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呵护你的梦想
13473000000008

第8章 生活中总有属于你的位置(2)

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走着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茂密的丛林里踉踉跄跄地往前走。

这四个人是:巴里、麦克里斯、约翰斯、吉姆,他们是跟随队长马克格夫进入丛林探险的。马克格夫曾答应给他们优厚的工资,但是,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马克格夫不幸得了病而长眠在丛林中。

这个箱子是马克格夫临死前亲手制作的。他十分诚恳地对四人说道:“我要你们向我保证,一步也不离开这只箱子。如果你们把箱子送到我朋友麦克唐纳教授手里,你们将分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我想你们会送到的,我也向你们保证,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东西,你们一定能得到。”

埋葬了马克格夫以后,这四个人就上路了。但密林的路越来越难走,箱子也越来越沉重,而他们的力气却越来越小了。他们像囚犯一样在泥潭中挣扎着。一切都像是在做恶梦,而只有这只箱子是实在的,是这只箱子在撑着他们的身躯!否则他们全倒下了。他们互相监视着,不准任何人单独乱动这只箱子。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未来的报酬是多少,当然,有了比金子还重要的东西……

终于有一天,绿色的屏障突然拉开,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丛林。四个人急忙找到麦克唐纳教授,迫不及待地问起应得的报酬。教授似乎没听懂,只是无可奈何把手一摊,说道:“我是一无所有啊,噢,或许箱子里有什么宝贝吧。”于是当着四个人的面,教授打开了箱子,一大家一看;都傻了眼,满满一堆无用的木头!

“这开的是什么玩笑?”约翰斯说。

“屁钱都不值,我早就看出那家伙有神经病!”吉姆吼道。

“比金子还贵重的报酬在哪里?我们上当了!,,麦克里斯愤怒地嚷着。

此刻,只有巴里一声不吭,他想起了他们刚走出的密林里,到处是一堆堆探险者的白骨,他想起了如果没有这只箱子,他们四人或许早就倒下去了……巴里站起来,对伙伴们大声说道:“你们不要再抱怨了。

我们得到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那就是生命!”

马克格夫是个智者,而且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从表面上看,他所给予的只是一堆谎言和一箱木头;其实,他给了他们行动的目的。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之处是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因此人就无法和动物一样浑浑噩噩生活,人的行动必须有目的。有些目的最终仍无法实现,但至少,他们曾经激励的支撑了我们的一段生活,这就值得感谢。现代人的无聊、厌世、缺少激情,其病根,大都在于目的的丧失。说到底,我们还得有所追求才好。

(佚名)

责任

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其年龄还小而开恩,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总是为儿子说情,开导着父亲。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跑过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父亲。由于他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佚名)

青春的门永远是敞开的

琼琼仿佛在用心朗诵着自己。掌声响起的时候,琼琼分明看到的是一张张笑颜如花的脸庞,在同学们和语文老师的脸上绽放。

琼琼从小就是个内向的女孩,不喜欢与别人交流,每天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静静地写东西。

琼琼最不喜欢上课,因为琼琼的课桌在教室的角落里,是老师看不到的死角。即使全班同学都激烈的讨论,琼琼仍然蜷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关上自己的心门,躲避着老师的视线。

下课的时候,许多同学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闲聊,这个说那个新买的裙子、那个说自己又被起了个难听的绰号……

有时琼琼也会因为被孤立在外而暗自伤神,看着同学们热闹地讨论,琼琼一直都有种参与其中的渴望。

渐渐地孤独成了琼琼最好的伙伴,琼琼逐渐习惯了没有对话的世界,习惯了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一年一度的春季校园艺术节到了,琼琼和往常一样不在乎甚至是有些惧怕这种联欢的热闹,怕自己的孤单。学校让琼琼们班出一个诗歌朗诵表演的节目,语文老师竟极力推荐琼琼参加,并说她发现了一首很适合琼琼的小诗。

琼琼有些惊讶,甚至可以说是不情愿,但琼琼忍不住好奇地看了看那首小诗:

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的确很适合琼琼,至少琼琼被它吸引了。于是欣然接受,接着投入地练习。语速、语音、语调,眼神、微笑、手势,如此反反复复。

演出那天,琼琼在语文老师的建议下,换上了桃红色的连衣裙。站在高高的舞台上,望着台下的同学鼓励的目光。每个同学青春的脸庞映着明艳的春装,与校园里的桃红柳绿相映衬,鲜亮、明朗。琼琼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其实并不是只有黑色才属于琼琼。于是,琼琼笑了,嘴角有了新月的弧度。

