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草药入门400问
13391000000006

第6章 地道药材暨产收加工(1)

所谓“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乃是对地道精品药材而言。然中国地域辽阔,药产甚众,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或伪或舛、或劣或杂,屡难尽悉,致殃及生民、耗力毁资者屡有见闻,故设此章,以助解疑。

本章由主要地道药材及产区分布、中药产收加工两部分组成,收入78个专条。重点解说历史上各个时期,我国已发现的药物资源种数;全国六大区域资源分布概况,如“四大怀”、“川广药”、“浙八味”等常用大宗药物的主产区及其品质特点;各类药材合理采收时限与粗加工方法。其次还介绍了当今全国中药产、供、销状况,人均消耗量,以及怎样调查中药资源等。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指导性和实用价值。此外,还兼录了一些过去少闻的知识,如珍珠的产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奇异的荔枝、死伤万人的胡椒战争等。这对弘扬祖国医药学术,发展地道药资源,无疑将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节主要地道药材及产区分布

1.何谓地道药?与非地道药有否区别?

所谓地道药,就是指某地区历史上所产之一种或多种,全国医家公认质量好、疗效高的药材。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土壤成分、干湿度、气温和光照条件差异较大,所产的药材质量自然也不尽相同。凡历史悠久,产量大,外观质量良好,疗效显着的药材,通常被称为“地道药”。

地道药与非地道药有没有区别?有的。常谓“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实际上是指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成分、气候、阳光等因素聚合而成的“灵气”,再加上不偏不倚的采收时间,药材就吸收了独到的气和味。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资料证明:青海的地道药材大黄,所含之铁、锰、铜、锌、镍等微量元素,普遍高于市售其他地区的大黄;贵州地道药天麻主产区大方的土壤,微量元素钡、铬、钴、铷等,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点;河南焦作市属7县(历史上称为怀庆府)产的“四大怀药”,其9克地黄的药力,相当于附近两个地区所产之同一品种的27克和63克;又如豫南地区新县、商城、光山一带所产之桔梗,肉质丰满,色白如云,味甘而苦,内有明显的“菊花纹层”,较东北和皖西地区的桔梗药力高出一倍。可见地道药与非地道药有多么大的差距!故元代王好古在其所着的《汤液本草》“药味专精”条云:“凡药之昆虫草木,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气味少异也,失其时则气味不全矣。”

2.历史上各时期发现和利用的中药资源各有多少种?

从有文字记载起,我国中药每隔一个历史时期,便有新的品种和资源发现,并大部分投入利用,且多数属于地道药。根据历代本草学记载,结合有关资料考证,各个时期的情况如下。

(1)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中药有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中品各120种,下品125种。按自然属性区分,植物类252种,动物类67种,矿物类46种。这可能是根据术数学家岁年365日之数而得来的,当时实际发现利用的药物,显然并非三百六十多种。

(2)隋唐时期(581-979年):这个时期发现和利用的中药约1300种,分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此时诸家医药典籍纷繁于世,并对采收、种植、加工、炮制等内容进行详细地叙述。

(3)宋元时期(960-1368年):这时的药物总数大约发展到1800余种,其分类多仿唐制。对药物产地、性能、归经等内容的收记,要超过唐代,尤其强调适应天时地利采药种药。对各地区所产之地道药材生态环境、质量、疗效等,已有了明白的记载。

(4)明清时期(1368-1911年):这时的药物总数大约发展到2600余种。按《本草纲目》记载,分水、火、土、金、木等16部,其中又分若干小类,还收载了一批外来药物。此时期我国中药,已形成了药物品种、来源、生态环境、药物图样、分类、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炮制方法和作用、药物性能、归经、禁忌等完整的专业学科理论。

(5)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时已发现或大部分已被利用的中草药有5700余种。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在5760种药物中,植物药4773味、动物药740味、矿物药82味,作单味使用的加工制品有172味,超过了全世界任何国家同时期的药物种数。《中药大辞典》的收记程序和内容,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本草学专着。

3.按六大区域分,全国主要中药资源分布概况如何?

