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是教出来的
13388800000004

第4章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3)

龙森挥舞着宝剑——一根木棍,一副大英雄的气派。英勇地站在一辆拉货的马车上。他一手叉腰,一手拿剑,他将一只脚踩在高大的马车轮上,口中喊着自己的同伴:“把敌人打下去……”

当时小卡尔也在其中,他和龙森并肩作战。“敌人”用石块、树枝向他们猛烈地投掷。龙森用“宝剑”一次次将他们击退。

“一定要守住城堡,”这是龙森和伙伴们一致的想法。可是“敌人”的冲锋越来越猛,他们终于抵挡不住了。

一个“敌人”冲上马车,对龙森进行偷袭,使龙森从马车上栽了下去。龙森从马车上摔下去的时候,正好踩在一把镰刀的木柄上,糟糕的是那把镰刀从地下弹了起来,刀锋正好插进龙森的大腿里。

小卡尔慌慌张张地跑回了家,他还未进门时就惊恐地叫着。

“爸爸,不好了……出事了。”

卡尔·威特从儿子的表情看来,知道一定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于是随着儿子匆匆地赶到现场,那种情景使他终身难忘。

满腿是血的龙森倒在地上,疼得大喊大叫。孩子们谁也不敢去取下镰刀,那种状况太恐怖了。

“龙森真是个大英雄。”事后小卡尔这样说。

“儿子,你真的以为他是个英雄吗?”

“是的,他是为了保卫城堡才受的伤,他表现得很勇敢。”卡尔的眼睛中流露出敬佩的目光。

“不,儿子,龙森的做法不叫勇敢,至于那个把他从马车上推下去的孩子,更是无知。”

“爸爸,您不是说过做人应该勇敢吗?龙森不勇敢吗?”

从与小卡尔对话中,卡尔·威特知道孩子是多么单纯,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所以,卡尔·威特认为,自己必须对儿子加以引导。

“儿子,今天你们在做什么?”

“我们在玩攻城堡的游戏。”

“是的,那只是一个游戏。那不是真正的战斗。”卡尔·威特抓住“游戏”这个字眼开导儿子,让他分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儿子,我知道你们都崇拜那些英雄人物,但是,真正的勇敢并不意味着鲁莽,并不意味着不顾一切的打打杀杀。”

卡尔·威特抚摸着儿子的头,细致地给他分析其中的对错。

“你们是一群要好的伙伴,在一块儿玩游戏并不需要真打。这种打仗的游戏很容易把朋友变成敌人。龙森受到了伤害,很可能会永远记恨那个把他推下去的孩子,甚至有一天龙森还会去找他报仇。我不希望你和你的朋友之间产生仇恨。仇恨会产生邪恶。”

“但是龙森的确很勇敢啊。”卡尔还是没有懂其中的道理。

“我知道他是个勇敢的孩子,也很聪明。但在游戏中打打杀杀很危险,今天被镰刀砍伤了腿,明天可能会被石块打坏眼睛,后天又会摔断手臂。这会带来什么好处呢?如果他想当一个将军,那么现在就应该懂得保护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人,怎么能够去领导军队打击敌人呢?”

卡尔·威特继续说:“你们还小,很难把握好游戏的分寸。但你要知道,游戏仅仅是游戏,不能真刀真枪地干。那种上了真正的战场,敢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爸爸,我懂了。”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阻止孩子因无知而在游戏中受到的伤害,结果往往是极为可怕的。

卡尔·威特时常告诫小卡尔,不能参与斗殴打架,这种伤害会比在游戏中受到的伤害更加严重。那不只是对身体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

为了避免小卡尔沾染种种不良行为,在儿子对玩伴的选择上卡尔·威特表现得非常严格。他尽力将儿子和那些有相同爱好的孩子组合在一起,他们可以在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相互学到一些好的东西。

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判断力和驾驭力

卡尔·威特强调指出,培养孩子是要让孩子成为聪明的、有大智慧的人,而不是老实的、循规蹈矩的、不能妥善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的人。

卡尔·威特说:“时下流行的观点是把孩子培养成老实人、循规蹈矩的人,因为这样,孩子长大后会本分地遵守社会规则,虽然这种观点听起来很令人满意,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在卡尔·威特看来,让孩子成为一个聪明人比让其成为一个老实人更重要,当然这种聪明是大智慧。因为那些老实的、循规蹈矩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妥善地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也不太可能达到与社会规范相协调的地步。所以,做父母的要正确引导孩子分辨周围的人事环境,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判断力和驾驭力。

