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张家界民族风情游
13389900000014

第14章 张家界奇人奇事(1)

1.蓦然回首——张家界旧俗

张家界“匪王”——彭“叫驴子”

时间倒退到20世纪40年代,张家界一带有一个被国民党视为“匪王”式的绿林好汉,真名叫彭春荣,又名彭秀根,诨名称彭“叫驴子”,系永顿县石堤乡他沙溪人,与张家界市所辖永定区温塘乡紧密相邻。彭“叫驴子”拖队起家,人数最多时达一万多人,蒋介石曾下令悬赏10万乃至50万光洋买他的人头,故其大名在当地几乎是家喻户晓。大约15岁时,彭“叫驴予”为生计所迫而投奔到了在永顺县保安团当营长的族兄彭春荃手下当护兵,彭春荃不仅不把他当兄弟待,反而经常进行虐待打骂,每当打得受不住时,彭春荣便高声喊叫,而彭春荃一面打还一面骂道:“你呀,硬是一匹‘叫驴子’。”彭春荣的脾气也很犟,挨了打受了骂也不肯服输低头,那“叫驴子”的诨名也就这样叫开了。21岁时,彭“叫驴子”开始拥枪造反,杀富济贫。彭“叫驴子”所杀的第一对仇人是保长刘四兄弟,起因是为族侄彭传绪报仇。彭传绪曾当过乡农会主席和赤卫队长,红军离开后,刘四兄弟疯狂报复砍了彭传绪的头。彭“叫驴子”与彭传绪平日情谊深厚,彭传绪死后,彭“叫驴子”很觉悲痛,遂于1935年冬的一天夜里,独自持一支当兵时偷藏在家的步枪,到桐油坪将刘四兄弟开枪打死,然后上山开始了绿林生涯。彭“叫驴子”刚落草时,因为人少势单怕政府追剿,白天躲在树洞里或山洞里睡大觉,晚上才敢出来到地里偷红薯或包谷坨,用山火烧熟了充饥。秋天从田里偷来谷子无法去壳,就用两块石块磨成米,用铜脸盆煮成粥,就是一顿“豪华大餐”了。实在馋肉了,就下夹子,挖陷阱,运气好时逮住野猪或麂子,剥其皮,剁其肉,在火里烧得焦黄焦黄滋滋冒油,就着抢来的包谷烧,那个香哟,那个美哟,给个皇帝也不做,闲来无事时,就拿“汉阳造”瞄飞鸟,打山鹰,久而久之,百步之内,山鸣飞处,彭“叫驴子”枪响鸟落,喊打鸟头,绝不会打鸟尾!

1937年冬,彭“叫驴子”率20多人,在一个深夜袭击了石堤西的关帝庙,将国民政府委任的区长袁霞楼等7人击毙。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两年之后的一个秋天,彭“叫驴子”带10多个弟兄“大义灭亲”,隐藏到族侄区长彭传宗的家里,第二天乘机来到与他有夺妻之仇的彭春荃家门前,将正在晒谷场低头记账的彭春荃用菜刀砍死,同时缴了彭春荃五个护兵的枪。彭“叫驴子”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了。

1942年3月,日本鬼子气势汹汹打到了慈利。小日本要在太岁头上动土,这还了得?!彭“叫驴子”率部来到龙山县洗车河,与瞿伯阶部合股,立马组建成立了“湘鄂川边区民众抗日游击指挥部”,共辖有12个支队,有人枪3000余。瞿伯阶出任司令官,彭“叫驴子”为指挥官。骑着高头大马,腰插两支美国造勃朗宁,白手套上攥着马鞭,好威风一个山大王!同年4月,湖南省第八区保安副司令赵崇炬执行蒋委员长“攘外必先安内”的命令,率湘警3000余人进剿,双方在张家界市桑植县猫子垭一带进行激战,国民党军被击溃,赵崇炬被火攻烧死,彭“叫驴子”由此“匪名”大振,湘鄂川边境其他小股武装纷纷投向彭部。偏安重庆的国民党政府为之震惊,蒋介石电令称:“桑、永、沅、庸间彭春荣股匪,希即加紧剿办,迅速歼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根据蒋的命令通电称:“生擒或击毙彭春荣者,赏洋十万。”彭“叫驴子”遂成身价十万大洋的“张家界匪王”!

