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13392400000028

第28章 晋(2)

头一天傍晚,秦将徐成侦察敌营归来误期,王猛要以军法从事,邓羌替徐求请,未被允准,邓便回营整队要攻王猛。王猛出人意料地“枉法”赦徐,并赞扬邓羌说:“将军对同郡部将(徐与邓同郡)尚且如此仗义,何况对国家呢?我不再忧虑敌人了!”现在开战了,王猛命令邓羌冲闯敌人密集处,不料邓羌又讨价还价地说:“如果答应给俺一顶司隶校尉的乌纱帽,那么您就放心吧!”王猛感到为难,邓羌便跑回营帐蒙头大睡。于是,王猛驰马径入邓营,答应了条件。邓羌乐得折身跳起,捧起酒坛子“咕嘟咕嘟”大喝了一顿,然后跃马横枪,与猛将徐成、张蚝等直扑敌阵,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战到中午,燕军大败,损失五万余人。王猛指挥部队乘胜追击,又歼灭敌军十万余人。慕容评单人匹马逃回邺城,残军四散逃尽。

邓羌徇私求情,扰乱军法;欲攻主帅,目无上级;临战求位,等于要挟国君。三者有其一,便该砍头,何况王猛一向以执法如山闻名于世!但是,王猛全都吞了下去。他容忍了邓羌之短,因而调动了邓羌之长,结果大获全胜,就好像驯服猛虎、驾驭烈马一般。在那种生死存亡一发千钧的紧要关头,如按常规办事,拘执一端,错走半步也会全盘皆输。王猛在处理邓羌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过人度量、通权达变和善于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实在使人惊叹不已!北魏史学家崔鸿曾对此赞不绝口。

王猛率军长驱而东,包围了邺城。邺城附近原先劫盗公行,这时变成了远近清静。王猛号令严明,官兵无人敢犯百姓,法简政宽,燕民无不额手称庆,奔走相告。同年十一月,苻坚亲率十万精兵前来会师,燕臣开城门投降,逃走的慕容玮、慕容评等全部被追拿回来,前燕灭亡了。苻坚给王猛加官晋爵,封为清河郡侯;又赐予美妾、歌舞美女共五十五人,良马百匹,华车十乘,王猛固辞不受。他镇守邺城,选贤举能,除旧布新,安定人心,发展生产,燕国旧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欢欣雀跃。

后来,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与苻坚回过头来解决残存于西北等地的割据势力,先灭仇池,孤立了前凉。当初王猛大败张天锡时,曾俘获其将阴据及甲士五千人,这时即派人送他们回去,并捎去王猛给张天锡亲笔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论今,透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和凉国的危险处境,劝张幡然悔过。张见信大惧,寝食不宁,终于向秦谢罪称藩。接着,陇西鲜卑乞伏部、甘青之间的吐谷浑等也都臣服于秦。建元九年(公元373年)至十年(公元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区。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前凉与代虽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于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临终遗至言

王猛积劳成疾,终于在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六月病倒了。苻坚亲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碰巧王猛病情好转,苻坚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上疏说:“想不到陛下因贱臣微命而亏损天地之德,自开天辟地以来绝无此事,这真使臣既感激又不安!臣听说报答恩德最好的办法是尽言直谏,请让我谨以垂危之命,敬献遗诚。陛下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内;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所以,古来明君圣王深知创业守成之不易,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恳望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天下幸甚!”苻坚读一行字,抹两行泪,悲恸欲绝。这年七月,苻坚见王猛病危,赶紧询问后事。王猛睁开双眼,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便停止了呼吸。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如同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世人简称“武侯”)一样。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诸葛亮死前表奏后主刘禅:“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其余一无所求。王猛临死,嘱咐其子以十具牛(二十头牛)耕田务农,其余亦一无所求,比诸葛亮还要清俭。苻坚常把自己与王猛的关系比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但刘备比孔明年长20岁,而苻坚却比王猛小13岁,所以尽管限于君臣名分,苻坚却始终把王猛当作兄长敬重,双方感情极为深厚。王猛51岁死时,苻坚才38岁;一旦失去这位兄长、老师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坚顿时陷于极度悲痛之中,经常潸然泪下,不到半年便已须发斑白了。半年之中,苻坚恪遵王猛遗教,兢兢业业地处理国事,着重抓了扩大儒学教育和关心民间疾苦两件大事,并且都大有成效。其后,苻坚迅速灭掉前凉和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和西南夷都遣使前来朝贡;原属东晋的南乡、襄阳等郡(辖境在今湖北)也被攻夺下来。至此,前秦臻于极盛。

