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13393200000042

第42章 药枕疗法(1)

药枕疗法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活血通络、镇静安神、益智醒脑、调养脏腑、调整阴阳等作用的药物经过炮炙之后,置于枕芯之内,或浸泡枕套,或直接做成睡枕,令人在睡卧之时枕之,用以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一种自然疗法。近几年,也有人将电、磁学技术引入到枕疗之中,制成电磁疗药枕,洁净卫生,方便耐用,丰富了传统药枕疗法的内容。

药枕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载有用蒸大豆装入枕中制成豆枕用以治疗失眠的记载。此书还载有选用麝香、青木香、犀角等药物制成药枕用于临床治疗的例子。唐宋时期,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用药枕治疗疾病,从而使药枕疗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治头项强不得四顾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内囊中枕之。”宋代,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陆游、黄庭坚等都曾使用过药枕,并多写诗倍加赞赏。元、明、清时期,药枕疗法日臻完善。

元代马祖常诗云:“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绿豆枕、吴萸枕、决明菊花枕、桃枝枕等多首枕疗方。到了清代,药枕疗法随着中药外治法的发展与广泛普及而备受重视。如吴樽在《理瀹骈文》中提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等外治理论,对药枕疗法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创制了桃叶枕、蝉衣枕、蒸盐枕、决明枕、荆芥黑豆枕等多首药枕方。曹庭栋《养生随笔》旁征博引,可谓集药枕之大成,其论有释名及枕之高低、长短、温凉等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还扼要地介绍了药枕制作要领,收集了多种药枕类别,如瓷枕、藤枕、竹枕、摺叠枕等,摘选了绿豆皮枕、通草枕、茶叶枕、菊花枕等多首药枕方,并发现了药枕的多种用途。此外,陆锦燧的《溪外治方选》、刘灏的《个群芳谱》、程鹏程的《急救广生集》、蒲处贯的《保生药录》等医籍中也都有药枕散在的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医学界对自然疗法的高度重视,药枕疗法这一外治法中的一朵奇葩也自然备受青睐。日本研制成催眠枕、音乐枕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较好。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在继承前人药枕疗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药理实验和现代电、磁学理论,先后开发、研制成多种药枕。

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药枕疗法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将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普及、推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保健康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节治疗原理

一、经络调节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整体活动,使机体的内外上下保持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种相互联系,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与沟通作用实现的。经络具有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而头、颈部位有大部分经络循行、经过,许多腧穴也在此分布。药枕疗法就是利用机械和药物等多种刺激,激发头、颈部的经络、腧穴之气,促进感传,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起保健防病的目的。

二、血管神经调节

头、颈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主要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相对应的静脉及其分支;神经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迷走神经颈部、面神经颈支、交感神经头颈部、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等。药枕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皮肤感受器和神经干,可以使之处于活跃、兴奋或抑制状态,从而调节血管和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神经得到调节,进而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三、药物作用

药枕中许多药物含大量挥发性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黏膜,起到消炎杀菌、镇静止痛、扩张血管、健脑增智的作用。使用者处在药性作用的局部环境中,可以调整人的身心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从而起到综合性调节机体的作用,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第二节操作方法

一、药枕的种类

(一)布枕

即以纱布、棉布等布包裹药物,制成药枕。此枕特点是暖、软、寿命短、药物易破损和挥发,一般多用于虚证、寒证病人。

(二)木枕

以木质材料制成枕框,中空,四周留有许多孔隙,外以棉布包裹,可将药物置于木芯之中的一种药枕。也有人用竹片或藤质材料编织成枕框,中空,内装枕芯。此枕特点是性凉质硬,使用时间长,药物损失少,且能贮藏其他物品,一物多用。一般多用于实证、热证病人。

