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是教出来的
13388800000007

第7章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6)

为什么转眼之间小卡尔就由一个射箭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小射手了呢?卡尔·威特相信,正是自己那句“谁胜谁败都没有关系”起了作用。

由此可见,允许孩子失败是帮助孩子战胜失败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事实上,每一个孩子从刚出生时的吮乳,到后来学说话,学走路,这个过程中不知失败多少次,但最终还是胜利了,成功了。这就是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的道理。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面对失败的心理。这种心理不消除,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对事物缄默冷淡或者不参与任何活动的习惯,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害的。这种心理会导致孩子变得自闭、忧郁、沉默,这样的人也不会拥有快乐美好的人生。

因此,无论小卡尔做什么,只要他不违反固有的原则,不做有损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卡尔·威特都会尽力支持他去闯去干,并在行动上鼓励他去尝试。因为卡尔·威特相信,只要儿子有了不怕失败的勇气,再加上正确的引导,一切都会成功。

教育孩子要有始终如一的规矩

在小卡尔6岁时,一次,卡尔·威特带他去一个牧师家做客,并在那里住了几天。

第二天吃早餐时,小卡尔弄洒了一点牛奶。按照家里的规矩,洒了食物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和盐。小卡尔很爱喝牛奶,加上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小卡尔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卡尔·威特假装没看见,牧师一家人看到这种情况,沉不住气了,再三要小卡尔喝牛奶,可小卡尔还是不肯喝。牧师家的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喝,就一再劝说,小卡尔终于说:“我洒了牛奶,就不能喝了。”牧师家的人都说:“没关系,喝吧,一点关系也没有。”卡尔·威特假装只顾吃点心,仍然没看见。小卡尔还是不喝。牧师全家推测,小卡尔一定是因为怕受父亲责备才不敢喝的,于是,就向卡尔·威特发起了进攻。

这时,卡尔·威特让小卡尔出去一下,然后向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听了都说;“一个才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卡尔·威特解释说:“不,小卡尔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可牧师一家还是不相信,卡尔·威特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餐厅,你们把卡尔叫来,再劝他喝,他肯定还是不会喝。”

说完,卡尔·威特就离开了。

牧师一家把小卡尔叫进去,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作用。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出新点心对小卡尔说:“吃吧,你爸爸不会知道的。”但小卡尔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爸看不见,但上帝能看见,我不能撒谎。”牧师的家人又说:“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散步,你不吃东西,半路上要挨饿的。”小卡尔回答说:“没关系。”

牧师一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卡尔·威特叫进去,小卡尔流着泪激动地如实向父亲报告了情况。卡尔·威特听完后对他说:“卡尔,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过一会儿我们好出发。”小卡尔听到父亲这么说,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一个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力,牧师全家都感到十分不解。

读了这个故事,大多数人可能和牧师家人的想法一样,都认为卡尔·威特的教育太严格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尔·威特的教育确实很严格。通常情况下,严格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痛苦,但卡尔·威特的教育却没有。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是合理的。他的严格教育是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的,这使得孩子认为父亲的严格很正常,也不会有任何痛苦的感觉。孩子之所以害怕严格的教育,是因为他们先前接受的教育比较随意,猛地让他们接受严格的教育,孩子自然无法适应。教育孩子,就像搞建筑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卡尔·威特对儿子的教育正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按这样的教育思路,卡尔·威特从一开始,就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且家规始终如一。要知道,有时允许孩子这样做,有时又不允许,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正如席勒所说,我们不会对未曾得到的东西感到不满足。不允许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孩子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痛苦了。卡尔·威特根据这个道理,从小卡尔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从未考虑过什么“孩子太小可以放宽一些,长大后再严格一些”。

然而,许多年轻的父母,高兴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不高兴时又格外严厉,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规矩,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紧张和混乱,从而人为地制造教育孩子的障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父母思想混乱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另外,父母双方的意见要一致,卡尔·威特就很注意这一点。他在对小卡尔进行教育时,总是要得到妻子的配合。

父母在家庭中的传统形象是所谓的严父慈母,如果这是指父母意见不同,或者宽严不一的话,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

真、善、美的品德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

人们总是把学习知识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各种知识,觉得孩子只要具备了这些知识,他们教育孩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德行的培养远比知识的储备重要。

在卡尔·威特看来,一个孩子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如果他缺乏辨别事物的能力,这些知识也毫无用处。没有敏锐辨别事物能力的孩子,无论他学习怎样用功,无论他读了多少书,也只是一个存储器。

卡尔·威特指出,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辨别事物的能力,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卡尔·威特十分注重对小卡尔辨别事物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小卡尔辨别事物的能力,卡尔·威特努力使他明白阳光之下还有阴影的道理。卡尔·威特既不是厌世主义者,也不是盲目乐观主义者,他只是想让孩子明白,世界上除了美丽的阳光之外,还有丑陋的阴影,他要让儿子看到这些阴暗的东西,并勇敢地去面对。

卡尔·威特教导儿子,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但是究竟哪些人需要帮助,哪些人根本不值得去帮助,自己必须心里有数。帮助了不值得帮助的人,要么是给社会培养懒汉,要么就是帮助对方犯罪。

有一次,小卡尔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借给了喜好赌博的柯兰迪,他这样向爸爸解释:“柯兰迪赌钱也是为了帮助家人呀!他向我发过誓,赢了钱之后一定要为弟弟妹妹买文具和书本。虽然赌博不是一件好事,但柯兰迪也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

针对小卡尔的错误认识,卡尔·威特耐心地给他讲道理:“首先,赌博是一种恶习,你借钱给柯兰迪就是变相地参与了赌博;其次,你永远别相信柯兰迪会还钱给你,因为他永远也不会赢钱;第三,借钱赌博的人是完全不值得帮助的,因为这种人不可救药。”

