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能赚钱的九种男人
13394100000008

第8章 讲诚信的男人最能赚钱(1)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方也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名言: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人;但是你却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无论如何,诚信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诚信也是生意人的灵魂之所在,没有诚信的商人,小则成不了大器,大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掉。你若想你的生意既做长久又赚大钱,你就必须诚信到底。

1.舍利取义,替客户着想不搞骗人买卖

见利忘义是小聪明,这样的商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因为他失去了义;舍利取义是大智慧,这样的商人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因为他得到了义,即得到了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也能得到天下的财富。

作为一个商人来说,诚信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没有哪家百年老字号是靠欺骗来享誉百年的,也没有哪个人能靠欺骗在商场中游刃有余一辈子,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蔡继有是香港新华集团董事会主席,是香港有名的海产大王。蔡氏家族主要经营出口急冻海产品,此外还有粮油、地产、贸易等业务。新华集团上个世纪80年代后成为大型跨国企业,蔡氏家族资产估值已超过30亿港元。奠定集团贸易坚实基础的是与日本人的海产生意,蔡继有为建立与生意伙伴的友情,牺牲了不少自己的利益,但获得了更长久的利益。

蔡继有原籍广东中山县,1929年生。蔡氏的祖先世代务农,家里一直比较穷。

从1950年开始,21岁的蔡继有做起了海产生意。他先向乡亲们赊海产品,运到澳门出售之后再结账,从中赚取差价。

1954年蔡继有到澳门做生意,第二年他的妻儿获准到澳门与他团聚。一家人从澳门贩些鱼类、海产到香港去卖。1957年他在香港西环的贝介栏市场开了“华记栏”,做起了渔栏的批发生意。到了60年代,他的生意做得不错,但还只是小富而已。

蔡继有真正大富起来,是在和日本人做海产生意之后。从他的经商之道来看,也是靠诚心赢得别人支持的。

1965年,蔡氏在田湾租了一个4000多平方英尺的加工场,把贝壳类的海产急冻,再售给贸易商运销日本。两年后,为了扩大经营,蔡氏购入“华记冻房”,建立起海产急冻业的“桥头堡”。

为了避免中间商从中渔利,蔡继有决定自己直接和日本人做生意。但蔡继有没和日本人打过交道,能否成功也没有底。他是那种敢想敢干的人,打定主意后他拿了一袋冻虾样品,径直来到日本一家株式会社驻香港办事处,拜会办事处负责人。日本这家公司知道蔡继有的来意后,并没有立即表态。

蔡继有耐心地解释为何要不经过中介商而直接与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因为这对双方都有利。但老练的日本商人立即问道:“你能给我们什么优惠条件?”

“如果贵公司有意合作的话,我们可以先收八折货价,等你们收到我们发出的货,验收满意后,再缴余款。”

在当时,只付80%的货款是很优惠了,而且剩下20%蔡继有让对方感到满意后再付,更是心诚之表现。日本商人很高兴地握着蔡继有的手说:“你的条件确实比一般人优惠,看得出来,你是诚心诚意要和我们做生意。既然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我们决定和你做生意!”

在生意上,蔡继有常常考虑对方的利益,日本这家株式会社的人对蔡继有非常信任,日本人觉得蔡继有讲信誉、重友情,是个难得的生意伙伴,他们之间的生意越做越大。这样,蔡继有成功地打开了直接运销海产品到日本的渠道,生意越做越红火。蔡氏家族的生意上了正轨,此后才真正发达起来。

用诚信经营的蔡氏家族得到了日本商人的肯定和合作,这种信任是用钱买不来的。一个商人如果想把生意做大,做长久,只有老老实实地靠着点滴建立起来的信任才能成功。

做人要诚实,商人做生意更要以诚为本。虽然人人都说“无商不奸”,但是又有几个奸商能把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维持得天长地久呢?做生意需要精明,但精明不等于欺骗。很多人认为说谎、吹牛等“非常”手段在商业上是值得一用的,甚至认为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什么夸大事实的广告充斥在各个角落的原因。商家纷纷掩饰自己商品的缺点,却把优点说得天花乱坠,可当他们的钱包鼓胀一点的时候,人格也随之降低了一分。把欺骗作为挣得财富策略的商人,迟早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翻阅商业历史,真正存活下来的老字号商家,没有哪一家是靠欺骗而长盛不衰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讲求诚信。也许有人说,他们的招牌大、名字响,广告做得好。其实,诚实是最好的广告。别人会因为真诚的言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信誉愿意和你合作,顾客被你的诚信打动,乐于光临。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周围所有的“钱”能,才能有长远的“钱”途。

