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13393200000032

第32章 药浴疗法(1)

药浴疗法是使用一定浓度的药液洗浴或浸泡身体,以治疗疾病或健身的方法。

俗称药浴,属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药浴疗法主要通过药浴液中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杀菌、止痛、止痒、消炎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如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调节身体的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等。除药物的作用外,药浴的水温一般在30~40℃,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新陈代谢加快,汗腺分泌增加,排除大量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

温热又可以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产生镇静和止痛作用。另外,水的静压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常用剂型与制备

药浴用药不同于一般内服药物,除必须进行的炮制外,还需做一些特殊剂型制备。

(一)水煎

将清洁、粉碎、研末后的中药放入沙锅内,加水至水面没药3~6cm,置炉火上煎煮25~30分钟,(解表药时间稍短,补益药、矿物类则应时间稍长。有些有毒药物应先煎30~60分钟)。洗浴用药可煎多次,至煎液颜色变淡为止,不必像内服药一样只煎1~2次。煎出液浓时,可在洗浴时多加水,反之则少加水。

(二)水浸

一些花、叶类药物加热可能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不宜水煎时用水浸法。一般将药物研成粗末,以冷水或温水浸泡,使有效成分溶出。浸泡时间,夏季宜短,4~8小时即可;冬季时间宜长,可泡24小时。一般要求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可随泡随用,防止药物霉烂、变性。

(三)酒浸

一些药物成分需酒浸后才能溶出。方法是把药浴用药加入60%~70%乙醇或在优质白酒中浸泡1~2周,时间久亦无妨碍,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酒和药物。酒浸药物易于保存,一般药液可保存半年到1年。白酒浸泡者,可保存2年或更长时间。浸好的药液可直接用于擦浴、局部浴。

二、药浴方式

(一)浸浴

1.全身浴为药浴的主要方式之一。将药物煎取较多药液作为洗浴水,浸泡除头以外的身体各部于药液中,进行全身洗浴,多在浴盆、浴缸或较大的木桶、盆池中进行。它的特点是洗浴范围大,浸洗时间长,可影响全身毛窍及腠理,药物吸收面大,效果显着,治疗后全身可有舒适感,病人乐于接受。

2.局部浴将药物加水煎取液后,用以浸洗身体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浸洗时间宜长,使药液有足够的时间由表及里发挥治疗作用。本法既有利于局部病灶的治疗,又有药浴入内的全身治疗效果。

(二)淋浴

将药物加水,常规取液,通过喷淋患部或全身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清热解毒、消肿化瘀、祛腐生肌等疗效。

(三)气雾浴

将药液放入特别的容器中持续加热,使其产生气雾,以刺激全身或身体局部。

它是借助药液加热时产生的含有药物离子的蒸气,直透腠理,发挥解表发汗、温经通络、除湿散寒、止痛、止痒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熏洗浴

将药液置于盆具(铜、陶、搪瓷均可)内,在加热器上加热,使药液产生蒸气熏洗患部,以治疗局部的病症。实为局部“气雾浴”。

(五)擦浴

在医疗条件简陋的条件下,特别是水资源紧张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可用擦浴法。它是用药物加水,按常规取液,用以擦洗患部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药物吸收和擦浴时按摩的双重治疗作用,适用于各种局部病症,如头痛、脱发、风寒湿痹等。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药浴疗法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适用于外科如疮疡肿毒、皮肤病以及毒虫所伤等,还可广泛用于内、妇、儿、五官科诸疾,并具有护肤、美容美发、防病保健的效果,对痤疮、雀斑、色素斑、扁平疣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二、禁忌证

1.高热大汗、主动脉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不宜使用。

2.急性病、大量饮酒、疼痛剧烈、病后体质虚弱者亦不可用药浴疗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感冒

(一)风寒感冒

1.方法一紫苏叶、陈艾叶、葱白各90g。加清水1500ml,煮沸5分钟,连渣倒入盆中,盆中放一小木凳。嘱病人脱去鞋袜,将两足踏在小木凳上,再用大围巾将膝部以下及脚盆加以围覆熏之。待周身有微汗出时,立即擦干脚避风。

2.方法二麻黄、生姜各10g,薄荷、荆芥各15g,防风12g。水煎2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每日换药1剂,3日为1个疗程,病愈停用。

3.方法三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生姜各9g,白芷、柴胡、前胡各12g。加水煎汤2000ml,熏洗头面部。每日2次。

(二)风热感冒

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桑叶、菊花、前胡、杏仁、板蓝根、甘草各等量。药量视蒸疗室的大小而定。将药煮沸,按全身蒸气浴常规操作。

每日2次,每次蒸浴30~45分钟,3日为1个疗程。

(三)暑湿感冒

香薷、紫苏叶、厚朴、藿香各12g,羌活、淡豆豉各10g。水煎2次,取汁3000ml,擦浴全身。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每日换药1剂,病愈即止。

