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13393200000023

第23章 梅花针疗法(3)

二十九、阳痿

1.取穴

(1)肾阳虚弱、命火衰微:选取腰区、骶区、尾部、耻区、腹股沟区、小腿内侧,关元、三阴交、带脉区,阳性点。

(2)心脾两虚: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骶区、髂嵴部、耻骨联合上缘,中脘、足三里、内关、心俞、脾俞、带脉区,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用轻度或中度刺激,阳性点采取较重刺激手法。

三十、遗精

1.取穴

(1)心火亢盛:选取腰区、骶区、颈后区、胸椎5~10两侧、腹股沟区,气海、心俞、百会、三阴交、内关,阳性点。

(2)肾气不固:选取腰区、骶区、腹股沟区、耻区,中脘、三阴交、百会、关元,阳性点。重点叩打腰区。

2.操作采取轻度或中度刺激,阳性区重刺激。

3.注意事项对虚证病人,应注意配合其他疗法进行培补。

三十一、痛经

1.取穴

(1)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者:选取腰区、骶区、胸椎7~10两侧、耻区、小腿内侧,带脉区、期门、三阴交,阳性点。

(2)寒湿凝滞、冲任受阻者: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耻区、腹股沟区,带脉区、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阳性点。

(3)气血虚弱、胞脉失养者:选腰区、骶区、胸椎5~10两侧,带脉区、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取中度刺激,阳性点采取较重刺激手法。

3.注意事项

(1)治疗时机最好在痛经发生前1周开始。经治疗后月经来潮仍疼痛者,可继续进行治疗,不疼痛者可暂停治疗。

(2)痛经剧烈者应卧床休息,给予热水袋或小腹部艾灸;因受寒而致痛经者可饮生姜红糖水,饮食宜易消化的软食,忌生、冷、酸、辣。

三十二、闭经

1.取穴

(1)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者:选取脊柱两侧、腰区、骶区、耻区、髂嵴部、腹股沟区,带脉区、三阴交、中脘、关元,阳性点。

(2)寒凝胞宫、阻滞冲任者: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骶区、耻区,中脘、期门、带脉区。重点叩打腰区、骶区、带脉区、中脘、阳性点。

(3)气血两虚、冲任不足者:选取胸椎3~12两侧、腹股沟区、腰区,带脉区、心俞、膈俞、脾俞、关元、中脘,阳性点。

(4)巩固治疗:选取脊柱两侧,带脉区。重点叩打腰区、骶区。

2.操作采取轻度或中度刺激,阳性点宜采用较重刺激手法。

3.注意事项

(1)闭经治疗需掌握时机,在病人月经周期前半个月进行治疗。

(2)对于体质虚弱者,先予培补调理,使精充血复,血脉调和,然后通经。

(3)治疗时若见病人出现月经来潮的先兆,应采取腰区、骶区重点刺激,促使其通经。

三十三、更年期综合征

1.取穴

(1)肝肾阴虚者:选取颈后区、胸椎8~10两侧、腰区、骶区、髂嵴部、小腿内侧,肾俞、肝俞、合谷、三阴交,阳性点。

(2)肝气郁结者:选取胸椎7~10两侧、骶区、上腹区、小腿内侧,带脉区、内关、风池,阳性点。

(3)心肾不交者:选取颈后区、腰区、骶区、腹股沟区、小腿内侧,带脉区、内关、心俞、肾俞、关元,阳性点。

(4)心脾两虚者: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耻区,带脉区、神门、足三里、三阴交、中脘,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取中度刺激,在阳性点采取较重刺激。

3.注意事项在治疗的同时,应告诫病人有意识地控制感情,避免发怒、烦躁、忧郁、悲伤;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疲劳。

三十四、青盲(视神经萎缩)

1.取穴

(1)肝肾阴虚型:选取颈后区、眼区、胸椎5~10两侧、腰区,正光1、正光2、太阳、风池、百会、肝俞、肾俞、三阴交,阳性点。

(2)气血两亏型:选取颈后区、胸椎5~12两侧、腰区,正光1、正光2、风池、内关、大椎、中脘、心俞、脾俞、肾俞,阳性点。

(3)肝气郁结型:选取颈后区、腰区、骶区、胸椎5~10两侧,风池、正光1、正光2、太阳、肝俞、胆俞、肾俞、百会,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取轻度或中度刺激,阳性区采取较重刺激。颈后区可重刺放血,1周1~2次。

3.注意事项对于“小儿青盲”,本法收效快,效果佳。其多见于温热病高热之后而发病,表现为视力渐降,视物不清,双目无神,斜视或上吊,瞳孔散大,烦躁不安,体瘦。在颈椎1~2两侧及胸椎5~10两侧有条索和压痛。可选颈后区、胸椎7~10两侧、腰区、眼区,正光、太阳、百会、风池、内关,进行治疗。

4.备注

(1)正光1:经验穴,位于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即攒竹穴与鱼腰穴联线的中点。

(2)正光2:经验穴,位于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即丝竹空穴和鱼腰穴的中点。

三十五、鼻渊

1.取穴

(1)急性或过敏性者:选取颈后区、鼻部,迎香、合谷、印堂、风池、肺俞,阳性点。

(2)慢性者:选取颈后区、鼻部、胸椎3~12两侧,印堂、风池,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取中度或较重度刺激,阳性点重刺。