(三)石枕

即选用有治疗作用的石块、陶瓷等,磨成枕形,令人睡卧时枕之。

(四)电磁枕

即在传统药枕基础上加入现代电子技术,从而增加了电、磁疗作用。

(五)书枕

又称纸枕。即以书纸、宣纸等纸卷成圆形,粗如小碗,计3卷,按“品”字形相叠,捆扎成枕,令人睡卧时枕之。

(六)囊袋枕

亦属软式药枕。即将药物或温水,凉水装入囊袋之中,令病人枕之。本枕临床不常用。

二、药枕的制作

药枕的制作方法因其种类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而言,根蔓、木本、藤类药物多需晾晒或烘干,再粉碎成粗末即可;花、叶类药物多于晾晒后搓碎即可;矿石类、角质类药物多需打碎成小块,米粒大小,或制成粉类,再装入枕芯;冰片、麝香等贵重药物、易挥发类药物,多混入药末之中,不需另加炮炙,诸药混匀后,装入由纱布或棉布缝制的枕芯中,底层枕芯可加塑料布一块,防止药物渗漏。枕芯多选用松、柔、薄、透气良好的棉布、纱布,忌用化纤、尼龙类布匹。枕形有圆柱、方柱、扁柱、三角柱等多种。一般以枕长60~90cm,枕宽20~35cm为宜。如果需要,可做成特殊形状的高枕。如清代曹庭栋的《养生随笔》有云:“侧卧耳必着枕,其长广如枕,高不过寸,中开一孔,卧时加于枕,以耳纳入。耳为肾窍,枕此并杜耳鸣、耳塞之患。”另外,硬式药枕外面多套以棉质薄布料,以减少枕硬枕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可保护药枕,延长药枕寿命。

第三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此法具有芳香开窍、怡神醒脑、安神益智、调养脏腑、养元强身、清肝明目、宣肺化痰、疏通经络和调整阴阳的功效,适用于头风头痛、落枕、肩颈综合征、偏头痛、卒中后遗症、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痛、高血压病、心烦失眠、畏寒畏热、双眼反复红沙涩感,双眼痛、视疲劳,鼻塞流涕、香臭不闻、头痛等病症。

二、禁忌证

此疗法一般无禁忌。由于药物主要以挥发形式而被吸收,奏效缓慢,所以对急性病疗效不佳,也不宜用于胸腹和肢体疾病。

第四节临床应用

一、感冒

(一)方法一

1.处方荆芥、防风各1500g,细辛、川芎各200g,绿茶100g,皂角20g。

2.用法将药物烘干,共研粗末,混匀,纱布包裹成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侧卧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寒感冒。

(二)方法二

1.处方桑叶、菊花各1000g。

2.用法先将药物晒干,共搓揉成碎末,装入枕芯,做成睡枕,令病人睡卧时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热感冒。

(三)方法三

1.处方香薷、藿香各300g,佩兰、薄荷、绿豆衣各200g。

2.用法将诸药晒干,共搓揉成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经常枕于头顶之下。有头胀者应适当增加枕治时间。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暑湿感冒。

(四)方法四

1.处方生黄芪、生白术各500g,麦冬、防风、黄精各300g,皂角10g,雄黄100g,藿香200g。

2.用法先在药上各喷洒食用醋少许(雄黄、皂角不喷醋),再烘干,共研粗末,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病人枕药枕时,尽量以鼻吸气、口呼气的方式呼吸。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体虚感冒。

二、中暑

(一)方法一

1.处方藿香500g,黄连150g,栀子100g,石菖蒲20g,甘松、白术各200g,通草300g。

2.用法将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粗末,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中暑阳证。

(二)方法二

1.处方绿豆衣450g。

2.用法将绿豆衣晒干,装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中暑阴证型。

三、咳嗽

(一)方法一

1.处方藿香300g,羌活、防风各200g,细辛、麻黄、桂枝各100g。

2.用法快速烘干,共研粗末,和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侧卧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寒袭肺型咳嗽。

(二)方法二

1.处方桑叶、菊花各1000g。

2.用法晒干,共搓揉成碎末,装入枕芯,做成药枕,令病人侧卧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热犯肺型咳嗽。