琼琼仿佛在用心朗诵着自己。掌声响起的时候,琼琼分明看到的是一张张笑颜如花的脸庞,在同学们和语文老师的脸上绽放。原来,琼琼并没有被遗忘,是琼琼自己关闭了心灵的门,并加上一把大锁。而那许许多多的锁原本是并不存在的。

(佚名)

相信自己,做主未来

索尼亚·斯米茨是美国著名女演员,她的童年时光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那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

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见状就问她怎么了。她抽泣着说:“爸爸,我很丑吗?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我真的很丑吗?”父亲听后,充满怜爱的微笑着说:“亲爱的索尼亚,你信不信,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小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她不知道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他的话:“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你相信吗?”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她仰头看看天花板。那可是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啊!父亲不高大的身体怎么可能摸得到呢?她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父亲说的话。

父亲笑笑,有些得意地说:“你不相信吧?那你为什么要相信那个女孩说的那些话呢?因为有些话并不真实可信,而且不是事实!”

这时,索尼亚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凡事要有主见!

索尼亚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有一次,按照演出安排,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可临出发之前,经纪人告诉她,由于天气状况不好,只有很少人会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可能会有些冷淡。其实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她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但是索尼亚不这么想,她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因为在我看来,那是承诺。”结果,那次在雨中举行的集会,由于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集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也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

(佚名)

信念让梦想重生

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由乔妮自己饰演,她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尊崇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了脖子未受伤之外,全身瘫痪。

那时,乔妮哭了,绝望了,她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忍不住偷偷地哭了起来。她知道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她再也无法融入到那蓝盈盈的水波中了。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上再也看不见她的踪影。

她一度绝望过,但她的心中还有信念。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地思索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她借阅了许多关于励志以及前人如何成功方面的书籍。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却十分艰难。她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但每一本书她都认认真真地用心去读,去感悟。有时病痛和疲惫常常迫使她停下来。

休息片刻后,她还会坚持读下去。

慢慢地,她阳光了,她释然了:我的身体是残疾了,但是我的心没有残疾,我还有信念!许多人残疾以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出美妙的乐曲,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开始好好的审视自己,她想起来她除了喜欢跳水之外,对画画也很感兴趣。为什么不能在画画方面有所成就呢?想到这,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开了。这是一个多么艰辛和痛苦的过程啊。

用嘴画画,这是一个多么“幼稚”的想法。家里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她们怕她不成功而更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折磨自己了,用嘴画画怎么可能,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不但没有打消乔妮的热情,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养活我一辈子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又辣又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浸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多年过去了,她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美术界好评如潮。

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一经问世便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两年之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出版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向身患残疾的朋友讲述了应该怎样战胜病痛,如何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由乔妮自己饰演,她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尊崇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佚名)

生命之灯

听着妈妈的讲述,我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随后,也偷偷地擦干脸上的泪,坚强地昂起头,攥紧小手,心中祈望自己成为“中国的保尔”。

总记得孩提时那个月朗星稀的夏夜,在屋外,浴着如水的月光,妈妈以深沉舒缓的语调,为我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

“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有一位水手不慎落水了,他游啊,游啊,可游来游去总找不到岸。眼看他筋疲力尽快要下沉了,这时,一盏灯出现在他的前方,他又振作起来,奋力拼搏着,终于,游到了一座有着一盏灯的小岛。他得救了。”

故事讲完了,妈妈看着我因患病而瘫痪的双腿,又意味深长地说;“那是他的生命之灯啊!”

幼小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这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心中懵懵懂懂。那时我哪里知道,这其实是妈妈悉心培养残疾的我坚强性格的开始!

妈妈是一位教师,或许是由于职业的影响,她一直认为,身体残疾了,这是既成的事实,悲悯哀怨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更要紧的是必须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因为身体的残疾再产生一个不健康的心!

妈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入学的时候,正好进入了她所执教的班级。由此,妈妈在把满腔的爱献给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同时,也为我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她一边传授我知识,照料我生活,一边又更注重在我心灵上的耕耘。

入学后不久,赶上了一次全体学生参加的长跑活动。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因而是那样的新奇而极具诱惑力。我掰着手指问妈妈:“什么时候开始啊?”妈妈没有回答我,脸上却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阴云。

其实妈妈正为我的“长跑”而犯愁:双腿瘫痪,怎么“跑”呢?但把我一个人撂在教室里,恐怕又会令我过早地感受到双腿的残疾,品味出生活的不幸,从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造成深深的创伤。最终,妈妈背着我参加了长跑,她累得气喘吁吁,而我却非常兴奋,俨然和同学们一样“跑”完了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