在我国现有的5700余种中药材中,常用于医疗配方的药物700~1000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现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六大区域概分如下(常用主要药材)。

(1)东北地区:人参、鹿茸、木通、黄芪、甘草、龙胆、细辛、五味子、防风、熊胆、蛤士蟆、黄柏等。

参茸五味北防风,黄芪甘草关木通。

细辛熊胆蛤士蟆,五洲无有不称工。

(2)华北地区:枸杞、杏仁、枣仁、知母、龙骨、黄芩、甘草、黄芪、党参、肉苁蓉、柴胡、紫菀、远志、锁阳、麻黄、苍术、红枣、五加皮等。尤其山西潞党参、内蒙黄芪、河北枸杞等,均驰名中外。

河北内蒙京津西,枣杏知龙草芩芪,

参杞苁柴志菀术,锁黄大枣五加皮。

山西潞党质尤着,内蒙特产有黄芪,

河北枸杞亦名产,中外岂有他人及!

(3)西北地区:枸杞、当归、大黄、黄芪、甘草、党参、贝母、羌活、银柴胡、猪苓、秦艽、硼砂、阿魏、麝香、款冬花、密蒙花、天麻、冬虫夏草等。

陕甘宁青南北疆,三大名产杞归黄,

更有草芪参羌贝,柴猪秦艽与麝香,

两花阿魏冬虫草,硼砂天麻功更彰。

甘肃岷归名天下,宁夏甘杞称故乡。

甘草黄芪虫草贝,质优量大在新疆。

青海大黄称地道,古今中外盛名扬。

(4)华东地区:贝母、玄参、白术、白芍、郁金、薄荷、延胡索、牡丹皮、泽泻、枳壳、枳实、樟脑、牡蛎、石决明、阿胶、沙参、珍珠、蜈蚣、柴胡、红枣、金银花、海龙、海马、菊花、厚朴、大青根、红栀、茯苓、胡椒、枣仁、陈皮等。

江浙皖鲁闽赣台,荷贝参胡术郁偕,

芍丹泽枳樟槟栀,蛎决胶沙珍蜈柴,

银花菊花椒枣朴,大青根叶仁列排。

华东各省主要药材品种:江苏的薄荷及其加工制品薄荷脑、薄荷油;浙江的“浙八味”;安徽的白芍、菊花、大青根(叶);山东的阿胶、沙参、红枣、金银花、枣仁;福建的厚朴、泽泻及牡蛎、石决明等海产品;江西的红栀;台湾省的樟脑、胡椒及牡蛎、石决明、海龙、海马等。

(5)华中南地区:地黄、山药、菊花、牛膝、茯苓、肉桂、厚朴、黄连、高良姜、八角茴香、砂仁、陈皮、佛手、辛夷花、沉香、益智仁、胡椒、藿香、密银花、山茱萸、杜仲、蛤蚧、前胡、石膏、栀子、槟榔、白术、苍术、东楂等。

粤桂湘鄂豫中原,茯苓桂朴与黄连,

姜茴砂佛荑沉智,陈杜椒藿蛤石前,

银花茱萸红栀子,槟榔二树味精专。

四大怀药蜚中外,距今历史三千年,

茱萸密花柴蜈蝎,一并主产在河南。

恩施黄连人称美,茯苓传统数英山。

广西八角并蛤蚧,自古博得医家欢。

砂陈佛智槟沉藿,主产广东与海南。

枳壳红栀平白术,芙蓉国里寻资源。

(6)西南地区及进口南药:使君子、附子、麝香、川乌、川芎、川贝母、川牛膝、川白芷、川木通、川黄连、川黄柏、川郁金、三七、云木香、天麻、冬虫夏草、龙胆、朱砂、水银、甘松、吴茱萸、马钱子、雷丸、干姜、银耳、蛤蚧、巴豆、厚朴、泽泻、茯苓、雪莲、杜仲等。

蜀滇黔藏位西南,中药名库属天然,

药味多样质优着,古今闻名中外传。

三七木香虫胆草,使君乌附麝九川①,

雷麻姜松苓耳蚧,萸泻朱银豆马钱,

杜仲雪莲亦名产,地道药莫过此间。

药名之首冠川字,当知主产在四川。

三七云苓云木香,自古故乡始边滇。

水银朱砂杜胆朴,四物莫过黔东南;

西藏区域药产众,麝香鹿茸胡黄连,

二母②大黄穿山甲,汉子九能藏高原。

注:①凡药名前冠以“川字”者,为四川省主产品种。如川乌、川芎、川黄连、川贝母、川黄柏、川白芷、川牛膝、川木通、川郁金等。②二母即知母、贝母,西藏自治区年产量分别高达2万~2.5万千克。