1944年4月,彭“叫驴子”率9000人枪与龙山瞿伯阶部2000余人在永顺石堤西再次会合,控制了永顺县境和永顺、桑植、沅陵、大庸四县交界边境。他们先后击毙永顺县五官乡乡长唐文轩、塔卧乡乡长瞿惠民等;袭击沅陵县乌宿乡公所、永顺县列夕镇公所,夺取沅陵县白溶国民军火船只等。9月,又攻打桃源县黄市国民党军械仓库,夺得子弹约5000箱。蒋介石气得直骂娘希匹!同年10月,国民党鄂湘川黔边区清剿总指挥傅仲芳,调集14个团围剿彭春荣部。10月30日,彭“叫驴子”在永顺县贺虎溪和七溪两次与傅仲芳部激战,双方伤亡惨重。11月18日,彭部在鹤峰和石门交界的南北墩再次与国民党军激战,全歼傅仲芳部425团。12月1日至5日,彭“叫驴子”在永顺、大庸交界的乌龙山被国民党军包围,经过4昼夜激战,所部大小队长200余人被俘,900余人阵亡,2000余人被击散。彭“叫驴子”率100余人抄小路突围逃跑了。

1945年3月,彭“叫驴子”在永顺勺哈、毛堤等地联络当地“刀砍不进、枪打不倒”的神兵再次起事,与国民党政府相对抗。蒋介石闻讯,再次电令六战区称:“巨匪彭春荣,应悬重赏,力行缉捕,以除后患。”其赏大洋达到50万。迫于国民党的军事压力,彭“叫驴子”率500余人枪到了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原始森林趴壕,养精蓄锐去也!

1946年4月,彭“叫驴子”部与龙山瞿伯阶部再次相会。接着两人率所有1000余人,在桑植陈家河一带与国民党163师激战后,向石门、慈利撤退,复又折回大庸利安乡,并从大庸县温塘过澧水河,准备取道永顺县麻阳坪、柯溪,向大庸罗塔坪转移。4月22日,彭“叫驴子”率部来到柯溪,在上袁家垭的时候,被据守在云朝坡碉堡里的当地保长向桐山和一班乡丁开枪阻击,彭“叫驴子”见是本地乡丁,心里一软,没有下令攻打碉堡,只想借道过境。于是站在一棵枇杷树边向碉堡里的人挥手喊话,说是借道过路,乡里乡亲,不要开枪。但那碉堡里的乡丁听出喊话者是彭“叫驴子”,立刻集中火力瞄准,结果,一排枪射来,正中彭“叫驴子”的左胸,彭“叫驴子”当即倒地而亡。彭“叫驴子”死后,瞿伯阶叫手下人不要作声,然后用白布裹住彭的尸体,盖上油布,悄然抬着撤退下了山。第三天才将其尸安葬在永顺与龙山交界的正河。不久,国民党163师陈兰亭部挖掘了彭“叫驴子”的坟墓,并将其首级剖下,在来凤等地示众,一代绿林枭雄彭“叫驴子”,就这样在世间度过了他传奇的一生。

张家界土司王——覃垕王

旅游者大都知道张家界市永定区有条如丝如带的茅岩河,却很少有人知道清清的茅岩河水里流淌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茅岩河边有一座寂寞的小名山,名叫茅岗寨。寨上住着数百户姓覃的土家人。有个名叫覃添佑的年轻小伙子,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美丽善良的妻子一一莫氏。婚后的第三年(1311年),莫氏生下一个男孩,她惊奇地发现,这个男孩背上长有两条肉龙,一雌一雄,大有二龙抢宝之势。消息传开,山民们众口纷纭,有的说这个小孩是东海龙王三太子投胎转世,有的说这个小孩是天上了玉皇大帝金銮宝殿铜柱上的金龙下凡,有的说这个小孩是真龙天子……覃添佑请当地一个喝了点墨水的私塾先生,起名覃垕王,意思是等覃垕王长大成人之“后”,为受苦受难的“土”民们申冤报仇。这是“垕”字的含意所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练得一身是胆的覃垕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威望的提高,由一个普通人变成了覃姓酋长,首先赶走茅岗都元帅府世袭土司吴敬、吴邀父子,随后参加陈友谅领导的红巾军起义,被陈友谅加官封爵为慈姑州安抚使,在湘西北一带厉兵秣马,辗转南北联合十八峒土司,度过几十年戎马生涯,反抗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物换星移,转眼间,与他相依为命的莫氏母亲,在寿终正寝的前夕吩咐覃垕王,为了给被压迫被剥削的土民们报仇雪恨,等三年零六个月,屋后竹篾变成千军万马,鸡飞狗上屋时,方可对着朝廷的方向连发三箭,射中皇帝。他就可当皇帝了。

