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
13391900000047

第47章 改革开放发展是系统工程(4)

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运动

改革开放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运动过程。时间、空间、层次的相互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建构,都是这个过程的具体展开。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

隐藏在改革开放发展的目标、方向、途径后面的,是主体与客体对称的运动过程。再生型与福利型国民经济系统、公平与效率的一致、建立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的共同本质,是主客体的对称运动。

改革开放发展的主体与客体是对称的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因此,作为改革开放发展系统工程的切入点,是主体:作为改革开放发展的手段的主体和作为改革开放发展的目标的主体。改革开放发展,就是以主体为中心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运动过程。

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改革的主体与客体必须对称。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称主要表现在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同生产关系的对称,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称主要表现在应该由改革者来领导改革。由被改革者来领导改革,由被改革者来自己否定自己的利益,是改革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对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好的政策到了下面就会走样变调、走向政策制定初衷的反面,是改革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对称造成的悖境。改革固然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但不是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否定。要使深化改革能顺利进行而不被扭曲变样,唯一的办法是使邓小平“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思想转变为改革的根本方针,从指导思想、根本制度入手,重新设计改革方案。其中最根本的是进行真正的民主化改革,用“外部力量”——非既得利益者的力量来催化改革,剥夺既得利益者非法的既得利益,清算原罪,才能使改革走上正轨,并健康发展。这是改革作为系统工程的必要坏节,是改革顺利进行绕不过去的“坎”。渐进性改革策略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渐进性改革”和“改革是一场革命”之间的差距及所造成的副作用,必须在进一步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中消除。

改革开放发展的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

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运动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出发点、核心与动力;改革开放发展中时间、空间、层次的对称运动,是主体与客体对称运动的逻辑与历史的展开。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就是以再生型与福利型国民经济系统为目标,以建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对称、公平与效率相一致为方向,以建设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为途径、以提高再生生产力为归宿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发展的途径、方向与目标,既是历史也是逻辑,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既是层次也是结构。改革开放发展的目标——再生型与福利型国民经济系统是改革开放发展的途径与方向的浓缩;改革开放发展的途径与方向,是再生型与福利型国民经济系统的展开。改革开放发展的途径、方向与目标共同组成了时间、空间、层次对称的改革开放发展系统工程。它们以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运动过程为基础。

因此,对称经济学不仅是方法,而且是模式,它更全面更系统地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本质和结构。只有对称经济学,才能把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要素、结构、功能,质、量、序,时间、空间、层次统一起来研究。在对称经济学中,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时间、空间、层次是对称的;社会空间、社会时间、社会层次,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主导;后者通过前者来展示,前者通过后者来提升;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称经济学揭示了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的对称关系。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的重新洗牌将带动经济的重新洗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双向同步过程,经济上落后的中国有可能跨发展阶段并后来居上;既然层次、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是以创新业为先导、知识业为主导、制造业为核心、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配套的再生型→循环型→生态型→稳定型→和谐型→对称型结构,以取得可持续发展与超速发展。只有首先使经济模式后来居上,才有可能使再生生产力——挤掉泡沫的“经济总量”后来居上;只有采用时间、空间、层次相对称的五度空间模式,才有可能使经济模式后来居上。

改革开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对称的

如果说,改革开放发展中主客体的对称运动在纵向展开为时间、空间、层次的相互转化,那么在横向则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建构。改革开放发展,不但是时间、空间、层次对称的系统工程,而且是理论与实践对称的系统工程。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知识经济与创业经济对称发展的经济学。只有知识经济与创业经济的结合才是再生经济,再生经济学范式是与配置经济学范式根本不同的范式。在配置经济学范式中,宏观调控与经济自由、增加就业与货币稳定、消费扩张与生产发展等等对称的范畴都是对立的;而西方经济学,不管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属于配置经济学范式。这是它们的根本要害。西方经济学家的线性思维方式,根源于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分析;即使他们也出现过“发展”的字眼,但在概念上仍然只是“增长”。在他们看来,经济学如果是科学,就只能研究“增长”而非“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观是不对称发展观,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是不对称发展经济学。再生经济学应该是知识经济与创业经济、再生经济与配置经济、时间经济与空间经济的双向互动、对称发展;任何单一要素、趋向的“发展”实质上都只是“增长”而非“发展”。创业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运营学是对称经济学的主导,纵深科学是把它们贯串起来的线索和纽带,它们共同构成了对称经济学的有机整体。对称经济学的理论结构是对称的。对称的实践要求产生对称的理论,对称的理论指导对称的实践,改革开放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对称的。

中国经济的解析与重建,是对称经济学操作性的典范,是对称经济学系统功能发挥的典范。根据对称经济学,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功,既不是某个领袖人物的扭转乾坤,也不是移植西方市场经济、股份制经济理论的主流经济学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成就,更不是所谓“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的证明,而是知识经济、创业经济、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中,主体因素(领袖人物、政策、理论指导)与客体因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移)是对称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在此过程中,理论的“指导”作用是自发的、有限的,而“走一步看一步”的实践过程,说明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整体上走在理论的前面。只有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总结,才能指导这一伟大实践健康、科学、可持续地发展。对称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对称的,中国经济解析与重建的理论与实践是对称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与实践将使中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