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侦查讯问实训教程
13390200000030

第30章 讯问语言(2)

答:“对了。是国庆节后了。因为国庆节我们也是在一起吃的饭。那天晚上我们还说国庆节的两只鸡要用白萝卜炖就好吃了。”

问:“国庆节过了多久又在一起吃的饭?”

答:“有一个来月的样子。”

问:“那么事情到底发生在什么时间呢?”

答:“我原来记错了,大概10月底11月初的样子。”

这里讯问人员一连用了几个启发式问题,首先是以国庆节作为一个时间界限,结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回忆起来,接着想用穿着启发,仍然得不到正确的时间,后来又用掌握那天吃的萝卜炖鸡(发案后查看现场得到的情况),以萝卜上市时间为启发,使犯罪嫌疑人回忆起是国庆节以后,又以国庆节为启发,使犯罪嫌疑人回忆国庆节还在一起吃的饭,又以两次吃饭为启发,使犯罪嫌疑人回忆起是10月底11月的样子。这里的启发作用主要是帮助犯罪嫌疑人回忆,从一些看起来与案件无关的问题上,来使犯罪嫌疑人供出一些印象模糊的细节。讯问人员又根据这些细节来启发犯罪嫌疑人,帮助其回忆作案的时间。但是,如果用下面的提问方式,就变成了引供。

问:“你们当天吃的什么菜?”

答:“买了一只鸡炖着吃的。”

问:“鸡里有没有放菜,比如萝卜之类的?”

答:“有菜,可能是萝卜。”

问:“只有10月11月才有萝卜,那么都开始吃萝卜了应该是几月?”

答:“10月底11月份的事情。”

很显然,这是引供,不是启发,违反了侦查讯问的法律规定。因为犯罪嫌疑人是在讯问人员提到萝卜之后才说是萝卜,既然犯罪嫌疑人说了萝卜,讯问人员就说只有10~11月份才有萝卜,就把犯罪嫌疑人引向10~11月的作案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启发式提问如果掌握好时机,使用方法得当,在讯问中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如果提问的用语不当或者讯问人员主观推测,势必造成引供的后果,以至于很可能造成冤假错案。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提问方式最好是在犯罪嫌疑人有如实交代的愿望并且确实是由于记忆原因而交代不清时使用。

(五)迂回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通常对案情复杂或老谋深算的犯罪嫌疑人使用。这类犯罪嫌疑人往往对讯问有严密的防御计划,有一套反讯问的方法。因此,对这类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先提出一些与案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让其回答,使其放松防御,解除警惕。用语一般要平缓,不给犯罪嫌疑人造成新的心理压力。在讯问进行到比较顺利和成熟时再提出一些与主要罪行、情节在表面上并无明显关系而在实质上却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使犯罪嫌疑人在并未察觉讯问人员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作出真实供述。掌握这些真实供述的基础后,就将其退路堵死,这时再直插主要问题,犯罪嫌疑人就会陷入困境,不得不如实供述。

如在审讯一起电击杀妻案中,讯问人员就运用了迂回提问的方式。

问:“你爱人身体平时如何?”

答:“一般没有什么大病,有时爱感冒。”

问:“你爱人同单位同事、家庭成员的关系处得如何?”

答:“很好。她与两家的老人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都处得很好。”

问:“你同爱人平时关系如何?”

答:“这你们可以调查,结婚一年多,嘴都没有吵过。”

问:“18号上午你回家后家中有哪些人?”

答:“我、妻子、岳母及未满三个月的女儿。岳母8:20分左右去买菜,9点钟就回来了。”

问:“这期间有没有人来过?”

答:“没有。”

问:“你岳母买菜这段时间你和妻子在做什么?”

答:“我给女儿煮米粉,爱人洗衣服。她洗完衣服说累了上床躺下了。我煮好米粉进门就发现她死在床上了,是被电击死的。”

问:“你怎么知道她是被电击死的?”

答:“她脸上有电灼的伤痕,肯定是被电击死的。”

问:“她怎么会被电击死呢?”

答:“不知道。”

问:“电击死亡只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小心触电,二是自杀,三是被他人用电杀死,你妻子死于哪种情况呢?”

答:“不是不小心触电,就是自杀,不是他人杀的。”

问:“依据呢?”

答:“家里没有其他人。”

问:“你相信科学吗?”