3.注意事项对鼻部叩打是本治法的关键。具体操作为:先沿鼻翼两侧各叩打2~3次,再于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点刺4~5针。

三十六、耳鸣、耳聋

1.取穴

(1)肝胆郁火:选取颈后区、耳区、胸椎5~10两侧、骶区,风池、翳风、外关、肝俞、胆俞、三阴交,阳性点。

(2)肝肾不足:选取颈后区、耳区、颌下、腰区、骶区、小腿内侧、胸锁乳突肌部,风池、百会、内关、三阴交,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取中度刺激,阳性点重刺激。失眠者加刺神门、内关;头痛、头晕者,加刺头部、颞区、太阳、外关、三阴交。

三十七、皮神经炎

1.取穴

(1)寒湿阻络:选取腰区、骶区、患侧髂嵴部、患部皮区、小腿内侧,风市、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肾俞,阳性点。

(2)气血虚弱:选择胸椎5~12两侧、腰区、骶区、患部皮区,伏兔、梁丘、风市、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用中度或较重刺激,患部及阳性点重刺激。

3.注意事项

(1)对患部麻木区的叩打,除进行密刺外,还需在麻木区周围的健康皮区做疏通诱导叩打,即用梅花针先叩打正常皮肤区,然后逐渐移向麻木阳性反应区叩打。

(2)对麻木区除密刺外,还可加拔火罐;若患部皮温低,有发凉感者,密刺后随即温灸,能提高疗效。

三十八、多发性神经炎

1.取穴

(1)湿热郁蒸、络脉阻滞: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骶区、患部,肝俞、脾俞、足三里、合谷,阳性点。

(2)气虚血瘀、络脉失养:选取胸椎1~10两侧、腰区、患部,心俞、膈俞、肾俞、三阴交,阳性点。

(3)脾肾两虚、寒湿阻滞:选取胸椎5~12两侧、腰区、骶区、患部,脾俞、肾俞、中脘、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取中度或较重刺激,阳性点宜重刺激。

3.注意事项

(1)对本病防治,主要在于去除病因,要促进神经营养及代谢功能的改善,以利于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2)本病易在受凉、风吹后发病,故平时要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及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助于预防本病发生和复发。

三十九、面瘫

1.取穴

(1)初期病人属风寒侵袭型者:取颈后区、颌下部、患部(瘫痪侧)、耳区、鼻部,风池、合谷、太阳、人中,阳性点。

(2)恢复期病人:选取颈后区、胸椎5~10两侧、患部、颌下部、眶上孔、眶下孔、颏孔,合谷、翳风、太阳、百会,阳性点。

2.操作一般采用中度刺激,对初期病人宜轻刺激,阳性点宜较重刺激。

3.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部要保温,不宜用冷水洗脸和漱口。

(2)忌食辛、辣、生、冷。

(3)对慢性病人,经梅花针治疗后可加艾灸治疗。

(4)对本病治疗,除叩打患侧外,健侧也要隔日轻刺1次。

四十、斑秃

1.取穴

(1)肾气虚弱:选取颈后区、腰区、骶区、脱发区,风池、百会、肾俞、肝俞、三阴交、内关,阳性点。

(2)气血两虚:选取颈后区、胸椎5~8两侧、腰区、脱发区,内关、大椎、心俞、膈俞、中脘、足三里,阳性点。

(3)肺气虚弱:选取颈后区、胸椎3~5两侧、脱发区、腰区,太渊、合谷、肺俞、脾俞、胃俞、百会,阳性点。

(4)巩固期:选取脊柱两侧,腰区、骶区,百会、肺俞、脾俞、肾俞、手太阴肺经自肘以下循行线。

2.操作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及叩刺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叩刺法。一般多采用中度刺激,阳性点重刺激。

3.注意事项

(1)脱发区叩打时,要求做到均匀密刺,手法适中,不能忽轻忽重。

(2)叩打先从脱发区边缘开始,呈螺旋状向中心绕刺,然后由不脱发皮区向脱发区中心做向心状刺激。

(3)病人要做到劳逸结合,防止长时期精神高度紧张。

(4)病人应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作为针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梅花针疗法既具有针灸疗法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简便易行、器械简易、见效快、疗效高、适应证广、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等自身的优点。

二、注意事项

1.治疗前须详问病史,仔细检查,力求得到明确的诊断。

2.术前应向病人解释治疗方案,消除紧张情绪,使肌肉放松后方可施治。

3.施术前要认真检查针具,如有钩曲、不齐、缺损等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针刺前皮肤必须消毒,叩刺后皮肤如有出血,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5.操作时针尖需垂直向下,用力均匀,避免斜刺或钩刺。

6.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和小儿,宜用轻刺法,其后再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刺激量。

7.叩刺后应嘱病人休息数分钟后再走,避免在路上发生晕针等意外。

8.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瘢痕形成者,不宜使用本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