遗憾的是,苻坚后来忘记了王猛的遗教,于王猛死后八年的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不顾群臣的普遍反对,悍然调集九十余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在今安徽境内)之战中一败涂地。而王猛叮嘱再三要苻坚除掉的鲜卑、羌族上层阴谋分子,如慕容垂、慕容冲、姚苌之流,因为未被除掉,这时便乘机举兵纷纷造反,割据自立,把前秦的一统江山搅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坚被姚苌杀害了,年仅48岁。又过了九年,前秦也终于灭亡。大分裂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才告一段落。

王猛临终遗言(包括疏文),寥寥数语,却都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胜过千言万语。他死后八年的历史结局完全证实了他非凡的远见。苻坚在淝水惨败后经常痛悔自己忘记王猛遗言的大错,但已悔之晚矣,终成千古之恨!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倘若苻坚始终恪遵王猛遗教,则前秦必不致速亡,至少可与东晋继续对峙下去。

贾充——结党营私、拥晋灭魏的西晋宰相

贾充(公元217年-公元282年),字公闾,魏晋时平阳郡襄陵(今山西襄汾)人,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很受司马炎的宠信。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可谓佞臣庸相。

两征曹臣

贾充的父亲是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逵。贾充少孤,后袭父爵为侯,官拜尚书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课,以后又累迁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魏镇东将军(镇寿春)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兴兵征讨魏执政大臣、大将军司马师。贾充跟随司马师与州刺史邓艾会师乐嘉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打退了文钦军队的进攻,又在其他几路兵马配合下,扑灭了毋丘俭、文钦的反叛。叛乱平息后,司马师回许昌,留贾充监督诸军事。贾充因平乱有功,增邑三百五十户。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执掌魏大权。贾充被任为大将军司马,后又转为右长史。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收养勇士,建造新城,图谋反叛。贾充向司马昭献计,请他派人去慰劳“四征”(魏设置征东将军屯兵淮南,征南将军屯兵襄阳、沔阳,防备东吴;征西将军屯兵关中、陇中,防备蜀汉;征北将军屯兵幽州、并州,防备鲜卑;这四个将军称作“四征”),借此窥察他们有无异变。司马昭就派贾充到淮南去劳军。贾充到了寿春,在同诸葛诞谈论时事的时候,装作很随便的样子,问诸葛诞:“天下人都希望看到推位让国,您以为如何?”诸葛诞听了这话,不由火起,厉声责备贾充说:“你难道不是贾豫州之子吗?你们父子都受了魏君的大恩,你怎么能想把社稷转给别人呢?老实告诉你,要是谁胆敢在京师发动叛变,我就是拼着命也要去收拾他!”贾充被说得哑口无言。