答:“当然相信。”

问:“那么我们告诉你,通过科学鉴定和法医的勘验,你爱人确实是被电击致死的,不过既不是不小心触电也不是自杀。因为第一,她死于一种自制的专用工具(工具是嫌疑人制作),不是不小心触电。第二,这种自制的工具不可能造成自杀(经过有关专家鉴定此工具不可能自杀,法医勘验死者两颊被电灼焦留有痕迹),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杀。你刚才讲了你岳母离家后没有来过任何人,只有你爱人及女儿,再就是你在家,3个月的女儿不会杀人吧?”

答:(不语)。

问:“我们所获得的证据是科学的,科学是任何人都推不翻的。”

这样一个迂回式提问的讯问过程,就将犯罪嫌疑人逼进了困境。讯问人员开始讯问犯罪嫌疑人同其爱人的关系时,就估计到他会讲同自己爱人关系好,来否定他作案的可能性,犯罪嫌疑人果然如此供述。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他把同爱人关系好加以肯定的同时,却把他爱人的自杀的可能性也否定了。讯问人员让犯罪嫌疑人自己说出同爱人关系好的目的就在于此。而后又让犯罪嫌疑人供出那天没有其他人来过,来排除其他人作案的可能性。这两步完成后就为追问犯罪嫌疑人杀妻埋下了伏问。讯问人员紧接着用科学技术鉴定来否定不小心触电和自杀的可能,这时候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系全部崩溃,后路已经被堵死,就只好供认。

采用迂回式提问方式,必须注意编组的问题要有逻辑性;要穷尽一切可能性;还要有隐蔽性,不到最后阶段绝不能轻易暴露讯问的意图。

(六)跳跃式提问

跳跃式提问是打破讯问的常规顺序,跳过一些问题的逻辑环节,直插犯罪嫌疑人防御的无备之地,打乱其防御部署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那些已经熟悉和掌握了循序渐进提问规律,提前编造好了成套谎言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中,若惯于用循序渐进提问方式讯问,就容易被犯罪嫌疑人掌握我们提问的规律,从而提前准备好供词应付讯问。为了打乱犯罪嫌疑人步步设防的防御伎俩,需要适时变换提问方式,故意不遵循提问的逻辑顺序,忽前忽后,忽此忽彼地提问,使犯罪嫌疑人掌握不住前后问题的逻辑联系,不能预测讯问人员下一问题将问什么,从而造成其注意力转移的困难,仓促应答,难于及时编造严密的供词,必然露出破绽。跳跃式提问方式表面看来显得零乱,前后问题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却有内在联系,是按照一定的策略意图,把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分散安插在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分进合击。

比如在讯问一流氓械斗致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时,就采用了跳跃式提问方式。

问:“当时参加的有哪些人?”

答:“王某、李某、张某、还有我。”

问:“带刀的几个人?”

答:“都带了刀。”

问:“都是谁动了刀?”

答:“不知道,我没看见.”

此时犯罪嫌疑人早已准备好回答下一个发问的问题,即“你动刀没有?”但是讯问人员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提出这个常规问题,而是采用了跳跃式提问方式发问:“你一共戳了几刀?”犯罪嫌疑人由于在内心中只准备好了要回答“我没有动刀。”这一问题上,并没有做好回答戳了几刀的准备。而讯问人员这样一问,犯罪嫌疑人便意识到其动刀的证据已经被掌握。由于犯罪嫌疑人害怕受害者身上的几刀都被说成是他戳的,于是马上回答他只戳了一刀。再如,一个盗窃犯罪嫌疑人在偷砍别人家的玉米时被主人发现,他狗急跳墙用砍刀将玉米地的主人砍死。逃跑时,慌乱中将砍刀丢在玉米地里,却抢一捆玉米跑回家。在讯问中,侦查人员采用了跳跃式提问。

问:“你家种玉米了吗?”

答:“没有。”

问:“您向别人要过或借过玉米吗?”

