放置1粒王不留行子贴于穴位之上,轻轻按揉,直到患者感觉耳郭发热、胀痛等反应为止。

每次轻按3~5次,每次5分钟。此方法用于治疗肺气肿。

(三)穴位注射法

取定喘、中府、膻中穴。用“0.1%肾上腺素”于上述穴位中各注入0.1~0.2毫升,或用“胎盘组织液”、“B族维生素”等注射于气舍、气平穴。

此方法用于治疗肺气肿。

(四)穴位割治法

取膻中、肺俞穴。常规消毒,皮肤用1%~2%“奴夫卡因”作浸润麻醉,行纵行切口切开皮肤,摘除少许皮下脂肪,再用血管钳或刀柄在局部按揉l~2分钟,使之产生酸胀感觉,最后缝合皮肤,盖消毒纱布。术后1周拆线,可于2~3周后行第2次治疗。

此方法用于治疗肺气肿。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纳气定喘汤”治疗。取路党参10克,淫羊藿15克,紫石英15克,沉香4克,紫河车9克,生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9克,陈皮6克,炒白芥子9克,炒莱菔子9克,炒苏子9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此方法具有益肾扶脾、降逆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肺气肿。本方夏季服用2个月左右,对脾肾阳虚型阻塞型肺气肿患者,可获显著效果。

中药内服法2

用“补肾平喘汤”治疗。取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炒苏子15克,地龙12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0克,灵磁石30克,乌梅肉15克,胎盘6克,桃仁10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补肾益肺、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肾阳虚型肺气肿。

中药内服法3

用“温肺化饮方”治疗。取黄荆子10克,麻黄根9克,赤白芍各12克,川桂枝6克,细辛3克,姜竹茹l0克,川芎l0克,干姜6克,陈葫芦15克,车前草15克,苍白术各12克,泽泻12克,防己l0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温肺化饮、通利水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肺气肿。中药内服法4用“四子平喘汤”治疗。取葶苈子12克,炙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后下)5克,大生地12克,当归5克,紫丹参15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化痰止咳、纳气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肺实肾虚型肺气肿。

中药内服法5

用“宿喘方”治疗。取生地12克,熟地12克,山萸肉l0克,冬虫夏草5克,紫石英15克,沉香粉(冲)0.9克,川芎6克,全蝎3克,五味子6克,杏仁l0克,砂仁(后下)3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此方法具有补肾纳气、解痉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肺气肿。中药内服法6用“人参蛤蚧散”治疗。取蛤蚧1对,红参、葶苈子、川贝、茯苓、海浮石、紫丹参、黄芪、黄芩各30克,紫河车、桃仁、橘红、生甘草各25克,光杏仁20克,麻黄、细辛各l0克。将药物晒干,粉碎过100目筛,1天3次,每次5克,温开水送服。

此方法具有补肺清热、化痰定喘的功效,用于治疗肺气肿。中药内服法7用“宣肺利水方”治疗。取炙麻黄、木防己各9克,细辛4.5克,射干、胡颓叶、炙款冬花、补骨脂、白茯苓各12克,桂枝6克,白芍18克,陈葫芦30克,车前草15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宣肺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肺气肿。

中药内服法8

用“冬病咳喘膏”治疗。取潞党参120克,炙黄芪120克,焦白术120克,青防风45克,大熟地120克,山萸肉90克,怀山药120克,天冬90克,麦冬90克,五味子30克,黑附块90克,川桂枝30克,云茯苓120克,炙甘草45克,净麻黄45克,紫苏子90克,苦杏仁90克,淡干姜24克,北细辛24克,益智仁90克,西砂仁45克,广陈皮45克,上沉香15克,银杏肉60克,胡桃肉60克,生晒参(另煎汁)50克,蛤蚧(去头足研末)1对,驴皮胶(陈酒烊化冲入收膏)300克。精选道地药材,严格校对,放入大紫铜锅内,水浸一宿,浓煎2~3次,滤取清汁去渣,煎膏浓缩到一定药汁,将烊化驴皮胶倒入锅内,最后冲入参汤、蛤蚧末和冰糖500克收膏,以滴水为度。每天早晚各服一大食匙,开水冲服,如遇伤风停食勿服。服膏期内忌食虾、蟹、海味、萝卜、红茶、牛羊肉及一切酸辣食物。此膏冬夏皆可服用,夏季服之效果更佳。

此方法具有温肾纳气、健脾化湿、益肺固卫、散寒涤饮的功效,用于治疗老年阳虚气喘、肺气肿。

中药内服法9

用“阳和平喘汤”治疗。取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温肾纳气、化痰调饮的功效,用于治疗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