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13393200000048

第48章 药摩疗法(3)

十六、脚气

1.处方猪牙皂、木鳖子、草乌、天南星、肉桂、乳香、没药、大黄、花椒、牡丹皮、吴茱萸、当归、巴豆、白芷各20g。醋酒浸1夜,用猪脂肪慢火微煎,令药色变黄(勿令焦黑)去滓,膏成。

2.用法每日摩患处3~4次,并配合按摩手法,促使药物吸收。

3.主治脚气,腿足软弱病从脚起、麻木疼痛。

十七、淋证

1.处方海盐(或青盐)300g。捣碎,加热布包。

2.用法熨小腹。

3.主治诸淋,大便5~6日不通,心腹烦满。

4.备注若热淋者,可用八正散,水煎洗搽胸腹;血淋痛者,用血淋洗搽方,洗搽胸腹。

十八、失眠

1.处方半夏、竹茹、枳实各60g,橘皮90g,生姜150g,甘草30g。共为粗末,水煎。

2.用法浸青布炙干,熨两目。

3.主治胆虚不眠。

十九、积聚

1.处方大黄、黄柏、当归、秦艽、三棱、莪术各15g,全蝎、炮穿山甲(代)各20g,木鳖子10g,蜈蚣25g。诸药用麻油2000ml浸熬,炒黄再收,入乳香、没药各15g,玄明粉10g,摊贴。

2.用法用姜汁擦后贴药,再用炒盐布包,摩熨膏上,或用热手摩熨膏上。

3.主治痞证。

二十、头痛

1.处方茜草、半夏、花椒各5g,川乌,肉桂各7g,附子、细辛各20g。共捣碎,过筛成散剂。

2.用法以大酢浆调和,摩头,3日后或有头皮痛感,4~5日后恢复正常,6日以酢浆洗头,再摩药即愈。

3.主治头痛,牙痛、咽喉息肉,鼻息肉。若生息肉并咽喉中息肉大如枣,欲塞,以药摩患部;耳、鼻、齿有疾,用之亦良。

二十一、腰痛

1.处方陈皮、白矾、杏仁、丁香各30g,阳起石、干姜,沉香,肉桂、硫黄、吴茱萸、雄黄、蛇床子各15g,轻粉、麝香、朱砂5g,附子10g。除轻粉、朱砂、麝香另研外,余药皆捣细为末,再入上3味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此药有大壮筋骨,助元阳,极有补益功效。

2.用法取生姜汁煎浓,入药1丸,良久浸化研烂,涂于腰区上按摩,以药尽为度。施术后需用棉裹腰上,其热如火。每日1次,极有奇功。

3.主治一切虚痛痼冷,腰寒湿。

二十二、脚跟痛

1.处方麦皮、熊白脂(猪脂肪代)各30g。2味相和,以微火炒,更入口脂3g,调匀如膏。

2.用法将药膏加热摩痛处,即瘥。或先用热水清洗后拭干,火炙痛处,再将药点揩按摩,候药气透热,持纸拭去药,如常盖覆。

二十三、小儿感冒

1.处方甘草、防风各30g,白术、桔梗各250g,雷丸90g,猪脂肪500g。先炼猪脂肪成膏,将诸药切碎同于微火上共煎,膏成去渣。

2.用法取弹丸大1枚,炙手膏百遍,寒者更热,热者更寒。

3.主治小儿感冒,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也可用于小儿保健,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可预防感冒。

