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13410600000025

第25章 叶公问政

孔子在陈国这段时间,经常往来于蔡国和叶城之间。

蔡国的辖地大致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蔡县一带,最初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度的封地。叶城在今河南省叶县的南面。

曾经有一次,叶城的地方官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

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首先安抚身边百姓,这样就可以招徕远方的贤人。”

孔子的这句话,是针对叶城的时势有感而发。当时,叶城这个地方在楚国的势力范围内,但是因与蔡国接壤,所以境内有很多蔡国人。如果不能善待他们,势必会引起乱事。

叶公固然对孔子十分钦佩,但孔子说的话,他似乎还不能彻底理解。于是他转而向子路询问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子路觉得难以回答,就来禀告孔子。

孔子对子路说:“你应该这样告诉他:孔丘做学问时从不感疲倦,教诲别人从不觉厌烦,发奋努力起来,就废寝忘食。他乐于学习和教诲别人,以致于忘记了忧愁,也忘记了自己原来已经如此老迈。”孔子的这段话是对他一生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有一次,孔子从叶城去蔡国,由于迷失方向,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河面很宽,河上既无桥梁,河边也没有渡船,大家彷徨无依,不知如何是好。

孔子坐在车里,远远看见河岸边有两个农人在田里耕作,于是派子路去打听路径。

原来,这两个人是隐士,一个叫长沮,另一个叫桀溺。

子路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请问两位,渡口在哪里?”

手拿锄头,个子较高的是长沮,他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却反过来问道:“坐在车子里的人是谁?”

子路答:“是孔丘。”

“是鲁国的孔丘吗?”

“正是。”

“鲁国的孔丘周游列国,足迹遍天下,他怎么会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呢。”

子路碰了个软钉子,心里有些气恼,但不敢发作,只能耐着性子转向站在另一边、手执钉耙的桀溺问:“请问仁兄可知道这条河的渡口在哪里?”

桀溺抬起头来,将子路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阵,问道:“你是谁?”

“我叫仲由,字子路。”

“哦,你是孔丘的弟子?”

“是的。”

“如今这样的时局,到处都是一片荒乱,哪有人能够改变现状呢?你啊,与其跟着夫子乱跑,躲避无道之主,追寻有道明君,还不如跟随我们这些不问世事的人在一起耕田锄草来得逍遥自在。”说完,两人低下头去锄草,再也不理会子路了。

子路无奈,只得回来把这些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一时之间感慨万千。良久,他叹息着说:“人怎么可以和鸟兽住在一起?他们这些人隐居于山林,躲开了世事纷争,只和鸟兽往来,我可做不到。一个人如果不融入更广大的人群里,去关怀他人爱护他人,又能和谁共存于世呢?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安乐,我又何必如此四处奔走,希冀改变世道呢?他们又何必恓恓惶惶东躲西藏呢?算了,我们就沿着河边走,迟早会找到渡口的。”

一行人沿着河边前进,果然没走出几里,就发现了一处渡口,于是大家顺利过了河。再往前走,子路不知何故落在了后面,找不到孔子。他在路上看到一个拄着拐杖、背着柳条筐的老人。子路走上前去,恭敬行礼,打听孔子的行踪。

老人诧异地望着子路说道:“你们这些人从不劳动四肢,连五谷都分辨不清楚,我怎么知道谁是你的老师?”说完,竟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子路追上了孔子一行人,把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恐怕又是一位隐士。你在哪里碰到他的?我们追上去和他谈谈。”可是,这位老人早已走远,不见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