附:进口南药有血竭、象皮、犀角、广角、海龙、海马、白豆蔻、西洋参、高丽参、通大海、伽南香、檀香、沉香、乳香、没药、胡黄连、安息香、丁香、胡椒、燕窝、槟榔、儿茶、甲片、砂仁、芦荟、荜茇、肉桂、苏合香、马钱子、猴枣、羚羊角、牛黄等。

血竭豆蔻西洋参,高丽三海七香沉①,

椒燕槟茶药甲荟,毕桂苏合猴犀羚,

象皮广角马钱子,牛黄胡连缩砂仁。

补充国药无缺味,炎黄康乐衍子孙。

注:①三海即通大海、海龙、海马;七香即伽南香、檀香、乳香、安息香、公丁香、母丁香、沉香。

4.何谓“四大怀”?它的产地及品质如何?

“四大怀”即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因盛产于河南怀庆府一带(今焦作市属沁阳、武陟、孟县、温县、济原、博爱、修武等县为明、清时怀庆府所在地),故名“四大怀药”。其种植和药用历史,至今已有3000年。

据史料记载,周桓王二年(公元前718年),“怀药”是向朝廷进贡的礼品。1914年曾参加过美国旧金山“商品博览会”。

“怀药”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它们故乡的地理优势与生态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天然因素,以及该地区成熟的种植、管理与加工经验等。就地黄而言,建国后,不少地区作过引试种植,然经过一两茬的实验,大都种根蜕化,块茎缩减至指头大小,其有效成分亦较原生区下降到原来的1/4左右,惟怀庆产品,一直保持其独有的性状和治疗功效。据医家试验,怀地黄9克,相当于其他地区的地黄27克功力,有的竟达到63克的药效。怀山药不仅有健脾祛湿、补神养气之功,而且是一种高级菜谱,宴待宾客一般少不了它上桌,菊花朵大色白,瓣长,为祛风、明目要药;怀牛膝条肥而长,质软,具香气,对强腰膝、壮筋骨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备受中外医家及病患者的赞赏。尤其武陟县,在全县种植四大怀药的总面积曾达到5万余亩,有怀药加工场92家,生药及加工转化产品年产值达到亿元,年加工能力2255万千克,四大怀药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年出口额已至2000万美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这在古今药业史上是少有的。

5.何谓川、广药?分布省区及其品质怎样?

川、广药材,历史悠久,其品种、产量、质量蜚声中外。尤其稀有动植物产量以及朱砂、水银等,大都高于全国各地。在我国常用的医疗配方中,有70%~80%的中药处方离不开川、广药材。

川、广药材的分布地域,西起甘孜,东至大巴山麓,北起秦岭,南至金沙江畔,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段。

6.“浙八味”的品种和品质有哪些?

我国华东地区所产之地道药物甚多,资源亦相当丰富。其中以浙江产的浙贝母、浙玄参、浙延胡、浙菊花、温郁金、浙麦冬、浙白术、浙白芍等8味中药,历史悠久,产量大,品质好,疗效高,而闻名国内外,故称“浙八味”。在有关药物书中,有“药集散,取苏杭”、“浙八味,名故乡”之说。各地医疗处方中,也大多少不了浙贝母、杭菊花、杭白芍。

“浙八味”之所以历来被称为地道药,是因为江浙沿海一带,气温适宜,土壤成分中各种金属微量元素丰富,加之光照条件好,当地农民又具有丰富的种植、采收、加工经验,保证了药物外部色泽鲜艳,形状匀称,再加上内在的“灵气”,便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抢手货。

7.川药有多少?

凡中药名前冠有“川”字的多指以四川为主产区,包括云南、贵州等地所产的部分药物在内的药材。因为四川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历史上所产之药物,正如四十年前一位药界知名人士所述:“三千有种,八百无苗,天空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泥石里埋的,何处不产药?”品种多,数量大,质量好,疗效也很高,故在药名前冠以“川”字,以示区别。

川药究竟有多少?据近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获悉,仅四川全省出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矿物、菌藻等类药材达4103种,占《中药大辞典》收载5760种的72%。其中动物药102种,植物药3963种,矿物药38种,总产藏量约在100亿吨以上。主要药物有川黄连、川贝母、川乌、川白芷、川芎、川牛膝、麝香等,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天然药库”。目前,全省正在按照1988年《中药普查与区划》,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开发利用,争取“川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独占鳌头。

8.被称为“东北三大宝”的是哪些药材?

“东北地区三大宝,人参貂皮鹿茸角”,道出了人参、鹿茸、鹿角在东北地区的地位。这三种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