二十四、小儿夜啼

1.处方川芎、白术、防风各20g。共为末,过筛制成散剂。

2.用法用乳调和,令小儿内服;外用摩脐、头及脊、脸。

二十五、小儿惊风

1.处方胆南星、甘草、天麻、黄连、朱砂、全蝎、僵蚕各5g,牛黄、冰片各3g。

共研末。

2.用法用水或薄荷汤调,手蘸擦胸背。急惊风危候,可用蜂蜜开水和匀,置入手掌擦儿背心。

3.主治小儿一切惊证。

二十六、小儿痫证

1.处方丹参、雷丸各30g,猪膏60g。丹参、雷丸细锉,猪膏入银器中煎,然后放入2药,膏成棉滤去渣,用瓷、金器中盛贮。

2.用法蘸药摩儿身,每日3次。

3.主治小儿惊痫,除热。

二十七、小儿头热

1.处方羊髓90g,薰草30g。放铫子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收入瓷器中贮存。

2.用法将药膏均匀涂摩于背部,以骨摩背,每日3~4次。

3.主治小儿头热,鼻塞不通。

二十八、五迟五软

1.处方半夏、川乌、川芎、肉桂、细辛、百合、白及、柏子仁、朗黎树根各15g。

共为末,用煨大蒜和酒捣成饼子。

2.用法用绯绢贴,炙手频频熨摩。

3.主治小儿长头方面、囟大不合、手足痿小、不能行步、头顶软弱、体瘦面光并皆治之。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药摩疗法集药物疗法、按摩疗法、药物透皮吸收、物理刺激(指药摩工具等)于一体,是有显着特色的外治疗法之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1.药、摩结合,奏效迅速药摩疗法与中医内治或其他外治疗法一样,也是先根据病情进行辨证,然后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药摩疗法不但具有中药外治、透皮吸收的作用,而且还具按摩、针灸的腧穴效应,加之药摩部位多是直接或间接的病灶所在,所以,药效多直达病所,奏效迅速。

2.药众味厚,剂型灵活药摩疗法的处方用药,多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配合的效能,组成药众味厚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而且剂型灵活,膏剂、散剂、丸剂、酒剂、水搽剂等皆有应用。

3.使用方便,易于推广药摩疗法一旦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后,其携带、使用皆很方便,药摩工具也随处可寻,临床很易施术。加之适应证广、操作简单,所以很容易推广。

4.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药摩疗法兼有药效与局部刺激作用,药物多采用局部给药,这样局部易形成较高药物浓度,而血中药物浓度则甚微。虽然通过透皮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也因其选择性强,或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免了药物对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毒害作用。所以,不良反应较少,或无不良反应。

二、注意事项

1.辨证论治药摩疗法与中医内治疗法一样,以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吴樽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又说:“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只有明确病变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属性,抓住疾病的本质,把握病症的标本、轻重、缓急,才能正确施治,达到预期效果。

2.选择药摩剂型药摩剂型有软膏剂、丸剂、酒剂、水搽剂、糊剂等。临床上应根据其病性、病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制剂。

3.选择药摩部位选择适宜的部位进行敷药按摩,是药摩疗法治病的关键。

临床上选择敷药按摩部位一般有3种方法。

(1)按经穴部位选择:如偏头痛,选太阳穴;气管炎,选璇玑、华盖、风门、肺俞、膏肓等穴;胃痛,选中脘;小腹痛,选气海;肝区痛,选右侧期门、章门等穴;脾区痛,选左侧期门、章门等穴;肾区痛,选肾俞、命门;肩关节痛,选肩井;膝关节痛,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坐骨神经痛,选环跳、合阳、承筋、昆仑等穴;筋骨疼痛,腰腿软弱,选命门、肾俞、足三里等穴。

(2)按患处部位选择:如跌打损伤、金创伤、肌肉游走性疼痛、冻疮、各种皮肤病、烧伤、烫伤等,患在何处即选何处;眼、耳、鼻诸疾病,可用软膏涂抹患处。

(3)按解剖部位选择:如偏头痛,选颞颥部区;慢性支气管炎,选气管区;胃痛,选胃区;下腹痛,选脐区;肝痛,选肝区;肾区,选左右肾区;经血不调,选耻区;肩关节痛,选肩关节区;肘关节痛,选肘关节区;腕关节痛,选腕关节区;髋关节痛,选髋节区;膝关节痛,选膝关节区;距小腿关节痛,选距小腿关节区;颈项痛,选颈项区;腰部痛,选腰部区。

(4)注意药膏温度与次数药膏疗法一般要求基质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对虚寒性病变有治疗作用,对药物的透皮吸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普济方》《理瀹骈文》指出“向火以手摩”“火灸以摩身体”“向火摩三千遍,汗出即愈”等。同时还要求按摩的次数和力度,如又指出“摩三百度,数百遍佳”“摩时须极力,令作热,乃速效”等。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自然辨证观,说明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时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人体本身又有禀赋、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以及其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差异,因而运用药摩疗法,就必须注意到自然因素和人的因素,即所谓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选择最佳药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