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13392400000015

第15章 汉(5)

太尉周亚夫调集军队在荥阳会合,这时吴国军队攻打梁国,梁国告急,请求援助。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急行至昌邑,深沟高垒进行防御。梁国每日都派使者请求援助,周亚夫却坚守营垒不去救助。梁国向景帝上书,景帝派使臣命令太尉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执行,坚壁不出,而派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兵断绝吴楚后方的粮道。吴兵乏粮,饥饿难当,多次挑战,周亚夫终不出击。夜晚,周亚夫军中突然惊乱,互相攻扰,甚至闹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营帐之下,周亚夫始终高卧不起,过了一会儿,就恢复安定了。后来吴军扬言要奔袭周亚夫军营的东南,而周亚夫却派人戒备西北。不久吴兵果然以其精锐攻打亚夫营西北,不能打下。吴兵受饥忍饿,战斗力极弱,便引军撤退。周亚夫于是派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吴王刘濞丢掉他的大部队和几千名精兵逃跑了,躲在江南的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汉兵乘胜追击,俘虏了他们,吴军全部投降。悬赏黄金千两捉拿吴王。一个多月以后,东越人斩下了吴王的头前来报功请赏。这次平定吴楚之乱,历时三个月,可谓神速。这时将帅们才领略到了太尉周亚夫的计划谋略得当。由于这次平乱,梁孝王刘武因亚夫不救梁,与他有了矛盾。

周亚夫率军得胜归来,被正式任命为太尉。五年之后,升任丞相,深得汉景帝的器重。

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却没有达到劝阻的目的。景帝还因此事疏远了亚夫。而梁孝王每次上朝,常和太后说周亚夫的不是,亚夫在朝中处在了孤立的地位。一次窦太后对景帝说:“皇后(景帝之妻王夫人)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景帝表示:“太后的侄儿南皮侯窦彭祖,太后弟弟章武侯窦广国,先帝(指文帝)都没封他们做侯,到我即位才封他们做侯,王信看来还不能封呢。”窦太后说:“人主各以时行法,不必墨守祖法。我兄窦长君在世之时,不得封侯,死后他的儿子窦彭祖反而得到了封爵,我对这事非常悔恨。你赶快封王信爵位吧!”景帝表示要与丞相商议。周亚夫得知此事后说:“高祖规定:不是刘姓不能封王,没有立功的人不能封侯。不遵守这条规定的,天下的人可以共同攻击他。王信虽为皇后之兄,却没有战功,现在若封他为侯,是背信弃约的事。”景帝沉默不语,放弃了为王信封侯。

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景帝想要赐封他们,用来鼓励后面的匈奴人来降汉。丞相亚夫说:“他们背叛了他们的君王而来投降汉王,汉王却封他们以侯爵,那么今后用什么责备不忠实的臣子呢?”这一切引起了景帝的不悦,周亚夫因而称病谢罪,景帝三年被以病免掉丞相职务。

不久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食物与他。可亚夫的席上只有一块大肉,没有切好的碎肉,而且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转头叫管酒席的官员取筷子。景帝于是笑着讥刺周亚夫说:“这难道还不够您满意吗?”亚夫觉出这顿饭不对头,于是免冠告罪请退,便快步走出去了。景帝目送着他离去,说:“瞧这个愤愤不平的人,将来能事奉少主吗?”

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因没有给搬运的人付钱,引起怨恨,于是他们上书告发亚夫的儿子。这事牵连到周亚夫。有关部门把罪行书之于册,一条条按问,周亚夫拒不答话。景帝听了骂道:“我不任用他了。”下诏令把条侯交给廷尉治罪。廷尉责问亚夫为何造反,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兵器都是殉葬品,怎么可以说造反呢?”审问的官吏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哩!”当初官吏逮捕条侯时,亚夫本想自杀,后因夫人劝阻,因此没死,进了廷尉的监狱后,他绝食五天,吐血而死,他的封国被撤除。

周亚夫死后,景帝便封王信做了盖侯。

田千秋——从墓地走向政坛

田千秋,也叫车千秋,是今咸阳市东北长陵人,在汉武帝、汉昭帝时任丞相,封为富民侯。

汉武帝信神信鬼,一次,他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一条莽汉手执利刃前来行刺,惊得大呼小叫。方士、神汉借机说,现在有人埋木头人诅咒皇帝,行刺者必是木头人。汉武帝即刻传旨,彻底调查。

由于逆臣的陷害、一些朝臣和妃嫔的争权争宠,丞相、皇后、太子都牵连在内。汉武帝竟听信谗言,逼死宰相、皇后,诛杀太子、太孙。朝臣明知是冤案,但都明哲保身,噤若寒蝉。管理太庙的田千秋,利用汉武帝的迷信思想和管理太庙门的有利条件,向皇帝书面谏言。内容是:“儿子玩弄父亲的兵器,应该受责打,天子的儿子杀错了人,该怎么定罪?这是一位白发老爷爷在梦中教我这么说的。”