2.诚信,商人最值钱的无形资产

在现代经济术语中,有一个词叫无形资产。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来算,但商人的诚信却是无法估价的,保护自己的诚信名誉,就好像是替自己挣下明天的钱。

关于做生意讲诚信,曾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儿子焦急地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聪明和诚信,在这个故事里巧妙地结合起来,的确让人回味无穷。

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曾经告诫他的儿子说:“当你什么都不能留下的时候,只要留下诚信,凭这一点,你就可以东山再起。”无独有偶,韩国现代集团的郑周永也是这样的践行者。

郑周永是一个由白手起家变成韩国首富、世界顶尖富豪的传奇人物。郑周永不但经商有术,而且后来他弃商从政,也成为世界瞩目的新闻人物。毫无疑问,郑周永是个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尤其对现代商人而言更是如此。

在郑周永弃商从政的1991年,现代集团的销售额达到510亿美元,居世界大工业公司的第13位,资产总额900亿美元,居世界工业公司的自有资产额的第2位(仅次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郑周永的个人家产,据他自己说是40多亿美元,但权威人士估计达65亿美元。

1915年,郑周永出生在三八线北侧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他在家中的孩子中最大,下面还有7个弟弟妹妹。由于人口多,生活很贫困,10岁的时候,他便一面读书一面参加繁重的劳动。

1933年,18岁的郑周永到汉城一米店当伙计。因为正直能干,身患重病的米店老板把店铺交给他全权管理。当了店老板的郑周永先后将父亲及全家20多人接到了汉城。

1947年他创办现代土建社。在这个基础上,他于两年后将土建社扩展为现代建设公司。

1950年初,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公司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家拥有3000万韩元资产的中型企业。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的得力助手、二弟郑仁永劝他携款回老家避乱,但他却南逃到釜山。釜山当时成为韩国政府的南迁地,因为战争原因,急需建房屋与军营,且造价昂贵。郑周永抓住这一机会,先后至少承建了300栋军营,造价只需20多万元一栋的房子,得到的承建费用却在100万韩元以上,让他大赚了一笔。

能拿到军营的承建权,与郑周永平时做生意讲信誉是密不可分的,战争年代人心惶惶,更需要诚信度,郑周永因此捡了便宜。然而,讲诚信有时是要付出代价的,1953年郑周永承包釜山洛东江大桥的修复工程,就亏了大本。

承包到洛东江大桥的修复工程后,物价不断上涨,偶尔下跌也幅度不大。加上汹涌而至的洪灾提前到来,冲走了大批准备好的修桥材料,开工后一算总费用,比签约承包时的预算要增加4倍!这意味着完工后不但赚不到一分钱,还要亏赔上7000万至8000万韩元。

郑周永骑虎难下。怎么办?是建还是停?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停止修建,宣布公司破产,以保住昔日的积蓄;另一条路是冒着亏血本的代价硬挺下去,这样可能会把过去的积累全部赔光。

为了“现代建设”的信誉,郑周永偏向了挺下去的做法。对于他的这一决定,当时他的亲友和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员都表示不可理解,有的则站出来表示反对。但为了扞卫“现代建设”的诚信度,郑周永顶住了压力,义无反顾地干下去。他把自己所有的资金赔进去了,又变卖了十几年积蓄下来的全部值钱的家当,全投到洛东江大桥的修建工程上。

1955年洛东江大桥准时修建完成,经权威机构检测,质量达到一流水平。郑周永松了一口气,摸摸自己的口袋,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穷光蛋。

