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月经病患者怀孕指南
13389500000012

第12章

(6)艾附暖宫丸:功效为补血理气,暖宫调经,适用于宫寒行经腹痛。每日1~2次,每次服1丸,温水送下。

(7)当归浸膏片:功效为活血调经,适用于血淤性痛经。用法:每日2~3次,每次4~6片,吞服。

119.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虽可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但绝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如卵巢、直肠子宫陷凹等,故临床常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结构与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相同,有腺体及间质。同样会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增生及分泌期的周期性变化而增厚、出血,但不能引流而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在妇科剖腹手术中,5%~15%的患者发现有此病;在因不孕而行腹腔镜检的患者中,30%~48%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内异症一般为良性病变,但其异位的子宫内膜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并有不易根治、易复发的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多见于25~45岁的育龄女性,初潮前无发病者。在妊娠期或口服性激素药物抑制排卵后,异位的内膜组织也可呈蜕膜样改变。绝经后或切除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以上各特殊生理情况可暂时缓解剧烈腹痛症状或永久性阻止疾病的发展。

120.哪些人好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下几点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1)年龄因素:25~30岁的性成熟育龄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阶段。

(2)月经有关因素:一般初潮年龄越早,越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另外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并伴有痛经等特征的妇女,易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别是月经周期短于28日,经期持续时间大于7日的妇女,其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险性增高2倍以上。

(3)内分泌因素: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人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脂肪组织能促进雄烯二酮转化为雌激素,因此肥胖且身材较高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有报道称,A型血女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易感性。

(4)遗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遗传倾向,可能为多基因遗传。研究表明,15%~2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家族史,如直系亲属中有本病发生,则她们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7倍,而且病情也更为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姐妹间的发病率也高于普通妇女人群。

(5)免疫性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乳腺增生、变态反应性疾病(湿疹、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对某些药物或食物过敏)以及阑尾或扁桃体切除的妇女,因免疫功能降低,均会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危险性。

(6)运动因素:经期从事剧烈运动和负荷过大的运动员,尤其是倒立、旋转运动,易促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月经期骑自行车的时间过长,也易使子宫内膜异位种植。

(7)生殖道畸形梗阻:如处女膜闭锁,阴道、宫颈、子宫腔粘连等,妨碍正常经血外流通道的畅通。

(8)医源性因素:如剖宫产手术,人工流产术,放置宫内节育环,宫颈物理治疗及经期妇科检查等,都易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12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有哪些?

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并引起相应器官的临床症状。

(1)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的卵巢、宫骶韧带、子宫下部后壁浆膜面以及覆盖直肠子宫陷凹、乙状结肠的腹膜层和阴道直肠膈,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约占60%。

(2)其他生殖器官:如宫颈、阴道、外阴亦有受累及者。

(3)其他脏器: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甚至手、臂、大腿处均可发病,但极罕见。

122.有“巧克力”囊肿可怕吗?

大约有6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卵巢上,当卵巢上的各种病变随着月经周期性变化,导致病灶内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肿,其中充满黏稠陈旧的血液如巧克力糊状,因而称作卵巢巧克力囊肿,也称卵巢子宫内膜囊肿。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因为卵巢囊肿的内容物无论从色泽和黏稠度来看,均像溶化了的糊状巧克力。

卵巢巧克力囊肿随着每一次月经来潮逐渐增大,致使囊内积血膨胀,使囊壁变薄,当囊肿内积血达到一定量,或当外面加压时,囊壁的薄弱部位会破裂使囊内的巧克力糊状液体溢出于盆腔或腹腔内,造成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急腹症。另外,少数卵巢巧克力囊肿会发生恶变,如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上皮样癌和非癌样癌等,所以对于大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尤其是直径大于5~6厘米的,特别是迫切希望生育的患者,或是对卵巢巧克力囊肿久治不愈、B超图像有异常发现,或绝经后再次增大者,并伴持续腹痛,或可疑囊肿自发性破裂时,必须行手术治疗。

123.痛经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因人而异,且可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许多不同症状,而不仅仅是痛经。约20%的患者无明显不适。

(1)痛经和持续下腹痛:继发性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且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疼痛多位于耻区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疼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病变严重者如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疼痛较轻,而散在的盆腔腹膜小结节病灶反可导致剧烈痛经。少数晚期患者诉长期下腹痛,至经期更剧。

(2)月经失调:有15%~30%的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月经失调可能与卵巢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或同时合并有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有关。

(3)不孕: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可高达40%。

(4)性交痛:性交时由于宫颈受到碰撞及子宫的收缩和向上提升,可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且以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更为明显。

(5)急腹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巧克力囊肿)破裂时,陈旧性的暗黑色黏稠血液流入腹腔可引起突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疼痛多发生在经期前后或经期,其症状类似输卵管妊娠破裂。