素有迷信思想的汉武帝看了谏言,触动很大。他立即召见田千秋。一看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典型的关中大汉,就产生了好感。田千秋把太子的冤情讲得入情入理,有根有据;而且千秋在述说的过程中,感情激动,珠泪湿衣,激活了汉武帝的父子之情,使他深受感动。武帝就对田千秋说:“父子之间,别人很难说清楚。你能够说得这么简单明了,这准是高帝庙里的神灵叫你来教导我的……”汉武帝又说:“你又这么忠心,就请你做我的助手。”即封田千秋为大鸿胪(管理典礼的大官)。

田千秋办事认真,工作卖力。他在皇帝身边,借机劝谏皇帝不要信神求仙,讲方士、神汉骗财害人的事实。汉武帝接受谏言,遣散方士,驱逐巫婆、神汉,深得人心。

汉武帝认为像田千秋这样的人,虽没有董仲舒、辕固、申公那样博学,也不像张骞、卫青、霍去病那样立过大功,可是他能替太子申冤,劝谏排斥方士,做事谨慎、待人和蔼、公正廉洁。东方朔临死前还劝谏我要信任、重用忠良之人,田千秋就该重用。汉武帝毕竟雄才大略,有作为,当即提拔田千秋替代刘屈做了丞相,还封田千秋为富民侯。

事实证明,汉武帝慧眼识才,田千秋为人豁达、憨厚、有智,确有丞相之才。他上台后惩治了一批贪官、酷吏,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任用贤才。他推荐赵过担任搜粟都尉(管理农业和财政的高官)。

赵过既会理财,也熟悉农民,精通农业。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农业专家。他上任后,教导农民做了三件事情:一是休耕。当时地广人稀,肥料缺少,他教导农民把一亩地分成三块,每块中间修宽、深各一尺的水渠隔开,每年有一块土地休息,让长草肥田,既省工又省种子。二是教导农民给庄稼起苗、培土、除杂草。三是推广畜力使用,改良农具,传说今天还在使用的三腿播种耧就是赵过发明的。

田千秋还奏请皇帝采纳了大夫白公(名字没有文字记载)利用泾水灌田的建议。起用白公修白渠,首起谷口,尾至栎阳,全长二百多里,可灌溉礼泉、泾阳、三原、临潼五个县(区)的七十多万亩耕地。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农民的庄稼长得好,粮食打得多,田千秋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侯。农民开始过上了好日子,打心眼里高兴,称赞新官是“神农氏”再现。还编了顺口溜“白公、赵过、田千秋,丰衣足食有盼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车千秋”的来历

汉武帝驾崩后,田千秋、霍光、桑弘羊共同扶持年仅八岁的汉昭帝登基。由于田千秋为人持重、厚道,不争权也不揽权,因而和同僚关系好。田千秋还利用一切机会,引导汉昭帝熟悉农村,了解农民,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事活动,为稳定大局、发展农业生产、继续富民做了很多工作。

田千秋在汉昭帝时,任丞相10年。暮年,身体欠佳,行走不便,他曾请求解甲归田。汉昭帝没有同意,特准许他乘车上朝,因而人称他“车丞相、车千秋”。

魏相——西汉宣帝时中兴名相御史大夫

魏相(?-公元前59年)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相同村)人。西汉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宣帝朝“中兴”期间第一任丞相。

进言宣帝抑制霍氏

魏相少年时因精通《易经》被举为贤良,昭帝年间历任茂陵令、河南太守,在任时抑制豪强,扶持小民,甚有政声。丞相田千秋的儿子当时在河南当武库令,田千秋死后,他惧怕魏相执法严厉,竟弃官归家。当时霍光执政,认为魏相因为田千秋死斥逐他的儿子,对他颇为不满。不久就有人揣摩上意,告魏相残杀无辜,河南吏民万人为魏相请罪,霍光不许,将其下狱,后来遇到大赦才得放出。

至霍光死,魏相于是上书告霍氏骄纵不法,请宣帝裁夺其权势,正中宣帝下怀。于是宣帝引魏相给事宫中,日夜商讨抑制霍氏的办法。霍光子孙尚且茫然不知,每天以纵酒行乐为务。霍光妻倒颇有见识,告诫他们说:“现魏相给事宫中,如果他进一谗言,你等能自救么?”

