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补脾胃养生法
13393000000032

第32章 补脾养胃止痛(2)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腹中绞痛、喜按喜暖、寒湿痢疾等病症。

【注意】

(1)孕妇忌服。

(2)不可与半夏粥、瓜蒌薤白粥、贝母粥、白及粥同服。

甘松粥

【原料】甘松5克,粳米50克。

【制作】

(1)将甘松洗净,加适量水,煮沸后,用文火煎20分钟,去渣取汁。

(2)将粳米淘净后加适量水,置于文火上,煮熬成粥,将成时加入甘松煎汁,再煮沸即成。

【功效】行气止痛,醒脾健胃。适用于脾胃不和而致的胸闷胸痛、脘腹胀痛、食欲缺乏、胃寒呕吐等病症。

【注意】对阴虚血少或发热的病人不宜选用。

佛手柑粥

【原料】佛手柑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制作】将佛手柑洗净,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即可服食。

【功效】健脾养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老年胃痛、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嗳气呕吐等症。

山药薏苡仁粥

【原料】山药、薏苡仁各30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小米50~100克,白糖少许。

【制作】将山药切细,莲子去心,红枣去核。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待粥煮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胃络失和而致的胃痛、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肢体无力、老年浮肿、妇女带下等病症。

【注意】大便秘结者忌食。

荜茇粥

【原料】荜茇3克,白胡椒3克,肉桂3克,粳米300克。

【制作】

(1)将荜茇、白胡椒、肉桂筛选干净,打成细末。

(2)将米淘净后倒入锅内,加入2000毫升水,煮至米烂汤稠成粥。把药末撒进粥里,边撒边搅。撒完、搅匀后即可起锅,可略加盐调味。

【功效】温脾胃,通心阳,调气机,止疼痛。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阴寒内盛之胸闷心痛、脘腹冷痛、食少腹胀、呕吐清水、寒凝痛经等病症。

加味豆蔻粥

【原料】砂仁、肉豆蔻各5~10克,陈皮1片,生姜2片,粳米50克。

【制作】把砂仁、肉豆蔻捣碎,研为细末,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砂仁、豆蔻末及生姜、陈皮,同煮为粥。

【功效】开胃消食,温中下气。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宿食不消、脘腹疼痛、呕吐、虚泻冷痢等病症。

【注意】实热病症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用。

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0~1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先煎小茴香,取汁去渣;再放入粳米,煮为稀粥。或用小茴香3~5克,研为细末,调和入粥中煮食。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开胃。适用于小儿疝气、脘腹胀痛、

胃寒呕吐、食欲减退、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嵌闭性小肠疝、胃肠弛缓下垂等病症。

【注意】实热病症及阴虚火旺的病人不可用。

枳壳白及粥

【原料】枳壳、白及各15克,糯米100克,大枣5枚,蜂蜜25克。

【制作】先煎枳壳、白及,取汁去渣;再加入糯米、大枣、蜂蜜,同煮至粥熟。

【功效】益胃生肌,止血,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腹胀、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病症。

【注意】不得与附子粥、乌头粥同食。

土豆粥

【原料】新鲜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

【制作】将土豆切碎,用水煮至土豆呈粥状即可,放入蜂蜜调匀。

【功效】补脾和胃,缓急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胃脘隐痛不适、大便秘结等病症。

包心菜粥

【原料】包心菜50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将包心菜水煮半小时,捞出菜后,放入米,煮成粥。

【功效】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拘急疼痛,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豆蔻粥

【原料】肉豆蔻5~10克,生姜2片,粳米50克。

【制作】先把肉豆蔻捣碎,研为细末,再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加入肉豆蔻末及生姜,同煮为粥。

【功效】开胃消食,温中下气。适用于虚冷泻痢、脘腹疼痛、宿食不化、呕吐等病症。

【注意】

(1)肉豆蔻用量不宜过大。

(2)实热病症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使用。

椒面粥

【原料】花椒3~5克,白面粉100~1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花椒研为细粉末,每次取适量,同面粉调和匀,倒入水中,煮粥;后加生姜稍煮即可。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胃寒呃逆或呕吐、肠鸣腹泻等病症。

【注意】一切热性病患者均不可选食。

高良姜荜茇粥

【原料】高良姜10克,荜茇2~4克,白胡椒1~3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荜茇、白胡椒、高良姜研为极细粉末。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调入以上2味药末,再煮成黏稠稀粥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胃脘疼痛、食欲缺乏、呕吐、肠鸣腹泻等病症。

【注意】一切实热证及阴虚有火者忌用。

胡椒粥

【原料】白胡椒3克,糯米30克,葱白3茎,大枣3枚。

【制作】先将白胡椒研为细末,将糯米、葱白、大枣一同放入沙锅内,兑水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白胡椒粉,改为文火,盖紧,焖5分钟即可。

【功效】温中健胃,助火散寒。适用于中焦虚寒而致的胃痛腹痛、呕吐清水、大便溏薄、食欲缺乏等病症。

【注意】阴虚及胃有实热者忌用。

干姜粥

【原料】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放入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等病症。

【注意】凡发热之时,以及阴虚内热的病人不宜选用。

桂浆粥

【原料】肉桂2~3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将粳米淘净,加水煮粥。煮沸后,调入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或将肉桂末1~2克调入粥内同煮。

【功效】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脘腹疼痛、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稀薄及妇女寒性痛经等病症。

四、补脾养胃止痛方

三合汤

【组成】高良姜、制香附、乌药各6~12克,百合30克,丹参20克,檀香、砂仁(后下)各6克,吴茱萸、干姜各5克。

【功效】理气和胃,活血止痛。适用于肝胃不和而致的胃脘疼痛、嗳气呃逆、畏寒恶冷等病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九香虫汤

【组成】九香虫、炒川楝子、炮姜各9克,桂枝、左金丸各6克,生白芍12克,三七粉5克。

【功效】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的胃脘疼痛,口吐清涎,大便干结等病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当归各10克,生地黄、川楝子各12克。

【功效】滋阴、养胃、止痛。适用于胃阴亏虚而致的胃脘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病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溃疡散

【组成】乌贼骨、白及各60克,贝母、甘草、延胡索各30克,蛋黄粉100克。

【功效】制酸、和胃、止痛。适用于脾胃不和而致的胃脘疼痛、吐酸吞酸等病症。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服时加入等量白糖。开始服用时,每日3次,每次3克;随症状减轻,改为每日2次或1次,每次仍为3克,饭前空腹服。

胃寒散

【组成】附子、厚朴各6克,肉桂、罂粟壳各4克,干姜、苍术、红花、枳壳、吴茱萸各10克,延胡索、黄芪各12克,白芍15克。

【功效】温脾补中,和胃止痛。适用于胃络失于脾阳濡润而致的胃痛、大便溏薄等病症。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20目筛,1包4克。每日2次,每次1包;或煎服。

养胃理气汤

【组成】炒白芍15克,乌梅15克,北五味子15克,生山楂15克,佛手10克,苏子10克,苏梗10克。

【功效】养阴益胃,理气调中。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气滞者,症见胃脘灼热隐痛、干呕呃逆、心烦口渴、脘腹饱胀、饥而不欲食、唇舌干燥、消化不良等病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