接着卡尔·威特又说:“当然,帮助别人是值得赞扬的。但不要忘了,帮助别人的方式有许多种,并不一定非要借钱给他。另外,清醒地认识身边的人非常重要,因为许多人与你交往都有某种目的,要善于把握别人的用意,等你长大后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也许有人认为,卡尔·威特向那么小的孩子讲这种道理会损害他纯洁的心灵,其实不然,让孩子从小明白事理,并学会保护自己,比让他成为一名受蒙蔽的好人要好得多。

卡尔·威特主张让孩子尽早了解生活的实质,尽早将孩子向善的方面引导。很多人不愿意让孩子正视社会上的坏事,教他们对此视而不见。在卡尔·威特看来,这完全是一种欺骗,会直接导致孩子在虚假的现象中麻木不仁。无论如何,让孩子了解事物的真相是迫在眉睫的事,也是所有父母和教育者应尽的责任。

另外,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溺爱会妨碍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考虑。在对小卡尔独立能力的培养中,卡尔·威特使儿子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卡尔·威特把坚忍不拔的性格视为最了不起的美德,是与上帝同在的。

此外,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有助于孩子活得快乐。他力图让小卡尔学会怎样去爱别人,懂得什么是同情,什么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具有同情心的孩子都不会蛮横霸道,且能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些孩子更能得到社会的喜爱,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机会,长大后更能与朋友、家庭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善有善报,能接受他人、同情他人的人,得到的回报也将是无限的。

在小卡尔成长的过程中,卡尔·威特尽量在不使其自尊心受伤害的情况下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目的是想在小卡尔有烦恼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希望小卡尔能够成为快乐的人。

有一次,出身于农家、体格健壮的肯特尔讥笑小卡尔不够健壮,这令小卡尔闷闷不乐。卡尔·威特引导儿子说出不高兴的原因之后,这样劝慰儿子:“小卡尔,你要知道,真正的男子汉并不只是身体强壮。真正的男子汉需要有智慧,有坚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勇气,并敢于承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你仔细想一想,你现在还是个孩子,就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的知识,懂得那么多的道理。随着你慢慢长大,这些知识和道理也会慢慢转化为智慧。而且,你一直是个勇敢的孩子。虽然你的身体在孩子中不是最强壮的,但很健康。肯特尔是农夫的孩子,每天要帮助家里做很多活儿,而且他的年龄比你大,所以他比你健壮是很正常的。我想,等你再长大一点,平时又坚持锻炼,那时肯定会比他强壮的。再说,肯特尔这样对你说话是很不礼貌的,你干吗要理他呢?还有,作为一个男子汉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独立的头脑,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别人的评论所干扰。”小卡尔听了之后,马上恢复了自信。

卡尔·威特就是用这样的办法,让小卡尔时刻处在快乐之中。卡尔·威特这样培养儿子的独立能力、同情心和快乐的心情,是要让小卡尔成长为一个平和的人,一个心胸宽广、充满爱心、性格完整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而不是为了打造什么“神童”、“学者”。

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提出质疑。

对此,卡尔·威特作了如下的辩解:

“人们以为我是带着塑造学者的目的来教育儿子的。甚至有些人以为我想造就一个神童,为的是获得名誉。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对我的误解。我只是想让儿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凭借自己仅有的智慧,尽自己所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康、活泼、幸福的人。

“我喜欢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当我看到儿子过于迷恋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即想办法纠正他。

“人们以为我只是在发展孩子的大脑,这是对我的又一误解。我和妻子共同努力来帮助儿子发展常识、爱好和想象力。我不喜欢缺乏常识和爱好的人,同时,我还尽力使儿子成为一个既懂感情,又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我讨厌学究,学究都是些呆头呆脑、板着面孔、难以相处的人。他们只懂得自己的专业,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卖弄他的专业知识,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他们又非常缺乏常识,往往喜欢发表拙劣的议论,被人们当成笑柄。

“另外,学究们喜欢装腔作势地使用很少有人听说过的学术用语,以显示自己是多么与众不同,多么有才华。他们认为,具有常识和爱好的青年是俗人,善于交际、会写诗的人终究不能成为一个像样的学者。

“学究们喜欢的只是那些写文章会罗列晦涩术语,会堆砌毫无价值、又臭又长、除了本人谁也不懂的词句的青年,他们认为这种青年人才有出息。正如某个大学教授平时对学生所说的:‘你们只要学会希腊语和拉丁语就行了。所谓科学和外语一边喝茶一边说着话就能学会。’

“你瞧,他们就是这么荒谬。我怎么可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呢?尤其是说我要造就神童好出名的说法,更是对我的诬蔑。什么是神童?不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吗?如果我打算把儿子培养成什么神童的话,那我就成了害人和亵渎神灵的人了。”

通常,儿童才智过高容易被看成偏才。如果说某人的孩子8岁就学会了六国语言,9岁就上了大学,14岁就当了博士,那么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容易被人忽略。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卡尔·威特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是要孩子成才,而且还要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卡尔·威特对小卡尔在品德教育上花的精力比在智力教育上花的精力还要多。当然,这也是一位严肃认真的牧师必然要做的事情。

因此,小卡尔从小就受到特别虔诚的信仰教育,并以精通圣经着称。尤其是基督教的教义,他能全部背下来。确实有很多牧师的儿子,熟读圣经,却喜欢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小卡尔却完全不是那样的人,人们都说他“像天使一样纯洁”。小卡尔确实是个非常虔诚、富于爱心、态度谦和的孩子。他从不跟人争吵,别说动物,就连一朵野花也不舍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