母亲临终的遗令,变成了覃垕王的积极行动。等呀等,盼呀盼,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距张弓射箭的时间只有六个月了,心急如焚的嫂子王氏,瞒着覃垕王,把鸡狗赶到屋背瓦上,欺骗覃垕王说:“垕王,现在鸡飞狗上屋了,你可提前半年射箭。”覃垕王不加思考,认为时机已到,便向朝廷方向连射三箭,三根箭竿直奔皇宫,钉在宫殿两侧的龙柱上。当时正在坐朝的皇帝,听到三声巨响,立即起身命令侍卫拔下箭头细看,发现箭竿为覃垕王所造,速派重兵前来茅岗寨缉拿覃垕王,覃垕王被囚解南京,给当地老百姓留下遗训,“覃垕王射皇帝,三等起了,六个月等不起,一事无成。”

当年农历六月初六,皇帝命令侍卫将覃垕王活活剥皮处死,当年覃垕王正好六十岁。覃垕王被杀之时,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天昏地暗,地面飞沙走石,天空乌云滚滚,云中降下两条张牙舞爪的金龙,直扑金銮宝殿,吓得坐朝的皇帝和群臣四下逃命。皇帝到了后宫,气喘嘘嘘地问侍臣,“朝堂上为何出了不祥之兆?”臣回奏:“今天剥皮的湖广造反首领覃垕王,背肉皮上有两条金龙,百姓说他是真龙天子,拥护他造反。今天天上下来扰乱宫殿的两条金龙,恐怕是覃垕王的阴魂。”皇帝有所醒悟,点头说:“有理,有理。”立刻下旨侍卫:“扎糊一个坐着的假人,披上覃垕王的皮,皮外龙袍加身,头戴王冠,让他在朝坐位三天。”做完这事,两条金龙不见了!乌云消散了!天明地亮了!

农民起义首领覃垕王被害,家乡的土民们为他埋了四十八座“衣冠冢”。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在为土冢垒土时对天祈祷:“一层黄土一层砖,覃垕王翻身五百年。”

在张家界,土家族和各兄弟民族为了纪念覃垕王六月六就义,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晒棉衣,男女老少晒棉袍,棉衣棉袍不生虫、不霉变、不回潮。人皆吉祥如意。

赶尸

过去,张家界山高水远,交通极为不便,土家人、苗人如果不幸死在了外地,如何将死人运回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于是,就有了“赶尸”一说。大文豪沈从文就曾活灵活现地描述了神秘恐怖的“赶尸”奇俗。所谓“赶尸”,就是将死在外地的人由会做法术的老士公(即道七)把尸体赶着自己走回来。老士公对着死尸施过法术后,尸体便会站起来走路了。老士公将一顶破草帽戴在死人头上,乘着夜深人静就赶着死尸上路了。假如在路上碰到对面来了人,老士公就会隔老远打招呼:“牲口(指死尸)来了,请让开”。因为死尸走路朝直走,不会让人。走到天亮后,老士公便将死尸用席子裹起来,立在客店的门后站着,自己便倒头大睡;到天黑人静时,便又赶着死尸继续赶路。尽管在路途需走十天半月,但尸体在老士公施的法术下绝不会腐烂。当然,赶尸毕竟是古老的传说,如今的张家界,这种风俗早已绝迹了。

寄胎

在张家界乡下的一些土家山寨里,至今还有不少老妇人会一点医术或其他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小法术。寄胎便是其中一种。土家寨里有的女人怀不稳孩子(即习惯性流产),便会找人寄胎,也就是让人把肚子里才四十多天的胎儿寄放在附近一个比较稳固的物体上,如石柱或房屋、大树上,每二至三个月安一次胎,直到胎儿在腹中长到八个多月时,再去找寄胎人把寄胎主体解除(叫取胎),不然胎儿足月之后也不会生下来。去找寄胎人之时,必须要买点香纸带上,这是种礼信,若不带礼,寄胎人会认为你心不诚。寄胎人敬师傅时,会故意使手脚,如把胎儿寄在树尖上,风吹动树枝时,孕妇肚子里的胎儿就会随之晃动,使得孕妇肚子疼痛。究竟怎样寄胎,一般不外传,大多数都是娘传媳妇或女儿,传女不传男。外人只在寄胎时看寄胎人烧一炷香,再用纸剪一个鞋样子,一匹麻线,烧成灰放在碗中冲一碗,让孕妇喝下,寄胎就算完毕。寄胎看似简单,到关键的步骤时,寄胎人是不会让外人看见的。寄胎这种民间法术,在张家界土家寨里至少已流传几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