(三)方法三

1.处方大麦冬、生石膏、霜打桑叶各500g,天花粉200g,金银花1200g,枇杷叶250g。

2.用法先将石膏打碎,余药一起烘干,粉碎成粗末,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燥伤肺型咳嗽。

(四)方法四

1.处方柴胡、龙胆、黄芩、麦冬、胆南星、芦荟、黄连、青黛、大黄、木通、石菖蒲、皂角、细辛各50g,陈小麦150g(炒黑),青鱼胆汁、姜汁、竹沥各50ml。

2.用法先将前13味药物分别烘干,共研粗末,加入青鱼胆汁、姜汁、竹沥拌匀,晒干,打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痰热郁肺型咳嗽。

(五)方法五

1.处方青黛200g,蛤壳500g,雄黄、海螵蛸、龙胆、黄芩、柴胡各250g。

2.用法诸药分别研细,和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睡卧时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肝火犯肺型咳嗽。

四、喘证

(一)方法一

1.处方荆芥、防风各1500g,细辛、川芎各200g,绿茶100g,皂角20g。

2.用法将诸药烘干,共研粗末,混匀,纱布包裹成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侧卧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寒袭肺型喘证。

(二)方法二

1.处方生石膏200g,藿香150g,薄荷、麻黄、淡豆豉、金银花各100g。

2.用法先将石膏打碎,余药晒干,共研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于颈项之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表寒里热型喘证。

(三)方法三

1.处方青礞石1000g,天竺黄300g,石菖蒲、郁金、藿香各200g,白矾、栀子各500g。

2.用法先将白矾打碎,余药一起烘干,共研粗末,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痰浊阻肺型喘证。

(四)方法四

1.处方乌药、青皮各1000g,香附、旋覆花、沉香、磁石各500g,厚朴、当归各300g。

2.用法上药烘干研末,装入枕芯,令病人侧卧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肺气郁痹型喘证。

(五)方法五

1.处方生黄芪、生白术各500g,麦冬、防风、黄精各300g,藿香200g,皂角、雄黄各100g。

2.用法上药喷洒食用醋少许,烘干,研末,混匀装入枕芯,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肺虚型喘证。

(六)方法六

1.处方五味子1000g,罂粟壳100g,当归300g,熟地黄、巴戟天、淫羊藿、乌梅各500g,仙茅400g,硫黄200g。

2.用法将药物分别烘干,研成粗末,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肾虚型喘证。

五、眩晕

(一)方法一

1.处方决明子、菊花各1000g。

2.用法共研粗末,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

(二)方法二

1.处方当归1200g,黄芪1000g,甘松、白术、茯苓、熟地黄、仙鹤草各500g,大枣200g,葛根100g。

2.用法烘干,研末,装入枕芯,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眩晕。

(三)方法三

1.处方黑豆、磁石各1000g。

2.用法分别打碎,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肾精不足型眩晕。

(四)方法四

1.处方白矾2000g,豨莶草200g,竹茹300g,旋覆花100g。

2.用法将白矾打碎,豨莶草烘干研成粗末,旋覆花烘干搓碎,3药混匀,与竹茹一起装入枕芯,制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痰浊中阻型眩晕。

六、头痛

(一)方法一

1.处方吴茱萸叶2000g。

2.用法将吴茱萸叶蒸热装入枕芯,或将吴茱萸用棉布包裹做成药枕,令病人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寒头痛。

(二)方法二

1.处方蔓荆子、甘菊花、石菖蒲、通草各100g,细辛、香白芷、川芎、藁本各75g,白术50g,黑豆150g,羚羊角(代)、水牛角各10g。

2.用法将羚羊角(代)、水牛角搓成粗末,余药一起烘干研成粗末,诸药混匀,装入枕芯,制成枕芯,令病人侧卧枕之。

3.适应证本枕适用于风热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