回去后,他向司马昭报告了此行的情况,说:“诸葛诞在扬州早就名望很大,威信很高,愿为他效死力的人很多。看样子,他必然是在谋反。所以,不如赶快把他调到京师里来。”司马昭担心调不动诸葛诞,反而逼得他造反。贾充说:“早反祸小,迟反祸大!”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计策,立即请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诏书,拜诸葛诞为司空,叫他速回京师上任,将兵符交给扬州刺史乐林。诸葛诞接到诏后,果然兴兵抗拒,并向东吴称臣求救。司马昭亲自督军二十六万南征,贾充也随同前往。诸葛诞调动十几万大军固守扬州,东吴也发兵三万助战。双方打了几仗,魏兵都占了上风。贾充又向司马昭进计说:“楚兵轻而锐,如果我们深沟高垒逼贼城,就可以不战而克。”司马昭按照贾充的意见,把诸葛诞围困于寿春,并积极用计策去分化诸葛诞内部。文钦在内讧中被诸葛诞除掉。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司马昭攻破寿春城,杀死诸葛诞。司马昭登垒慰劳了贾充,回洛阳时留贾充处理后事。贾充由于在这次平叛中又立大功,晋爵宣阳乡侯,增邑千户,官迁廷尉。他雅长法理,在廷尉任上处理案件很有水平。

弑魏帝杀逆臣,修《晋律》位重百官

贾充两次参与了平息曹氏旧臣的反叛,越来越受到司马氏的赏识和信任,很快被提升为中护军。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以司马氏三世专权,政非己出,恼恨交加,决定同司马氏进行一次最后的较量。司马昭闻讯后,立即通知中护军贾充,叫他整兵防备。魏帝曹髦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鼓噪着从永宁宫出来,直奔止车门。他自己拔出宝剑,拿在手中,像是领队的将军。这一队由皇帝带领的数百名老弱病残兵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兄弟屯骑校尉司马宙引兵拦住。皇帝左右的人一声吆喝,就把司马宙和众人给吓退了。曹髦带着人到了南阙,只见贾充带着兵士数千人前来迎战。曹髦挥动着宝剑厉声喊道:“你们反了吗?”众人感到和皇帝打仗非同小可,都准备逃跑。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此事该如何处置呢?”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成济听了这话,壮了胆,便上前一枪刺死了曹髦。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至此,曹魏政权及其支持者们再也无力反抗司马氏了。曹奂(魏元帝)即位后,进封贾充为安阳乡侯,增邑一千二百户,统领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派去伐蜀的邓艾、钟会,在灭蜀后,一个因功大骄矜不受节制,一个拥重兵图谋割据。贾充奉司马昭之命,带领一万步骑兵进入汉中,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防备意外。在钟会、邓艾先后死去后,贾充又奉司马昭之命,将蜀主刘禅和他的一家接到洛阳。这时贾充和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人同受司马昭心腹之任,军国大事、朝廷机密,司马昭都是同他们一起计议。而贾充被封为临沂侯,深受司马昭宠信,禄赐常常比其他官员都优厚。司马昭还把制定法律的重任交给了他。到公元268年,贾充主持修订的《晋律》完成。这部律令将汉律令和说解七百七十三万字压缩为十二万字。这不仅在法律的编纂上是一大进步,而且也使人民多少减轻了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嘉奖贾充修订新律的功绩,赐贾充子弟一人关内侯,绢五百匹。

奉事司马炎

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司马昭临终前,司马炎请问后事,司马昭说:“知汝者贾公闾也。”原来,司马昭曾打算传位给二儿子司马攸。贾充当时劝司马昭不宜违礼而废长立少,说:“司马炎为人宽仁,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在贾充及其他大臣的劝阻下,司马炎终于被立为世子。司马炎继位做了晋王后,由衷感激贾充,任命他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临颍侯。受禅即帝位后,又拜他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以贾充的母亲柳氏为鲁国太夫人。贾充修订完《晋律》后,代裴秀担任了尚书令,接着又改常侍为侍中。在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行丧期间,晋武帝司马炎还专门派黄门侍郎前去慰问。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七月,晋武帝为了平息西方和北方各部族的武装反抗和侵犯,又听了对贾充非常嫉恨的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的建议,任命贾充为秦、凉两州都督,镇守关中。贾充知道这项任命是任恺、庾纯他们要把自己挤到外地去的打算后,就同心腹侍中兼中书监荀勖和太尉兼太子太傅荀凯一起筹划对策。贾充决定立即将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入配东宫(后来成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晋武帝要给太子司马衷完婚,就收回原来的成命,让贾充留在朝廷里任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