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机遇的把握
13459600000043

第43章 无须为挫折担惊

挫折是命运对你的考验,不解、报怨、愤怒都没用,把能力完全表现出来,才能争取到成功的机遇。

世事艰辛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我们不必因不平而泄气,也不必因挫折而烦恼,只要自己努力,机遇总会有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年轻时,曾去拜访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讨教,不料康德对他很冷漠,拒绝了他。

费希特失去了一次机遇,但他未受不平的影响而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想,我没有成果,两手空空,人家当然怕打搅啰!

我为什么不拿出成果来呢?

于是他埋头苦学,完成了一篇《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

信中说:

“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慎考虑,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函介,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不禁拍案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震动,便决定“录取”,还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来一起探讨哲理。

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功的机遇,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一谈到小泽征尔先生,大家都知道,他堪称是全日本足以向世界夸耀的国际大音乐家、名指挥家,然而,他之所以能够建立今天名指挥家的地位,乃是参加贝桑松音乐节的“国际指挥比赛”带来的。

在参加贝桑松音乐节之前,小泽征尔不仅与世界无关,即使是日本,也是名不见经传。因为他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不为人所知。

他决心参加贝桑松的音乐比赛,来个一鸣惊人,经过重重困难,他终于充满信心地来到欧洲。但一到当地后,就有莫大的难关在等待他。

他到达欧洲之后,首先要办的是参加音乐比赛的手续,但不知为什么,证件竟然不够齐全,不为音乐实行委员会正式受理,这么一来,他就无法参加期待已久的音乐节了!

一般说到音乐家,多半性格是内向而不爱出风头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在遇到这种状况时,必是就此放弃,但他却不同,他不但不打算放弃,还尽全力积极争取。

首先,他来到日本大使馆,将整件事说明原委,然后要求帮助。

可是,日本大使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正在束手无策时,他突然想起朋友过去告诉他的事。

“对了!美国大使馆有音乐部,凡是喜欢音乐的人,都可以参加。”

他立刻赶到美国大使馆。

这里的负责人是位女性,名为卡莎夫人,过去她曾在纽约的某音乐团担任小提琴手。

他将事情本末向她说明,拼命拜托对方,想办法让他参加音乐比赛,但她面有难色地表示:“虽然我也是音乐家出身,但美国大使馆不得越权干预音乐节的问题。”

她的理由很明白。

但他仍执拗地恳求她。

原来表情僵硬的她,逐渐浮现笑容。

思考了一会儿,卡莎夫人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是个优秀的音乐家吗?或者是个不怎么优秀的音乐家?”

他刻不容缓地回答:“当然,我自认是个优秀的音乐家,我是说将来可能……”

他这几句充满自信的话,让卡莎夫人的手立时伸向电话。

她联络贝桑松国际音乐节的实行委员会,拜托他们让他参加音乐比赛,结果,实行委员会回答,两周后作最后决定,请他们等待答复。

此时,他心中便有一丝希望,心想,若是还不行,就只好放弃了。

两星期后,他收到美国大使馆的答复,告知他已获准参加音乐比赛。

这表示,他可以正式地参加贝桑松国际音乐指挥比赛了!

参加比赛的人,总共约60位,他很顺利地通过了第一次预选,终于来到正式决赛,此时他严肃地想:“好吧!既然我差一点就被逐出比赛,现在就算不入选也无所谓了!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一定要努力。”

后来他终于获得了冠军。

就这样,小泽征尔建立了世界大指挥家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可从他的努力中看出,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放弃。他很有耐心地奔走日本大使馆、美国大使馆,为了参加音乐节,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此才能为他召来好运——获得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优胜,成为享誉国际的名指挥家,建立现在的地位。

费希特得以成为大教育家,小泽征尔得以成为大指挥家,这难得的机遇是哪里来的呢?

一言以蔽之,是他们从来不因别人误解而不平,不因人生艰难而不平,励精图治,尽情显现自己的才华,自己努力争取机遇,如此心态,如此勇气,如此人生,总会有机遇光临,总会有伯乐赏识,只不过在时间上有早晚,形式上不同罢了。

瑞典科学家阿列纽斯于1882年在瑞典科学院物理学家爱德龙德的指导下进行了测定电解质导电率的研究工作。

他把测定结果写成一篇博士论文寄给母校乌普沙拉大学,由于该校学位评议委员会的成员们还不理解论文的深刻意义,因而错误地评为四等。

“四等”就意味着参加博士考试的失败,但是,阿列纽斯在挫折面前没有退却,没有消沉,他将这篇落选的博士论文和一封附信一起寄给德国加里工学院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奥斯特瓦尔德仔细地阅读了论文和来信后,被深深地打动了,连呼“真了不起”。

1844年8月,他亲自去瑞典访问了阿列纽斯,对那篇落选的论文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代表加里工学院授予他博士学位。

阿列纽斯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1903年因这一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人间不平事,不知有多少。矢志进取的人,面对挫折没有抱怨,没有烦恼,没有退却,只有一心向着理想目标奋进,这才是成功的真谛,这也是人生考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