卡尔·威特除了教给孩子一般的知识之外,还教孩子为人处事的智慧。

一次,卡尔·威特离家一个星期去别的地方,这一短暂的分别让小卡尔对父亲非常思念。当卡尔·威特回到家门口时,小卡尔兴奋极了,看到父亲从马车上下来,飞奔了过去。可就在这个时候,卡尔·威特没有像往常那样抱住他,而是躲开了,让小卡尔扑了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小卡尔生气极了,但这时他却听到了父亲的一番肺腑之言:“孩子,我这样做是想让你明白,不要轻信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父亲。等你长大后,有许多平时看似对你好的人并不一定会在任何时候都关心你、帮助你,就像刚才爸爸对你那样。”

卡尔·威特认为,一个相信身边一切人和事的孩子,将来只会成为没有分辨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轻信他人只会让孩子变得愚蠢和无能。

还有一件事也给了小卡尔一些教育。

一天,一位声明远扬的先生来卡尔·威特家里做客,他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在谈到几位音乐家时,他因为口误说错了一位音乐家的国籍。小卡尔听到后,当场措辞严厉地指了出来。这使得这位有名望的大学者面子上挂不住,气急败坏地走了。

卡尔·威特让小卡尔想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欠妥当,但小卡尔却认为,自己坚持了真理,没有做错什么。接着,卡尔·威特这样教导儿子:“孩子,坚持真理是对的,但你应该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场合,并注意自己处事的方式。你若私下里给他指出错误,他不仅不会气恼,说不定还会感谢你。因为你这样做既坚持了真理又顾全了他的面子。要知道,坚持真理也是需要智慧的。”

卡尔·威特的教诲使小卡尔明白只有洞察他人的心理,才能巧妙地运用语言。

让孩子充满爱人之心

卡尔·威特曾经告诉小卡尔:“我们每一个人都接受过他人的帮助,我们应该随时准备着把这些恩惠转为对别人的关心,使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

在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黄昏,和往常一样,卡尔·威特牵着小卡尔的手一边散步一边耐心地解答他那接二连三的问题。

一个流浪汉引起了小卡尔的注意。小卡尔抬起头问爸爸:“他为什么要流浪呢?他需要什么呢?”卡尔·威特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让他自己思考一下。小卡尔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反复追问,而是追上流浪汉,向他提问:“先生,您为什么要流浪?您需要什么吗?”

“我需要一个面包……”流浪汉哈哈大笑,他或许从来也没有想过一个5岁的孩子能帮他什么。他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先生,等一等。”说着,小卡尔便向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流浪汉停下来给我打招呼:“先生,这是您的孩子吗?”

“是的,是我的孩子。”

“多可爱的孩子啊,他真幸运……”

站在路边,卡尔·威特和流浪汉攀谈起来。他告诉卡尔·威特他的家乡,讲他在流浪生活中的见闻和他对生活的感触。没多久,卡尔气喘嘘嘘地跑了回来,从家里拿了两块面包。他看了看爸爸,爸爸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先生,这是我和我的家人送给您的。”孩子把面包递到流浪汉的手中,他的神态和动作似乎都要求流浪汉接受他的给予。

事后卡尔·威特问孩子,他当时怎么会想送面包给流浪汉的。

“我想你和妈妈都会赞成我的做法,因为你曾经对我说过,人只有行善,才能真正幸福。”

卡尔·威特深信,很多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同情心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似乎是一种天性。随着认识能力的成熟,他们渐渐能认识到他人的精神痛苦,并能用行为表达自己的爱心。

要使孩子对世间充满爱意,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品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卡尔·威特教育孩子,不只让他记住一系列道德规范,因为简单的背诵与其行为毫无关联,而是在日常的言行中让他去体会真的爱、真的善。

卡尔·威特告诉孩子,高尚比渊博更为重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因为高尚的人能够理解别人的思想,能够体会别人的情感。高尚的人能克制自己,为人减轻痛苦,替人分忧。