二、头痛

(一)慢性头痛

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羌活、独活、防风、麻黄、细辛各10g,川芎、白芷各15g,蚕沙、油松节各40g,僵蚕30g,生姜25g,花椒6g,连须葱白5根,白酒100ml。

先将川乌、草乌、天南星、松节、僵蚕放入沙锅内加清水6碗,煮沸30分钟后,再加入羌活、独活、防风、白芷、麻黄、细辛、蚕沙、川芎,煮沸10分钟。在临用前,将葱白、生姜、白酒加入,用厚纸将沙锅口封住,待沸时,视其疼痛部位大小,将盖纸中心开一孔,令病人痛部对准纸孔熏蒸。整个头痛者,将头部对准沙锅口(两目紧闭或以手帕包住),上面覆盖一块大方巾罩住头部,以热药气熏蒸头部,待头部出汗时,再熏2~3分钟后,用药液洗头,洗后用毛巾擦干,再用一块干毛巾,将头全部裹住,蒙头盖被取汗。每日1剂,每晚1次,每次熏洗10~15分钟。

(二)风热头痛

冬桑叶30g,黄菊花15g,黑山栀10g,独活、天麻各6g,薄荷30g。水煎,待温,取药液洗头,反复擦洗。每日早、晚各1次。

(三)风寒头痛

羌活、白芷各12g,川芎、红花、防风、藁本各10g。水煎,取液洗头。

(四)血瘀头痛

当归尾、赤芍各20g,川芎、红花、桃仁各15g。水煎,取液洗头。

(五)肝阳上亢头痛

天麻、白僵蚕、菊花、钩藤、决明子、柴胡、青皮各10g,黄芩12g。水煎,取液洗头或淋浴。

三、不寐

(一)各型不寐

1.方法一磁石、刺五加各20g,茯苓15g,五味子10g。先煎煮磁石30分钟,然后加入其余药物再煮30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液擦洗前额及太阳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钟。

2.方法二酸枣仁、丹参各30g,夜交藤、合欢皮、生甘草各20g。水煎,取液浸浴。

(二)心肾不交型

吴茱萸20g,米醋适量。将吴茱萸煎汤取汁,放入盆中,再将米醋兑入其中,浸泡双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四、痹证

(一)各种痹证

防风、鸡血藤、花椒各30g,伸筋草、透骨草、苍术各20g,细辛10g,食盐150g。

将上药用纱布包好,加水3000~4000ml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每以热气熏患部,待药温适合时洗患部20~30分钟。每日1~2次,2日1剂。

(二)痛痹

干姜60g,干辣椒30g,川乌20g,木瓜25g。加清水2000ml,煮沸30~40分钟后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后将药液倒入盆中,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最后浸液外敷患处。如此反复擦洗,热敷2~3次。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日。

(三)风湿热痹

黄柏20g,苦参、浮萍、地肤子、蛇床子各10g。加清水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

(四)四肢痿痹

黄芪、怀牛膝、川木瓜、防风各30g,红花、甘草各15g。加清水2000ml浸泡1日后再煮沸,将药液倒入瓷盆内趁热熏洗患处(先熏后洗),并用纱布或棉垫覆盖患处。每日早、晚各熏洗1处。每剂可用4~6次。

五、腰痛

(一)腰痛、外伤或急性扭伤

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倍子(砸碎)、黑豆各20g,赤芍、甘草各15g,白酒30ml。每剂加水3000ml,煎至约1500ml,加入白酒趁热熏患处。待药液温减后,用毛巾浸液洗患处。在药液尚有余热时停止熏洗,用干毛巾擦洗患处。每次熏洗30分钟,1剂药洗4次。

(二)腰胯筋骨酸痛

独活、牡丹皮各6g,秦艽、防己、木瓜、赤芍、桑枝各10g,木香3g。加水熬煮透后去渣,待温洗患处。每日1次。

(三)腰痛、腿痛

白附子、黄丹、羌活、独活、蛇床子、肉桂粉、天花粉、栀子、白矾、云矾、川乌、甘松各6g,白鲜皮8g,狼毒、地骨皮、透骨草、生半夏、艾叶各9g,硫黄、红花各15g,大皂角60g(火煨)。共研细末,水煎去渣,取药液热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连用3日。

六、疮疖

(一)多发性疮疖

芫花、花椒各15g,黄柏30g。共研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加水2500~3000ml,煮沸30分钟。用软毛巾蘸汤溻洗,溻洗后加热水浸浴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二)多发性疖肿、脓疱疮

马齿苋、蒲公英、如意草各120g,白矾12g。共研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加水2500~3000n1,煮沸30分钟。用软毛巾蘸汤溻洗或洗后加热浸浴患处。

(三)小儿头部痱疖

野菊花、嫩苦参、千里光各15g。煎汤取汁,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日1剂。

(四)疮疖初起者

黄柏、姜黄、白芷各10g,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5g,天花粉15g,大黄10g(另包)。前9味共研粗末,布袋装,扎口,加水煎煮15分钟,后加大黄继煮10分钟,去药袋及药渣,取药液温洗患处。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