虽然郑周永变成了穷光蛋,但洛东江大桥像一幅杰作,成了郑周永无形的“资产”。它为郑周永赢得了社会信誉,光大了“现代建设”的名声,也赢得了韩国政府对他的充分信任。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集团进军交通制造业。1967年现代汽车公司建成,现在该公司的汽车已成世界名牌。1972年现代造船重工业公司的蔚山造船厂和两艘26万吨级油轮的船坞同时开工,郑周永又赢得“造船大王”的美誉。

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商人的诚信品格就像玉一样,纯度越高,品位越好便越值钱,郑周永传奇的一生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3.诚信是一张透支不完的信用卡

顾名思义,信用卡是一种基于对消费者支付能力和信用评估基础上发行的可以透支的银行卡,当一个人拿信用卡不当使用时,那么银行也就会取消他的这一权利了。而诚信的人则不然,诚信的人本身便是一张透支不完的信用卡。

商人什么最值钱,有人说是属下的人才,有人说是手中的股票,还有人说是庞大的资产,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答案错了,但是要知道人才可能会流失,股票可能会贬值,资产也有可能会缩水,只有人的诚信才会永不贬值,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增值。

当一个企业或者个人遇到困难时,讲诚信的人能够更加容易度过难关。

凡是在商界中打拼多年并有所成就的商人,都会把诚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华人首富李嘉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6年,李嘉诚决定以私人出售方式,在伦敦把自己旗下的香港电灯公司股份中的10%套现脱手。当时,他下属的和记黄埔董事兼经理马世民劝他等一等再说,因为马世民知道香港电灯公司不久就要宣布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建议等消息宣布后股价上涨再抛出,那样的话获利会更大。

李嘉诚与香港电灯公司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关系,是他将香港电灯公司从英资中“智取”过来的,“港灯”公司于1889年注册成立,是香港第二大电力集团。1982年4月,置地集团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完成了对“港灯”公司的收购。然而到了1983年,香港地产开始出现崩溃迹象,置地集团陷入空前危机,为了“丢车保帅”,该集团决定抛出“港灯”公司。

急于出售“港灯”公司来还债的置地集团见大买家李嘉诚按兵不动,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们主动找到李嘉诚商谈此事。1985年1月21日,置地公司代表前往长江实业兼和记黄埔公司主席李嘉诚办公室,商议转让股权问题。

16个小时后,双方达成协议,和记黄埔以29亿港元现金收购置地持有的34.6%的“港灯”股权。按协议须在2月23日前付清款子,但和记黄埔在2月1日就全付清了。置地因此应返还对方利息1200万港元,和记黄埔只收了400万元,充分显示出长江实业系的王者风度。

李嘉诚斥巨资收购“港灯”公司,对恢复香港人对香港的信心起了很好的作用。时隔一年,当马世民要他等盈利消息宣布后再出售时,李嘉诚没有采纳马世民的建议,仍按原计划操作。

在李嘉诚看来,等消息宣布再出售,获利自然会更大,但那只是对他个人而言。他认为如果能让投资者得到利润,以建立公司的名誉使日后的销售更为容易,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是值得的。像李嘉诚这样能考虑投资者利润的老板,在当今商界中已经越来越多,因为他们也懂得,客户是“上帝”,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所在。

4.欺骗,一条商场不归路

偷工减料,贪小便宜是做生意的大忌之一,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导致企业破产的事情不在少数。以“傻子瓜子”起家的年广久,就是因为贪图小利而欺骗消费者,把别人当作“傻子”来对待,最终是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

曾几何时,提起“傻子瓜子”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再向人打听“傻子瓜子”,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究竟是什么使这个名噪一时的公司悄无声息了呢?这还得从他们的老板年广久把消费者当“傻子”说起。

1982年,自称9岁就开始学“经济学”的年广久,突然宣布他的“傻子瓜子”大幅降价,幅度为26%,这对几十年不变的瓜子价格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一举动在改革刚刚起步的日子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一下子把焦点集中对准了“傻子瓜子”,当时也算名牌的“胡大瓜子”很快便被“傻子瓜子”压下了势头。“傻子瓜子”一炮走红,风靡一时,成为中国老幼皆知的“营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