卡尔·威特提醒大家,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爱心、同情心以及责任心,那么就从现在出发,寄予孩子一些希望。卡尔·威特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卡尔·威特一直对小卡尔满怀希望,这种期望从不降低,并且永远不会担心因期望过高而遭到的反对。卡尔·威特也不会担心自己期望破灭而纵容孩子,他相信小卡尔将会是一个出色的男子汉。

卡尔·威特指出,不管孩子多小,我们都应与他平等相待,绝对不能因为他是个孩子而小瞧他,也不能因为他太小而纵容他。家庭成员应该是平等的。

在小卡尔3岁时,卡尔·威特要求他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助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擦去桌上的灰尘,帮忙把餐具摆好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卡尔能够做的事也越来越多。

卡尔·威特告诉孩子,帮助别人是有爱心的表现,其动力来自于心底的善良。善良是掌握在人手中的珍宝,它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或许就是小卡尔拥有一颗爱人之心的原因所在。

不要让过多的表扬阻碍孩子的进步

卡尔·威特认为,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成才,是因为孩子容易骄傲自满,狂妄自大。骄傲自大会毁掉英才,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骄傲自大更可怕的了。

儿子做了好事,卡尔·威特会加以表扬。尽管如此,卡尔·威特仍然想告诉那些善良的父母们:不要过多地表扬孩子。因为随便表扬,表扬也就失去了作用,孩子甚至也会因此而变得骄傲。

虽然小卡尔学得非常好,但卡尔·威特对他的表扬也只是“啊,不错”。当儿子做了好事时,卡尔·威特对他的表达可能会多一些,但也只是说:“好,做得好。”决不会表扬过头。

很多父母与卡尔·威特的想法不同,他们很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认为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也许是为了鼓励孩子,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满。

卡尔·威特认为,不经过系统的早期教育就显露出天赋,只不过是一种暂时反常的现象。这样产生的神童,往往容易早夭。卡尔·威特认为,下面这个例子很能让爱炫耀的父母警醒:

安特小时候聪明伶俐、灵气逼人,人们都认为他的将来一定极为辉煌,甚至有人断定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安特在2岁的时候表现出了超人的音乐天赋,为此他的父母专门给他请了家庭教师,试图在音乐方面给予他最好的培养。安特确实非常聪明,老师教的一切他都能很快地学会。四五岁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并且会演奏多种乐器。他的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得极为出色,并且举办了个人音乐会。

人们更加肯定安特是个神童,是个音乐天才,就像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一样。安特的父母更是把儿子当成一个宝贝,生活的全部中心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他们逢人就夸奖自己的孩子。甚至当着众人的面,说安特的音乐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的老师和其他同时代的音乐家。他们说安特注定会成为像巴赫那样的音乐大师。

安特在众多的赞誉中陶醉了,老师指出他的不足,他已经听不进去了。

老师为了让他能够明白一些音乐表现方面的东西,开始给他做示范。可不巧的是老师在演奏中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这下安特可抓住反击老师的机会了。

“喂,您弹错了。我亲爱的老师,就您这样的水平还能够教我吗?”他的语气中带着极大的嘲笑。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毫不犹豫地离开了。

后来,卡尔·威特曾遇到过这位音乐老师并和他谈起安特的事。这位老师告诉卡尔·威特,就在他离开安特的那一刻,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以往的判断是错误的,他对安特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受别人夸大言词的影响,安特并非像人们所讲的那样出色。事实证明,这位音乐老师说对了。

老师走后,安特更加得意。他自认为是天才,胡乱地改动大师们的作品,还认为那些作品不过如此。他甚至认为,像他这样的百年难遇的才子,别人都不配教,也根本教不了,因此他拒绝父母为他请其他老师。

就这样,多年之后,安特变成了一个酒鬼,他愤世嫉俗,还抱怨人们不理解他这样的天才。

卡尔·威特认为,虽然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在生前或成名之前不被人理解,但安特绝不是那类人,他已经变得连最基本的音阶都不会演奏了,更谈不上演奏什么美妙的音乐了。

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卡尔·威特下了很大的功夫防止他自满。卡尔·威特把安特的事讲给他听,让他明白骄傲自满和狂妄自大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卡尔·威特自己从不过多地表扬小卡尔,同样也决不让别人过多地表扬他。

有一次,外地的督学官卡乐而先生到格廷根的亲戚家做客。他很早就从亲戚的口中得知小卡尔的情况,因此,很想考考小卡尔。于是他就拜托亲戚去请卡尔·威特父子。