汉初制度,吏民百官上书言事都是一式两封,其一为副封,是给尚书或者领尚书事者先看的,如果他觉得不值得上达就可压下不报。到霍光领尚书事,先行批阅奏章再送达皇帝,以此专断朝政。反对意见则无由上达,桑弘羊等上书告发霍光,就只敢选择霍光休假日将奏章递上。霍光死后,霍山、霍禹并领尚书事,也是看见有说霍氏不好的奏章,就摒去不奏。魏相建议宣帝,令吏民百官可奏“封事”,不经过领尚书事的霍山、霍禹,直接由宦官取出转交皇帝拆阅,以此来削弱霍氏手中权柄。又尽用外戚许氏王氏代替霍氏为禁军将领,总统禁军的卫尉也改用小心怕事的张安世代替霍光女婿范明友。霍氏权势日益削减,深恨魏相,后来霍家奴与魏家奴相争,霍家奴竟闯入魏相官署闹事。宣帝则对魏相日加信赖,倚为左右臂。

当时的丞相韦贤为霍光执政时所任命,是个老儒生,没多少才能,仅仅因为教授过昭帝几天《诗经》就和前任蔡义一样被霍光以“为人主师者当为丞相”的理由立为丞相。至此见魏相宠任,韦贤就知趣地以老病为由请辞,宣帝也顺水推舟,同意其去职归家,改以魏相为丞相。西汉丞相生前退休,韦贤是第一个。

魏相为相一年而霍氏以谋反族诛,牵连千家,霍光旧时所重用者也被魏相一一黜退,杜延年时为太仆,魏相奏其为官多有不法情事,遣官吏查办,只查到官马死掉不少及奴婢缺衣乏食两条,杜延年最终还是因此免职。

宣帝鉴于霍光专断,自诛灭霍氏,权不任下,以至五日一听事。政归于天子,中尚书宦官外戚也因近幸日益权重,而相权则实轻。魏相为相九年,因为在宣帝诛灭霍氏一事上立有大功,所以为宣帝亲信,进言常常被采纳。其治政以守法不失为要,以为“方今唯在务行故事而已”,这点颇类似曹参,但宽和不及曹参。魏相性格刚强尚武,官属不带刀剑者不见,以致官属往往借刀剑以入见言事,又治狱严苛,能吏赵广汉治京兆为汉兴以来第一,因涉嫌滥杀无辜为魏相所调查,赵广汉以魏相夫人杀奴婢事反威胁魏相,最终赵广汉以“不道”的罪名被诛死;掾使陈平等人告发中尚书,也涉嫌威胁当事人,被定罪为“不敬”,长史以下全部处死,或受腐刑。

魏相死于神爵三年,谥为宪侯。

魏相和宣帝外戚的关系

虽然《汉书》本着“为贤者讳”的传统在这个问题上遮遮掩掩,但还是很容易看出端倪。魏相最初进言宣帝抑制霍氏,两次上言都是通过平恩侯许广汉的渠道。当了丞相,许广汉办寿筵,儒生盖宽饶因为许广汉原是个宦官看不起他,去得很晚,去了也不喝酒,说:“不要劝我喝,我喝醉就会发狂乱说话。”魏相就从旁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元康年间在对待匈奴的政策上魏相和赵充国等发生了分歧,他又建议宣帝去咨询“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三人的意见(平昌侯王无故、乐昌侯王武都是宣帝舅舅,平恩侯许广汉是宣帝舅子)。丞相和外家关系紧密,这和宣帝年间许史王三家外戚势力急剧扩充不能说一点联系都没有。

丙吉——不言功而尽职的贤能丞相

丙吉(?-公元前55年)字光卿,西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自幼学习律令,曾任鲁国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中任廷尉右监(廷尉的高级佐官)。因涉案受株连,被罢官。后来调到长安任狱吏。宣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

冒风险护皇室后代

汉武帝末年(公元前92年),发生了“巫蛊之祸”,祸及卫太子。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被迫自杀,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人受到株连。因这个狱案复杂,涉及的人又多,要增加办案人员。由于丙吉原来就担任过廷尉右监,所以被调到长安监狱来专管犯有巫蛊罪的犯人。

在狱中有一个刚生下才几个月的婴儿,是卫太子的孙儿,也是汉武帝的曾孙。丙吉奉诏令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他很可怜这个无辜的孩子也要受牢狱之苦,也知道巫蛊案逼死卫太子,证据是不足的。胆大而心细的丙吉就暗中让两个比较宽厚谨慎又有乳汁的女犯人轮流喂养这个婴儿。嘱咐她们把婴儿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睡,注意婴儿的冷暖。从此,他每天亲自去检查喂养情况,不准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由于狱中条件差,几个月的孩子在狱中多次得重病,每当病危时,多亏丙吉找狱医诊断,让人按时给孩子服药,才使孩子转危为安。病后体弱的婴儿要营养品,丙吉总是用自己的钱买好送去,关照奶母精心照料孩子,这才使婴儿在狱中能吃饱穿暖并一天天长大。若是没有丙吉的关怀爱护,可怜的皇曾孙或许早就死在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