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水浒传(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13391600000001

第1章 出版前言

在我国光辉烂灿的文学宝库中,明清小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逐渐激化和深化的时期,构成了这个社会政治的基本内容,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源泉。

明清小说中的历史小说十分突出。历史小说源于唐代民间讲说历史故事。宋元以后,平话、讲唱盛行,讲唱所用的底本叫“话本”,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具有长篇性质和规模的小说。有些逐步发展为长篇历史小说,着名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即是其优秀的代表作。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虚构、夸张、渲染等创作手法编撰的一种文学作品。他生动引人,但绝不是历史书,而只能作为一种独特形式的文学作品来欣赏。

明代中后期小说有了重大发展,小说的功能和潜能被进一步发掘,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的出现和后来《儒林外史》、《红楼梦》的产生,使小说进一步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类型化、形式化、单一化的创作模式被打破,小说观念有了进一步觉醒。生活的多样性、人物的复杂性、性格的多重性逐渐渗入到了艺术创作中,不断产生出了伟大的作品。

侠义小说在明清小说中有着重要位置。早在《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史籍中,就收有侠客义士行侠仗义的事例。西汉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中也有记载。后来出现的《燕丹子》,用文学的手法叙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开创了我国侠义小说的先河。唐代的《虬髯客传》、《昆仑奴传》则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明清白话小说出现以后,侠义小说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繁荣,《水浒传》就是侠义小说的集大成者。该书无论内容的人民性、革命性,以及文学艺术造诣和写作技巧,都是我国侠义小说中成就最高的。

神魔小说在明清两代中十分盛行。它起始于神话,早在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就已出现,以后历代都有。进入明清后,神魔小说再掀高潮,儒、释、道三教同源,以圣人及菩萨、罗汉、道祖、帝君、真人为一方,同千奇百怪的魔鬼狐妖对阵、斗法,各显神通,热闹非常。

着名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和优秀短篇怪异小说《聊斋志异》即产生于此时。

晚清谴责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外国列强肆无忌惮的瓜分,晚清政府残酷的统治,贪官污吏拼命的压榨,使得政治更加黑暗,官场更加腐败,国力更加空虚,人民更加痛苦。一些对晚清社会不满的知识分子,很快行动起来,寻求救国道路,用笔进行战斗。他们抨击政府,揭露列强,唤醒民众,要求变革。《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就是这时期谴责小说的杰出代表。

收入本套丛书的经典小说,历来受到大众的喜爱,世代流传,经久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历代作家艺术上不断进取、创新,作品日臻完善,故事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风格、气派和特点,极强地适应着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另外,这些作品政治倾向积极,思想内涵深刻,对中国的社会进步有推动,对文学的发展有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肯定的。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世界观的影响,这些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某些缺陷和错误,相信广大读者会有正确的认识。

《水浒全传》,我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明代着名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名耳,祖籍苏州。元末明初着名的小说家。三十五岁中进士,在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和当道权贵不合,弃官退居故乡,从事创作。据说他是罗贯中的学生,曾协助参加《三国演义》的创作。

相传他还参加过农民起义。他生活在元明之际,目睹当时朝廷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政治的腐败、社会的不平,便作《水浒全传》以抒写胸中的愤慨。《水浒全传》成书之前,宋江等人的故事早已经在群众中流传,元代不少杂剧也演唱了水浒故事,创造了不少生动的梁山英雄形象。施耐庵把有关这方面的故事、人物进一步提高和理想化,创作出了这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作品。

《水浒全传》的内容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的一次农民革命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这部分写得最精彩,揭示了阶级压迫是农民起义的原因,形象地展示了这条真理。从受招安到征方腊,写农民起义由动摇、蜕变到失败的过程。虽然作者有他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作者写出了宋江等覆灭的悲剧,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该书还写了高俅这一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丑恶和腐朽的本质。另外,书中又写了另一类剥削者,其中如西门庆、郑屠、毛太公、祝朝奉父子等,他们是地主恶霸,有钱有势,结交官府,骑在人民头上,作恶多端。他们压迫、欺凌广大的人民,激起了人民普遍的反抗。《水浒全传》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内容,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的行动。作品通过对一百零八个英雄的描写,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他们由于受迫害而不得不起来反抗,汇成一股狂波巨澜,奔向梁山泊。该书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是“替天行道,救生民”。这个口号表现了鲜明的阶级内容,它反映了天下无道,要诛无道,救生民于苦难之中。它还提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百姓都快活”的社会,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但是它却反映了农民阶级想摆脱压迫和剥削的强烈的革命要求。它歌颂了农民起义,赞美了农民革命斗争的胜利,赞美了农民革命的英雄人物。

《水浒全传》成功地塑造了不同个性的典型人物,书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中尤以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武松等人个性最为鲜明。作者描写李逵对当时农民革命最忠诚、思想最彻底;宋江则在领导革命的同时,却始终表现了动摇性,他既是促使农民起义事业发展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导致农民起义变质、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性格上统一了起来。作者描写了鲁智深的凌强助弱;林冲的忠直纯朴;武松的仗义刚烈;石秀的机警伶俐;阮氏兄弟的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等等。这些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水浒全传》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人物性格刻画的成功。书中刻画人物始终是通过现实斗争展开的,让人物自己在斗争中揭示性格本身的意义。该书的结构、情节,也很有特色。结构是有机的,然而某些章节又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独自成篇。它采用了不少洗炼、明快、生动、富有节奏感的群众语言,这些都对该书增色不少。总之,《水浒全传》所反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当时或后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编者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