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是教出来的
13388800000046

第46章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教育法》(1)

家庭教育是树木的根须,供养着学校教育这棵大树的树干和树叶。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的一个农民家庭。世界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当代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着作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白夫雷什中学》、《学生的精神世界》、《要相信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健康成长》等。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其教育思想,被人们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书”,他本人则被称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植根于大众的泥土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几乎与苏维埃政权同时诞生,他从小就受到朝气蓬勃革命思想的影响。17岁自师范学院毕业后,就投身于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事业。苏霍姆林斯基曾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奔赴前线,后因受到重伤返还教育岗位。

1947年,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全校教师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把这所普通的农村十年制中学改造成了花园式的世界知名的“教育实验室”,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来访者。在此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开始了教育理论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获得了无数殊荣:以一篇题为《中学的教育集体》的论文,获得了副博士学位;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学院通讯院士;被授予功勋教师的称号;因出色的工作成就,包括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在内的乌克兰各师范学院邀请他去工作;1968年2月,苏霍姆林斯基再次被选为苏联教育学院通讯院士;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它以“全面发展”为主体,把“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三者融合在一起,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教育目的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审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其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因此,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没有自我经验也就没有真正的经验。

在教育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经验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美育五个部分。体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全部体力和精神力量达到彻底的和谐;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确立坚定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智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技能;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能更多地创造社会财富,又能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美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美,并培养美的素养。

在学校管理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好的校长就是一个好的组织者。校长在领导学校时,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有人认为,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一个干巴巴的经院教育家,而是一个浑身充满泥土芬芳的“泥土教育家”。教育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应该深深植根于生活,植根于大众。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教育变得生动起来,变得美丽而神奇,变得充满人性的风采和魅力,这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

教育实验室与全面教育

“教育实验室”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一个成功的创举。他强烈呼吁,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他希望孩子们成为头脑清醒、心地善良、双手灵巧、情操高尚的人。为此,必须让孩子们在进入学校这个世界之后,不断享受到新的欢乐,使认识活动能充实他们的智慧、情感和意志,而不至于变为枯燥的教学。

“蓝天下的学校”、“幻想之角”、“到劳动世界的旅行”、“健康乐园”等,都是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大自然和欣赏大自然,并在大自然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增强他们的思考力的好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正是通过这样的生活,大自然成为他们健康的源泉,也成为孩子们心灵高尚和精神结合的源泉。尤其重要的是,教育体系的目的就在于使学校教会孩子在美的世界中生活,使美的世界能在人的身上创造美。无论什么季节,给孩子们提供的活动都应该是充满欢乐的。

要建造教育实验室,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应该成为学校各项措施的赞助者和助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也没有家长会有意为孩子树立坏的榜样。为此,他提醒家长们,不要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苦恼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会刺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同时,他还教给家长们一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教他们如何不断地开拓孩子的视野,以及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

在阅读和书写的学习上,让孩子体会到快乐。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在“教育实验室”中,“对学生评分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它的乐观主义和富有乐趣的原则”。尤其是在教孩子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应当让他置身于美、幻想、游戏、图画、音乐、童话、创作的世界里。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不要让孩子感到疲劳,更不能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要让他们感到轻松,能够真正地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在对孩子的品德进行培养时,也应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实验室”要让孩子们心中有他人。如果孩子对他的同学、朋友、亲人以及他所遇到的任何一个同胞的境况都漠不关心,如果孩子不善于从别人的眼神中体会到他的心情,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但是,教人体察情绪是教育中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育起来十分费力。因此,“教育实验室”从开办之初就是一个家庭般的集体,充满了亲切、热诚、爱抚、相互关心、信任和帮助的气氛。这是因为,如果让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和美都无动于衷的人,更不会体谅别人的痛苦与艰辛。

儿童教育的真知灼见

苏霍姆林斯基对自己多年的小学教育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以下八点对儿童教育的真知灼见。

1.小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巩固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好奇心和创造性的人。在这里,教师们一定要注意到,小学学习期间,正是学生在道德、智力、情感、体力和美感等方面的一个发展时期。因此,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努力使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才智。

2.把学习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知识变成生动的、活的东西,而不是呆板的、没有生机与活力的东西。