(6)其他特殊症状:身体其他任何部位有内膜异位种植和生长时,均可在病变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出血或块物增大,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甚至有周期性少量便血及肠梗阻症状等。异位内膜侵犯和压迫输尿管,膀胱肌壁可在经期引起尿痛和尿频,腰痛和血尿,但极罕见。如异位内膜侵犯肺部,会引起月经性咯血气胸等。此外,如剖宫产术后的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术后每当经期时出现腹部瘢痕疼痛,并可在瘢痕深部摸到剧痛的包块,月经净后疼痛缓解,但下次经期时又复发作,且随时间延长,包块逐渐增大,腹痛亦多加剧。

124.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有什么关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否会影响生殖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殖功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有关。依据如下:

(1)在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为30%~50%。

(2)有30%~50%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达60%以上。

(3)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男方无精症的妇女中,供精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明显低于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

(4)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可提高妊娠率。

(5)总体来说,不孕症的发生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程度有关。

(6)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辅助生育技术助孕的结局明显低于其他原因的不孕病人。

(7)多产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较低,而少产或一生中未产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较高。

125.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何会导致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子宫内膜种植、淋巴及静脉播散、体腔上皮化生及免疫因素有关。据统计,正常妇女不孕率为10%~15%,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高达40%,占继发不孕的40%~50%。其引起不孕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1)粘连: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内器官和组织广泛紧密粘连,引起输卵管蠕动功能减弱甚至阻塞不通,卵巢被炎性物质包裹粘连,以致影响卵子的排出、摄取和受精卵的运行而导致不孕。

(2)黄体功能不足: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和黄体细胞上的LH受体数量较正常妇女为少,以致黄体期黄体分泌不足而影响受孕。

(3)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此类患者卵泡能发育,但卵泡细胞出现黄素化而不破裂,为无排卵,患者虽体温呈双相,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但无受孕可能。可通过B超检查及腹腔镜检来确诊。有报道证实内膜异位症患者此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妇女显着增高,故多并发不孕。

(4)卵巢子宫内膜囊肿:通过破坏卵巢结构与功能、牵拉和压迫输卵管等影响生殖功能。

(5)前列腺素(PG):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局部PG升高。升高的PG可以干扰输卵管的运卵功能,并刺激子宫收缩,干扰着床和使自然流产率升高达50%。升高的PG对精子活力也有抑制作用。

(6)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均有经血倒流至腹腔,但仅有少数发生内膜异位症,这可能与每个人的免疫力有关。目前认为内膜异位症既有体液免疫的改变,也有细胞免疫的异常。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抗子宫内膜抗体,可干扰早期受精卵的输送和着床,腹腔内巨噬细胞增多亦可吞噬精子和干扰卵细胞的分裂从而导致不孕。

126.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手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可造成不孕,而且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所以如何避免误诊是非常重要的。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根据下面几种方法。

(1)临床表现: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月经失调和不孕病史等。

(2)妇科检查:妇检时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的囊性包块,子宫多后倾固定不活动。

(3)B超检查:B超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偶能发现盆腔检查时未能扪及的小包块。B超显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壁较厚,且粗糙不平,与周围脏器特别是与子宫粘连较紧。囊肿内容物呈囊性、混合性或实性,但以囊性最多见。由于囊肿的回声图像并无特异性,故不能单纯根据B超图像确诊。

(4)血癌抗原125(CA125)值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值可能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00单位每毫升。因为卵巢癌患者的CA125值也会升高,而且远较内膜异位症为高,但临床上无法单独利用此测定值将两者加以鉴别。CA125测定还可用于动态监测内膜异位症病变发展情况及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效果。

(5)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对盆腔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不育或腹痛患者更是惟一手段,往往在腹腔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即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也只有在腹腔镜检或剖腹探查的直视下方可确定。

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与卵巢恶性肿瘤、盆腔炎性包块、盆腔淤血症等疾病相鉴别。

12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不同情况加以全面考虑,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性激素治疗:采用性激素治疗可以使异位内膜萎缩退化,导致患者较长时间闭经,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疗法。①短效避孕药。适用于有痛经症状,但暂无生育要求的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服法与一般短效口服避孕药相同。目前一般仅用于短期诊断性治疗,不主张作为长期治疗方法。②假孕疗法。采用合成的高效孕激素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和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导致内膜萎缩和闭经。

常用的高效孕激素有甲羟孕酮和醋酸炔诺酮片剂或醋酸甲羟孕酮避孕针剂和羟孕酮针剂等。以上药物的副反应有不规则点滴出血、乳房胀、体重增加等,一般停药数月后,月经恢复正常,痛经缓解,受孕率增加。③假绝经疗法。模拟绝经期生理变化导致闭经的方法。适用于轻度或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痛经明显或要求生育的患者。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药后导致卵巢分泌的激素显着下降,出现暂时性绝经,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多为亮丙瑞林缓释剂或戈舍瑞林缓释剂。⑤雄激素。可间接地通过抗雌激素作用或直接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局部代谢,促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软化和退化。如小剂量甲基睾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