答:“没有。”

往下则不提犯罪嫌疑人预料到又早有防备的问题:“你家的那捆玉米是哪里来的?”而是直接问:“你家的那捆玉米是用这把刀砍的吧?”犯罪嫌疑人毫无思想准备,以为我们掌握了他杀人的证据,再狡辩也没有用了,只好如实供述了罪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提问方式必须是在掌握了确凿证据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否则会造成先入为主的诱供后果,使口供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另外,问题的跳跃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以上几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在讯问中应当根据不同的讯问目的和意图,不同的讯问条件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灵活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只有因人、因时、因事、因势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讯问效果。

第三节 应答

应答是侦查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所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做出的反应和回答,即同意、赞许、批驳、解释等。它既是讯问语言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又对缓解双方对立紧张气氛、调动犯罪嫌疑人交代心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应答的情况下,审讯双方的攻防地位就发生了转换,侦查讯问人员由问的进攻态势转变为应答的防御态势,而犯罪嫌疑人则由防守转变为进攻的态势。因此,如何做好应答,对于讯问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可能提出的问题

(一)探询自己不掌握的案件事实

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是直接实施作案的行为人,对于自己怎样作案及结果如何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也有某些案件,犯罪嫌疑人由于受制于某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作案时间的长短,现场环境的复杂,作案人感觉器官的缺陷,作案人心理因素的高低等等,导致其对案件中的某些事实或情节不清楚或掌握不准确。因此,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中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根据这一情况来推测自己的责任和应采取的防御对策。比如,在一起持凶器斗殴的案件中,某犯罪嫌疑人斗殴时捅了受害人一刀后就逃跑了,不知道受害人的生死情况。在对该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中,其很想知道受害人是生是死,因此,多次提出问题探询受害人的生死情况,并提出愿意负担受害人的医疗费用及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期望根据此结果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供述态度和行为。

(二)反讯问我方掌握证据的情况

在讯问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犯罪嫌疑人施展各种反讯问伎俩,向侦查讯问人员反诘发难、索要证据,试图试探摸底,以便了解我方掌握证据的底细。比如,有的犯罪嫌疑人直接反问:“你们说我犯罪,有什么证据?如果你们有证据,就凭证据判我好了!如果没有证据,就赶紧放人。”

(三)提出自己将受到如何处理的问题

在讯问的中后期,犯罪嫌疑人的主要罪行已经暴露,基本证据已经被我方所掌握,犯罪嫌疑人已经作了部分交代,受到法律的惩罚已经不可避免。但是,犯罪嫌疑人对究竟会受到何种处理心中无数,担心受到重罚,前途无望,因而在讯问中急于探询摸底,以便决定是彻底坦白还是留一手。比如“会不会逮捕我?”“能判我多少年?”“我究竟犯了什么罪?”“会不会判我死刑?”等等。

(四)提出某种要求的问题

在讯问的后期,犯罪嫌疑人感到大势已去,不可逆转,为了求得心理上一定程度的平衡,或争取尽可能有利的结局,往往提出要求讯问人员减轻或免于某种处罚的保证或许诺,或要求会见家属,或提出其他某种生活上的要求等等,作为交代问题的条件。比如“我要喝水。”“我要抽烟。”“我几天都没有睡好觉了,你们还讲不讲人道主义?”“如果我交代了,能不能放我回去?”“能不能让我见家里人?”“可不可以少判我几年?”“我家人好吗?”“我母亲出院了吗?”等等。

二、常用的几种应答方式

(一)直接应答

直接应答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所提出的问题,直截了当地进行解释、说明或否定、拒绝。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合理问题和要求,如果能够明确答复的,可以正面直接应答。比如犯罪嫌疑人提出聘请律师的要求,只要该案件不涉及国家秘密,侦查讯问人员可以明确告诉犯罪嫌疑人,这个要求我们可以答应,并且会尽快地安排。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谎供、抵赖、态度强硬等,要理直气壮、态度坚决地、直截了当地批驳、揭露或拒绝。比如有些犯罪嫌疑人经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们找我干什么?”“这事不是我干的。”“怎么处理我都行。”“我要告你们。”侦查讯问人员应当直接应答:“这里是公安机关,不是请你来做客,把你叫到这儿来干什么,你应该清楚。”“你说的是假话,假话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我们重证据,不是你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也不是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让证据说话。你说不是你干的,我们希望这是事实,但是这仅仅是希望,然而事实表明却不是这样(此时可适当出示一点证据)。”“我们是靠法律来处理你的,而不是个人说了算,你是否争取从宽处理,关键在你自己。”“你告我们完全可以,这是你的权利,但是我要告诉你,我们对你进行的审查是有根据的。如果我们有违法的情况,欢迎你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