3.使大自然成为教育强有力的源泉

学生对大自然的生动的、表面的认识,并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在大自然的各种表现形态中隐藏着无数的问题,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向用概念进行思维。

因此,凡是阅读过“大自然之书”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积极认识都会反映在其智力发展、学习方式和智力志趣上,从而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完善。

4.对健康的关注

对健康的关注,主要包括养成做早操的习惯;提供合乎要求的伙食;在新鲜空气中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体育游戏等内容。学生们只有在身体保持健康的情况下,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起来才会更好更快更轻松。

5.学好祖国语言

语言是人们的精神财富,是一国人民的骄傲。对于一个人来说,语言修养反映了他的精神修养,是精神修养的一面镜子。教育学生很好地掌握祖国语言,这一教育方式作用非常巨大,因为正是祖国语言的美好和伟大,促使学生的感情、精神、思想和体验得到升华,品德变得高尚。同时,借助语言,还可以使孩子们看到周围世界的丰富多彩。

6.激励学生做好事,唤起学生劳动的乐趣

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要使学生做好事,最主要的是发展其内在的力量。与此同时,使劳动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通过劳动的巨大教育力量,培养孩子勤俭、耐苦的性格。劳动给学生带来的乐趣越多,他们就越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劳动中所作的努力。

7.进行环球“旅行”

教师要力求使学生的视野逐渐从故乡的田野、森林,扩大到祖国和全球的大自然和生活图景,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接受教育,学到有益的知识。

8.不要让分数成为束缚学生的枷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学生评分,体现了教师正确对待每一个孩子的能力,而评分的不公正是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教师应当使学生意识到分数是在智力上做出努力的结果,并用恰如其分的分数奖励他们每一次取得的进步和每一次克服的困难。但是,教师们一定要谨记,分数不能滥用,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打击到孩子稚嫩的心灵。

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非常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合。他说:“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失误,是造成儿童流浪街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目。家长也好,教师也好,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可能独自承担起最精细、最复杂的造就人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把家庭教育比作树木的根须,供养着学校教育这棵大树的树干和树叶。他坚信:“家庭是滔滔大海上神奇的浪花,从这一朵朵浪花上能够飞溅出美好;如果家庭没有孕育人世间美好的神奇力量,学校所能做的,就永远只能是再教育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之上。”因此,建立完备的“家庭——学校教育体系”,就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这种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创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家长一起研究怎样为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子女。他把家长组织起来,利用家长集体的力量,积极有效地开展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且把家长学校的工作看作学校领导必须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和学校几乎教给了孩子所有的东西,让孩子们知道了许多有益的知识,例如,太阳由哪些物质组成、什么是地球引力、法律条文有那些……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应该怎样准备未来的生活,怎样做妻子和丈夫,怎样做自己孩子的父母,怎样与人相处。孩子一旦学会了思考,有了情感,就会急急地奔向那口被称为人类幸福之泉的井。每个孩子都会长大,都会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之并,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所以,他认为,这是教育的缺憾。

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呼吁父母们教给孩子为人父母的道德准备。他认为,为人父母的道德准备,首先是责任感。一个人总是要为他人负责的,要从小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幸福和快乐来得越容易,成年以后真正的幸福就越来越少,这是教育的一个规律。苏霍姆林斯基告诉父母们,教育就是对人的理性和心灵做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越早开始越好。

苏霍姆林斯基给父母们提出了这样的忠告:“无论您在生产岗位上的责任多么重大,无论您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于创造性,您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您,这就是教育孩子。”

“如果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的说法似乎有点夸张: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也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孩子们严格要求自己,有良好的道德操守,诚实、正直,这是父母最大的期望和理想。”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家庭道德价值的理解。

作为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对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告诉父母,对待孩子要宽容和理智,尤其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更要如此。他说:“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很难找到的;在形成道德面貌的童年时代,犯这样那样错误的可能性更大。”

每个儿童都有他的缺点和弱点。有些儿童总是把今天的作业拖到明天做,有些喜欢在上课时闲谈,再有一些很乐意参加最亲近的同学的淘气行为,还有一些遇到较难的习题时喜欢抄袭同学的而不愿自己独立完成,如此等等。

有些教师努力想用直接的、似乎最可靠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缺点:把儿童的缺点公开,目的是希望他能批判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好好地想想”,然后努力争取做好学生。可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最容易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